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8443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江名校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江名校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省皖江名校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江名校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皖江名校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省皖江名校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名校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章丘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直到锅如明镜。

一道清水炒鸡蛋,不放一滴油,就能做到丝毫不粘。

2018年2月,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章丘铁锅受到关注,出现“一锅难求”现象,现在的订单一年也干不完。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目前出现章丘铁锅“一锅难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质量优良B.价格低廉C.宣传作用D.实用性强

2.章丘铁锅“锅如明镜”且“丝毫不粘”的原因是

A.技术先进B.工艺精湛C.铁质优良D.材质独特

3.面对章丘铁锅“一锅难求”局面,最合理的做法是

A.研发机械代替手工,提高生产效率

B.培养工艺传承人,提高产品产量

C.实行手工和机械合作,提高产量

D.扩大生产规划,鼓励手工作坊改行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

2010年我国总人口为13.41亿,城镇化率为49,95%。

下表为2010年我国城市与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表,据表完成4~5题。

4.据表中数据推测,可知

A.与城市相比,乡村少儿抚养支出的费用最大

B.农村老龄化人口约为城市的1.31倍

C.城市和镇的少儿人口总数相当

D.个体养老成本:

城市>镇>乡村

5.乡村比城市和镇老龄化严重的直接原因是

A.人口迁移

B.经济水平

C.生育政策

D.户籍政策

如图是我国祁连山2800m至3800m高寒草甸生长期地下生2.5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随时间变化图,与地上生物量相比地下生2.0物量较为稳定。

据此完成6~8题。

6.由图可知生长期内

A.地下生物量逐渐减少

B.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

C.地上生物量总体增长速度快于地下生物量

D.地上生物量总体增长速度慢于地下生物量

7.生长初期比值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好,地上生物量较大

B.水热条件好,地下生物量较大

C.水热条件差,地上生物量较小

D.水热条件差,地下生物量较小

8.与地上生物量相比,地下生物量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分相对稳定

B.热量相对稳定

C.受人类干扰小

D.生长速度较快

怒江上游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典型的高寒气候区和气候变化敏感区。

(融雪径流量是指融产生的径流)。

读图完成9~11题。

9.据图可知,1979-2015年间深

A.年总径流量不断上升且增速变大

B.融雪径流变化量比年总径流变化量小

C.总径流量和融雪径流量同步变化

D.年融雪径流量最高值出现在春季

10.总径流量的水源主要来自

A.冰川径流B.融雪径流C.大气降水D.地下水

11.推断怒江上游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的原因是

A.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速B.西南季风势力强,降水增多

C.水坝增多,蓄水能力增强D.植被覆盖好,涵养水源能力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材料一沾化县地处黄河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地带,被称作“中国冬枣之乡”。

沾化冬枣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品质,有“活维生素丸”之称,它是喜光喜温树种,适于偏碱性土壤栽植,对气候和地下水要求极为严格。

材料二沾化冬枣整个成熟过程分为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三个阶段,而以脆熟期上市为最佳,其上市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以后(即9月20日后)。

冬枣的灌溉主要在其生长期。

材料三第十九届滨州沾化冬枣节于2017年9月29日开幕,突出“宣传、促销、旅游、招商”主题。

今年50万亩沾化冬枣长势良好,冬枣品质再创历史最好水平,预计今年沾化冬枣总产7亿斤,将于国庆节期间大量成熟上市。

(1)分析沾化冬枣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6分)

(2)指出一般冬枣生长期不需要灌溉的月份,并说明原因。

(6分)

(3)沾化一部分农民为抢占市场,在冬枣白熟期开始销售,说出这种作法带来的影响。

(6分)

(4)针对沾化冬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有效措施。

(6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尼加拉瓜湖位于尼加拉瓜国境内,西班牙人称之淡水海,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平均水深约在2370米之间,湖中有大小岛屿300多个,湖水由40多条大小河流补给。

