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861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分析.docx

《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分析.docx

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分析

中国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分析(表图>

2009/1/15/09:

16 来源:

中国投资咨询网

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更确切的说是稀缺节点,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宽,并朝着全方位增值服务方向的现代物流发展。

建立港口物流中心,争取发展的主动权,这一点对我国港口、港口城市乃至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意义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我国经济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提高城市,特别是开放性港口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发展现代物流是提高我国开放性港口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选择之一,而港口在推动现代物流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现代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而言,从发展之初就应该树立大物流概念。

在港口地区建设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流通加工中心等,提供集仓储、装卸、包装、运输、加工、配送、拆装箱和信息处理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使港口成为联系陆向腹地和海向腹地的中枢,在枢纽点完成部分物流增值服务并进入下一个物流过程,是国际物流顺畅进行的保证。

    一、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及经验借鉴

    1、发展简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科学的迅猛发展,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港口物流运营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不断创新,服务质量稳步提高,服务范围迅猛扩大,成本逐渐下降,呈现港口物流服务全球化、系统功能一体化、过程信息化和集约化的特点。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港口物流已基本实现港内、外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现代港口物流特征,总体上已进入港口物流的一体化即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阶段。

各国政府已把加强港口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并鼓励不同运输方式向协调衔接的多式联运发展,港口物流运输系统更加高效、完善。

通过广泛应用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

港口物流发达国家有关发展港口物流业的政策法规相对完备,并且体现出促进自由竞争、缓和各种牵制的共同趋势。

    2、成功经验

    <1)重视港口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把发展集装箱物流作为增强竞争力的重点,着力增强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2)把引进国际一流船公司、物流企业作为重要手段,争相打造国际或地区总部基地,激烈争夺货主、船东、货源;<3)扶持建立自己能控制的船队、集卡车队,鼓励和支持本地港口等物流企业跨国跨地区投资,抢占战略要地,进行全球扩张,从源头上争夺物流控制力;<4)加强港口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集疏运体系,优化集疏运结构,拓展经济腹地和辐射能力,提高吞吐能力;<5)高度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和港口作业机械化、自动化,强调个性服务,提高港口服务水平;<6)优化口岸环境,提高通关效率,改善政府管理与服务,提高办事效率;<7)重视吸收和培养物流专业人才,鼓励当地大学设立物流专业,与国际知名学府合作办学,鼓励港口物流企业加强员工在职培训,加强校企合作;<8)海港建设与空港建设并重,提高物流综合能力。

    以香港港、新加坡港、鹿特丹港三个国际知名大港为例,下图简要反映了它们在发展港口物流方面的基本做法、特点,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图表1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二、中国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1、中国港口的发展

    <1)中国港口高速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环境下,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使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港口需求高速发展。

    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全年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52.8亿吨,增长14.8%;集装箱吞吐量全年累计完成1.12亿TEU,同比增长22%。

    2008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41301万t,同比增长12.6%。

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95467万t,同比增长11.3%;内河港口完成145834万t,同比增长16.4%。

    2008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7256万人,比2007年同比下降2.9%。

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440万人,同比下降0.8%;内河港口完成815万人,同比下降16.7%。

    2008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78842万t,同比增长8.7%。

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65842万t,同比增长9.3%,内河港口完成13000万t,同比增长2%。

    2008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1578.16万TEU,同比增长13.4%。

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0688.52万TEU,同比增长12.9%;内河港口完成889.63万TEU,同比增长20.7%。

图表2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图表3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图表4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港口运作

    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已经蔓延到了全球,影响深度和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

此次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外贸出口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

而港口是出口各环节中最灵敏的一环。

    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影响,2008年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85亿吨,同比增长6%,增幅比上个月减少2.1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下降。

2008年11月我国港口的吞吐量完成4.6亿吨,增幅跌至10年新低,同比仅增长0.5%,其中外贸吞吐量更是出现了负增长。

被看作是外贸出口形势晴雨表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传统圣诞货物出货旺季增长乏力,11月份仅完成1060万标箱,同比增长6%,增幅同比下降了6.7个百分点,环比回落了4个百分点。

    预计2009年全国港口景气度会继续下滑,但随着扩大内需相关政策对钢铁煤炭等相关行业的带动逐步显现,2009年下半年港口整体经营将开始反弹。

    2、中国港口物流取得进一步发展

    <1)港口物流整体规模发展很快

    我国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11万公里内河航道,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沿海沿江有1467个商港,其中包括165个海港和1302个江河港口。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交往的日趋频繁,港口物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地域上形成了以核心海港为主体,以江河商港为辅助,并集聚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构成综合立体式国际航运中心。

