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高三高考热身训练考前押题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7327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4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高三高考热身训练考前押题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高三高考热身训练考前押题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高三高考热身训练考前押题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高三高考热身训练考前押题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高三高考热身训练考前押题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高三高考热身训练考前押题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高三高考热身训练考前押题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高三高考热身训练考前押题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高三高考热身训练考前押题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CO2浓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ADP和Pi的生成量,由于图示中以ADP和Pi为原料合成ATP,所以CO2浓度的变化也会对图示生理过程产生影响,B错误;

C、图示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C错误;

D、图中H+的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A。

3.在长期的肿瘤研究与临床治疗中,研究人员发现:

①免疫缺陷鼠实验中,并非每一个来自恶性肿瘤的移植细胞都能形成肿瘤;

②动物细胞培养发现,少量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

研究人员据此提出,肿瘤组织中也可能存在类似于成体干细胞的肿瘤干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肿瘤组织不同细胞的致癌能力和对药物的抗性不同

B.同一个体的成体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在形态上存在差异

C.同一个体的成体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

D.成体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都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

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

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由①可知,同一恶性肿瘤组织中不同细胞的致癌能力不同,由②可知,同一恶性肿瘤组织中不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A正确;

B、细胞癌变的特点之一是细胞形态发生改变,B正确;

C、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故癌细胞内基因组成与正常细胞不同,遗传信息存在差异,C错误;

D、干细胞的特点是分裂能力强,癌细胞可无限增殖,D正确。

4.检测发现,原尿中的葡萄糖主要在肾小管的近曲小管被完全吸收,当血糖浓度逐渐增大到2.0g/L左右时,健康人的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会出现生理性糖尿。

当健康人一次性摄入过多葡萄糖,血糖浓度在达到2.0g/L的过程中机体的生理变化不包括()

A.某些神经元兴奋,使垂体向血液中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

B.胰岛B细胞的分泌增强,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比常态时高

C.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D.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加快并产生乳酸,使血浆pH降低

【答案】D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

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体内水分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下丘脑的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A、当健康人一次性摄入过多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可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垂体向血液中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A正确;

B、由于血糖浓度升高,通过调节可使胰岛B细胞的分泌增强,向血浆中释放更多的胰岛素,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可能会比常态时高,B正确;

C、由于血糖浓度升高,可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回下丘脑,下丘脑再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正确;

D、由于血糖浓度升高,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可促进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但并不一定发生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另外,即使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会与乳酸发生反应,因此,血浆中的pH也不会大幅下降,D错误。

故选D。

5.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花色有白色、粉色、红色三种类型,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其花色代谢机制如下图所示。

现用白色花植株和粉色花的植株做亲本进行杂交,F1雌、雄株都开红花,F1雌雄杂交产生的F2中红色花∶粉色花∶白色花=9∶3∶4。

分析上述杂交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基因与性状间不是简单

一一对应关系

B.上述亲代中,白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是bbXDXD

C.若F1雌、雄株分别测交,其测交子代中的红色花植株各占25%

D.F2红色花植株中雌株和雄株之比为1:

2

F2中红色花∶粉色花∶白色花=9∶3∶4,推测为9:

3:

1的特殊形式,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F1基因型为BbXDXd,BbXDY。

【详解】A、据分析可知,该性状为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

B、推测亲本白花植株为bbXDXD,粉花植株为BBXdY,B正确;

C、F1雌雄分别测交即:

BbXDXd×

bbXdXd,BbXDY×

bbXdY,子代中的红色花植株各占25%,C正确;

D、F2红色花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为:

1/9BBXDXD、1/9BBXDY、1/9BBXDXd、2/9BbXDXD,2/9BbXDY、2/9XDXd,即雌雄比为2:

1,D错误。

6.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向果酒发酵样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可以鉴定酒精的生成

B.糖源和氧气缺乏时,醋酸菌将乙醇氧化为乙醛进而氧化成乙酸

C.检测发酵样液pH的变化可鉴定果醋发酵是否成功

D.果醋发酵阶段的控制温度高于果酒发酵阶段的温度

【答案】B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2、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果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详解】A、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鉴定果酒制作是否成功,A正确;

B、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氧气缺乏时,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错误;

C、果醋发酵过程醋酸菌可产生醋酸,使发酵液pH降低,故检测发酵样液pH的变化可鉴定果醋发酵是否成功,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果醋发酵的控制温度为30~35℃,果酒发酵的温度为18~25℃,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果酒和果醋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鉴定是否成功的方法,难度不大。

7.基因最初转录形成的hnRNA,在细胞核内经加工成为成熟的mRNA。

甲、乙为小鼠的β—球蛋白基因(图中的实线为基因)与其hnRNA、mRNA的杂交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从小鼠浆细胞的细胞质中获取mRNA、hnRNA

B.甲图的杂交带中含有5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残基

C.β—球蛋白基因中含有不编码蛋白质的碱基序列

D.hnRNA和mRNA杂交出现杂交带和游离的核苷酸序列

1、真核细胞的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成熟的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2、基因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RNA由4种核糖核苷酸构成。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hnRNA在细胞核内经加工成为成熟的mRNA,故小鼠浆细胞的细胞质中不能获取hnRNA,A错误;

