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7066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

2005年到2009年我市新增GDP376亿元,新增能耗226万吨标煤,新增部分的单位GDP能耗仅为0.6吨标煤。

经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0.9%,化学需氧量削减2.94%,二氧化硫削减1.52%。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紧紧围绕“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目前,“二三三”产业结构已渐趋稳定。

同时,2009年重点培育的六大重点特色产业也有了较快发展,当年完成产值789.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6%。

其中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完成产值402亿元,已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全市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四个行业,2009年,该四行业共381家企业综合能耗11.8万吨标煤,同比降低5.82%,占规上工业的1.7%;

实现产值193亿元,同比增加13.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8%,万元产值能耗仅为0.06吨标煤,是规上工业产值能耗的1/5,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发展低碳工业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3、淘汰落后工作成效明显。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淘汰水泥、电力、钢铁、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落后产能,促进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近年来,全市已全部拆除水泥机立窑65座,关停拆除粘土砖瓦窑(含小土窑)151座,集中关停小火电37万千瓦,整治了一批小印染、小石灰、小陶瓷、小矿山、小油脂、小化工、小木业、小蓄电池等落后产业,今年又淘汰水泥磨机20台以上,印染行业落后产能2.5亿米,圆满完成了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年可腾出用能空间4.3万吨标煤。

4、能源消费结构趋向合理。

截止2009年,我市基本形成以原煤、原油、天然气、热力、电力为主的多种能源要素供应体系。

从近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终端能源消费(当量值)情况看,原煤占比虽在54%以上,但比率不断下降,热力、天然气等能源消费总占比有所上升,能源消费结构不断趋向合理。

到2009年底,我市电力装机总容量为212.8万千瓦(不含抽水蓄能电站),其中,统调电厂装机容量167.2万千瓦,包括火电装机容量156万千瓦,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11.2万千瓦;

地方电厂装机容量45.6万千瓦,包括热电联产装机容量21.9万千瓦,纯低温余热发电7.9万千瓦,小水电装机容量5.3万千瓦,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7.5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

2009年,6000千瓦及以上地方电厂发电量为13.42亿千瓦时,同比上升4.8%,水泥生产余热回收利用发电量为4.2亿千瓦时。

同时,实现热力、水资源的梯级利用,应用范围从企业到园区,不断扩大,如长兴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项目,污水经处理后全部由电厂作为冷却水用,不外排,日处理能力6万吨,年减少COD排放400多吨。

5、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

新能源产业产值从2005年的24.2亿元提升至2009年的125.3亿元,年平均增幅42.9%。

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也渐成雏形,包括以长兴天能、超威、德清海久等企业为代表的新型蓄电池产业;

以南浔新元泰、恒基、安吉大成、申科等企业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

以德清运达为代表的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产业;

以求是科技、海振电子、晶日照明等企业为代表的LED节能灯产业;

以大为生物、金山燃料等企业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再生产业等,这些特色产业的同类产品制造基地相对集中,产业集聚优势明显。

此外,一批新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LED路灯、生物质能发电等示范项目的相继投入使用,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6、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2009年,重点工业废水达标处理率达到95.2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86%;

水质量达到相应的功能区质量标准;

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1.8%,空气质量良好;

医疗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主要非工业固体废物通过卫生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了有效处置,处置率100%。

(二)主要问题

一是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加快发展,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得以改变。

当前,我市与全国一样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都对工业产品形成了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消费的旺盛需求。

煤炭是我市能源消费种类中占比最大的品种,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短期内很难改变,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将维持较高的比重,从而带来二氧化碳的较高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高碳经济特征。

我市在解决工业发展与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等方面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二是从行政手段向市场化的方式过渡,建立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尚需时日。

当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等工作仍然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和以行政手段为主,依靠各种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各级政府和企业实施,缺少长效机制和有效的考核体制,没有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特别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不完备,企业缺乏加大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三是政策和投资的滞后效应不同程度存在,低碳经济项目见效缓慢。

虽然国家将低碳经济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把依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工作重点,但政策及投资作用的发挥都有一个时间,存在着滞后期,许多已经投资的项目还没有发挥作用。

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减排绩效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四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低碳技术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和关键。

目前,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技术推广投入更显不足。

近年来,尽管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节能和低碳技术研发的优惠政策,但仍难以满足需要。

低碳、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仍需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逐渐认同和广泛支持。

二、发展低碳工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我市工业发展正进入工业化中期的高级阶段,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发展低碳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同时,我市能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有限,作为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我市必须要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高度重视低碳工业发展,积极探索低碳工业发展途径,力争在低碳工业发展上有所作为。

(一)发展低碳工业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需要

从国际来看,“碳排放权”作为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成为今后各国争夺的焦点。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碳排放”正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成为打压和限制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一张王牌。

目前,各大国已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广阔前景,一场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博弈与合作正在全球范围展开。

