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案 新生儿.docx
《《儿科学》教案 新生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教案 新生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学》教案新生儿
《儿科学》教案-新生儿
※新生儿
新生儿总论+ARDS
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对象
授课主题新生儿总论+ARDS学时3授课教师职称
内容备注
(包括分配时间、具体举例等)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从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凡胎龄在28周至生后一周的胎儿和新生儿,统称围产儿。
围产医学是六十年代兴起的,研究孕产妇和胎婴儿的生理、病理,促进孕期妇女健康,保障胎儿正常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健康成长的一门多学科的边缘科学。
它的建立和发展。
使孕产妇和胎婴死亡率和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有利于人民素质提高,对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亦起了积极的作用。
新生儿为适应分娩后生活环境的骤然改变,各系统特别是呼吸及循环系统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由于生活和免疫能力薄弱,新生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其他各年龄组为高,围产儿又是新生儿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阶段,为此一般把围产儿死亡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加强和开展围产医学和新生儿疾病的防治工作,必须由产科和儿科医生合作,建立母子统一管理的围产医学系统进一步发展围产监护工作,作好胎儿和新生儿的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以期获得优质后代。
由于新生儿的成熟程度与胎龄及出生体重有关,故对新生儿有如下各种命名方法。
一、根据胎龄长短命名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周(196-259天)者。
足月儿胎龄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即259-293天)者。
过期产儿胎龄满42周(293天)以上者。
二、根据出生体重不同命名
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小时内测量,体重不足2500克者。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者。
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者。
三、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关系命名
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小于同胎龄体重第10百分位者。
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体重第10个至第90个百分位之间者。
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体重第90个百分位以上者。
第一节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一)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新生儿的脑相对地较大,其重量占体重的10~12%(成人仅占2%)。
脑沟和脑回未完全形成,而脑干及脊髓的发育较完善,所以新生儿有不自主和不协调的动作。
大脑皮层兴奋性低,易疲劳,觉醒时间一昼夜仅2~3小时,除吃奶、大小便外,都处于睡眠状况。
图2-1胎儿血循环
新生儿有特殊的神经反射,如觅食、吸吮、拥抱、握持等反射。
新生儿期这些反射的消失,常提示严重疾病或颅内病变(如颅脑损伤、出血、水肿等)。
此外,新生儿巴彬斯基(Babinski)氏征、克尼格(Kernnig)氏征、踝阵挛、面神经反射为阳性,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在生后头几个月不稳定。
新生儿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
觅食反射(rootingreflex)触及新生儿的一侧面颊,其头即反射地转向该侧,若轻触其上唇,则出现觅食状噘嘴动作。
