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6999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1.行业背景

船舶制造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国防科技产业。

我国《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中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15年)与造船强国”。

重点建设“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珠江三角洲”区域三个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

国家《船舶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也将船舶和海洋工业作为作为重点发展产业。

自1995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造船业在全球江苏场上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

2010年全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占世界江苏场份额43.6%,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99亿元,占世界船舶江苏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承接新船订单量再次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

新承接船舶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占世界江苏场份额54.8%。

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到2015年将基本实现世界造船第一大国目标。

江苏是造船大省,船舶工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有近1000多家造船企业和600多家船舶配套企业,拥有如皋熔盛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南京金陵船厂、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扬子江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造船总量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递增,船舶工业已成为全省制造业的优势产业之一。

2010年全年造船完工量达到2000多万载重吨,占全国份额的42.6%。

目前在全国船舶制造、配套领域已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是全国第一造船大省。

江苏省“十一五”规划已将船舶工业列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和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并且明确了将造船大省建设成为造船强省的发展目标,船舶工业已成为江苏省优势的装备制造业。

“十二五”规划中我省又明确了沿江沿海开发战略,大力发展船舶工业,将船舶与海洋工程列为重点开发项目。

南京也是江苏船舶企业最密集地区之一。

目前,除长航重工南京金陵船厂外,近三年又建成了八卦洲船舶工业园、江浦船舶工业园和六合龙袍船舶工业园共二十多家船舶制造厂,南京绿洲船舶机器有限公司正在努力实现“建设亚洲船用设备制造中心”的目标,其它在南京的中小船舶企业公司达几十家之多,这些企业也是我省船舶经济的主力军。

2.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我国《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和2009年《船舶工业振兴规划》的目标要求,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

船舶制造业及海洋事业的迅猛发展,引发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据工信部统计,全国共有各类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与修理企业3700多家,从业人员300多万人,但80%的一线作业人员均为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外来员工。

高素质船舶技术人才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带来较大影响。

据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需新增高素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10000人以上,而相关院校毕业生远远不足,需求缺口较大。

良好的江苏场发展前景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岗位。

随着国家和江苏省船舶工业的发展,将需要一大批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熟练掌握各种船舶工程技术,符合船舶工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相关专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船舶工业对造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人才江苏场非常看好。

(二)专业现状与建设基础

我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最早开办于1972年,是一个有着40年办学经验和历史的特色专业,2010年被列为“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

2011年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省级示范建设专业”,实训基地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

2012年船舶制造技术专业群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本专业现有在校生1200多人。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积累了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已经成为江苏省高职教育中行业特色鲜明、实训条件优越、办学优势突出的专业。

表1专业现有建设成果一览表(近5年)

序号

项目

内容

级别

数量

1

专业建设

船舶工程技术特色专业

省级

2

船舶工程技术示范专业

3

船舶制造重点专业群

4

课程与教材

精品课程

教指委

5

精品教材

6

十一五规划教材

国家级

7

十一五“优秀”教材

8

实训基地

船舶工程实训基地

9

师资队伍

交通教育专业带头人

10

教学名师

1.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1)“过程”和“学程”的“五段培养”

专业紧跟船舶行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对船舶企业的现状以及船舶工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的广泛深入调查与研究,形成了“学程”和“过程”相结合的“五段培养、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所示。

图1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安排表

(2)校企深度合作,开发多途径“校企合作”方式

依托行业主管单位、行业协会,联合省内大型船舶企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对企业用人规格进行充分调研,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组织模式改革等成果的基础上,完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巩固和发展与原有高校、企业交流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在教学、科研、开发等领域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开展与太平洋船舶重工集团、长航重工南京金陵船厂等企业的“订单式”培养方式;

完善引入江苏域海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进校园的“校企”合作模式;

加强与行业合作,在船级社的扶持下,加大对学生和船舶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实行“行业扶持,校企合作”等多种“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

通过与船舶设计公司、造船企业深入合作,针对实际船舶生产项目带动教学和科研工作,让师生在学习的同时能进入到生产、设计的一线,做到真正的工学交替、学做合一。

通过顶岗实习检查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就业情况、工作情况,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及满意度情况,同时调查结果也将作为修订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3)示范特色专业立项建设成果丰富

2010年7月,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作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建设;

2012年船舶制造技术专业群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

这些建设项目都标志着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

2.课程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1)课程体系日趋完善

随着我国船舶行业经济和船舶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船舶工程技术是对船舶设计、船舶制造、船舶机械设备安装调度技术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日趋增加,尤其是要重点强化现代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教学内容。

在课程建设中注重岗位能力的需求,初步整合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专业核心课程已具备了明显的工学结合特征。

目前拥有院级以上精品课程5门;

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和科研课题8项。

(2)教材建设规划有序

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接触、了解、理解、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修编相关教材。

在交通职业教育研究会船舶技术专业委员会对专业设备原则性意见下,对专业课程内容和布局进行调整,结合现代船舶工业发展,组织编写适用行业发展的新教材和讲义。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主编“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船机检修技术》、《船舶原理》、《计算机辅助船体三维结构设计》、《船舶修造资源管理》、《船舶工程导论》5本。

