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8240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一、生产调节剂的定义1

植物生长激素具有广泛、显著的生理效应和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强烈调控作用,从植物激素发现之日起,人们就想将其用于农业生产。

但是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激素含量甚微,通过从植物体内提取激素,再应用于农业生产那是很困难的,也是不合算的。

于是科学家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浓缩、提取,或用化学等方法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

有些物质在植物体内不一定存在,其化学性质与植物激素也不一定相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也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这类人工合成、人工提取的生理活性物质,称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特点及生理特性2

植物激素是植物接受了特定环境信息诱导而形成的正常代谢产物,是植物体产生的内源活性物质,它可以由合成的器官或组织运转到别的器官或组织,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微,但起的作用很大,参与调节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植物的发芽、生根、生长、器官分化、开花、结果、成熟、脱落、休眠等无不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控制。

植物如果缺少了植物激素,便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会死亡。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点之一是使用浓度低,有的甚至不到百万分之一,就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些栽培技术措施难以解决的问题,能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解决,如打破休眠、调节性别、促进开花、化学整形、防止脱落、促进生根、增强抗性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容易,价格低,效果好,可以大规模用于农业生产,现在已经发展为现在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

目前得到公认的植物激素主要有四大类,即生长素类、赤霉素类、乙烯、细胞分裂素类和脱落酸。

此外,科学家也发现了其他一些具有植物激素作用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如油菜素内酯、水杨酸、茉莉酸等。

3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内生激素作用的人工合成药剂。

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将植物生长调节剂分为以下几类:

  1.生长促进剂这些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伸长生长,也可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如吲哚丙酸、萘乙酸、激动素、6-苄基腺嘌呤、二苯基脲(DPU)、长孺孢醇等。

  2.生长抑制剂抑制植物茎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属于植物生长抑制剂。

这类物质使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核酸和蛋白合成受阻,细胞分裂慢,植株生长矮小。

生长抑制剂通常能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伸长和分化,但往往促进侧枝的分化和生长,从而破坏顶端优势,增加侧枝数目。

有些生长抑制剂还能使叶片变小,生殖器官发育受到影响。

外施生长素等可以逆转这种抑制效应,而外施赤霉素则无效,因为这种抑制作用不是由于缺少赤霉素而引起的。

常见的生长抑制剂有三碘苯甲酸、青鲜素、水杨酸、整形素等。

3.生长延缓剂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称为植物生长延缓剂。

亚顶端分生组织中的细胞主要是伸长,由于赤霉素在这里起主要作用,所以外施赤霉素往往可以逆转这种效应。

这类物质包括矮壮素、多效唑、比久(B9)等,它们不影响顶端分生组织的生长,而叶和花是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而成的,因此生长延缓剂不影响叶片的发育和数目,一般也不影响花的发育。

4

四、各种植物生长激素及其调节剂的发展史5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

1870年,人们在根的向地性弯曲中观察到,当根置于水平方向时,因重力影响而产生向地弯曲生长,弯曲的部位是伸长区,而对重力感受的部位却在根尖。

因此,就提出可能有一种从根尖向伸长区传导的化学物质,由于化学物质运输方向不对称,使根的伸长区上下两锚发生不均匀生长而弯曲。

1880年达尔文父子在研究植物向光性运动时,发现一种草的幼苗暴露在单侧光下时,植物的感光部位在茎尖,而向光弯曲部位在伸长区。

他们也提出,可能有某种化学物质在单侧光影响下,从幼苗尖端不均匀地传递下去,从而使下部伸长区发生向光弯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化学分析仪器的不断问世,在达尔文父子观察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实验,到1934年第一类植物激素—生长素(吲哚乙酸)被发现,从而推动了对类似植物生长素类物质,如吲哚乙酸、吲哚丁酸、2,4-D、萘乙酸的研制与应用。