吸吮反射suckingreflex将手指伸入口中2~3cm或用物轻触婴儿唇部,即可引起口部有节奏的吸吮动作。
拥抱反射Moro’sreflex婴儿仰卧于检查台上,重击其头端任何一侧的台面,或让婴儿头颈伸在台外,由检查者双手托稳,然后突然放低儿头10~15度,婴儿的两臂突然外展、伸直,继而屈曲、内收呈拥抱状。
握持反射(graspingreflex)用手指或木棍由尺侧触及婴儿手心时,引起手指屈曲抓握动作,握住不放。
交叉伸腿反射(crossedextensionreflex)新生儿仰卧位,检查者按住婴儿一个膝关节,使该下肢伸直,此时如刺激该侧足底,则对侧下肢屈曲,然后伸直,内收。
正常情况下,以上反射约在生后3~4个月随着神经系统发育逐渐成熟而消失。
新生儿的感觉器官和行为表现在五个方面:
视觉出生后不久,当运动的物体(如人脸或红球)在新生儿眼前20cm左右处移动时,即能引起眼球和(或)头部的转动,目光追随物体时,眼有共轭功能。
听觉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而且对声音有定向能力。
嗅觉、味觉和触觉均较敏感,生后几天就能区别出自己母亲与其他乳母奶垫的气味;对奶、糖水、清水有不同的吸吮力或不同的表情;哭闹的新生儿,如果你握住他的双手,或将他抱起,即可使他平静。
习惯形成当新生儿接受一系列间隔几秒钟的刺激时,他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以至消失,这也是他对环境过多刺激的防御反应。
和成人相互作用新生儿哭是引起成人反应的主要方式,大多数母亲能在2~3周后理解哭的原因,并给以适当的处理。
这些说明围产新生儿并不是只会吃和睡,在清醒期间他对周围环境刺激,特别是母亲给予的注视、抚爱和哺乳等很敏感,除能看、会听外,并有一定的选择能力的心理活动。
了解围产儿神经、行为的发育,对于早期开发智力,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早发现轻微脑损伤所致的神经行为异常,早期干预和防治,对小儿智能的发育均会起重要促进作用。
(二)循环系统
胎儿血循环胎儿在母体内靠胎盘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来自母体氧合血经济静脉进入胎儿体内,到肝脏下缘分成二支:
一支入肝与门静脉吻合;另一支经静脉导管入下腔静脉,与来自下半身的静脉混合,其同流入右心房。
这部份混合血(以动脉血为主)大部份经卵园孔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流入升主动脉,主要供应心脏、脑及上肢。
来自上半身的上腔静脉还原血,入右心房后绝大部份流入右心室,再转向肺动脉。
由于胎儿肺脏尚未膨胀,故肺动脉的血只有少量流入肺脏,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大部份血则经动脉导管与来自升主动脉的血汇合,进入降主动脉(以静脉血为主),供应腹腔脏器及下肢,同时经过脐动脉回至胎盘,换取营养物质及氧气(图2-1),可见胎儿期供应脑、心、肝及上肢的血,血氧含量远较下半身为高。
胎儿娩出后,肺部膨胀,脐循环中断,血循环发生了重大变化。
肺血管阻力降低,左心房的进血量增多,压力增高,致使卵园孔功能性关闭;同时由于肺动脉血氧含量升高,动脉导管收缩而功能性关闭,促使体循环与肺循环分开。
一般脐血管在血流停止后6~8周完全闭合,动脉导管大多于生后3个月左右解剖上闭合。
新生儿的心率较快,一般为120~140次/分,熟睡时可减至70次/分,哭闹时可达180次/分,均属正常范围。
新生儿的血压,收缩压约6.1~10.7kPa46~80mmHg。
(三)呼吸系统
新生儿鼻腔发育尚未成熟,几乎无下鼻道。
鼻粘膜富于血管及淋巴管,故轻微炎症时便使原已狭窄的鼻腔更狭窄,而引起呼吸困难、拒哺及烦躁。
胎儿娩出时,由于产道的挤压、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环境温度的改变等多种刺激,兴奋了呼吸中枢,引出呼吸动作。
娩出后两肺逐渐膨胀,血氧饱和度在3小时内达到90%以上。
由于新生儿胸廓几乎呈园桶形,肋间肌较薄弱,呼吸运动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所以呈腹膈式呼吸。
加以呼吸中枢调节机能不够完善,新生儿的呼吸较表浅,节律不匀,频率较快(40~45次/分)。
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肌发育更不完善,常出现呼吸暂停或吮奶后有暂时性青紫。
咳嗽及吞咽反射差,呕吐时胃内容物易及入气管内而引起呼吸道梗阻或肺不张。
新生儿肺的顺应性与肺泡的成熟度主要与Ⅱ型肺泡细胞所产生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关,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肺泡壁粘着力大,有促使肺泡萎陷的倾向,易患呼吸窘迫综合征。
(四)消化系统
口腔:
新生儿的口腔粘膜柔嫩,唾液腺分泌量较少(一般要生后4个月才达成人水平),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甚微。