《船舶检修技术》教材2007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精品教材,2011年被评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优秀教材”。

目前立项建设船舶工程类国家“十二五”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六本。

3.优秀双师队伍引领教学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2009年荣获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现有专任专业教师3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15人,讲师19人,助教2人。

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

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2人。

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硕士生比例达100%,“双师”素质教师占97.3%。

其中包括2名远洋船舶轮机长和2名船舶建造高级工程师。

另有企业兼职教师19名,均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

整个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同类高职院校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4.虚实结合“立体化”实训体系初步形成

(1)5000吨级实习训练船

学院板桥实训基地“育睿”轮是我国船舶类院校目前唯一的一条固定在码头、专用于实践性教学的适航船,几乎包含了远洋船舶上的所有仪器和装备,全面覆盖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对船舶结构认识的要求,利用“育睿”轮的实船优势,开展船舶认识实习、大型船舶结构测量等联合作业实训和各类综合实习,使学生能够在“真实”船舶环境下进行学习。

(2)“全方位立体化”校内实训资源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现有船舶设计、船舶装配、船舶放样、船舶CAD/CAM、船舶焊接、船舶动力装配、船舶模拟电站、船舶轮机模拟器、金工工艺等实训室,全面综合船舶制造工艺,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都具有较大的实训规模,是我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全方位立体化”实训模式的基础。

可完成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实训评估的项目18个,是中国船级社CCS船舶焊接评估点,江苏劳动与社会保障厅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双证制”评估点,上海海事局船员甲类轮机员实训评估点和江苏海事局船舶机工实训评估点。

《船舶焊接实训中心》是江苏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主体专业“双证制”教学试点教学基地。

拥有全套的船舶焊接和船舶检验设备,除能满足一般教学与培训任务外,“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焊工考试委员会”已通过中国船级社审核,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按《中国船级社》的行业标准进行船舶焊接培训和发证的高等学院单位。

《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是学院立项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建成后的船舶生产和装配实训室可以提供全真的船舶生产设计、船舶放样、船舶装配实训,基本实现了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

(3)“学做合一”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本专业充分利用江苏船舶工业的区域优势,先后与南京金陵船厂、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口岸船厂、上海外高桥船舶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大中型船舶企业建立了实训实习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这些实训基地一方面使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得到了可靠保证,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了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学生毕业工作的就业基地。

5.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目前有“现代船舶技术研究所”、“中国船级社CCS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焊工考试委员会”、“江苏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高等职业院校‘双证制’试点专业评估点”、“国家级船舶工程实训基地”、“江苏省级‘船舶轮机评估实训基地’”等科技开发与服务平台,这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使本专业初步具备了船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的条件和能力。

系部“现代船舶技术研究所”通过与江苏域海船舶设计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长期服务于船舶设计、建造的第一线,承担了多项教学生产科研工作,为江苏省造船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与上海沪东船厂信息研究所合作,参与了东欣SPD软件的船舶生产设计推广应用研究工作,并作为其“指定培训机构”,承担了部分软件培训服务工作;

与中国船级社南京分社合作,成立了CCS焊工培训中心,形成“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2010年为江苏船舶企业培养了1100多名获得CCS中级焊工证书的船舶焊工。

6.就业与社会声誉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重点承担着为江苏船舶企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我院自1998年开始运行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教育教学实施严格的全程控制和管理,确保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快速、科学、规范发展,大大提高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就业签约率达100%。

为江苏船舶行业输送了近千名技能型专门人才。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中,近三届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积通过率达97%。

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在100%,专业对口率平均在95%以上,毕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建设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是结合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我国国防事业对船舶工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瞄准国际国内船舶工业主流发展方向,建设具有国内高职院校一流水平的,为我国船舶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以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与实操相结合、学校训练与行业评估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为特色的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的船舶工程技术教学基地,以有效培养适应我国国防事业发展的高素质船舶工程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建设要求相适应,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懂设计、通工艺、精操作、会管理、能创新”的新型船舶工程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教学质量目标

紧密围绕我国国防事业对船舶制造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创新“三层四段式”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双师双岗型”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推进学生校外实习“双导师制”试点,逐步扩大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

建设“厂校合一”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使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专业的综合水平在全国同类院校的船舶工程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引领我国高职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工作。

4.主要监测指标

①校企共育,创新“三层四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发挥区域与地方优势,依托行业主管单位、行业协会,与省内造船企业深度合作,在“五段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新“三层四段式”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于一体,探索实践在前3个学期结合校企合作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专业基础平台教学;

第四学期校企共同完成、按职业方向进行订单培养;

第五学期由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双导师制”的顶岗实习;

第六学期学生进行准就业岗位锻炼的“三层四段式”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②岗位对接,构建基于船舶建造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造船行业管理部门和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的指导下,结合船舶制造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与知名企业合作,按照船舶制造的工作流程要求,构建基于船舶建造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对接;

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训练”的“两对接、三自主”教与学的课程学习方式。

引入造船行业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开发建设4门工学结合的专业岗位课程;