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港口拥有各类生产性泊位3.5万多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1403个。

除传统的装卸搬运设施,港口区域兴建了一批物流中心、分拨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延伸物流服务环节,提高港口区域的综合经济效益。

香港和记黄埔、新加坡港务、丹麦马士基、荷兰铁行渣华等纷纷介入中国港口物流市场,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港口布点与寻求合作。

同时,我国东部沿海五大港口群已完成各自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采取客户细分与服务深化的策略。

各地方港口建设的“局部最优”,港口物流市场形成了内外资的双重网络格局,国内外港口经营组织的资源整合为我国港口物流市场注入了竞争的活力。

    <2)港航合作促进共赢发展

    港口物流业的繁荣需要成熟的物流和航运企业的加入。

随着中国物流市场的全面开放,国际物流企业加快进驻各地港口。

马士基、美国总统轮船、近铁等国际物流和航运巨头加大投资力度,兴建码头、转运中心或物流中心,作为连接国际物流网络和开展国内业务的重要枢纽。

中远、中海、海丰、招商局物流等国内领先的物流和航运企业充分发挥本土化优势,把港口作为发展基地,加快构筑面向全球的物流体系。

    <3)港口物流服务能力稳步提高

    国际港口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代:

第一代港口定位在纯粹的“运输中心”;第二代定位为“运输中心和服务中心”;第三代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

目前,我国大部分港口还处在第一和第二代,也有部分港口积极推进服务创新,向第三代港口转型。

借助港口健全的水陆空集疏运体系,港口物流从原来“港到港”模式向“门到门”的一体化物流模式转变,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向涵盖报关、加工、包装、库存管理、配送、信息服务的综合物流服务延伸,港口物流资源集聚的优势进一步发挥。

    <4)港口物流与临港工业联动发展

    港口作为生产要素的集散点,发展临港工业能够就近利用资源,最大限度降低运销成本。

以港口物流为突破口,搭建便捷、通畅、高效的港区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保证了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奠定了临港工业发展的基础。

目前,国内主要港口纷纷制定政策和规划,大力推进临港工业和物流产业协调发展。

以港口物流为平台,促进港区经济向周边辐射,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港口物流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港口作为转运节点的作用逐渐减弱,作为组织全球制造业生产和国际贸易的战略节点作用日益增强。

    <5)港口物流合作向纵深发展

    我国沿海、沿江岸线资源丰富,港口众多,港口物流的大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竞争。

而各地区位特点和经济结构的差异较大,各种资源加快向优势港口的集聚,形成了以优势港口为主导的区域港口群布局。

2006年,国务院发布《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明确我国沿海将形成五大区域港口群,要求港口群内部和港口群之间港口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各地港口开始有意识地加快港口物流合作。

长三角地区拥有8个沿海主要港口和26个内河港口,是港口物流合作发展较快的地区。

2007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5亿吨,占全国比重为39%,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222万标准箱,占全国的比重高达37.52%,长三角港口群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

    从国际上看,我国跨区域的港口物流战略合作正在成为发展趋势。

立足频繁的经贸往来,港口间通过跨区域合作,构建面向客户的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

    三、中国港口物流业的未来发展

    1、未来港口向基于物流供应链的第四代港口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港口正在步入重大的战略转型期。

世界先进港口已不仅仅是各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临港工业和商务服务中心,而是由运输枢纽进一步转化为国际资源配置的基础平台,在一国和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

因此,港口如何适应形势、升级发展、在与其他行业共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港口行业面临的重大战略选择。

未来港口将升级换代为基于物流供应链基础上的第四代港口。

    第四代港口在兼容此前港口功能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港口之间的互动以及港口与供应链中相关物流活动之间的协调。

第四代港口的特性决定未来港口除继续发挥装卸、转运功能外,还将主动联合供应链上的其他重要企业以及其他运输方面的供应商协同发展,构建一体化、无缝隙的供应链物流网络。

    2、我国政府将积极引导港口物流稳定发展

    虽然金融危机来势汹汹。

但中国经济的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特别是中国政府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采取加大投资、放宽信贷等政策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势头。

    中投顾问认为:

总体而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2008年11月国家扩大内需的4万亿计划等,这些都为我国港口的运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港口业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已把交通运输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重点建设集装箱、煤炭、进口油气和铁矿石中转的运输系统,扩大港口吞吐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