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9464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二章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二章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二章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二章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二章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有磁性)

溶解性

难溶于水

铁的化合价

+2

+3

+2,+3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与H+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

FeO+2H+

===Fe2++

H2O

Fe2O3+6H+

===2Fe3++

3H2O

Fe3O4+8H+

2Fe3++4H2O

4.铁的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色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与盐酸

反应

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

受热

分解

2Fe(OH)3

Fe2O3+3H2O

制法

可溶性亚铁盐与碱溶

液反应Fe2++2OH-

===Fe(OH)2↓

可溶性铁盐与碱溶液

反应Fe3++3OH-===

Fe(OH)3↓

二者的

关系

在空气中,Fe(OH)2能够非常迅速地被氧气氧化成Fe(OH)3,现象是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典例引领

[典例1] (2015·

北京高考)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

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拓展延伸]       

1.上述实验步骤Ⅰ,若过量的铁与稀HNO3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过程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若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并不能观察到白色沉淀,为什么?

Fe(OH)2制备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提示】 

(1)Fe+4H++NO

===Fe3++NO↑+2H2O,2Fe3++Fe===3Fe2+

(2)Fe(OH)2极易被氧化。

制备Fe(OH)2的实验关键是隔绝氧气。

2.若稀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

L-1,体积为200mL,求可溶解铁的质量范围。

【提示】 极值法求解。

若生成Fe3+,则有:

Fe+NO

+4H+===Fe3++NO↑+2H2O

56g   4mol

m    0.2mol·

L-1×

0.2L

m=0.56g

若生成Fe2+则有:

3Fe+2NO

+8H+===3Fe2++2NO↑+4H2O

56g  8mol

m    0.2mol·

m=0.84g

故可溶解铁的质量范围:

0.56g<

m(Fe)<

0.84g

考点精析

1.数轴法分析铁与稀HNO3反应的产物

一是明确哪种物质过量,二是根据两种物质的量分析讨论判断,根据HNO3中加入铁粉,直至过量反应方程式:

HNO3过量:

Fe+4HNO3===Fe(NO3)3+NO↑+2H2O;

过量的Fe:

Fe+2Fe(NO3)3===3Fe(NO3)2;

两者相加得总化学方程式:

3Fe+8HNO3===3Fe(NO3)2+2NO↑+4H2O,可以用数轴表示:

解题时需注意量的范围。

即:

,产物仅有Fe(NO3)3,HNO3可能有剩余;

,产物仅有Fe(NO3)2,Fe可能有剩余;

<

<

,产物为Fe(NO3)3和Fe(NO3)2,Fe和HNO3都反应完全。

2.成功制备Fe(OH)2的关键

由于Fe(OH)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Fe(OH)3,在实验室中制备Fe(OH)2,并使Fe(OH)2长时间保持白色沉淀状态,成为物质制备实验探究的热点。

制备原理:

Fe2++2OH-===Fe(OH)2↓

成功关键:

①溶液中不含Fe3+和O2等氧化性物质;

②制备过程中,保证生成的Fe(OH)2在密闭的隔绝空气的体系中。

题组强化

●题组1—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铁为灰黑色,所以铁属于黑色金属

B.铁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Fe2S3

C.纯铁的抗腐蚀能力非常强,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被氧化

D.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Fe(OH)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是位于第四周期ⅧB族元素,是一种重要的过渡元素

B.四氧化三铁是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组成的混合物

C.14克铁粉和7克硫粉混合后高温下充分反应能生成21克硫化亚铁

D.铁在溴蒸气中点燃可生成FeBr3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B.足量的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C.Fe和Fe2O3等物质的量混合物溶于稀盐酸时无气体放出

D.Fe2O3

FeCl3(aq)

无水FeCl3,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实现转化

●题组2—铁及其化合物与HNO3反应

4.现有等物质的量组成的Fe、Cu合金共0.1mol,研成粉末后,全部投入稀硝酸中,微热使其充分反应,已知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由于HNO3用量的不同,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和残留固体的成分会有多种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和残留固体的成分最多会有5种情况