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标准,开发建设3门专业拓展课程,校企合作编写完成5本高水平、高质量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学结合教材,同时带动船舶工程专业群中其它专业课程的建设。

专兼结合,打造一支“双师双岗型”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依托与船舶企业建立的专业教师实践培训基地,聘请1名知名的行业专家作为专业的带头人;

引进或培养1-2名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

培养9-10名具有专业带头人水平的骨干教师,提高专任教师工程实践工作能力;

聘用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设计师等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担任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的指导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创新建立、完善专任教师培养、考核等制度,建立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双师双岗型”教师队伍,使“双师双岗型”教师比例达到90%。

校企共建,建设“厂校合一”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依托江苏和长三角造船基地的优势,在与船舶企业全面开展订单式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江苏域海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进校园,开展船舶生产设计、培训、技术服务等深度合作,共建“厂校合一”的实习实训基地;

新建校内的现代船舶生产设计中心、现代船舶焊接实训基地、船舶数控加工实训基地等3-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按顶岗实习的要求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内涵和机制建设,选择10家以上规模较大(能容纳40名以上学生同时进行顶岗实习)条件较好的造船企业建立相对稳定、合作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使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从15个增加到25个。

形成具有“内外优势互补、校企联合互动”特色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并相应完善和建立学生校内生产实训、企业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有效机制。

发挥优势,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现代船舶技术研究所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

以服务江苏造船企业为重点,拓展面向长三角地区造船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推动地区以及长三角造船业的快速发展;

提升教师科技研发能力,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提供多样化的船舶焊接和船舶CAM培训服务,每年为社会培训员工1500人次以上。

三、实施方案

(一)建设思路

紧密围绕江苏省和长三角地区对船舶制造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深化“五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新““三层四段式”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双师双岗”型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推进学生校外实习“双导师制”试点,逐步扩大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

(二)建设内容

(1)创新学做交替、工学结合“三层四段式”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围绕江苏省和长三角地区发达的造船业对船舶制造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立足校企合作,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学做交替、工学结合的“三层四段式”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①创新内容

发挥江苏船舶工业的区域优势,紧密围绕造船行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江苏场需求,深入船舶制造类企事业单位开展调研,在与南京金陵船厂、扬州大洋船舶有限公司、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等企业订单式船舶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基于船舶生产过程(船舶生产设计--组立装焊--分段装焊--船舶舾装--船舶涂装--船台/船坞总装--船舶下水--船舶检验),以真实的船舶建造生产任务为载体,通过厂校一体的“三层四段式”的交替教学,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和“基本素质——职业素质——综合素质”三个层次的逐步提高,准确把握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见图2)。

图2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分析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能力要求(见图3)。

图3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能力要求

“三层四段式”学做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企合作,采取多学段多学期的培养方式,立足于培养完全适应就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

将三个学年分为“基本技能,基本素质;

专业技能,职业素质;

岗位技能,综合素质”三个层面,利用“专业基础平台教学、订单式岗位能力培养、‘双导师制’顶岗实习、‘准就业’岗位锻炼”四个阶段组织教学(见图4)。

图4“三层四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前一~三学期(第一段)完成专业的基础平台教学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主要是进行文化基础和专业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具备岗位必须的文化素质、专业基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学期(第二段)进行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训练。

选择职业方向进行订单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由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以确定订单企业及职业方向,学校与金陵船厂、太平洋造船集团等合作企业一起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进行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岗位技能的培养,合作育人,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

第五学期(第三段)由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双导师制”的顶岗实习。

利用校内“厂校合一”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学做交替、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

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

第六学期“第四段”是学生进行“准就业”岗位锻炼。

学生完成前期的顶岗实习后,已经具备了职业岗位能力,进入了准就业岗位锻炼阶段,此时学生已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岗位协议,该阶段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教师参与过程管理。

在后两个学期的实习中,校内指导教师全程参与,与企业兼职教师一起现场指导,使顶岗实习更加规范;

教师也完成一段企业实践实习经历,增加了到企业实践的机会;

在聘请企业能工巧匠进行技术指导、参与实习教学的过程中,使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任务达到50%以上;

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②保障措施

a.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如图5所示。

图5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图

依托行业主管单位、行业协会,联合船舶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对企业用人规格进行充分调研,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学院兼职专家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对人才培养全过程把脉。

通过顶岗实习检查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就业情况、工作情况,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及满意度情况,调查结果作为修订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b.成立“厂校一体”的教学管理机构

厂校一体的教学管理机构由企业、学院、系部共同组成,并建立相应的工学交替过程信息收集与反馈、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管理等管理制度,保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实施。

c.建立全程监控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注重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质量评价,建立与专业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规范与评价机制,建立校内教学督导与企业教学督察相结合的机制,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d.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的教学标准与管理制度

加强教师工作的评价和考核标准、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标准、实训实习的质量评价标准等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兼职教师聘用、弹性学制等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组织与实施等管理制度的建设,保障课程教学的规范化。

(2)岗位对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专业核心优质课程体系

①建设目标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以职业道德素养为基础,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围绕船舶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