低碳经济有较长的产业链,产出效应明显,发展潜力较大。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看,通过核心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目前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

为此,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当今低碳经济起步发展的机遇,寻求低碳工业发展之路。

(二)发展低碳工业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2009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为0.97吨标煤,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但单位GDP能耗强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节能降耗压力较大。

从产业结构来看,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11.5亿元,增长10.2%;

规上工业总产值2186.8亿元,增长9.64%;

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之比为8.1:

55.6:

36.3,第二产业占了一半多;

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之比为40.94:

59.06,重工业超过轻工业18个百分点,工业重化趋势明显;

同时,我市工业发展主要处于传统的发展模式,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有待提升,产业集聚度不够高。

从主要耗能领域来看,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80%,年综合能源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总能耗又占工业能耗的75%左右。

从现有能源供给情况看,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能源基本全部来自于外部供给,每年都需要从外市购入大量能源,才能满足全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工业发展与能源供给、节能降耗的矛盾会日益凸现。

(三)发展低碳工业是保护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市仍属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品种的城市,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

煤炭的大量直接消费,不仅造成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据有关部门测算,每消耗100吨煤炭就将排放3.5吨烟尘、3吨二氧化硫、15吨废渣。

其中,排放烟尘中又含有40%左右的二氧化碳;

目前,排放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总量中分别有90%和70%来自燃煤。

大气污染不仅造成了土壤酸化、植被破坏,还严重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

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用能总量将大幅提高,呈现出的“高碳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高碳化必然导致温室气体的高排放,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的矛盾在未来时期将显得更加突出。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生态城市、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和谐民生”总要求,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竞争力为目标,将发展低碳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相衔接,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相统一,以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我市工业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由高碳向低碳化转变。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

低碳工业经济是一种生态环保发展模式,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与引导,通过政策引导、依法管理、经济激励等各种措施,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广低碳工业。

2、创新引领。

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重点,加快低碳技术及其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

3、重点示范。

确定一批重点项目,从政策、技术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4、科学推进。

坚持与全市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生态建设相衔接,科学制订发展计划,统筹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低碳产业优势更加突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下降。

1、能源目标。

万元GDP能耗降至0.8吨标煤以下,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省同期标准;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终端能源消费(当量值)中原煤占比降低2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生产方式基本实现向低碳型转变,初步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低碳产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000、600、500亿元,工业产值达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3、碳排放目标。

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全面推广,低碳生产管理制度普遍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碳排放强度大幅度降低,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20%。

4、重点示范目标。

打造出一批支撑低碳经济的高新技术、创新型单位。

“十二五”期间,20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创建10个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和30家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实施200项工业循环经济重大项目。

四、发展低碳工业的主要途径

(一)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1、集约、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

大力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提高煤炭转化效率;

推进热电、热电冷联供等多联产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全面推行热力梯级利用。

2、加大新能源应用力度。

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从而逐步降低消费领域中碳基能源(煤、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费比重,全面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的应用,落实“六个一百”计划,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商业化。

3、优化石油天然气供应。

严格按照《湖州市清洁空气行动方案》要求,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逐步提高成品油的环境标准,发展清洁油品;

增加天然气对煤炭和石油的替代,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4、重视智能电网研发及应用。

提高配电网对供需信息变化的反应能力,特别是对电动汽车、蓄能装置利用等需求的反应能力,增加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1、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积极探索新兴能源开发机制,有计划的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和光热等产业;

大力发展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着力推动信息化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通过信息化带动制造业的发展;

进一步加大现代产业集群的培育,扶持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加大创意产业等智识性产业的培育,打造适合我市发展的低碳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导向政策,对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进行严格限制和坚决淘汰,重点是小印染、小造纸、小化工、小锅炉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和生产装置以及3米及以下水泥磨机等落后产能。

根据我市工业装备状况,定期公告需淘汰的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设备、淘汰时限及企业名单,确保应淘汰的落后产能在指定时限前全部关停,完善淘汰落后产能补偿机制。

3、强化源头控制工作。

进一步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准入关。

一是严格按照《湖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上马,强化能评工作;

凡未按照要求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准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坚决防止新上低效益、高耗能的设备、工艺和项目。

二是把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优化项目源头。

(三)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低碳支撑

1、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储备。

坚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制订技术发展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以节能和高效的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为核心的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

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排放监控技术、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汽车技术、汽车尾气控制技术、高性能电力存储技术,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技术的研发,形成技术储备。

2、建立健全技术产品推广体系。

加快低碳经济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加快推进变频调速、自动控制、余热余压余能利用等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及合同能源管理、分布式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在工业企业中的推广普及和应用。

3、加快重点行业节能技术改造。

从行业总耗能量(当量值)看,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热力、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印染)、化工四大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工业能耗的82.0%以上,同时,行业产值单耗也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因此,该四大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是全市工业节能工作的重点,也是减少低碳工业的关键。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一是重点开展工业炉窑改造、水泥余热发电扩容改造。