因此生后头3个月婴儿的口腔粘膜相当干燥,容易发生口腔炎与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
在齿龈切缘的粘膜上,有时可见到米粒样黄白色突起,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潴留肿胀所致,俗称“马牙”。
可自行消失,切忌擦拭、挑割,以防糜烂,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
新生儿颊部皮下脂肪较面部其它部位发达,在颊肌表面和颊、嚼肌之间,有一团脂肪块,张大口时在颊粘膜处可见此颊脂垫,俗称“螳螂子”是正常现象。
同样切忌挑刺,以免引起面部感染等。
胃肠新生儿胃呈横位,肌层发育差,贲门较松弛,而幽门括约肌相对较发达,加之胃容量小(初生时30~35ml,2周时60~70ml,1个月时为90~105ml),故易发生溢乳或呕吐。
新生儿胃解脂酶含量较低,但母乳含有解脂酶;胃酸酸度较低,与酪蛋白宜在低酸度中消化相适应,故新生儿对乳类特别是人乳消化良好。
新生儿肠道的蠕动较快,下部尤甚。
出生时咽下的空气2小时内就能在回肠见到,3~4小时到达直肠。
其肠道相对地较成人长,与身长之比约为1:
6成人为1:
4,肠系膜相对地也较长,肠壁肌层薄,易有蠕动功能紊乱而引起呕吐、腹胀,甚或发生肠扭转、肠套叠。
粪便新生儿绝大多数在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粘稠、黑色或墨绿色的胎便,系胎儿肠粘液腺的分泌物、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吞入的羊水或产道的血液等的混合物。
生后3~4天转为黄色粪便。
若生后24小时未排便,应检查有无消化道先天畸形。
(五)泌尿系统
新生儿肾脏在出生时已具有与成人数量相同的肾单位,但组织学上还未成熟。
肾小球立方上皮细胞较多,而血管较少,滤过面积不足,按体表面积计算仅为成人的1/4~1/2。
肾小管短而发育不良,回吸收及分泌功能有限,一般仅能维持正常的代谢。
由于尿浓缩功能差,排出同样溶质所需水分,新生儿比成人多2~3倍。
正常足月新生儿93%于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生后头数日,因液体摄入量少,每日排尿仅4~5次,1周以后,进水量增多,而膀胱容量小,每日排尿可达20次之多。
(六)皮肤、粘膜的屏障功能
初生婴儿的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胎脂覆盖,它是由皮脂腺的分泌物和脱落的表皮所组成,有保护皮肤的作用,生后逐渐自行吸收,不应强行擦洗。
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粘膜柔嫩、富于血管,易于擦伤而招致细菌感染。
严重者易扩散为败血症。
(七)体温调节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够完善,出生后环境温度低于宫内温度,其体温可因热量的丧失而下降。
一般1小时内可下降2~3℃,然后逐渐回升并波动在36~37.2℃之间。
新生儿对寒冷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受冷时不发生颤抖反应,而依赖棕色脂肪产热。
棕色脂肪分布在中心动脉(主动脉弓、颈动脉)附近、两肩胛间、眼眶后及周围等。
受冷时,通过去甲肾上腺素的调节,棕色脂肪细胞发挥直接产热的功能。
新生儿皮下脂肪薄弱,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新生儿体重为成人的1/20,体表面积为1/6),容易散热;另方面新生儿汗腺发育不完善,体内水分不足时容易发热,因而宜给新生儿一合适的环境温度(即所谓中性温度)。
在此环境温度中,机体只需最低的新陈代谢率,耗氧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小,而能维持正常的核心温度。
不同出生体重、不同日龄的新生儿,其所需的中性温度是不同的(见表2-1)。
表2-1不同出生体重健康新生儿的中性温度
出生体重
kg箱温
35℃34℃33℃32℃
1.0
1.5
2.0
2.5初生10天内10天以后
初生10天以内
初生2天3周以后
10天以后
2天以后
初生2天5周以后
4周以后
3周以后
2周以后
二、新生儿护理要点
(一)消毒隔离
儿科病房宜专门设立新生儿病室,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清洁整齐、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必须戴口罩、帽子,护理或检查病儿应穿隔离衣、洗手,如患传染病应暂时调离,待康复后再返回科室。
如患一般感冒,需戴双层口罩工作。
室内宜用湿揩法进行日常清洁,建立定期大扫除及消毒制度。
一旦新生儿室发生流行性腹泻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必须立即隔离,以免疾病蔓延。
(二)环境温度、湿度与保暖
新生儿室的室温以20~22℃为宜,尚应有适当湿度(55~65%)。
早产儿室温应保持24~26℃,相对湿度为60~70%。
