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双对接研修 助您幸福成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9006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双对接研修 助您幸福成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走进双对接研修 助您幸福成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走进双对接研修 助您幸福成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走进双对接研修 助您幸福成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走进双对接研修 助您幸福成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双对接研修 助您幸福成长Word文件下载.docx

《走进双对接研修 助您幸福成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双对接研修 助您幸福成长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双对接研修 助您幸福成长Word文件下载.docx

研修组集体磨课和专家的跟进指导过程是融合在一起的,因此,第7、第8两个专题同时开始,两个专题的12个学时整合在一起使用。

(图1)

5+3课程将混合式研修嵌入实际课堂教学过程,加上主要是分散研修,方便老师在工作中学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为了满足这两类学习的需要,我们开发了丰富的双介质学习资源,即网络和视频两种介质的资源。

课例研究和网上磨课学习都要用到这两类资源。

课例研究双介质资源:

分别是网上名师群组的课例研究案例和与网络资源配套的分段视频课程。

这些资源引导课例研究的行动导向学习。

所谓行动导向学习,学习不光是能听会说,而要用做出来的实例做行动导向,让学习者参与课例研究的全过程,并且自己也能够做出来。

课例研究案例的行动导向品质,主要看三点:

一看研究价值。

这个课例能够承载专题研究的问题,对专题的主题研究有价值;

二看课例变化。

课例研究是着眼于发展,促进发展的研究,自然要看课例前后的变化。

有变化说明有研究,没变化表明认识停滞,过程失去意义。

三看过程无缺失。

课例研究不仅要看变化,还要回答这个变化怎么产生的?

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要将研究跟进过程,把一个好课例产生和变化过程一步步真实地呈现出来了,这样,才能追根寻源,才能推广移植。

这次研修每个学科5个课例研究专题的典型案例,是按这三个要求打磨的。

一叶知秋。

从一个课例研究案例,既能看出案例参与者课例研究的水平,也能看出案例参与者的研究态度和研究品质。

大家都可以用这三条对自己和他人研究课例的水平做出判断。

课例研究,除了有网上的课例研究案例,而且还开发了与网上案例匹配的分段课程视频。

每个课例研究专题有100分钟的课程视频,100分钟课程视频分为四段,其中:

A段视频(10分钟):

研讨计划指导。

包含专题研修准备和磨

课计划学习内容。

通过A段视频学习,了解本专题两类学习的任务要求、要研究的问题,了解网上磨课计划,知道怎么计划磨课活动。

B段视频(20分钟):

备课研讨指导。

内容主要是,上课老师和

群组成员在多次备课及其研讨中的所思所做所获,教案前后的变化过程。

还包括分工观课的准备学习。

C段视频(40分钟):

课例实录及同步点评。

老师的视频课加上同步点评,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

D段视频(30分钟):

观课评课指导。

内容有:

分工观课的老师

反馈分析各个观课维度的观课情况,上课老师实践后的总结反思和专家对本专题课例研究的最后点评。

分段视频分别对应制订计划、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的课例研究,以引导学员各环节的学习,也适宜分散学习要求。

网上磨课资源。

则是由视频课程、磨课材料和磨课流程组成的

三位一体资源。

学习者在三位一体资源的引导下,先学后做,参与和学会网上磨课。

3、双流程及其应用设计

为支持双类型学习,平台设计了网上磨课和远程研修双流程服务。

磨课流程(图2)。

网上磨课流程是课例研究流程的数字化。

网上磨课流程内含两个基本设计:

一是包含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

二是贯穿教学的基本过程。

从活动计划开始,将教学的协同研究贯穿在多次备课、上课、观课、议课的过程交替之中。

本次研修五个专题的课例研究都采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

的磨课基本式。

在研修组讨论制订计划,确定研究主题和上课老师后,上课老师在群组老师的帮助下,经历了三次备课。

即基于上课者个人经验的初始备课、基于同伴互助的协同备课、基于上课后的实践反思性备课。

群组老师则围绕三次备课,开展备课研讨和分工观课评课研讨。

这个过程是全组老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完成的。

线下协同研究3到4次活动,包括计划研讨、备课研讨、观课准备会议、听评课会4次活动。

备课研讨和观课准备合并,只要3次。

学校每周有教研活动时间,利用这个时间活动,少则两周、多则三四周可以做一次全周期的磨课。

磨课过程的展示、浏览、修改、点评、讨论、问答等研修行为,由学习者在线分散进行。

研修流程(图2),则是对应磨课需要,围绕多角色支持的学员学习活动

设计的。

为学员、课程专家、指导老师、管理者等多个角色的网上学习、指导、管理、评价等行为,提供了相应的流程服务和技术支持。

在研修中,学员要在技术支持和分段视频引导下,循着磨课各环节,完成计划学习、备课学习、课例学习、观课学习、评价学习和应用学习等方面的研修任务。

(图2)

与通常的研修活动不同在于,双对接混合式研修让研修不止步于课堂教学观摩和分析,而要贯穿在教学的准备、实施和评价全过程;

让学员不局限于获悉教学之术,而要究教学之理,悟教学之道,学会用研究者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

教师研究教学,在哪研究?