B.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稀硫酸后,金属不会溶解

C.当合金刚好溶解时,在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NO

D.若合金全部溶解,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已知铜离子可转化为四氨合铜络离子溶于水),则经过滤、洗涤、干燥、充分灼烧、称量可得固体4g

5.在一定量的稀HNO3中慢慢加入铁粉,得到的Fe2+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与所加铁粉的物质的量(横坐标)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Fe3+ ②Fe2+ ③Fe、Fe2+ ④Fe2+、Fe3+

(1)AB段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

(2)BC段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

(3)CD段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

【解析】 向稀HNO3中加入铁粉,开始时稀HNO3过量应生成Fe3+,随加入铁粉量的增加,HNO3反应完全后,发生反应2Fe3++Fe===3Fe2+,最后全部转化为Fe2+。

【答案】 

(1)① 

(2)④ (3)③

●题组3—Fe(OH)2的制备

6.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Ⅱ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 

(1)稀H2SO4和铁屑

(2)NaOH溶液

(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H2的纯度,当排出的H2已经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故外界O2不易进入

[规律方法]

       制备Fe(OH)2常用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

有机覆盖层法

将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到液面以下,并在液面上覆盖一层苯或煤油(不能用CCl4),以防止空气与Fe(OH)2接触发生反应,如图1所示。

图1            图2

方法二:

还原性气体保护法

用H2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后,再将亚铁盐与NaOH溶液混合,这样可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如图2所示。

方法三:

电解法

用铁作阳极,电解NaCl(或NaOH)溶液,并在液面上覆盖苯或煤油,如图3所示。

图3   

考点2|铁盐、亚铁盐的化学性质

1.Fe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Fe2+处于铁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在中学阶段接触Fe2+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其主要表现还原性,如:

Fe2+遇Br2、Cl2、H2O2、NO

(H+)等均表现还原性。

2.Fe3+的氧化性

Fe3+处于铁的高价态,表现较强的氧化性,如:

它能氧化Fe、Cu、HI、H2S等。

3.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用离子方程式实现下列转化:

Fe2+

Fe3+

①2Fe2++Cl2===2Fe3++2Cl-;

②3Fe2++4H++NO

===3Fe3++2H2O+NO↑;

③2Fe2++H2O2+2H+===2Fe3++2H2O;

④2Fe3++Fe===3Fe2+;

⑤Cu+2Fe3+===Cu2++2Fe2+。

[典例2] (2014·

上海高考)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溶液中加入铁粉。

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  )

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3+

B.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2+

C.若溶液中有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

D.若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有Cu析出

【解题导引】 

(1)写出腐蚀液中能与铁粉反应的相关离子方程式。

【提示】 2Fe3++Fe===3Fe2+;

(2)铁粉与腐蚀液中离子反应的顺序是什么?

你能通过举例解释原因吗?

【提示】 Fe3+比Cu2+先与铁粉反应。

反应2Fe3++Cu===2Fe2++Cu2+,说明氧化性Fe3+>

Cu2+。

1.Fe2+、Fe3+的检验

(1)直接观察颜色

Fe2+溶液呈浅绿色,Fe3+溶液呈棕黄色。

(2)利用显色反应(形成络离子)

(3)利用Fe(OH)3沉淀的颜色

(4)利用Fe3+的氧化性

(5)利用Fe2+的还原性

2.Fe3+氧化性、Fe2+的还原性

(1)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Fe3+水解能力强,实际上pH>

3.7时,Fe3+几乎完全水解生成Fe(OH)3沉淀。

欲除去某溶液中含有的Fe2+杂质时,一般先向溶液中加入氧化剂(如H2O2),使Fe2+被氧化为Fe3+,然后加碱或盐调节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

如除去MgCl2中的少量FeCl3的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Mg[或MgO、Mg(OH)2、MgCO3],再过滤。

(2)Fe3+既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又易水解,当遇到还原性离子(如I-、S2-、SO

