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试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7870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试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试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试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试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试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试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试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试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试题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姿态优美

(5)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结尾。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选段说先总的概括然后再详细逐点描写最后再总的概括,即“总—分—总”结构。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短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丹顶鹤真有意思!

(2)B;

(3)丹顶鹤外形美丽、丹顶鹤走路姿态优雅、丹顶鹤休息时更好看。

(4)比喻、眼睛有趣、拟人、姿态优美;

(5)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总”结构的掌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

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那“哗哗"

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

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

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

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

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

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

他完全沉醉了。

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1)用“横线”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形状的句子。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银雨撒金街”的景色。

(3)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本文作者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写了自己游览黄果树瀑布的过程。

2—4.自然段主要抓住了瀑布的________的进行了具体的描写。

5-8自然段作者除了写自己看见的,更主要的是写了________。

②通过阅读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词语回答)

(4)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从“泻”这个字中,我们体会到________

②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这句话把两处瀑布进行了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③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________,其中“乐池”指________,“乐声”指________

(5)用一句古诗来赞美黄果树瀑布吧。

(1)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2)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远

近;

声音、样子

感受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4)比喻

水向下快速流动的速度极快。

对比

衬托出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置身其中的感受

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

瀑布的声音

(5)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1)、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即可

(1)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3)①远;

声音、样子;

感受;

②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4)①比喻;

②对比;

③置身其中的感受;

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

瀑布的声音。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的含义。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乡间荷塘

①家乡的村口,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

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折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

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_______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

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③盛夏之际,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

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鼓掌欢迎我呢。

A.最引人注目的是雨打荷叶时,荷叶那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④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

那一_______迎风摇曳的荷花,经过雨水的洗礼,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_______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_______动人!

更为诱人的是在那_______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

B.当阵阵微风吹来,荷叶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⑤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_______的银光。

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

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令人如醉如痴……

(1)请将下列叠词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楚楚 

盈盈 

闪闪 

朵朵 

团团 

枝枝

(2)小时候,“我们”在荷塘边玩耍,除了折纸船,“我们”还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三个字概括)等,体现了“我们”童年生活的________(填成语)。

(3)句子A处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姿态。

B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珍珠玛瑙。

(4)请依次给短文第③④⑤段各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五个字)。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5)第⑤段“恰在这个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仅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吗?

如果不是,你认为还有什么?

(1)团团;

朵朵;

盈盈;

楚楚;

枝枝;

闪闪

(2)捉鱼虾;

捏泥人;

捉迷藏;

无忧无虑

(3)拟人;

玉盘;

雨水

(4)雨打荷叶;

雨后荷塘;

荷塘月色

(5)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时。

示例:

不是。

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不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更是对家乡的热爱。

(1)本题考查叠词的运用。

应在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句子A把“荷叶”当作人来写,赋予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是拟人。

B处把荷叶比作玉盘,把雨水比作珍珠玛瑙,是比喻。

(4)考查拟定小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看看每部分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概括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5)①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②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1)团团;

闪闪;

(2)捉鱼虾、捏泥人、捉迷藏、无忧无虑;

(3)拟人、玉盘、雨水;

(4)雨打荷叶、雨后荷塘、荷塘月色;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段落标题的能力。

(5)①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②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课外阅读

植物也要睡眠

①人和动物都要睡觉,以补充体力和精力。

但是你知道吗?

植物也要睡眠。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

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②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明媚的阳光下,舒展而又平坦。

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这就是植物睡眼的典型现象。

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向上闭合,表示白天已经过去,它要睡觉了。

有的时候,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见一种开紫色小花、长三片小叶的红三叶草,它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舒展在空中,但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

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酢浆草、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等。

③植物的花也有睡眠的要求。

花儿的睡眼,时间有早有晚,有长有短。

太阳花就是一个贪睡的小家伙,它在上午10点钟才刚刚醒来,绽放开五颜六色的花。

可是,一过中午,它就闭合起来睡觉了。

碰到阴天,它似乎很贪玩,要到傍晚才进入“梦乡”。

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姿态也各不相同。

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

胡萝ト的花,垂下头来,则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三叶草的________睡眠现象。

(2)第③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写植物的花的睡眠。

(3)什么是植物的“睡眠运动”?

