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Ⅰ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8820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Ⅰ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Ⅰ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Ⅰ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Ⅰ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Ⅰ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Ⅰ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Ⅰ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Ⅰ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Ⅰ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粗读——浏览全文,看看注释,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

细读——明事知人辨理。

三、两种文体整体阅读示例

(一)传记类散文

1.阅读要求和步骤

(1)阅读要求

①明事

②知人

③辨理

(2)阅读步骤

同前面阅读步骤大致相同,分为两步:

粗读——整体概览。

(粗读正文,浏览文意概括和赏析题)

细读——明事知人。

2.整体阅读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选自《宋史·

种放传》,有删改)

(粗读正文、注释,浏览文意概括和赏析题)

1.圈点勾画:

圈点出有关传主事迹、行为及性格作风方面的词语。

2.明事知人:

概括出种放的主要事迹和性格作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亦乐道,薄滋味    薄:

不看重

B.知制诰王禹偁言其贫不克葬克:

能够

C.简朴退静,无谢古人谢:

推辞

D.请加旌贲旌贲:

褒美

答案 C

解析 谢:

逊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C.

答案 B

解析 B项均是介词,用。

A项介词,和/连词,和。

C项连词,于是/介词,趁机。

D项介词,在/介词,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对崇政殿以幅巾见命坐与语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

答案 对崇政殿/以幅巾见/命坐与语/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身既隐矣,何用文为?

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

(2)朕求茂异,以广视听,资治道。

答案 

(1)你已经隐居了,还写文章做什么?

果然被人知道而不得安然归隐,我打算离开你深入深山了。

(2)朕寻求才能杰出的人,以扩大视听,作为治理国家的借鉴。

解析 

(1)关键点:

何……为,知,安,穷。

(2)关键点:

“茂异”“广”的活用,资,句意对。

参考译文

(二)议论性散文

1.阅读方法和步骤

(1)阅读方法

①辨题识体,把握议论话题及写作目的

②概括内容要点,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③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细读。

(2013·

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圈点出全文关键性词句,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1~3段):

指出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的现象并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分析其中原因。

第二层(4~5段):

点明为丁琰写送序的原因和目的。

2.明意辨理:

概括作者所持的观点态度。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   堪:

胜任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诬:

诬蔑

C.则数更法以御之御:

防备

D.南城之政平平:

安定

解析 诬:

欺骗。

D.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2)奚重而不更也?

答案 

(1)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才,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

(2)为什么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

一、表示官职方面的词语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

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

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拜:

授予官职。

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选: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元史·

贾鲁传》)

除:

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授:

授给、给予官职。

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

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传》)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

免去、解除官职。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

废掉官职。

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

免:

罢免。

免官削爵。

(《汉书·

贡禹传》)

夺:

削除。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

升官。

升(鲁)台都事。

擢:

在原官职上提拔。

擢为后将军。

赵充国传》)

拔:

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

(《与韩荆州书》)

迁:

一般指提升。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

陟:

提升。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

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贬:

降职。

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

放:

放逐。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

左迁:

贬官,降职。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徙:

一般的官职调动。

徙齐王信为楚王。

(《史记·

淮阴侯列传》)

调:

变换官职。

调为陇西都尉。

袁盎传》)

转:

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

补:

补充空缺官职。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王尊传》)

改:

改任官职。

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

王济传》)

出:

京官外调。

出为河间相。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

兼任。

领:

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

袁乔传》)

行:

代理官职。

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

署:

代理、暂任。

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

权:

暂代官职。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

判:

高位兼低职。

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韩琦传》)

7.表示出仕或离开仕途的词语

(1)表示出仕的词语有“进”“下车”等。

例: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欧阳修传》)

二、表示生活方面的词语

1.年龄

(1)襁褓:

未满周岁。

(2)孩提:

两三岁。

(3)始龀:

七八岁。

(4)黄口:

十岁以下。

(5)幼学:

十岁。

(6)豆蔻年华:

女子十三四岁。

(7)知非之年:

五十岁。

(8)耳顺:

六十岁。

(9)耄耋:

八九十岁。

(10)期颐:

一百岁。

2.生活用品

(2)与布匹有关的:

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绮、绦、缟、缯、桑。

(3)与房舍有关的:

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3.生活中的时间

三、表示人物个性、品行方面的词语

1.人物个性

2.人物品行

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四、表示传统节日的词语

(1)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2)人日:

农历正月初七。

(3)上元:

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7)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9)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赏月的佳节。

(10)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的习俗。

(12)腊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人们在这一天做腊八粥,喝腊八粥。

(13)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