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研究。

研究什么?

研究学生。

研究教学,本质是研究学生。

教学问题说到底是学生的学习问题。

研究学生,因学而教,要成为磨课的聚焦点,贯穿在课例研究的全过程。

这是重点,也是难点,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水平绕不开的难点。

把研究指向教学各个环节,聚焦到学生学习是教师研究态度和研究品质的标志和培养途径。

研究学生如何贯穿在磨课全过程?

请看(图3):

备课、上课是教师每天做的事。

为谁备课?

为谁上课?

大家都会说,为学生。

教学设计,怎么才是为学生学习,而不是为授课或考试设计教学。

看两点:

第一,教师每节课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期待,教学目标要清晰地表达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

第二,教师每一个教学行为(如,新课引入、情景创设、讲解提问、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和作业训练等等),都要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状态或学习结果期望有所预设。

如图3:

备课、上课是教师每天的工作。

学会预设生成和学会实现生成,则是每天备课、上课后面的学习。

教师备课要学会预设生成,上课要学会实现生成,再次备课是生成预设的再学习,再次上课是实现生成的再学习。

这个学习过程始终伴随着老师的工作,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学习的有效,来自对下面三个问题的研究和追问:

预设能引发什么生成?

预设的生成实现了吗?

哪些的生成要转化成新的预设?

教师的备课,实际上是教师对“教学预设能引发什么生成?

”的经验回答(个人备课是个体经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集体备课是群体经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上课则是对预设生成是否实现的实践回答。

课后反思、修改教案是对哪些生成能转化成新预设的实践反思后的回答。

老师就是在对这三个问题的认真思考和连续追问中学会教学的。

(图3)

老师备课,都是基于已有经验。

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凭原有经验。

但经验靠不住。

即便优秀老师,面对变化着的班级和学生,也不能总凭已有经验教学。

老师备课是否符合学生实际,老师备课对学生学习生成的经验预设是否正确,都要经过上课实践的检验。

上课实践之后的同伴分析和自我感受,让老师对备课时的经验预设,有新的发现,从而对教学设计做出新的调整,将未预设到的生成转化成新的预设。

正是这个过程,让老师不断地自我发现、自我调整,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这个过程,就是教师最好,也最需要重视的学习。

这就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的,“惟一能影响行为的学习是自我发现和自我调整的学习。

”老师经历用预设引发生成和将生成变成新的预设的过程,是教学设计不断在行动研究中改进的过程,也是教师成熟和提高的过程。

正是这个过程,促进教师重视研究学生,逐步使自己的教学,从“教学关注阶段”走向“关注学生阶段”。

(美国·

傅乐)。

这也是网上磨课活动,要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原因。

研究学生在磨课流程各个环节具体应该怎么做?

再看图4:

(图4)

左列是跟进教学过程的磨课各环节,右边是磨课各环节指向学生学习生成的学习和研究行为。

(1)教师备课是学生学习生成的预设。

教师设计教学要基于对学生的学习期望。

包括对学生学习的状态期望、行为期望、方法期望和结果期望。

教师40分钟教学每一步施教行为的设计,最好能有学生学习期望行为的对应描述,即把学习生成预设写出来。

为什么要写下来?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外化。

语言表达让思维清晰、留存和传播。

因为要写,促使您关注学生、反思经验。

写下来了,课后才能进行预设与生成的比较。

写的形式有多样。

从名师课例研究的备课中可以获得借鉴。

(2)上课是学习生成的实现。

即将学生学习生成的预设做出来。

(3)分工观课,是检验学生的学习生成。

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生成的预估是否准确,要通过课堂观察进行检验和做出分析。

检验结果无非四种情况,预设的生成发生了,没发生、没完全发生和出现未能预设到的生成。

无论那种情况的反馈分析都具有改进教学设计和积累教师经验的价值。

因此都要记下来。

现在有的学校提倡老师写教学后记就是做这件事。

(4)教学评价。

群组议课,用实际生成与预设做对比分析,对每一个教学步骤、教学行为做出专业判断,认同或不认同,都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不认同的还要有教案改进建议。