数万年前,尼加拉瓜湖曾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后因某种地质作用形成湖。

现在湖里仍然有成千上万尾鲨鱼、箭鱼和大海鲢等海鱼、渔业资源丰富,尼加拉瓜湖是世界上唯一的繁殖生息海水鱼的淡水湖。

下图为尼加拉瓜潮流域示意图。

(1)简析尼加拉瓜湖由成水湖变为淡水湖的形成过程。

(6分)

(2)推断尼加拉瓜湖水位年变化规律,并说出推断依据。

(6分)

(3)分析尼加拉瓜湖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6分)

(4)分析尼加拉瓜湖繁殖生息海水鱼的原因。

(4分)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道作答。

如果多做,则

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

气候舒适度是为了从气象学角度评价不同天气/气候条件下人体的舒适状态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

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温、湿度、风速等。

,在旅游活动中,人们普遍感到舒适宜人的气候适宜程度叫做旅游气候舒适度。

推断吐鲁番旅游气候舒适度最佳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44.[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10分)

青藏高原面积约260万平方千米,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独特地理单元,是中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其本身生态系统脆弱而独特,植被生长缓慢且破坏后极难恢复,加之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恶劣的人居环境,为青藏高原地区公路建设和治理因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分析公路建设对青藏高原环境的不利影响。

 

文综地理参考答案

1.C【解析】目前出现章丘铁锅“一锅难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相关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章丘铁锅,宣传的作用是“一锅难求”的主要原因。

解本题的关键是审题,强调“目前”。

章丘铁锅一直以来质量优良,不符合题意,选项A错误。

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手工制品价格均较高,选项B错误。

铁锅与其它锅的作用相同,选项D错误。

2.B【解的】结合材料中“历经十二道工序………”等说明章丘铁锅工艺精湛,纯手工制品,而不是技术先进,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章丘铁锅以铁为主,没有特殊的材料,选项C、D错误。

目前我们市场上介绍的不粘锅均是技术先进所致,故本题易错选A.

3.B【解析】不是所有的商品供不应求时都是加大马力加速生产,扩大规模,铁锅强调打铁工艺,这种工匠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出来了,A、C、D均影响章丘铁锅的品牌,选项B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4.D【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乡村少儿抚养比的比重大,但是从个体来说,其投入与城市和镇相比,投入的费用少很多,选项A错误。

城镇包括城市和镇,同时农村老龄化人口与人口总数和城镇化率相关,选项B错误。

镇的少儿人口数量大于城市,选项C错误。

个体养老成本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关,经济越发达,其养老成本越高,选项D正确。

5.A【解析】受经济因素影响,农村青壮年到城市或镇务工、经商,使农村青壮年涌入到城市或镇,经济水平的差异是乡村比城市和镇老龄化严重的根本原因,人口迁移是直接原因,选项B正确。

生育政策农村更宽松,选项C错误。

与户籍政策无关,选项D错误。

6.C【解析】由图可知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呈现减小趋势,可以判断地上生物量增加速度总体快于地下生物量,5-10月是生物生长季节,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都呈增加趋势,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7.C【解析】祁连山纬度较高,生长初期处于5月份水热条件较差,地上生物量较少,大部分养分储存在地下,地下生物量较多,故选项C正确。

8.A【解析】地下水分相对稳定,地下生物量变化较小,选项A正确。

与热量和水分相比,该地区水分对生物量影响更大,选项B错误。

人类活动对地下生物量影响不明显,不是决定其稳定的因素,选项C错误。

地下生物生长速度较慢,选项D错误。

9.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径流总量用左侧纵坐标的数值,冰川融水和融雪径流用右侧纵坐标的数值,两者相差较大,故融雪径流变化比年总径流变化小,选项B正确。