B、甲图的杂交带中含有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残基,B错误;

C、图乙中基因和mRNA杂交后出现游离的单链区,说明基因中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碱基序列,C正确;

D、mRNA是由hnRNA在细胞核内经加工形成,二者不能杂交,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真核基因结构,要求识记真核基因结构及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8.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

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

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

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

1、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2、在种群中,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即为基因频率。

3、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就叫做基因型频率。

【详解】金鱼草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C和c基因构成基因库,A错误;

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产生粉红花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

(35×

2+40)/(35+25+40)×

2=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

40/(35+25+40)=40%,D正确。

9.甲、乙和丙是某群岛的三个邻近岛屿,对三个岛屿上的哺乳动物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岛屿

面积(Km2)

最初物种数

灭绝物种数

灭绝率

751709

153

30

20%

126806

113

39

35%

5443

66

47

71%

 

A.调查哺乳动物物种数时常用标志重捕法

B.栖息地

变化是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

C.岛屿上哺乳动物的最初物种数与岛屿面积呈正相关

D.岛屿面积越大,哺乳动物的物种灭绝率越低

据图,最初物种数与岛屿面积正相关,灭绝率与岛屿面积负相关。

【详解】A、标志重捕法用来计算种群密度,不能用于调查物种数,A错误;

B、据图可知,随栖息地面积的急剧减小,物种灭绝率剧增,B正确;

C、岛屿上哺乳动物的最初物种数与岛屿面积呈正相关,C正确;

D、岛屿面积越大,灭绝率越低,D正确。

10.下列关于PCR的叙述,正确的是()

A.PCR是体外复制DNA技术,关键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B.引物能使DNA聚合酶从它的5'

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C.第二轮循环后,DNA聚合酶只能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

D.PCR扩增DNA时,合成DNA所需的能量通过加热方式提供

PCR技术:

1、概念:

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

DNA复制。

3、前提条件:

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

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

①高温变性:

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低温复性:

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

③中温延伸:

合成子链。

【详解】A、PCR体外复制DNA不需要解旋酶,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A错误;

B、引物能使DNA聚合酶从它的3'

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B错误;

C、第二轮循环后,DNA聚合酶只能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使这段固定长度的序列呈指数扩增,C正确;

D、PCR反应合成DNA时能量来源于脱氧核苷三磷酸水解产生相应脱氧核苷酸时所释放的能量,不是加热提供的,D错误。

11.为探究细胞分裂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在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情况下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如表。

定期检测实验结果,发现乙组侧芽的生长好于甲、甲好于丙。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组别

顶芽处理

侧芽处理

去除

涂抹蒸馏水

涂抹2mg/L细胞分裂素溶液

保留

A.本实验中,可用侧芽萌发

快慢及侧芽生长的长度来描述因变量

B.乙组侧芽的生长好于甲,说明细胞分裂素能促进侧芽的萌发与生长

C.甲组侧芽的生长好于丙组,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D.本实验缺少一组对照,应添加保留顶芽并用蒸馏水处理侧芽的实验

分析】

自变量为顶芽的有无及是否涂抹细胞分裂素,因变量为侧芽的生长情况。

【详解】A、侧芽的生长情况包括侧芽萌发的快慢及侧芽生长的长度,A正确;

B、甲乙组的自变量为是否涂抹细胞分裂素,乙生长好,B正确;

C、甲丙组无法控制变量,不能得出结论,C错误;

D、本实验缺少空白对照,即保留顶芽并用蒸馏水处理侧芽的实验。

D正确。

12.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生物成分,A、B、C、D、E、F代表能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E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A流入甲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C.C/B的数值可代表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D.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

题图分析:

图中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乙、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图中A是流入生产者的能量,图中乙同化的能量包括流入的能量B和输入的能量F,图中丙同化的能量是C,图中E代表个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E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A正确;

B、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三营养级丙同化的能量为C,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B+F),故C/(B+F)的数值可代表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C错误;

D、图中甲为第一营养级,乙为第二营养级,由于数量金字塔可能存在倒置的现象,因此在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如森林生态系统发生虫灾时,D正确。

二、选择题:

13.下图为某植物CO2消耗速率和CO2吸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植物在7:

00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在18:

00时,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达到最大

C.与18:

00相比,7:

00时C3的还原速率较快

D.曲线b在10:

00~12:

00之间下降

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导致暗反应减弱

【答案】BC

由图可知,a曲线表示真正的光合速率,b曲线表示净光合速率。

【详解】A、该植物在7:

00前就已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

B、18:

00时是一天中第二个光补偿点,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达到最大,B正确;

C、7:

00与18:

00相比,CO2消耗速率高,故7:

00时C3的还原速率较快,C正确;

D、曲线a在10:

00~12:

00之间继续升高,说明暗反应并未减弱,曲线b在10:

00之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呼吸作用强度增强,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D错误。