群组议课时人人都要把自己观察和思考说出来,上课老师也要在倾听和了解实践结果后,总结反思,参与对话交流。

(5)再次备课,上课教师听取同伴的看法和建议后,自己对原有经验进行反思,把未预设到的新的生成转化成新的教学预设,从而调整和修改教案(改出来)。

如果学生的学习生成能够在备课中有预设、上课能实现、观课有检验、评课有分析、再次备课有改进,研究学生就贯穿老师在教学准备、实施和评价全过程。

老师不断把预设生成写出来、做出来、记下来、说出来和改出来,这就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研究之路。

我们期待网上磨课流程,能够帮助老师将备课、上课、备课、上课的日常工作过程,变成老师对学生学习生成不断的预设、实现、检验、反思、调整的学习和研究过程。

这些事,大家听起来不新鲜,要去做却很新鲜。

因为这是一个渐进式积累和开放式分享的过程,要连续不断去做。

没有网上磨课流程,就不太好做。

磨课流程将理念嵌入操作,让行为分环节落实,使连续跟进记录、展示、随时对话交流,都变得很方便。

而且能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止过程的盲点、环节的缺失。

有了技术流程的支持,贯穿在教学全程的和聚焦学生学习生成的课例研究,就能够大面积、持续规范地去做。

(苏霍姆林斯基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如果学校日常能够利用磨课流程,组织和引导老师认真做好这些环节,把预设生成写出来、做出来、记下来、说出来和改出来,并在网上留下来,您就引导教师在渐进式积累和开放式分享中,“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幸福的道路”。

名师群组老师的课例研究,都程度不同地这样做了,他们都感到很有收获。

学会网上磨课,引导老师走向教学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学习之路,就是双对接混合式研修的价值追求。

讲到这里,大家对基于网上磨课的混合式研修的本质意义会有所洞察。

磨课流程的设计和应用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寻找并支持教师日常的高效实用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要素有:

嵌入教学实践、聚焦重要问题、设计行动方案(教/学案)、充分讨论反思、记录问题解决过程、进行效果分析(分工观课议课)、与日常研修组织一致、高水平专业引导、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渐进式积累和开放式分享。

这就教师对教学做行动研究的要素,这就是使教学得到持续改善的行动研究。

一个好的磨课过程可以领略到这一学习方式的要素特点。

名师群组的课例研究让我看出,凡能认真这样做的,效果就好;

如果缺少一些要素,效果就会打折扣。

正是有效研修的这些要点,在现实研修中多是盲点,致使教师研修事倍功半,投入不少,活动不少,效果却不理想。

如何做到以全员覆盖排除普惠盲点,以过程覆盖排除过程盲点,以方便参与排除参与盲点,以跟进问题解决环节排除问题盲点,以一对一、多样化排除关注和反思盲点,以全程记录和展示排除评价与管理盲点等。

在非技术条件下,教师研修的这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在双对接研修中都能够得以实现。

综观双对接研修,“深跟进、全覆盖、无盲点”的优势特色很鲜明。

所谓深跟进,就是不浅尝辄止于好课的“临渊羡鱼”,而要学会“退而结网”,学会追根寻底地思考教学问题。

现在的一些优质课观摩活动,有不少是“临渊羡鱼”的学习。

老师参加一次活动,听了一节好课,课听完了评完了,活动也结束了。

这些活动,不指导老师改变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怎么能变呢?

因此听课老师一方面承认课好,一方面自己依然故我,回去该怎么教还是怎么教。

怎么教得更好,是老师,也是校长经常想的事,如果老师只参加临渊羡鱼的活动,而不学会退而结网,想教好也是白想;

如果校长只组织临渊羡鱼的活动,而不为教师退而结网创造条件,校长您也白想、白说了。

原因很简单,没有过程的研究,哪有过程的改变;

没有过程的改变,哪有结果的改变。

双对接对课例研究的行动导向学习。

不只用说出来的,而是用做出来的东西带动老师。

不能让老师看到做去来的结果,而且要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得来的。

双对接不是农贸市场,只提供现成的鱼。

基于网上磨课的课例研究,“授之于鱼,授之于渔授之予渔场”都有了。

双对接研修能授之于渔的研修,山东教师教育网就是你学会退而结网的渔场。

刚开始,名师也不习惯这样做研究。

往往只对专题中的课例感兴趣,而对各环节的研磨,对跟进问题解决过程不感兴趣。

我总是提醒:

课的缺憾能够从课的研究中弥补,而课的研究的缺憾是不能从一节好课中得到弥补。

今天我同样把这句话送给各位老师,您不要只对一节好课感兴趣,而要对课的研究感兴趣。

我现在可以说,专题中的课例不敢说是最好的,但敢说对课例研究态度最认真、过程最完整,进步也是最大的,给老师做出教学过程改变的示范效果是通常研修没有的。

二、双对接研修的学习要求

双对接各环节的学习,操作手册有具体要求,请大家认真看看。

我想提醒的是,学习就是对话。

促进对话是远程研修的核心内涵,是远程研修的学习和指导行为的共同要求和效果标准。

对话是什么?