1935年最早在园艺上应用的就有吲哚乙酸羊毛脂油膏。

1936年报道了应用一种特殊化合物,在果实未受精情况下,使果实发育健全,坐果成熟。

1940年报道了2,4-D、三氯苯氧丙酸促进温室西红柿坐果,诱导无子果实。

以后逐渐扩大应用到多种蔬菜、樱桃与果树等,用来促进坐果。

赤霉素

赤霉素虽然发现较早,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得到国际科技界的重视。

1954年西方科学家分析出第一种赤霉素的化学结构,并得到纯结晶后,赤霉素对诱导无核葡萄与促进芹菜茎秆伸长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开展了一批抑制赤霉素和生长素合成的植物生长延缓剂的研究,如矮壮素防止小麦倒伏,三碘苯甲酸使大豆矮化、防止落花落荚,丁酰肼调节果实大小与改善色泽等的应用试验。

乙烯类

1932年起,人们已知道用乙烯气诱导菠萝开花,促进果实早熟等。

自从气相色谱仪在生物学上的应用后,检测出植物体内存在着乙烯。

1969年乙烯才被公认为第五类植物激素。

1970年乙烯利的试制成功,推动了果实催熟、促进橡胶乳汁产量等应用技术,并开发了一系列释放乙烯的化合物,如橄榄离层剂、柑橘离层剂、环己酰亚胺等。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的深入研究,为花果贮藏、运输与保鲜中,应用抑制乙烯合成的药剂如氨基氧乙酸(AOA)、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AVG)、硝酸银、硫代硫酸银(STS)等)延缓衰老,提供了理论依据。

细胞分裂素类

1980年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合成,除应用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外,也开展了促进果实生长、改变植物体内糖类的分配方向、防止衰老等应用研究。

脱落酸

脱落酸的研究,启示人们不断研制出减少植物水分丧失与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五.常用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使用及其意义6

生长素类

合成生长素类是农业上最早应用的生长调节剂。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物质,如萘乙酸、2,4-D等,由于原料丰富,生产过程简单,可以大量制造。

此外,它们不象IAA那样在体内会受吲哚乙酸氧化酶的破坏,因而效果稳定。

因此,生长素类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使用。

下面介绍一些用途。

1.插枝生根人们很早就知道,如果在插枝上保留正在生长的芽或幼叶,插枝基部便容易产生愈伤组织和根。

这是因为芽和叶中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积累在插枝基部,使之得到足量的生长素,而生长素类可使一些不易生根的植物插枝生根。

当处理插枝基部后,那里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的机能,产生愈伤组织,然后长出不定根。

促使插枝生根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生长素是IBA、NAA、2,4-D等。

IBA作用强烈,作用时间长,诱发根多而长;

NAA诱发根少而粗,最好两者混合使用。

2.防止器官脱落将锦紫苏属(coleus)的叶片去掉,留下的叶柄也会很快脱落。

但如果将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膏涂在叶柄的断口,就会延迟叶柄脱落,这说明叶片中产生的生长素有抑制其脱落的作用。

在生产上施用10g•L-1NAA或者1mg•L-12,4-D之所以能使棉花保蕾保铃,就是因为其提高了蕾、铃内生长素的浓度而防止离层的形成。

2,4-D也可防止花椰菜贮藏期间的落叶。

3.促进结实雌蕊受精后能产生大量生长素,从而吸引营养器官的养分运到子房,形成果实,所以生长素有促进果实生长的作用。

用10mg•L-12,4-D溶液喷洒番茄花簇,即可坐果,促进结实,且可形成无籽果实。

4.促进菠萝开花研究证明,凡是达到14个月营养生长期的菠萝植株,在1年内任何月份,用5~10mg•L-1的NAA或2,4-D处理,2个月后就能开花。

因此,用生长素处理菠萝植株可使植株结果和成熟期一致,有利于管理和采收,也可使1年内各月都有菠萝成熟,终年均衡供应市场。

5.促进黄瓜雌花发育用10mg•L-1的NAA或500mg•L-1吲哚乙酸喷洒黄瓜幼苗,能提高黄瓜雌花的数量,增加黄瓜产量。

6.其他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抑制窑藏马铃薯的发芽;

也可疏花疏果,代替人工和节省劳力,并能纠正水果的大小年现象,平衡年产量;