二是提升水泥粉磨技术,鼓励企业采用辊式磨、辊压机以及其它先进的预破碎技术,提高水泥粉磨台时产量。

推广矿渣单磨工艺和混合材合优化组配,改善水泥性能。

三是采用节电技术对用电系统进行改造。

对风机、水泵、空压泵等电力拖动设备实施变频节电改造、破碎机、皮带输送机等设备采用相控节电技术。

纺织(印染)行业:

一是积极推广印染行业废水余热回收利用、中水回用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二是以清洁纺织印染技术突破为核心。

要努力提高纺织面料和服装的设计开发能力,提高面料后整理水平,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鼓励印染行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积极发展无版数字转移印花技术、超声波印染技术、微胶囊技术、超临界CO2等生态印染技术;

在纺织印染企业相对集中的吴兴区织里镇、长兴夹浦镇等,要加强园区化管理,集中治理印染污水。

电力热力行业:

“十二五”期间,随着发电技术和环保技术的进步,电力企业正在向生态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一是以技术为载体,降低发电煤耗和厂用电率。

推广高效节能的燃烧新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能量转化率,坚持“以热定电”,实现区域热、电、冷联供;

积极鼓励热电企业实施高温高压机组改造、抽凝机组改换背压机组、使用高背压气轮机替代电动机。

二是拓展资源综合利用渠道。

在热电行业积极推广高效脱硫、脱硝技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做好工业用水循环处理再利用工作,实现废水零排放;

延伸生态产业链,拓展脱硫石膏、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渠道,推进废弃物在其它产业的有效应用。

化工行业:

积极通过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合资合作,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低污染、高效益的生物化工产品和材料;

全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先进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坚决整治小化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严格控制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项目的引进。

(四)发展生态工业,推进区域循环

1、大力培育低碳工业示范点。

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开展先行先试,将先进经验逐步推广。

结合省工业循环经济“733”工程,在市内选择一些产业基础较好,具备发展低碳经济条件的园区或企业先行试点,率先在全市树立发展低碳经济的典范。

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引入园区发展规划中,按照循环利用节能减排要求建设低碳示范园区。

同时,加大龙头型低碳经济骨干企业引进、培育、扶持和奖励力度,加强企业自主品牌塑造、技术改造、产能利用率提高、境内外市场开拓、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市场营销网络建设。

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

2、围绕产业空间布局要求发展低碳工业。

结合我市产业空间布局要求,促进企业(项目)集中布局、构建低碳产业集群,提高能资源利用率、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大力发展区域内循环经济,抓好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鼓励能资源的梯级利用。

3、加大投入,延长产业链,加快园区生态化建设。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改造,注重对利用企业废弃物及中间产品为原料进行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配套企业的扶持和引进,构建园内生态工业链和生态网;

加快推进集中供热、中水回用、排水排污管网、污水提升泵站、垃圾中转站、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园区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推动工业园区向低碳产业、特色产业生态工业园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政策引导

1、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

把低碳工业发展战略列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工业、科技、园区、城市建设等发展规划或计划相衔接,确定我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

注重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公众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提出低碳工业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2、建立健全发展低碳经济的体制机制。

一是研究制定出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科技、产业、税收、金融、价格等相关政策和措施,改善有利低碳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通过制定政策、出台文件,鼓励全社会加大低碳产业的投入,逐步推进湖州低碳产业发展。

二是积极跟踪和关注国家、省和其它城市低碳工业发展新方向、新举措与新政策,充分利用国家逐步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帮助相关企业申请项目资金。

三是积极探索碳市场交易。

引入“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等环境经济手段,对区域内的碳排放水平进行经济调节,鼓励大家节约碳排放。

3、加大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

积极鼓励企业开展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支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能效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快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

在示范阶段,通过资助、税收减免、低息贷款以及给予临时性的价格等方式进行激励和财政支持;

在商业化导入和扩散阶段,可通过对碳定价、解决新技术的信息不对称、赋予特许经营权、政府采购以及监管标准的提高来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

4、加大对低碳工业发展的投入力度。

一是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整合现有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协调,确定一定比例和额度,采取奖励、税收优惠、贴息贷款和直接补贴等方式,对低碳工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支持。

二是大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

三是加大金融单位对低碳产业扶持。

引导金融部门树立服务低碳经济的理念,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予一定的信贷倾斜,逐步调整信贷结构,创新和培育“绿色信贷”;

加大“绿色信贷”相关的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为企业提供投资理财、结构化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促使金融机构业务向低碳领域倾斜。

(二)组织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

强化对低碳工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定期研究,及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并协调各级各部门行动。

围绕低碳工业发展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需从管理、制度、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根据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低碳工业发展中开发、推广、对外合作和技术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