)时,优先考虑氧化还原反应。

(3)Fe2+主要表现为还原性,Fe2+与NO

在酸性条件下不共存。

(4)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稀硫酸抑制Fe2+的水解,加入铁粉防止Fe2+被氧化。

(5)配制Fe2(SO4)3溶液,应将Fe2(SO4)3固体溶于H2SO4,再加水稀释到指定浓度。

●题组1—Fe2+、Fe3+的相互转化与检验

1.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说明不含Fe2+

B.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

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2.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酸性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

A.①③    B.③②

C.③①D.①②③

3.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弱

B.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降低

C.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起催化作用

D.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不变,所以往含少量FeSO4的Fe2(SO4)3溶液中滴加适量的H2O2溶液不能除去杂质

●题组2—涉及Fe2+、Fe3+的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O固体放入稀硝酸中:

FeO+2H+===Fe2++H2O

B.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反应:

Fe+4H++NO

===Fe3++NO↑+2H2O

C.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D.向Fe(OH)3中加入氢碘酸:

2Fe(OH)3+6H++2I-===2Fe2++I2+6H2O

5.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1.0mol·

L-1的KNO3溶液:

H+、Fe2+、Cl-、SO

B.1.0mol·

L-1的FeCl2溶液:

NO

、Na+、K+、ClO-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Na+、Cl-、SO

、Fe3+

D.酸性溶液中:

、SO

、Fe3+、Mg2+

6.在含有下列离子组的溶液中,加入Fe(NO3)2固体后,仍然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SO

、NH

、CO

B.K+、Ba2+、OH-、Cl-

C.Na+、H+、Cl-、SO

D.Na+、Mg2+、Cl-、NO

●题组3—Fe2+还原性、Fe3+氧化性探究实验

7.甲同学进行Fe2+还原性的实验,并针对异常现象进行探究。

步骤一:

制取FeCl2溶液。

向0.1mol·

L-1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测得pH<

1。

步骤二:

向2mLFeCl2溶液中滴加2滴0.1mol·

L-1KSCN溶液,无现象;

再滴加5滴5%H2O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5mol·

L-1、pH约为5),观察到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步骤二中溶液变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探究步骤二中溶液褪色的原因:

Ⅰ.取褪色后溶液两份,一份滴加FeCl3溶液无现象;

另一份滴加KSCN溶液出现红色。

Ⅱ.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Ⅲ.向2mL0.1mol·

L-1FeCl3溶液中滴加2滴0.1mol·

L-1KSCN溶液,变红,通入O2,无明显变化。

①实验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溶液褪色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H2O2将SCN-氧化成SO

(3)甲直接用FeCl2·

4H2O配制________mol·

L-1的FeCl2溶液,重复步骤二中的操作,发现液体红色并未褪去。

进一步探究其原因:

Ⅰ.用激光笔分别照射红色液体和滴加了KSCN溶液的FeCl3溶液,前者有丁达尔效应,后者无。

测所配FeCl2溶液的pH,约为3。

由此,乙认为红色不褪去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查阅资料后推测,红色不褪去的原因还可能是pH较大时H2O2不能氧化SCN-。

乙利用上述部分试剂,通过实验排除了这一可能。

乙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试剂及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白色沉淀

向ⅰ所得溶液中滴加0.1mol·

L-1FeCl3溶液

________

【答案】 

(1)2Fe2++H2O2+2H+===2Fe3++2H2O Fe3++3SCN-Fe(SCN)3

(2)①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SCN-发生了反应而不是Fe3+发生反应 ②排除H2O2分解产生的O2氧化SCN-的可能

(3)0.15 H2O2将Fe2+氧化为Fe3+,pH增大促进Fe3+水解形成红色Fe(OH)3胶体 取2mLBaCl2溶液,滴加2滴0.1mol·

L-1KSCN溶液和5滴5%H2O2溶液 无明显现象

考点3|“铁三角”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铁三角”的转化关系

根据上图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1)Fe与CuSO4溶液:

Fe+Cu2+===Fe2++Cu;

(2)Fe与I2反应:

Fe+I2

FeI2;

(3)Fe2+与H2O2(H+):

2Fe2++H2O2+2H+===2Fe3++2H2O;

(4)Fe3+与H2S(少量):

2Fe3++H2S===2Fe2++S↓+2H+;

(5)Al与Fe2O3:

2Al+Fe2O3

Al2O3+2Fe;

(6)Fe与过量HNO3反应:

===Fe3++NO↑+2H2O。

[典例3] (2014·

浙江高考)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

一种无机矿物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

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另取10.80gX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6.40g固体1。

请回答如下问题:

(1)画出白色沉淀1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写出气体甲的电子式________。

(2)X的化学式是________,在惰性气流中加热X至完全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白色沉淀2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4)一定条件下,气体甲与固体1中的某种成分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写出一个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反应的产物______________。

(1)根据哪些现象能确定X所含元素?

【提示】 气体甲通入溶液1直至过量的现象,可以说明X中含碳和钙元素。

溶液3加入碱后一系列变化说明含有铁元素。

X受热分解产生固体1的反应说明含有碳、氧元素。

(2)如何确定X的化学式?

【提示】 根据题给信息可知X中含有Ca2+、Fe2+、CO

,利用题给数据可计算出X的化学式为CaFe(CO3)2。

【答案】 

(1)

 :

(2)CaFe(CO3)2 CaFe(CO3)2

CaO+FeO+2CO2↑

(3)4Fe(OH)2+2H2O+O2===4Fe(OH)3

(4)2FeO+CO2

Fe2O3+CO

检测Fe2O3:

将固体用稀盐酸溶解,加入KSCN溶液若显红色,表明产物中有Fe3+

检测CO:

将气体通过灼热CuO,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铁三角”的重要应用

1.除杂

溶液

杂质

除杂方法

FeCl2

FeCl3

加过量铁粉后过滤

加氯水或H2O2

CuCl2

2.盐溶液的配制与保存

Fe2+的盐溶液加少量铁粉,防止Fe2+被氧化;

少量相应的酸,抑制Fe2+水解。

Fe3+的盐溶液加少量相应的酸,抑制Fe3+水解。

3.物质制备

制备无水FeCl3在HCl气氛中加热蒸干FeCl3溶液。

制备Fe(OH)3胶体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

溶液并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为止。

●题组1—关于“铁三角”转化的基础性考查

1.(2016·

南通调研)铁屑溶于过量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在空气中加热沉淀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得到红棕色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是(  )

A.Fe(OH)3 Fe2O3    B.Fe(OH)2 Fe2O3

C.Fe(OH)2 Fe(OH)3D.Fe(OH)2 Fe3O4

A.Fe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H2和Fe(OH)3

B.Fe3O4溶于盐酸后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C.FeCl2溶液蒸干灼烧后得到FeCl2固体

D.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可制备Fe(OH)3胶体

3.(2016·

宁波镇海中学单元检测)用已被部分氧化的金属屑A制备某工业常用的无水盐C的步骤如下:

将C溶于水,向其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逐渐变为红褐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过滤所得的残渣中一定没有金属A

B.滤液可能是CuSO4溶液或MgSO4溶液

C.水合盐B可能是FeSO4·

7H2O

D.无水盐C可能是Fe2(SO4)3

[误区警示]       

(1)Fe3+的检验使用KSCN溶液会掩盖Fe2+。

(2)Fe(OH)3胶体的制备通过Fe3+水解制取,利用Fe3+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生成Fe(OH)3悬浊液。

(3)FeCl3溶液蒸干得到的是Fe(OH)3,Fe2(SO4)3溶液蒸干得到的是Fe2(SO4)3。

●题组2—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考查

4.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T、R为两种常见的用途很广的金属单质,D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C是无色无味的气体,H是白色沉淀,且在潮湿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固体。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

R: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H在潮湿空气中变成M的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