是思想的交流、意义的建构。

用集体思考,共同探究事物、探究问题,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和问题,“共同创造出新的思想”。

包括新的理解、新的思路、新的观点、新的方法等。

双对接研修怎么实现多形式、有质量的对话?

看图5:

双对接研修是通过预设性对话,引发多种多样的生成性对话。

从而促进研修参与者的充分倾听和充分表达。

在双对接研修中,课程(包括课程视频和课程文本)、网上资源(包括磨课资源和各专题学习导引)是预设性对话(预先准备好的)。

简报、作业、论坛、评论、问题等是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对话。

在研修对话中,专家通过课程资源、评荐作业、编辑简报、回答问题、主持在线研讨等多种形式指导学习。

学员的学习就是跟进参与这些形式的对话,获得专家指导和分享集体智慧。

一个巴掌拍不响。

无论哪种对话的形式,不参与无对话,不认真参与则无有质量的对话。

因此,学员学习行为与专家指导行为是相对应的。

合格和优秀学员都是看在这几种对话中的参与态度和参与水平。

那么,学习标准,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是进入双对接远程研修的准备学习。

(图5)

1、学标定向

做好事情有两个前提,一是弄清路再上路,二是确定标准再做事。

弄清楚路再上路,就是要选择做正确的事;

确定标准再做事,就是要正确地做事。

就双对接研修而言,做正确的事,体现现在双对接混合式研修的科学设计之中。

正确的做事,体现在双对接各项评价标准的科学设计之中。

双对接远程研修对学员学习、各角色、各团队工作和课例打磨质量都制订了评价标准,各项标准分别是各方面行动的准则,了解和学习标准,双对接学习就有了遵循,就会有自觉性,这是正式学习前的准备学习。

2、课程学习。

研修专题学习是从观看课程视频开始的。

双对接研修,专家不仅开发了课程,并且对贯穿教学全程的课例研究做了序列设计,每环节的学习拟定了学习导引,各环节要学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学习都一目了然。

您只要依序学、回馈学、不跳学、不漏学。

比如,5个课例研究专题是由计划学习、备课学习、课例学习、

观课学习和评价学习等环节组成的学习序列。

贯穿在教学全过程的研究包括这个学习序每个环节之中,所以每个环节都要学习。

老师打开自己的工作室就能看到每个环节的学习导引。

必学内容按顺序链接在一起,学起来非常简便。

您所有的学习行为,从视频点播到网上浏览,从写交作业到提问发帖,都可在工作室完成。

为帮助了解和掌握学习进程。

平台会随时跟踪反馈学员各专题和专题各环节的学习情况。

哪个环节学了,学得如何,做得好的或忘了做的事,平台每天会反馈。

双对接研修,不仅从课程设计、学习导引上,而且从技术支持上引导老师改变习以为常的过程无跟进,环节有缺失的教研陋习。

学员要按照学习导引,认真学、循序学,回馈学(可边看边提问,每环节还有回馈性练习)、不跳学、不漏学,要亲历跟进教学的课例研究全过程,在过程中体验到真正有效的课例研究。

3、作业学习。

一个专题学完后,学员要完成专家设计的作业,

远程研修的作业是学员与专家、与指导老师以及学员之间的对话,是学习者获得所需要的专业支持和帮助的独有机会与途径(因为只有作业规定要有点评),也是课程必要的回馈性学习。

如果学习者不能很好利用作业,让专家和指导老师了解自己的看法,了解自己需要帮助的地方,就很难获得符合自己需要的引领和帮助。

学习者的作业越能围绕主题清晰简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就越能够获得恰到好处的专业引领,学习者提出和议论的问题越带有典型性和普遍性,便越容易引起关注和讨论,越能分享到更多同伴的实践智慧。