新生儿出生后就应注意保暖,应用温暖的消毒巾擦干身上的羊水,并放入暖包。
对体温过低者宜用热水袋保暖,有条件时可置于暖箱中。
用暖箱时要注意。
1.按婴儿出生体重及日龄大小决定暖箱温度(参见表2-1)。
体重愈轻、日龄愈小,箱温愈高。
2.暖箱应事前预热到需要温度,并逐渐调节,不能在短时间内使箱温急剧升降。
3.作用温度才是真正的环境温度。
所谓“作用温度”是指暖箱内空气温度和箱壁内表面温度(约为箱内空气温度和室内温度的中间值)两者作用的大小(按40:
60估计)所得的平均值。
例如箱温为32℃,室温为20℃时,箱壁温度约为26℃,作用温度则为33×40%+26×60%28.4℃若裸体婴儿皮温高于箱壁的温度,婴儿将通过辐射传热而丧失热量。
4.箱内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0~55%之间。
5.出箱前宜逐步降低箱温,过度到穿衣,并在身旁加暖瓶。
如能保持体温36.5℃,则可出箱。
(三)合理喂养
目前国内外均提倡及早喂养,以防止低血糖和低体温。
足月新生儿生后4~6小时内开始喂糖水,不吐即可喂母乳。
若母乳分泌不足,不要过分强调定时,按婴儿需要吸吮可以刺激乳汁分泌。
如母乳确实不足可于每次喂乳后初授适量牛乳。
喂哺后婴儿宜向右侧卧,注意观察有无溢奶或呕吐,防止吸入窒息。
早产一般于生后4~12小时开始喂糖水,试喂2次无呕吐者,即可改喂奶液。
吸吮力弱者,可吸出母乳用奶瓶喂养。
奶头应柔软,开孔要适宜。
不能吸吮者可用滴管或鼻饲。
奶量计算公式:
最初10日内一昼夜总奶量(出生后实足天数+10)×体重(克)/100。
10天后每日喂奶量1/6~1/5体重(克)。
喂奶间隔时间见表2-2。
表2-2早产儿喂奶间隔时间
体重(克)间隔时间(小时)
1000
1001~1500
1501~2000
2001~25001
1?
2
3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A、C、D及钙、铁等矿物质需要量相对地较年长儿及成人多,应及时补充以预防营养缺乏症。
(四)皮肤、粘膜的保护
新生儿头、颈、腋窝、会阴及其他皮肤皱折处应勤洗,保持清洁、干燥以免糜烂。
每次换尿布后,特别在大便后应用温水洗臀部,并用软毛巾蘸干。
以防尿布疹。
脐带脱落后可用盆浴洗澡,宜用刺激性小的肥皂。
新生儿的衣服、尿布应柔软而宽适,衣带不宜过紧。
为保持新生儿口腔清洁可于奶间喂水,不必擦洗以免损伤。
若发现鹅口疮,可及时涂1%龙胆紫,每日1~2次。
一般不必洗眼睛,若有分泌物,可用消毒棉花蘸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轻消除。
如有结合膜炎,可滴0.25%氯霉素或0.5%新霉素溶液,每日3~4次。
脐带未脱落前应保持干燥,勿受污染;脱落后(生后4~10天)脐容潮湿,用75%酒精清洗即可。
若有分泌物可涂1~2%龙胆紫后撒些消炎粉。
若有脓性分泌物可涂四环素或金霉素软膏。
若有肉芽形成,可用5~10%硝酸银溶液烧灼,促其愈合。
(五)认真细致的观察病情
每天要及时了解婴儿吃奶、大小便及睡眠情况。
注意体温、呼吸、心音、心率、体重等的变化。
注意面容、面色、手足颜色和温度,皮肤有无化脓灶或出血点。
有无呕吐,囟门及肌张力有无异常等,都应密切观察。
三、几种特殊的生理状态
(一)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生后2~4天,由于进入量少、不显性失水及大小便排出,体重可下降6~9%。
属正常范围。
多于一周内恢复。
体重下降程度及恢复速度,与开始喂奶时间及进入量是否充足有关。
若体重下降超过10%或恢复过晚(超过7~10天),应考虑有母乳不足或其他病理因素。
(二)脱水热
有的新生儿于生后2~3天,由于母乳不足、进入液量又少,或因包裹过暖、用热水袋保暖过度,体温可突然上升达39~40℃。
但一般情况尚好,去除热水袋,松解包裹,口服或静脉补液,体温立即下降,即为脱水热。
(三)生理性黄疸见后
(四)乳腺肿大
无论男婴或女婴,有的于生后数日内(多在生后3~5天)出生蚕豆大到鸽蛋大小的乳腺肿大,不红、不痛,按压时可有少量乳汁样分泌物。
为生前受母体雌性激素的影响所致,可在2~3周内自行消退,勿需治疗。
切忌挤压以免感染。
(五)阴道出血(假月经)
部分女婴于生后第5~7天,阴道有少量血样分泌物流出,无全身症状,持续1~2天可自止。
这是妊娠后期母体雌性激素进入胎儿体内所致,一般不必处理。
若与新生儿出血症同时存在,出血量可以增多,应按新生儿出血症立即静注或肌注维生素K1治疗。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membranediseaseHMD
HMD多发生于早产儿,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
临床特征:
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
病理特征:
肺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该物质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产生诱因:
1.早产,PS在胎龄20~24W初现,35W达高峰,37~38W才满足需要,故胎龄愈小,PS含量愈少.