还可杀除杂草。

但是,在施用中要注意防止高浓度生长素残留所带来的副作用。

乙烯利

由于乙烯在常温下呈气态,所以,即使在温室内,使用起来也十分不便。

为此,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各种乙烯发生剂,这些乙烯发生剂被植物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释放出乙烯。

其中乙烯利的生物活性较高,被应用得最广。

乙烯利是一种水溶性的强酸性液体,其化学名称叫2-氯乙基膦酸,在pH<4的条件下稳定,当pH>4时,可以分解放出乙烯,pH愈高,产生的乙烯愈多。

  乙烯利容易被茎、叶或果实吸收。

由于植物细胞的pH一般大于5,所以,乙烯利进入组织后可水解放出乙烯(不需要酶的参加),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

  乙烯利在生产上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催熟果实对于外运的水果或蔬菜,一般都是在成熟前就已收获,以便运输,然后在售前1周左右用500~5000μl•L-1(随果实不同而异)的乙烯利浸沾,就能达到催熟和着色的目的,这已广泛用于柑橘、葡萄、梨、桃、香蕉、柿子、果、番茄、辣椒、西瓜和甜瓜等作物上。

此外,用700μl•L-1的乙烯利喷施烟草,可促进烟叶变黄,提高质量。

  2.促进开花菠萝是应用生长调节剂促进开花最成功的植物,每公顷用2000L120~180μl•L-1的乙烯利喷施菠萝,可促进菠萝开花,如再加入5%的尿素和0.5%的硼酸钠溶液,能增加乙烯利的吸收,并提高其药效。

由于菠萝复果的大小取决于花芽分化前的叶数,所以,在不同时期用乙烯利处理,可以控制果实的大小,以适于罐藏。

乙烯利也能诱导苹果、梨、杧果和番石榴等的花芽分化。

  3.促进雌花分化用100~200μl•L-1的乙烯利喷洒1~4叶的南瓜和黄瓜等瓜类幼苗,可使雌花的着生节位降低,雌花数增多;

用100~300μl•L-1的乙烯利喷洒2叶阶段的番木瓜,15~30d后再重复喷洒,如此3次以上,可使雌花达90%,而对照却只有30%的雌花。

  4.促进脱落乙烯是促进脱落的激素,所以可用乙烯利来疏花疏果,使一些生长弱的果实脱落,并消除大小年。

用乙烯利处理茶树,可促进花蕾掉落以提高茶叶产量。

  乙烯利还可促进果柄松动,便于机械采收。

葡萄采前6~7d用500~800μl•L-1的乙烯利喷洒,柑橘用200~250μl•L-1,枣用200~300μl•L-1乙烯利在采前7~8d喷洒,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避免采摘对枝条的伤害,还可增进果实的着色。

5.促进次生物质分泌用乙烯利水溶液或油剂涂抹于橡胶树干割线下的部位,可延长流胶时间,且其药效能维持2个月,从而使排胶量成倍增长。

乙烯利对乳胶增产的机理,可能是由于排除了排胶的阻碍,而不是促进了胶的合成。

因此,用乙烯利处理后,树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要加强树体管理,追施肥料,否则会造成树体早衰。

此外,乙烯利可促进漆树、松树等次生物质的分泌。

生长抑制剂

1.三碘苯甲酸,它可以阻止生长素运输,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使植物矮化,消除顶端优势,增加分枝。

生产上多用于大豆,开花期喷施125μl•L-1TIBA,能使豆梗矮化,分枝和花芽分化增加,结荚率提高,增产显著。

 2.整形素,化学名称是9-羟基芴-(9)-羧酸甲酯,常用于禾本科植物,它能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伸长、茎伸长和腋芽滋生,使植株矮化成灌木状,常用来塑造木本盆景。