学员对作业要认真做、及时交、说真话。

实在没有时间做,可以少做或暂时不做,不要去说空话,更不要抄袭、复制。

这种既不能让人了解您,走近您,与您交谈,又浪费专家和指导老师的时间,实在比不做作业更糟粕。

为什么远程研修没有规定作业的字数,也没有作业不合格的规定,就是基于对态度的看重、对对话的尊重。

4、简报导学。

各学科课程团队每个专题编辑的课程简报,是专家对学员各专题学习进行反馈和引导的主要形式,是专家与学员的生成性对话。

在远程培训中,课程简报的作用非常明显。

一个学科成千上万学员,每天作业、文章、评论,信息浩如烟海,需要精选导读、需要传递关注、需要梳理观点、需要聚焦问题、需要反馈激励。

靠什么,主要靠简报。

除省课程简报外,还有县区的学习简报、指导老师简报,这些简报既关注亮点,也聚焦问题;

既引发学员思考,也引导学习进程;

既汇萃学员美文,也听到专家的声音。

看简报、评简报,就保证了与专家的基本对话。

也让自己不会迷失在平台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这是网上有效率的学习需要重视的。

5、积极提问答问。

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

问答栏目是协同解决问题的区间。

各人问题不同,您要主动提出问题,才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帮助;

您要积极回答问题,才能在帮人的同时,交得朋友,获得关注和提高。

提问答问要在平台问答区,这里大家都能看到。

6、参与在线研讨。

平台还为远程研修提供了论坛。

这是由专家主持的主题式对话和以相同问题聚集的多角色交流。

去论坛,要兼听,要发帖,更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

最好同步参与,也可以异步参与。

在研修期间,专家会主持二至三次在线研讨,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

我也会就怎么做好双对接混合式研修,在论坛开房间与大家交流。

大家对双对接混合式研修有什么好想法,或者困惑都可以提出来。

7、集体磨课学习(图6)。

1至6是课例研究行动导向学习,7、8是集体磨课专题。

各研修组集体打磨一节课。

团队专家和县区指导老师都将跟进研修组磨课实时给予指导,并推介和评选出优秀的课例研究案例。

研修组网上磨课和专家的跟进指导是融合在一起的同一过程,因此,7、8两个专题12个学时是整合在一起使用的,也必须合并使用,一周也不能完成一个周期的磨课。

集体磨课要求用新授课、常态课作为研究课例,不能在上过课的班级再上这堂课。

因此,要依据实际教学进度,留好课前备课研讨的时间,及早计划、预选安排。

我建议各研修组在进入第七专题学习前一周或两周,即在经过3、4个课例研究专题学习,对磨课有所了解和领悟后,就可提前进入集体磨课的实践应用学习。

这样就有三到四周时间,集体磨课就可以做得更充分。

全周期集体磨课从制订计划开始,经过编制教案、备课研讨、教学观摩、分工观课、课后评议和总结评优等环节。

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图6)

◎制订计划。

平台提供了专门的计划表,表内各栏内容经组内讨论落实后,按要求填写提交。

计划讨论内容主要包括:

研究主题和问题、选择能承载这个主题的课例、确定上课老师、做好活动流程和时间安排,落实全组成员的分工。

教师研修,有各种活动,但活动只是承载任务的形式,活动本身不是任务,不是目的,更不代表效能。

活动目的性的迷失,为活动而活动比较普遍。

这样的活动无所谓计划,研究和制订计划也不被重视。

活动无计划,或计划不完整较为普遍。

其实活动是双刃剑,可以好,也可以很糟糕。

活动任务不明、或任务空洞,不能落实到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上,不能分解到各个参与者身上,不仅活动放任自流,走过场,而且不利于教师养成好的学习研修习惯。

老师都知道,一个不会计划自己的学习,一定不会学习。

学校、老师做研究也一样,大到课题、小到一个课例研究,好的协同研究都要产生于好的计划。

善始者事半成。

集体磨课,特别提醒要重视制度计划。

◎编制教案。

备课是老师天天做的事,大家熟悉,各有各的备法。

作为课例研究的备课,先要独立备课,备课要对学生学习有要求、对教学行为引发的学习生成要有预设。

为了方便大家,提供了备课模板供选用。

◎备课研讨和修改教案。

教案提交后,本组老师可直接修改网上的教案,每个人的修改都有自己的颜色标志;

也可在教案后做点评;

全组还要对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有一次讨论,讨论记录要整理提交。

关注学生学习预设,也应该是备课研讨要重视的。

◎上研究课。

上课一定要是新授课、常态课。

上课要录像或录音,课后要有文字实录,以便课后进一步观察分析。

上课实录当天最迟第二天提交上网。

◎分工观课。

课前要开观课准备会,确定观课任务(主题/问题),做好全组老师的观课分工,选择观课维度,设置观察点,准备观课工具,做好观课工具,要把学生学习做为重要的观察内容。

这次研修,将分工观课,作为一个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