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51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8539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51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51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51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51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51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51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docx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51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51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51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docx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51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51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目标解读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大史实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恐怖主义、“一超多强”。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1.东欧剧变

(1)原因:

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2)实质: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表现:

1989年,    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2.苏联解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斯大林高度集中的      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直接和主要原因:

       的改革失败。

提出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苏联国内改革过于激进和西化,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③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知识拓展】“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促使对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和平演变”就是一种非暴力的衍生变化过程。

这个词汇出现于二战后的“冷战”时期,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

(2)过程

①1990年,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    ,加剧了政局动荡。

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②1991年,“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

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    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这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

 

【易错点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在蓬勃发展。

(3)影响

①政治:

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以自行坍塌的方式消失,标志着二战后建立的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瓦解,持续近半个世纪的“    ”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    趋势不可逆转;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社会主义事业将从中汲取教训,更健康地发展。

 

②经济: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1)总体形势:

趋于缓和,    与    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表现

①在发展方面,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②在和平与安全方面,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叙利亚内战导致的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此外,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气候变化等问题持续蔓延,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1)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9·11”事件之后,美国指责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是恐怖活动的策划者,迅速展开反恐行动。

2001年10月发动了阿富汗战争,2003年3月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2)欧盟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

到2013年,欧盟包括28个成员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

(3)苏联解体后,      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东西方兼顾,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4)    在保持经济大国地位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地位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5)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易错点拨】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

  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仍然只是一种发展趋势、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一种固定的世界格局。

3.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1)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2)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在全球层面,二十国集团注重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在地区层面,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金砖国家的合作共赢取得了重大进展。

(3)中国一方面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另一方面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问题思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考点一 世界格局中多极化趋势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①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多个力量中心,它们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它们各自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②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漫长而且动态发展的过程。

迄今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种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2)影响

①体现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②既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世界多极化趋势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史论结合】

史料1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

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

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

这一思想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万隆会议也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

万隆会议的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

1961年,上述三国加上印度尼西亚发起召开了首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

——摘编自曲星《万隆会议的精神遗产》

史料2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

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

解读 

(1)史料1反映万隆会议促进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美苏争霸对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威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缘于亚非国家保持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2)史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多边外交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两者都具有独立自主性,且以维护世界和平和独立、发展经济为目标。

问题 

(1)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变化。

(2)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多边外交与不结盟运动的相同点。

考点二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动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1)从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

世界政治格局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组合。

(3)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

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史论结合】

史料1 1945—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

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摘编自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

结构性危机:

我们将何去何从?

史料2 苏联解体了。

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原因有二:

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

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摘编自王晓明《生活在后美国时代》

解读 

(1)史料1说明“1945—1970年”是美国霸权的“全盛时期”,表现为除苏联外,“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

这反映了二战后的美国综合实力强大且奉行霸权主义政策,苏联军事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也比较突出。

(2)史料2中“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反映了苏联解体使美国与盟国丧失了共同的敌人,以美国为首的同盟离心力加强;“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则表明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和霸主地位。

问题 

(1)依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

(2)依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

 2015·全国卷Ⅱ·35

 美苏两国实力的消长

 从“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论题切入,综合考查两极格局演变的知识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5

 波兰开放边境线

 创设新情境,考查欧盟东扩的情况

考题1[2017·天津卷]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

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

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

考题2[2015·全国卷Ⅱ]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考题3[2014·江苏卷]美国学者亨廷顿说: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考题4[2014·重庆卷]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

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

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

材料表明,日本(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考题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

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

考向1 两极格局的瓦解

1.观察下面美、英、法、德军事开支与国民收入总值比率表,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1990年

5%

4%

4%

3%

1999年

3%

3%

3%

2%

A.和平主义思潮发展B.“冷战”局面的结束

C.西方优势逐渐加强D.世界多极化发展

2.[2018·江苏扬州模拟]“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导致其“主次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欧元地位确立B.民族意识增强

C.第三次科技革命D.两极格局瓦解

考向2 后“冷战”时代的和平与动荡

3.2015年1月7日,法国政治讽刺报纸《查理周刊》遭遇恐怖袭击,自认为把握着世界现代主流文化的《查理周刊》的工作人员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标准就是世界应该信奉的标准,多次刊发讽刺伊斯兰教先知的漫画。

这表明反对恐怖主义应(  )

A.尊重思想自由B.信奉伊斯兰教的标准

C.尊重正当的言论自由D.尊重文化差异

4.[2018·安徽亳州期末]据联合国官网记载,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否决票:

1946—1990年共出现193次,平均每年4次多;1991—2003年共出现12次,平均每年1次。

这一变化说明联合国安理会(  )

A.各成员国利益实现了平衡

B.“冷战”结束后,内部对抗减少

C.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削弱

D.国际事务处置权增大

考向3 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5.[2018·江西上饶二模]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美国人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

这说明了(  )

A.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B.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质疑

6.[2018·重庆一模]下表反映的是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对美国几种刊物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

以此可以说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

提到的次数

百分比

变化(%)

1988年

1993年

《纽约时报》

自由世界

71

44

-38

西方

46

144

+213

《华盛顿邮报》

自由世界

112

67

-40

西方

36

87

+142

《国会记录》

自由世界

356

114

-68

西方

7

10

+43

A.欧美逐渐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

B.官方意识形态与主流民意相互背离

C.世界冲突中意识形态对立淡化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这一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7.[2018·广东茂名一模]2017年12月21日,联合国就有关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以128票赞成、9票反对、3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决议。

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表示,“某个国家”(美国)在联大紧急特别会议召开前威胁所有国家,要求投票反对这个决议草案,“这种做法令人无法接受”。

材料反映了(  )

A.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开始减弱

B.“冷战”思维的进一步延续

C.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D.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进一步加强

8.[2018·江苏扬州期末]德国《时代周报》指出:

“美国优先”让全球处于无序状态。

特朗普对国际合作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参加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特朗普被其他国家看作是一种威胁,而美国也成了新的局外人。

有关“美国优先”政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顺应了全球化的趋势B.遏制了全球经济合作

C.助长了单边主义倾向D.有利于美国国际地位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