从图中可以看出年总径流量是不断上升,但上升的幅度没有变化,选项A错误。

总径流量和融雪径流量不完全同步变化,选项C错误。

从图中体现不出来融雪径流的季节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

10.C结合上题,径流总量用左侧纵坐标的数值,冰川融水和融雪径流用右侧纵坐标的数值,两者相差较大,故总径流量的水源主要来自水气降水,选项C正确。

11.A从图中可以看出融雪径流减少,应是降水减少,选项B错误。

冰川径流增加,主要原因全球变化,冰川融化,选项A正确。

径流量增多,与补给有关,与建水坝无关,选项C错误。

涵养水源能力提高,地表径流应下降,选项D错误。

36.(24分)

(1)沾化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2分);沾化地处黄河三角洲,土层深厚,河流众多,有灌溉水源(2分);地势低平,且临近渤海,地下水位较高,且呈碱性,利于冬枣的生长(2分)

(2)7、8月(2分);7、8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该地(2分),为雨季,降水较多,能满足冬枣生长的需求,不需要灌溉(2分)

(3)有利:

短期内能获得较好效益(2分)。

不利:

冬枣白熟期口感差,甜度低,质量不佳(2分),长期来看,使人们对冬枣的认可度下降,影响沾化冬枣的知名度(2分)

(4)加大科技研发,大力实施“品种改良工程”,积极发展优良品种;综合运用人工、物理、生物防治法防除病虫,减少化学农药和激素施用量,保证冬枣品质;严格采收时期,做到适期采收;强化品牌意识,扩大宣传,全面实施“沾化冬枣品牌”(答出3点得6分)

37.(22分)

(1)海湾受火山喷发影响,将海湾封闭,形成咸水湖(3分);咸水湖受河流及降水补给,由圣胡安河流入到加勒比海,使湖水的盐度降低,逐渐变成淡水湖(3分)

(2)尼加拉瓜湖水位年变化明显,5-10月水位高,12月到次年4月水位低(2分);依据:

湖区周围属于热带草原气候,5-10月为雨季,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2分);12月到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位低(2分)

(3)火山喷发时含有大量火山灰,火山灰为藻类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进藻类生长;纬度位置低,热量充足,藻类及鱼类生长快;湖域面积大,为鱼类生长提供了生存空间(答出三点得6分)

(4)尼加拉瓜湖曾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海水盐度较高,适合海鱼生长(2分),后因地质作用成湖,且湖水逐渐变淡,海鱼适应了淡水的生活。

(2分)

42.(10分)【选修3—旅游地理】

秋季旅游气候舒适度最高(2分);吐鲁番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湿度较小(2分),秋季气温适宜,风速较小(2分);冬季气温低,风力大,夏季气温高,炎热(2分);春季风沙较大且多沙尘暴天气。

(2分)

43.(10分)【选修6—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方面:

公路建设过程中车辆、机械及爆破产生的噪声污染;施工扬尘以及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造成大气污染;路基开挖、土地平整及路基填筑等施工过程,会造成粉尘、扬尘等大气污染;产生的固体废物,随意堆放和丢弃,使周围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生态破坏方面:

公路建设时大量开挖引起地表植被破坏;破坏地表的土壤结构和地表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施工时占地对野生动物食物来源与栖息环境的破坏,施工噪声、施工车辆、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的惊吓等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答出五点得10分)

 

赠送模拟试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地理能力押题卷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美国苹果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将制造业务外包,目前其产品主要由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厂商代工生产。

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近年美国出现高端制造业回流趋势,苹果公司亦将部分Mac电脑转回美国生产。

据此完成1~2题。

1.苹果公司产品制造业务外包给亚洲厂商,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原料B.劳动力C.市场D.政策

2.高端制造业回归利于美国

A.减轻环境污染B.提高城市化水平

C.提升产品质量D.维持产业优势

【解析】第1题,苹果公司生产电子产品所需零部件是全球采购,与某地原料关系不大;其高端电子产品销往世界市场;亚洲国家与其他地区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同样有政策吸引,不是影响其布局亚洲的主要因素;该苹果电子产品制造业务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亚洲劳动力优势明显。