2.窒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导致缺氧而影响肺的发育,PS含量少.
3.糖尿病母亲的婴儿:
糖代谢障碍,卵磷脂合成少,肺成熟延迟,HMD发病率高5-6倍.
4.剖宫产婴儿HMD发病率增高.
发病机理PS作用:
降低肺泡壁与肺泡内气体交界处的表面张力,使肺泡张开.
PS↓→肺泡表面张力↑,肺泡半径缩小,肺泡萎陷→进行性肺不张、通气不良→缺氧,CO2↑酸中毒→肺血管收缩,肺灌注不足.
肺泡萎陷和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高压→卵园孔和动脉导管开放→右向左分流→肺灌流量↓,缺O2加重→毛细血管通透性↑→纤维蛋白沉着→形成透明膜→气体交换障碍→缺O2、酸中毒→恶性循环、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1多见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椐报道:
<28W占60%,<32~36W占15~20%,>37W占5%.
2有宫内窘迫、窒息、胎盘异常或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发病率高.
3特点:
出生时或生后不久6小时内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鼻扇和吸气性三凹征,甚至呼吸衰竭,发绀、脸色青灰、心音减弱、肝增大、肺部可闻及湿罗音,重者三天内死亡.但有自限性,病程72小时往往能存活.
[实验室检查]1.血气分析:
通气不良?
PaO2↓PaCO2↑
代酸?
PH↓HCO3ˉ↓BE↓2.分娩前羊水检查:
①磷脂和鞘磷脂比值2:
1②磷脂酰甘油阴性;③二棕榈卵磷脂5gm/L.
3胃液振荡实验(泡沫法):
胃液1ml+95%酒精1ml,振荡15秒,静置15分钟后沿管壁有一圈泡沫-阳性,可排除HMD,阴性-提示HMD.
[X线特征]
早期:
两肺透亮度普遍性降低,可见细小均匀颗粒阴影,支气管充气征.
晚期:
两肺不透光而边白呈毛玻璃状-"白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特点、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胃液振荡实验、X线征象、鉴别诊断、GBS湿肺、吸入性肺炎羊水或胎粪附表
[治疗]
重点:
1.纠正缺氧;2.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3.对症和支持治疗;
一?
纠正缺氧:
PaO2维持50~70mmHg6.7~9.3kpaSaO2维持87~95%
1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压力5-10cmH2O
049~0.98kpa2.机械通气指征:
①CPAP治疗无效PaO250mmg,PaCO260mmg②频发性呼吸暂停
二?
PS疗法:
60~200mg/kg次,2~4次,气管内左、右、前、后四个方向滴入.
三?
纠酸和电解质紊乱:
代酸:
5%碳酸氢钠3~5ml/kg或根据血气分析计算,以5~10%G?
S等量稀释静脉滴入.高K+、1u胰岛素+4.0葡萄糖液静滴相应处理.
四?