整形素还能消除植物的向地性和向光性。

3.青鲜素也叫马来酰肼,化学名称是顺丁烯二酸酰肼,其作用与生长素相反,抑制茎的伸长。

其结构类似尿嘧啶,进入植物体后可以代替尿嘧啶,阻止RNA的合成,干扰正常代谢,从而抑制生长。

MH可用于控制烟草侧芽生长,抑制鳞茎和块茎在贮藏中发芽。

有报道,较大剂量的MH可以引起实验动物的染色体畸变,建议使用时注意适宜的剂量范围和安全间隔期,且不宜施用于食用作物。

生长延缓剂

1.PP333又名氯丁唑,化学名称为1-(对-氯苯基)-2-(1,2,4-三唑-1-基)-4,4-二甲基-戊烷-3醇,是英国ZCJ公司70年代推出的一种新型高效生长延缓剂,国内也叫多效唑。

PP333的生理作用主要是阻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同时加速体内生长素的分解,从而延缓、抑制植株的营养生长。

PP333广泛用于果树、花卉、蔬菜和大田作物,可使植株根系发达,植株矮化,茎秆粗壮,并可以促进分枝,增穗增粒、增强抗逆性等,另外还可用于海桐、黄杨等绿蓠植物的化学修剪。

然而,PP333的残效期长,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目前有被烯效唑取代的趋势。

2.烯效唑又名S-3307,优康唑,高效唑,化学名称为(E)-(对-氯苯基)-2-(1,2,4-三唑-1-基)-4,4-1-戊烯-3醇。

能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有强烈抑制细胞伸长的效果。

有矮化植株、抗倒伏、增产、除杂草和杀菌(黑粉菌、青霉菌)等作用。

3.矮壮素又名CCC,是(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简称,属于季铵型化合物。

矮壮素能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过程,所以是一种抗赤霉素剂,它与赤霉素作用相反,可以使节间缩短,植株变矮、茎变粗,叶色加深。

CCC在生产上较常用,可以防止小麦等作物倒伏,防止棉花徒长,减少蕾铃脱落,也可促进根系发育,增强作物抗寒、抗旱、抗盐碱能力。

4.PixPix是1,1-二甲基哌啶钅翁〖HT〗氯化物,国内俗称缩节安、助壮素、皮克斯等,它与CCC相似。

生产上主要用于控制棉花徒长,使其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并且减少蕾铃脱落,从而增加棉花产量。

5.比久是二甲胺琥珀酰胺酸的俗称,也叫阿拉B9,B9可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抑制果树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使枝条生长缓慢,抑制新梢萌发,因而可代替人工整枝。

同时有利于花芽分化,增加开花数和提高坐果率。

B9可防止花生徒长,使株型紧凑,荚果增多。

B9残效期长,影响后茬作物生长,有人还认为B9有致癌的危险,因此不宜用在食用作物上,不要在临近收获时再施用。

(由于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类物质成本较高所以实际生产实践中很少使用,这里就不做说明。

六·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7

一、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扦插、移栽生根、发芽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生根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刺激插条生根,即促进插条基部根原基的发生,加速生根的速度。

促进移植后的植株生根,即激活根原基的活性,诱导促进快速生根,提高移栽成活率如:

根动力

用于压条生根。

压条常用于插条繁殖不生根或极难生根的品种。

(如:

将枝条进行环割,在不脱离母株的情况下,用吲哚丁酸羊脂膏涂于环割部位,外加苔藓以保持湿度,再用塑料薄膜包裹,可以促进生根。

生根后将枝条割离母株,插入苗床。

促生根调节剂主要用:

NAA、IBA、NAA+IBA,其中萘乙酸诱导产生的根短而粗,呈刷状,吲哚丁酸产生的不定根细而长,两者结合促生根效果好;

比久、吲哚乙酸(IAA)、萘乙酰胺,6-BA也有促生根的作用。

除上述主要物质的配比外,辅助因子,如维生素、糖、消毒剂和渗透剂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市面上质量有保证的、有品牌的生根剂都是在生产实践中使用多年、]配比合理,且添加有各种辅助因子的物质,如大树移栽中,为促进成活使用的专用“根动力”。