第2题,高端制造业回归美国,不能减轻污染,甚至相关产业会带来污染;美国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产业回流对此影响不大;高端制造业有一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并不会因为改变生产地而有较大变化;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经历了产业流失,产业地位不断弱化,高端制造业回流有助于美国保持高端工业的领先地位。

【答案】1.B2.D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

读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

℃)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气温垂直分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越高,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

B.海拔越高,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

C.纬度越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

D.纬度越高,受冷空气影响越强

4.导致甲处等温线凸向低纬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D.距海远近

5.下列城市中,逆温层厚度最大的是

A.郑州B.阜阳C.安庆D.赣州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垂直方向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总体上是气温由地面向高空降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热源,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低,且到达的地面辐射越弱,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从而导致气温大致由地面向高空降低。

第4题,甲处等温线凸向低纬,说明甲处气温低,是由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入侵导致的。

第5题,根据逆温定义和图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可知,逆温层大致位于AA′和BB′之间(如下图所示),因此选项中四地,逆温层最厚的应是赣州。

【答案】3.A4.C5.D

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峰及附近地区东南坡和西北坡(同一海拔左侧柱状图为西北坡,右侧为东南坡)海拔1200米以上三种主要乔木胸高断面积(树木距1.3m的位置的断面的面积)之和所占比例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该山年均降水量为2368mm,同一海拔东南坡比西北坡降水多100mm左右,据此完成6~8题。

6.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A.太行山B.秦岭C.武夷山D.大别山

7.海拔1600m~2000m西北坡和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B.降水C.土壤水分D.地势起伏

8.下列坡向和海拔的组合,乔木物种最丰富的最可能是

A.东南坡海拔1400米处B.西北坡海拔1600米处

C.西北坡海拔1200米处D.东南坡海拔1900米处

【解析】第6题,该山常绿阔叶林分布上限海拔达2000m左右,且降水十分丰富,应位于我国纬度较低的地区。

第7题,由图示可知,海拔1600m~2000m西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东南坡。

我国东部季风区山地东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较丰富,如果依这两个条件判断,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应高于西北坡,明显与图示不符。

西北坡地处阴坡,蒸发相对较弱,土壤含水量条件要优于东南坡,这是导致两坡常绿阔叶林比重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通过材料和图无法判断两坡的地势起伏情况。

第8题,读图可知,相对于其他组合,西北坡海拔1600米处,三种乔木类型均有分布,且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乔木物种丰富程度最高。

【答案】6.C7.C8.B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

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

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

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乙),形成了良性循环。

读图,完成9~11题。

图甲图乙

9.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草场退化B.水土流失

C.森林破坏D.土地盐碱化

10.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A.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B.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

C.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D.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

11.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

A.增加植被覆盖率B.提高水电发电量

C.减缓沙丘移动速度D.提高土地利用率

【解析】第9题,塔拉滩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表典型植被为高原草甸。

由材料信息“以戈壁沙丘为主”可知这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场退化。

第10题,塔拉滩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表蒸发强,太阳能电池板能遮挡阳光,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草类生长。

第11题,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减少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9.A10.C11.D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题~第4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油棕属木本油料植物,喜高温、湿润和强光照环境,每天日照5小时以上的地区最为理想。

油棕在种植后3年内就可产果榨油,经济寿命为25-30年。

油棕果含油量高达50%以上,油棕亩产油量是大豆的近10倍,有“世界油王”之称。

棕油价格相对豆油十分低廉,是目前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及出口国,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超过200万人。

该国东部的沙巴州(如图),油棕种植面积120多万公顷,约占国内油棕种植园总面积的30%。

沙巴州政府于2005年开始在拿笃镇打造棕油工业综合区,将棕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整合,打造集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物流运输于一体的综合园区。