故选BC。

14.下列生物技术操作对遗传物质的改造,不会遗传给子代的是

A.将胰岛素基因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筛选获得基因工程菌

B.将花青素代谢基因导入植物体细胞,经组培获得花色变异植株

C.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培育出产低乳糖牛乳的奶牛

D.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转入淋巴细胞后回输患者,进行基因治疗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治疗:

指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

【详解】将含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获得的转基因菌,可以通过二分裂将胰岛素基因传给后代,A不符合题意;

将花青素代谢基因导入植物体细胞,再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所有细胞均含有花青素代谢基因,花青素代谢基因会随该植物传给后代,B不符合题意;

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培育出产低乳糖牛乳的奶牛所有细胞均含有肠乳糖酶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C不符合题意;

该患者进行基因治疗时,只有淋巴细胞含有该腺苷酸脱氨酶基因,性原细胞不含该基因,故不能遗传给后代,D符合题意。

15.人在恐惧、焦虑、紧张等情况下机体会发生体温上升、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排尿量增加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受肾上腺素和钠尿肽等的调节。

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受到牵拉(如血量过多)时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

A.钠尿肽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B.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会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增多

C.钠尿肽与性激素的合成过程及释放方式相似

D.在尿量的调节中,钠尿肽与抗利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答案】AB

题意显示,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一定刺激下合成并分泌的肽类激素,根据其作用可知该激素作用的部位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作用效果是减弱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细胞合成,通过垂体释放的激素,其作用效果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使尿量减少。

【详解】A、由分析可知,钠尿肽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A正确;

B、结合题意可知,肾上腺素的作用效果是引起机体体温升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据此可推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进而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增多,B正确;

C、钠尿肽的化学本质是肽类化合物,因此其合成过程需要经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完成,而性激素属于小分子的脂类,其合成部位是内质网,显然两者的合成过程存在较大差异,C错误;

D、在尿量的调节中,钠尿肽的作用效果是使尿量增多,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效果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进而使尿量减少,显然二者在尿量调节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AB。

16.反应体系中存在的失活剂(重金属离子等)、酶的激活剂、酶的抑制剂等因素均可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

上述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Ⅴ)与酶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反应体系中含有激活剂,激活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B.曲线②表示正常反应的曲线,该酶促反应过程中酶活性逐渐增大

C.曲线③表示的反应体系中含有抑制剂,抑制剂与底物特异性结合

D.曲线④表示的反应体系中含有失活剂,失活剂使部分酶彻底失活

【答案】ABC

激活剂可增加酶的活性,抑制剂可抑制酶的活性。

根据反应速率可知,曲线①表示反应体系中含有激活剂,曲线②表示正常反应的曲线,曲线③表示反应体系中含有抑制剂,曲线④表示反应体系中含有失活剂。

【详解】A、曲线①表示的反应体系中含有激活剂,激活剂增强了酶的活性,并不是降低了反应活化能,A符合题意;

B、曲线②表示正常反应的曲线,该酶促反应过程中酶活性不变,随着反应时间延长,也可能会因为酶的钝化导致活性降低,B符合题意;

C、曲线③表示的反应体系中含有抑制剂,抑制剂与酶特异性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C符合题意;

D、曲线④表示的反应体系中含有失活剂,失活剂使部分酶彻底失活,所以在酶浓度较低时,几乎不能催化反应的进行,随着酶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才加快,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7.用XhoI和Sal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图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

C.泳道①中是用Sal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

该题考查DNA的结构、限制酶的特点和功能等。

DNA一般是双螺旋结构;

限制酶可以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

【详解】A、限制酶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限制酶能识别不同的核苷酸序列,由电泳图可知XhoI和SalI两种酶分别切割时,识别的序列不同,A正确;

B、同种限制酶切割出的DNA片段,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可以构成重组DNA,B正确;

C、SalI将DNA片段切成4段,XhoI将DNA片段切成3段,根据电泳结果可知泳道①为SalI,泳道②为XhoI,C正确;

D、限制酶切割双链DNA,酶切后的DNA片段仍然是双链DNA,D错误。

【点睛】注意图1两种限制酶的识别位点数量,SalI有3个识别位点,能将DNA片段切成4段,XhoI有2个识别位点,能将DNA片段切成3段。

三、非选择题:

18.病毒甲是一种具有囊膜保护的正链RNA病毒,其侵染动物细胞并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表示病毒RNA的复制过程、②③④表示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X、Y代表物质或结构。

请回答:

(1)病毒甲侵染宿主细胞时,细胞膜内陷形成内吞体的诱导因素是________。

(2)物质X是过程①必需的酶,X是________。

研究发现,②过程碱基配对出现差错后,③过程合成的病毒衣壳蛋白没有发生改变,对病毒衣壳蛋白没有发生改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

在过程③中,病毒mRNA上结合多个结构Y,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

(3)宿主细胞中对病毒囊膜蛋白具有加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

在免疫过程中,细胞膜上含有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可被相应淋巴细胞识别并裂解,这种免疫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病毒囊膜蛋白与细胞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