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学案doc文档格式.docx
《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学案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学案doc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①建立起较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②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精微点拨] 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儒学思想
(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2)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二、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
(2)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明代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文学:
明清小说
(1)背景:
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与市民阶层发展。
(2)成就
①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②短篇小说集: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
③批判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
(3)评价:
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新高峰,成为古典文学的瑰宝。
3.绘画和书法
(1)绘画
①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②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③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如清代朱耷,代表作《松鹰图》。
(2)书法:
明代:
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4.戏剧
(1)条件
①明清时期,各地艺人集聚北京。
②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推动了京剧的形成。
(2)形成:
徽班吸取了汉调和其他剧种的长处,形成京剧。
(3)地位:
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高峰,被誉为“国粹”。
[整体图示] 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学
考点一 离经叛道——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特点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
(2)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3)提倡“经世致用”:
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
发展
政治
批天理——理性
存人欲——民本
批判君主和三纲——平等
限制君主专制——民主
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
经济
文化
经世致用——务实
否定权威,独立思想
1.论从史出
李贽的工商观
史料 “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李贽
结论 李贽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是对传统重农抑商的否定。
2.获取材料信息
要求:
根据材料,找出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态度变化。
材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
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
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
康熙十九年,徐元文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
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的一封信中写道:
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
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武装反抗、著书批判,到不仕清廷;
由托病力辞、派子替之,再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
考点二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1.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认识
(1)积极影响
①反对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
②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
(2)局限性
①由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
②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
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客观
原因
缺乏政
治基础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缺乏经济
基础和阶
级基础
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缺乏思
想基础
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缺乏群
众基础
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主观
自身缺
陷明显
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地主阶级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
史料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
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结论 明清时期尽管实行海禁政策,但是东西方却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2.史由证来
阅读史料,论证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是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史料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提示:
史料中作者从时代背景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分析了明清进步思想的缺陷。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早期启蒙思想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带有明显的不足、缺陷。
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但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张限制君权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面,没有提出推翻现行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构想。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没能突破古代统治模式(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而法国启蒙思想则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1.王夫之的“唯物史观”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
发现问题 肯定改革对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性。
命题角度 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演变;
王夫之的思想与理学唯心主义的差异。
2.明清进步思想家与宋儒关于“道”的不同认知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
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
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
“百姓日用即道”。
——摘编自雷颐《史学方法论》
发现问题 宋儒强调“道”就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封建伦理纲常;
明清进步思想家则强调“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命题角度 程朱理学的僵化;
商品经济发展与冲击传统道德观念的关系;
市民意识的初步觉醒。
3.宗法制度对明清之际民主思想发展的影响
宗法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宗法制度本质上是专制而保守的,与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
相互矛盾的,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使工商行会组织也染上浓重的宗法色彩,从而妨碍了商品与劳动力的自由流通。
在这种环境下,资本主义萌芽是无法持续成长的。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发现问题 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在明清之际成为了社会转型的阻力。
命题角度 宗法制度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关系;
明末清初新思想未能跳出传统儒学范畴的原因与实质。
4.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对社会转型的阻碍
明朝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士人发挥个人见解,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清朝建立后,沿袭明朝的这种传统,向全国学校颁发卧碑,要求学生成为顺民,并在中央国子监设置绳愆厅,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控制。
同时,严厉禁止士大夫谈论政治,甚至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辩难。
读书人没有言论、结社的自由,也不能就国家利病上书言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
发现问题 明清文化高压政策严重抑制了中国社会的自由思想,窒息了近代的学术空气。
命题角度 明清文化高压政策的实质;
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2013
全国Ⅱ,27,28
其它
无考题
1.命题点:
明清市民文化的发展——小说的出现及影响
(2013·
课标全国Ⅱ,27)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 C
解析 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再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
故选择C项。
2.命题点:
京剧脸谱的历史价值
课标全国Ⅱ,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 B
解析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
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
白色象征奸诈多疑;
蓝色象征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故选择B项。
3.命题点:
清代出现反传统思想
(2016·