对症处理:
1.关闭动脉导管:
体重1500g0.1mg/kg次,日龄7天
0.2mg/kg次12小时、36小时后各用一次
2.心衰:
洋地黄、多巴酚丁胺强心等3.水肿:
利尿剂4.支持疗法:
液量60~80ml/kg.d酌情增加热卡50~60卡/kg.d
五?
抗生素:
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预防和治疗.
[预防]
1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窒息,控制孕妇糖尿病.
2早产预兆者、分娩前2-3天应给孕妇注射激素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
5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出生后一分钟只有心跳而无呼吸者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称为新生儿窒息。
一、病因
(一)胎儿窒迫的继续凡是引起胎儿窘迫的原因未经纠正,均可引起新生儿窒息。
(二)呼吸道阻塞在产程延长过程中,胎儿吸入羊水、粘液和血液引起呼吸道阻塞。
(三)颅内损伤由于缺氧、滞产或产钳术等可使胎头受压而引起颅内出血。
(四)镇静剂、麻醉剂的应用在胎儿娩出前4小时内使用吗啡或巴比妥类药物,或产程中使用乙醚深度麻醉,可抑制新生儿呼吸中枢。
二、临床表现
根据缺氧程度可分为两类。
(一)青紫窒息Apgar评分4~7分,皮肤及面部发绀,心跳慢而有力,肌张力正常,两手可上举,四肢活动好,对外来刺激有反应,喉反射存在。
(二)苍白窒息Apgar评分4分以下,皮肤及口唇粘膜苍白,心跳慢而不规则,肌张力松弛,全身瘫软,对外来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处于频死状态。
为了准确地判断新生儿窒息其程度和恰当地进行抢救,在抢救过程中,可重复评分,以估计新生儿是否好转及好转的程度。
三、处理
(一)清理呼吸道首先必须清理呼吸道,使其畅通后才能刺激呼吸。
应先用导管吸净口、鼻、咽部的羊水及粘液。
如效果不好,则采取气管内插管吸取。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二)刺激并建立呼吸1、针刺人中、十宣。
2、酒精擦胸部。
3、嗅氨水。
如仍无呼吸,即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如托背法、下肢屈伸压腹法、口对口呼吸法等,Apgar评分4分以下,应作气管插管。
有条件者可使用人工呼吸机,给以持续正压呼吸或间隙正压呼吸。
(三)给氧清理呼吸道后,即开始用导管插入鼻腔给氧,如采用气管内插管加压给氧,则要在新生儿建立了正常呼吸后才能拨管。
(四)使用呼吸兴奋剂1%洛贝林0.3ml肌肉注射,或25%尼可刹米0.3ml肌肉注射,亦可用50%葡萄糖10ml加维生素C100mg及25%尼可刹米25mg,脐静脉缓慢推注。
(五)纠正酸中毒新生儿窒息常伴有酸中毒,应予纠正,用5%碳酸氢钠每公斤体重5ml,脐静脉缓慢注射。
(六)使用循环兴奋剂心跳停搏时可采用1‰肾上腺素0.2ml或尼可刹米0.2ml心内注射。
或采用心外按摩。
(七)其他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温,复苏后仍有再度窒息可能,故要严密观察,同时应加强抗感染,止血等措施,预防新生儿肺炎、颅内出血发生。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正常人血清胆红素含量3.4~13.7μmol/L0.2~0.8mg/dl,若超过25.7~34.2μmol/L1.5~2.0mg/dl即出现黄疸。
但新生儿皮肤血管丰富,色泽红润,血清胆红素含量达51.3~68.4μmol/L3~4mg/dl时肉眼才能辨出黄疸。
年长儿或成人出现黄疸都是病理现象,新生儿则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凡新生儿黄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病理性黄疸:
①黄疸出现过早:
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②黄疸程度较重:
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退后复现者;④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5.7μmol/L1.5mg/dl。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
(一)胆红素产生相对过多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中生活,红细胞数相对地较多,若出生时延迟结扎脐带或助产人员有意从脐带向新生儿挤血,则红细胞数量更多。
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70~100天),故产生胆红素的量亦多。
出生后开始用肺呼吸,血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迅速破坏,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更多。
成人每日生成胆红素约65.0μmol/L3.8mg/kg,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145.4μmol/L8.5mg/kg相当于成人的2倍,因此新生儿肝脏代谢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