生产实践中侧柏、大黄杨、杜鹃、仙客来、一品红、天竺葵、杨树、桦、榆树、石竹、菊花等扦插生根就是用配制好的NAA、IBA、B9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根产品在使用时要注意合理使用浓度,大了会抑制生根、小了没有生根效果。

二、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种子萌发,打破休眠

植物为了避开不良环境,往往用休眠状态来保证生存,大多数植物都有一个休眠期,打破休眠的机理是植物体内生长促进剂物质大于抑制物质。

在实践中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是最有效萌发促进剂,它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发芽。

在生产实践中如白合的鳞茎用赤霉素处理,储存6天后就能发芽;

如杜鹃、山茶花、牡丹用赤霉素100ppm处理种子就能打破休眠发芽。

水仙、郁金香、菊花、山毛榉、龙胆等花卉常常用赤霉素打破休眠、促进萌发。

另外,除影响球茎发育的外界条件(温度、湿度、气候)外,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基嘌呤或赤霉素可以打破球根休眠,促进球根发育。

用萘乙酸+6-苄基嘌呤处理野百合,可促进小鳞茎的形成,并促进开花。

脱落酸、青鲜素等可以用来延长休眠,推迟开花。

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花期、催花、促花

观赏植物调控花期尤为重要,为了适应市场和节日的需要,控制开花植物的开花时间及延缓或促进开花,在生产实际中除光、温度和肥水调控外,还运用植物调节剂(催花剂、迟花剂)诱导或延缓开花,增加花朵。

如郁金香株高5-10cm时用调节剂可提前开花,用乙烯利滴在观赏凤梨科植物叶腋中,能诱导开花。

除此之外,比久、矮壮素、多效唑也有促进开花作用。

广泛用于木本观赏植物,如牡丹、山茶花、玫瑰等。

用赤霉素可促进紫罗兰、樱草、山茶花、丁香、郁金香、白芷、天竺葵、石竹、杜鹃、水仙、大丽菊、仙客来、唐菖蒲、秋海棠等花卉植物开花。

用比久、IBA、NAA、PP333可延缓杜鹃、一品红、落地生根、菊花、麝香石竹、倒挂金钟等花卉延迟开花。

四、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株整形、矮化,提高观赏度

根据商品化生产的需要,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修饰株形,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出造型美观的中小型盆栽植物,进入千家万户,在花卉商品化生产中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生产实践上常常利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如矮壮素、丁酰肼、多效唑等进行造型、矮化。

有的利用植物生长抑制剂破坏观赏植物的顶端优势,可使植株侧枝增多,株形紧凑,根系发达。

有的利用生长抑制剂抑制了植株地上部分的营养生长,进而促进了生殖生长,可使开花的部位集中,促进花大、数目增多,甚至提前开花。

有的品种需要培养高大的苗木,则需要用生长促进剂促进生长,如印度杜鹃,在茎伸长期用赤霉素叶面喷洒数次,可使盆栽植物长得又高又大。

对一些切花品种如矮秆菊、紫菀,为使茎秆伸长达到商品切花要求,可用赤霉素叶面喷洒2~3次。

有的品种需抑制茎秆伸长,用丁酰肼喷洒切花菊花,可防止花茎徒长,获得优质切花。

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鲜切花保鲜

花卉是一项新兴产业,其中鲜切花已成为一种高产值的商品。

筛选培育高质量的切花品种,适宜的保鲜剂、包装、贮藏、运输等配套技术,是切花保鲜中不可缺少的综合措施。

在园艺上延长鲜切花(切叶)的观赏寿命是重要的问题,植物生长发育衰老是一个必然的规律,尤其是切叶或切花,从植株上切取下来后,由于缺少从根部输送上来的细胞分裂素的供应,就会使原有的核酸和蛋白质降解,引起叶片与花朵衰老。

切花是具有花、茎、叶三种器官的离体植物,失去了吸收供应水分的根系。

为使组织仍保持着高水平的膨压来完成花的发育与正常开放,需通过茎或花梗基部切口处吸收插瓶中的水分、糖与激素等化学物质,以补偿蒸腾与代谢所需。

在生产实践中常用植物生长促进剂(6-BA、激动素、赤霉素、2,4-D)和植物生长延缓剂(青鲜素、矮壮素、比久)延缓植物衰老,降低呼吸和代谢,阻止开花,和各种辅助因子一起配制鲜切花保鲜剂能延长鲜切花观赏期。