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解析 由“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
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B项错误;
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C项正确;
该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维护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
4.命题点:
明清时期的中学西传
北京文综,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得到传播并引起较大关注,B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西方启蒙运动兴起,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不可能出现“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的现象,A项错误。
C项中“限于传教士之间”既不符合历史事实,材料也无从体现。
D项所述“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材料无从体现,故可排除。
5.命题点:
对顾炎武思想的理解
(2015·
福建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解析 材料强调教化百姓的关键在于“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即只有富足百姓,才可以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
材料主旨不仅仅强调教化民众,弘扬道德,故B、D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培养人才和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
明代李贽对传统思想的反思
(2018·
泉州高考适应性练习二,27)《四库全书总目》载: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
”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 )
A.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C.突出对孔子思想顺从
D.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内容可知,由于李贽“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冲击理学的地位,故为维护理学正统地位,要毁掉李贽的著作,故A项正确;
材料中李贽反对的不是“理”在生活中的作用,所以毁书的目的也不是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故B项错误;
从“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可知,李贽不是抨击孔子,而是对传统的思想礼教的反对,故C项不是毁书的主要意图,故C项错误;
从材料中可知毁书以防止李贽思想的影响力扩大,而不是为了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故D项错误。
明清之际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2017·
韶关二模,27)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
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
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
这些主张( )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解析 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君臣职责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认为君主及其官吏应该尊重百姓,不应该对百姓横征暴敛以保证自己的享乐,这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传承,材料中并未提及经世致用,故A项错误;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有本质区别,西方启蒙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B项错误;
黄宗羲与顾炎武的主张是对儒家思想精华(民本思想)的传承,故C项正确;
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
黄宗羲思想的民主色彩
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26)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
他旨在强调( )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
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
C.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
D.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
解析 材料中“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表明禅让制转变为王位世袭制,但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
扩大相权与材料中“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不符,故B项错误;
宰相的相是辅助之意,与材料中“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相符,故C项正确;
晚清恢复宰相制度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顾炎武重商的思想
武昌高三元月调研,26)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
“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
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
”这反映出顾炎武( )
A.萌发民本思想B.主张经世致用
C.提倡轻徭薄赋D.倡导工商皆本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不涉及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
经世致用主张做学问应有益于国家,但在材料中无反映,故B项错误;
据材料,顾炎武调查发现收取的税收中,商税数额巨大,没有涉及轻徭薄赋,故C项错误;
据材料,顾炎武强调商税在国家财政和国防中的重要性,提出应重新审视商业的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
王夫之反君主专制的思想
青岛一模)王夫之说:
“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
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
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
”在此,王夫之( )
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
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
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解析 王夫之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没有明确提出近代西方的主权在民学说,故A项错误;
“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表明,他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注重君主的道德功绩,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对董仲舒君权神授理论的否定,故D项错误。
6.命题点:
明代戏剧艺术体现的时代特征
银川一中三模,27)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
C.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牡丹亭》中杜丽娘追求爱情的精神,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A项正确;
材料并未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
材料中并非是“灭人欲”,故C项错误;
经世致用指的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服务,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明朝的内治,差不多始终为宦官把持”,涌现出了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臭名昭著的宦官。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明太祖废丞相B.内阁的设立需太监牵制
C.君主专制的加强D.小农经济
解析 明太祖废丞相只是加强君主专制措施之一,属于表现,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
废丞相之后设立内阁,重用身边的太监牵制内阁大臣,出现了宦官专权现象,这属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
宦官专权是皇帝赋予的,宦官能在朝中有影响也是皇帝给予的,根本原因还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故C项正确;
小农经济与宦官专权现象没有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
2.(2017·
临沂三模,27)有学者指出:
“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
”其主要原因是( )
A.政治的迫害B.时代的动乱
C.科举的没落D.学风的转变
解析 明朝人讲学呈现的现状,与政治迫害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
明朝人讲学,并未呈现具体的时间(明朝整体是稳定和统一,明朝末年动乱),故B项错误;
明朝人讲学“不以《六经》为根柢”,而科举制度到明朝推行八股取士,所学习的内容是儒家经典,未体现科举的没落,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束书而从事于游谈”反映的是空谈的学风,故D项正确。
3.(2018·
湖南长郡中学高考临考冲刺训练,27)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的同时,提出了弱化“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的主张。
这说明王夫之( )
A.彻底否定理学的“理欲”观
B.意在提倡“尊公轻私”思想
C.极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
解析 王夫之批判的只是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等主张,并未对其进行彻底的否定,故A项错误;
因为王夫之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故其所提倡的正是“尊公轻私”思想,故B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王夫之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批判,故C项错误;
王夫之只是主张弱化“理欲一体”的主张而并未“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故D项错误。
4.(2018·
湖北新联考高三联考,26)顾炎武在《亭林余集·
三朝纪事阙文序》中指出:
“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
”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 )
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
解析 材料没有探讨君民关系,故A项错误;
材料中未体现天人感应,故B项错误;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求科学之真,故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