(4)判断正误。

①花生要睡觉的时候,它的叶子会慢慢向上闭合。

②太阳花每天中午准备睡觉。

③这篇文章是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顺序来写的。

(1)拟人;

昼开夜合

(2)睡眠时间;

睡眠姿态

(3)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

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4)正确;

错误;

正确

(1)文中画线句子把“三叶草”当作人来写,赋予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③植物的花……进入“梦乡”。

”写出了植物的花睡眠时间。

“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姿态也各不相同……小老头。

”写出了植物的花睡眠姿态。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正确;

②错误;

③正确。

故答案为:

(1)拟人、昼开夜合

(2)睡眠时间、睡眠姿态

(3)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

(4)正确;

正确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让世界远离饥饿

①“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

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

②1960年,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

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得到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

他想:

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我们如果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便能提高水稻产量。

③在1964年、1965年水稻开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

随后他和助手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先后用了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仍没能培育成功。

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

袁隆平确认后,将这株珍贵的野生稻命名为

“野败”。

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成功的杂交水稻,经过改进品种组合,反复研究,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千克,比常规水稻增产30%。

④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千克目标实现;

2004年,800千克目标实现;

2005年,超级稻亩产达到900千克;

2014年实现亩产1000千克。

2019年9月,袁隆平笑着告诉记者:

“现在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千克攻关。

⑤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

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⑥“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

(1)第①段中“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是指袁隆平( 

A.一觉睡了非常久

B.坚持研究水稻50多年

C.梦想一直没实现

D.50多年经常梦见水稻

(2)关于袁隆平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列举有误的一项是( 

A.拯救饥饿奖

B.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

C.世界粮食奖

D.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3)第③段中列出“6年时间”“1000多个品种”“3000多个实验”三组数据的目的是说

明( 

A.实验条件恶劣

B.实验方法错误

C.实验过程艰辛

D.实验结果喜人

(4)“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

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

”这是袁隆平的自作诗,文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段落是( 

A.第②段

B.第③段

C.第④段

D.第⑤段

(5)有人认为:

袁隆平是中国的骄傲,题目“让世界远离饥饿”改为“让祖国远离饥饿”更贴切。

你同意吗?

请结合短文说明理由。

(6)读了本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请把它写下来,并说说解决的途径。

(1)B

(2)D

(3)C

(4)C

(5)示例:

不同意。

理由:

①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已惠及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②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6)示例:

为什么袁隆平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创造新奇迹?

我的解决途径是联系上文描写袁隆平的水稻梦和艰辛执着的研究过程的语句来理解。

(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图表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6)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理解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1)B

(2)D(3)C(4)C

(5)示例:

(6)示例:

(1)—(4)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分析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

6.课外阅读。

纳米机器人是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所谓纳米,又称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

我们知道,1毫米等于千分之一米,1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而1纳米则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如此微小的单位,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的,甚至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都不能看见它!

拿一个小小的纳米机器人与人相比,就像拿一个人与地球相比一样,差别实在太大了。

纳米技术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有了纳米技术,人类制造任何一件物品的最原始材料只有一种—原子!

通过排列原子制造出机器人、电视、房子、高层建筑……

当你早晨一觉醒来时,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组成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人新鲜的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

你不小心把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杯子却像有弹性一样蹦了起来;

又重又厚的电视机已经不存在了,它们是直接印到墙壁上的由神奇的纳米发光材料制造的电视;

你使用的计算机已经精确到原子水平,因为样机的电路、存储器等都是用纳米尺度的元件制造的。

当然,机器人也是纳米级的;

你所居住的地球周围的太空神乖数的纳米卫星包围着,因为一次卫星发射可似将数百万领徽小的卫星送人太空……

当这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1)围绕以下内容,提取信息,制作读书卡片。

①纳米:

________

②纳米技术:

③纳米机器人:

(2)本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等说明方法。

(3)在文中找出说明纳米是“极小的”又是“神奇的”内容。

(4)纳米技术的应用价值在想象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有人说这毕竟是想象,不是现实,那这种想象能否变成现实?

在科学探索中想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又称毫微米,它只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

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长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2)下定义,列数据、作比较

(3)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数百万领徽小的卫星送人太空

(4)想象是科学探索中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但想象能否变成现实关键在于科学理论是否成立。

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神奇展望是由纳米性能特点所决定的,科学的探索既要求有大胆的想象,同时又要求有严密的理论探讨,只要为想象找到理论依据,那么想象就可能变为现实。

(1)、(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

②分类别;

③打比方;

④列数字;

⑤作比较;

⑥下定义;

⑦列图表;

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考查就某一观点谈看法,回答时能结合问题的主旨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1)1、又称毫微米,它只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

2、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长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