棕油及其加工产品用途比较广泛,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制皂业,以及精细化工工业。

(1)分析沙巴州适合油棕树生长的光照条件。

(6分)

(2)说明马来西亚棕油价格相对美国豆油十分低廉的原因。

(6分)

(3)分析沙巴州棕油主要出口中国而不出口印尼的原因。

(8分)

(4)分析沙巴州计划将棕油工业综合区建在拿笃镇的原因。

(6分)

【答案】

(1)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光照强;赤道地区多对流雨,强度大,但历时短,能保证每天光照时间充足。

(6分)

(2)油棕生长在热带,经济寿命长,产果量大;油棕果含油量高,单位面积产油量高;马来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丰富,棕油加工成本低。

(6分)

(3)中国热带面积小,油棕适宜种植区少,棕油消费量大,需要大量进口;印尼地处热带地区,油棕种植面积大,棕油自产量大。

(8分)

(4)周边油棕种植广,接近原料产地;靠近港口,便于产品运输;园区占地面积大,小镇地价更便宜。

(6分)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世界海水平均盐度为3.5%,地下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

山东省莱州湾沿岸(如图)地下卤水资源丰富,且卤水浓度高、埋藏浅。

目前地下卤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通常是抽取地下卤水,直接提取溴,然后利用尾水进行晒盐,以盐为原料制纯碱等。

近年莱州湾沿岸溴素厂不断增加,部分季节卤水提取溴后直接排入海,浪费严重。

(1)分析莱州湾沿岸地下卤水的形成原因。

(8分)

(2)相对海水晒盐,说明利用地下卤水晒盐的优势。

(6分)

(3)分析溴素厂不断增加可能给该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6分)

【答案】

(1)莱州湾沿岸地势低平,易受海水入侵;(2分)该地(部分季节)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沙层中的)海水经强烈的蒸发作用变浓,并下渗贮存,(泥沙沉积封盖)逐渐形成地下卤水资源。

(6分)

(2)卤水盐度较海水高,晒盐需时较短;地下卤水相对洁净,盐品质好(近海海水易受污染)。

(6分)

(3)过度抽取地下卤水,地下卤水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区,导致地面下陷;大量制溴尾水直接入海,近海海水盐度升高,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渔业资源);工业废水排放增加,环境污染加剧。

(每点2分,共6分)

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2.【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马匹与茶叶互换),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

丽江是茶马古道滇藏线上的重镇,至今保留着较完整的古道遗迹。

结合云南省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夏季沿茶马古道滇藏线从香格里拉到拉萨徒步旅游,可能遇到的主要危险。

【答案】

夏季多暴雨,山区易诱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穿越高山和进入高原面上时,因缺氧,易发生高原反应;夏季,气温高,虫蛇活动量大,易被叮咬;山高谷深,低海拔处植被茂密,视野有限,易迷路;高海拔处,白天太阳辐射强,易晒伤皮肤,夜晚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易感冒。

(10分)

43.【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10分)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居民生活污水中氮磷等物质排放过多,导致湖泊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而出现的水质下降问题。

叶绿素是浮游植物的重要成分,其中叶绿素a是所有浮游植物门类都含有的叶绿素类型,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成为测量富营养化的关键指标。

巢湖蓝藻的分布受风向、外源输入等因素影响,变化较大,实测巢湖表层水样叶绿素a质量浓度由2013年5月份的16.615μg/L上升到6月份的238.942μg/L和7月份的311.659μg/L,可知巢湖目前仍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水平。

描述巢湖2013年5-7月湖水水质的变化特点并简述为了改善该地区湖泊水质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变化特点:

湖水水质不断下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2分)措施:

加大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生活污水中的氮磷排放);加强生活污水的处理;加强湖泊污染治理研究,提高湖泊治理能力;疏通河道,增加湖泊水的流动性,提升湖泊自身净化能力。

(任答四点,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