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7563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假如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20万,自由民约为16.8万人,其中成年男性公民4.5万人,妇女3.2万人,外邦人约3万人,奴隶约1万人。

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16.8万人B.4.5万人C.7.5万人D.7.7万人

5.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名著《罗马法的精神》中说:

“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天主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罗马法“最为持久的征服”的具体表现是

A.确立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B.由公民法到万民法,首创国际法的概念

C.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D.编定了《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欧美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专制集权、争取民主法治的斗争。

回答6—8题。

6.“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国王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

C.议会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D.全体公民参与程度高,民主比较彻底

7.华盛顿被誉为“十八世纪离去的最后一位伟人”,人们在他的遗嘱中发现一条规定,要求他的妻子在他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他当总统时不能解放全国奴隶的原因是

A.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B.他是种植园主,内心不愿意解放奴隶

C.他家中的奴隶他有权解放D.新成立的联邦政府无力解决国内重大问题

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英国的漫画家为此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

图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

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

回答9—10题。

9.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

与日本经济崛起有关的因素是①重视科技教育②美国的扶持③二战前的民主化改革④引进技术,制定经济计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个省,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一直处于联合国托管下。

科索沃占人口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坚持要求独立,但塞尔维亚方面坚决反对。

在由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三方代表组成的“三驾马车”斡旋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代表就科索沃最终地位问题举行了多轮谈判,但没有取得成果。

俄罗斯外长谢尔盖·

拉夫罗夫在2007年12月8日说,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是通过谈判解决科索沃最终地位问题的主要障碍。

这表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B.国际社会已就民族自决原则达成共识

C.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D.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矛盾不可调和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回答11—12题。

11.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

不正确的是

A.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B.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市

C.宋代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明清时期,农产品尚未进入市场

12.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展示出了一件古代瓷器,

如右图。

请判断此瓷器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期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

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而近代的中国在生活民俗方面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回答13—16题。

13.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了像所有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

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其中“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是指

A.让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皈依基督教B.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国王恩典

C.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D.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西欧人的思想

14.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快:

“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15.“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B.清朝 C.民国D.新中国

16.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

当时婚礼的照片。

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当时的中国社

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

婚礼”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

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回答17—18题。

17.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

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

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

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18.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到: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惟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象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沉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权的经济职能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大潮。

回答19—20题。

19.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新”在

A.我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B.把我国对外开放推进到一个制度性开放新阶段

C.开放程度提高D.由探索试验到区域推进阶段

20.2001年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为APEC的两大核心问题——贸易投资自由化及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之间的均衡发展作出相当大的努力。

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大力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的根本目的是

A.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B.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的团结

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科学技术不但能转化为第一生产力,而且充满理性和人文精神,促进人类自身全面发展,

是构成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石。

回答21—23题。

21.“(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

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C.唐末宋初D.元末明初

22.“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表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23.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

的成就是

A.“东方魔稻”的成功培育B.青藏铁路的顺利开通

C.“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D.“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既代表了古代的艺术成就,又是历史的见证。

回答24—25题。

24.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

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②受书写工具影响③有利于交流传播④摒弃文化传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5.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

“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指的是

A.《夫妇宴饮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

“究天人之际”是中外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

回答26—27题。

26.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

“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

A.马丁·

路德B.克伦威尔C.亨利八世D.康德

27.17、18世纪,中、法两国都出现了思想的启蒙。

两者的相同之处有

①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②都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③都提出了限制君权的设想④都引发了反封建的社会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在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回答28—30题。

28.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

“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9.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BCD

3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图2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

秩皆五品。

……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卷72《职管制》

材料三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

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

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叶凤毛《内阁小识》

材料四“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经常召集重要大臣一起开会,以征求他们对一些政治问题的意见。

当时,因为这种会议在一个小房间中举行,所以人们就称这个会议为内阁会议。

不过在1714年以前,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的组织,它只是少数大臣参加的会议。

此后,国王从没有否决内阁的决议,于是有的重要大臣就出来主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集中起来,向国王汇报,这样,他的地位日益重要和突出,慢慢成为后来人们所称的首相。

内阁制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

——《世界史资料丛刊》

请回答:

⑴据图1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负责起草诏令的应是哪个职能部门?

(1分)图1和图2两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请说明理由。

(3分)

⑵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朝内阁的特点是什么?

(2分)

⑶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⑷概括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制的本质区别。

(4分)

32.(15分)

美国前总统乔治·

布什曾经说,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横渡太平洋,从美国驶抵中国通商口岸——广州,与当地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并于次年5月返抵纽约。

这是迄今所知中美两国之间的首次交往。

随船而来的萧卫少校曾有一则这样的手记:

“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最初来到中国时,中国政府采取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

当时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

⑵根据材料二,与欧洲国家相比,一战期间美国、日本对华经济政策有什么特点?

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但抗战胜利以后,美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⑶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

材料四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

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4)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五2007年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开幕。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作为两国元首特别代表共同主持对话。

此次对话的主题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中美双方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政策措施、强化贸易诚信、加强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加强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合作和改善投资环境。

⑸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两国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处于怎样的地位?

如果你是中方代表,在中美加强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合作和对话中,你将遵循怎样的原则?

⑹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的前景如何?

33.(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新网12月30日电(记者王岩)

三十日上午,曲阜一扫几日前的阴雨,晴空万里。

正在访华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抵达他“迎春之旅”的最后一站——山东曲阜。

在宾馆进行短暂休息后,他便迫不及待地与夫人及随行人员来到了他一直“很期待”的孔子故居——孔庙。

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⑵曲阜“三孔”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东方文化中的显赫地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今世界儒学倍受推崇的原因。

材料二谈及历史问题,福田说:

“我认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有过这样、那样不幸的时期,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不折不扣地去正视它,并传给子孙后代。

”他表示,只有认真地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地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

——摘自福田康夫在北大演讲词

⑶在中日两国关系史上,确曾有过“这样、那样不幸的时期”,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材料三中国改革开放后,日本给予中国的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甚至无偿的援助,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明显增加了中国的购买能力,在中日贸易中,中国出现了巨额逆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日本走出经济徘徊不前的困境。

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的资本大量涌入中国,日本大量的工厂从东南亚迁往中国,又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⑷根据材料分析,中日和平友好有何重大影响?

青岛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5分,33题13分,共计40分。

31.(12分)

⑴中书省。

(1分)本质上不相同。

(1分)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而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则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

⑵明朝内阁虽为国家中枢机构,但内阁的职责备顾问而无真正的决策权。

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

⑷本质区别: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两者社会属性不同。

⑴政策:

闭关政策。

(1分)根源: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1分)

⑵美日特点:

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美国、日本则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2分)影响:

美、日在华的经济扩张,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对比。

⑶原因:

二战结束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美国政府全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企图在华建立一个稳定的亲美反共政府。

⑷打破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局面,是新中国中国外交的转折点。

(1分)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⑸中国:

发展中国家。

美国:

发达国家。

(2分)原则:

环保;

可持续发展;

高新技术;

双赢等等。

(任何两点2分)

⑹前景:

中美之间机遇和困难俱在,总趋势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33.(13分)

⑴核心是“仁”和“礼”。

⑵原因: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儒家的“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和而不同”等主张为化解各种矛盾提供了思想依据;

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扩大;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等。

(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⑶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

1931—1945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等。

⑷中日和平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

说明:

学生答题不必完全拘泥于答案,只要言之成理,经教师集体评议,均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