切花保鲜为一综合性的技术。

首先,不可忽视影响切花寿命的外界环境,如温度、相对湿度、光照、空气的流速与乙烯的浓度等。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切花采收后的货架寿命。

六、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盆栽植物落花落果,延长观赏期

对观赏盆栽植物来说,使观叶植物的叶片较长时期地保持鲜美和健壮;

观花植物延长花期;

观果植物较长期坐果等,最有效地延长观赏部分的寿命,是人们主观的愿望。

盆栽植物的生长环境一般在室内,如家庭、厅堂、温室、通常是光照强度低,空气干燥,人为地浇水不当,时干时涝,很容易缩短植物的寿命。

在实践中除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加强管理外,合理协调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并配合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可有效地延长盆栽植物的寿命。

应用植物生长促进剂,可有效地防止室内盆栽植物落叶、落花和落果。

如盆栽金橘,在幼果期用调节剂喷叶和果,可延长挂果期,可防止在运输途中落果。

冬青又名圣诞树,冬季室内盆栽的冬青叶片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经常脱落,用萘乙酸叶面喷洒,叶片与浆果保留在树枝上的时间长得多,即使叶片发黑也不脱落。

萘乙酸可以减少秋海棠花的脱落,当花芽在叶腋中出现时,用萘乙酸喷洒,可延长观花时间。

6-苄基嘌呤和吲哚乙酸可防止盆栽月季落花,6-苄基嘌呤的效果比吲哚乙酸好。

如在生产实践中常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NAA、6-BA,比久、GA等延长一品红、菊花、白子莲、金鱼草、秋海棠、文竹、朱砂根等盆栽植物的寿命。

同时可用抗蒸腾剂和营养增绿剂来保持厅堂内摆放的观叶植物叶色鲜绿。

七、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抗逆性和改善环境

植物对生存、生长不利的环境因素,如旱涝、干热风、寒冻、热、盐碱、病、空气污染等的抗性和忍受能力为抗逆性。

科学研究证明,当植物受到不利环境因素影响时,叶片上的气孔就开始关闭,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就会明显降低,此时,植物体内内源激素成份与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如脱落酸、青鲜素含量明显增加。

所以在实践中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脱落酸、青鲜素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又如矮壮素、比久处理后植株矮壮、紧凑、叶片小而厚,这都与提高植物对不良环境影响的抗性有关。

八·

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行道树等园艺植物进行化学整型

有的观赏植物需要打尖、整枝、整形。

在生产实践上,常利用植物生长抑制剂青鲜素、乙烯利等代替人工打尖、减少修剪次数。

如在绿篱植物山楂、女贞、黄杨、鼠李等,春季腋芽开始生长时,或在第一次人工修剪后,用青鲜素喷洒整株植物叶面,可以控制新梢生长,促进植株下部的侧芽生长,并可减少以后夏季的修剪,使株形密集,提高观赏价值。

国外应用青鲜素叶面喷洒行道树,以减少人工剪修的劳力和减少费用。

行道树的树冠生长过旺,会影响交通运输和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及遮挡夜间照明等。

用青鲜素在春季腋芽开始生长时处理(因新发育的常绿树叶片比完全展开的叶片更容易吸收青鲜素),使叶片吸收部位附近的顶芽受到抑制。

药剂的浓度要视树木的品种、生长阶段以及该品种对药剂的反应程度来决定。

用青鲜素喷洒,可控制行道树疯杈和枝条疯长,对白蜡树、栎树、白杨树、榆树效果良好。

一般在2-4月份天气晴朗,树身干燥时喷洒,以利吸收。

七·

生长调节物质的使用注意及已经量化的调节剂

一·

应用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8

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功的例子很多,但失败的教训也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对生长调节剂的特性认识不够和使用不当所造成的。

以下几点事项应引起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