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文言实词与虚词1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6970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文言实词与虚词1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文言实词与虚词1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文言实词与虚词1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文言实词与虚词1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文言实词与虚词1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文言实词与虚词1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文言实词与虚词1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文言实词与虚词1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文言实词与虚词1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

周到

4.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殷勤”是“情意恳切、深厚”的意思。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5.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A.两个“乃”都是副词,意思为“才”;

B.“以”,连词,表示目的,“来”/连词,相当于“而”,表示结果,“以至于”;

C.“者”,助词,“……的人”/助词,“……的地方”。

D.“而”,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示顺承。

【参考译文】

朱先生,名筠,字竹君,是顺天大兴人。

九岁进入都城,十三岁通览《五经》,因文章写得好而获得名声。

先生年轻时才智超群,异于常人,天赋卓绝的品性超过普通人,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擅长写文章而闻名,被天子赏识。

等到父亲去世,服完丧后,他不肯出来做官,想去游览名山大川。

适逢文正公朱珪入朝觐见,皇上询问到朱先生,才不敢托病辞官,先生对他的弟弟朱珪说:

“你败坏了我的雅兴了。

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

又上奏请求搜集抄录《永乐大典》中散失的书稿,皇上看了奏折,认为(这)是一件奇异的事,就下令开设四库全书馆,皇帝写诗来记录这件事。

又因为《十三经》在传抄的过程中有错误,先生上奏请求仿照汉朝熙平、唐朝开成年间的先例,选择儒臣进行校正,并把校正的文字刻在石碑立在太学里,皇上下旨以后才慢慢办理,于是先生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收藏在家里。

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福建两地的学士听到他已发而未尽的话和见识广博的言论,才开始懂得修习研究基础的学问,天下爱好学问的学士,都仰慕先生并想跟从他游学。

而征君戴震、观察使王念孙等人,在经术训诂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们)没有得志之前都在先生的官署,最终因为编书在当地有了名气,(这)大概是因为先生的启发吧。

先生性格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庸俗之辈不敢到他的家门,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先生便赞不绝口。

先生在都城,拿着酒来向他请教学问的人(很多),车辙阻断了街道;

他所到的地方,跟从他游学的有百数十人。

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他)便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

他在安徽督学,表彰婺源已故学士江永、汪绂等人,让他们主持乡贤祠,用来鼓励继承汉儒学风而治经考据的学士。

在福建,(先生)与弟弟朱珪互相交替为官,一时相传成为美事,闽地学士拉住车辕挽留跑着相送的人,几百里内络绎不绝。

后来朱珪主持文化教育,天下名流皆在暗中请求被提拔,大多是先生所赏识的人,所以世人称据经好古的学士为“朱派”。

先生毕生考古,兼及爱好金石文字,(他)认为(这些)可以辅证经史。

先生写文章仿效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

书法上精通六书,有隋以前的字体的体裁格调、体制格局。

他的家中藏书有上万卷,坐客常常满屋,谈话辩论在当世让人佩服。

所到的名山大川,搜集奇观收揽风景名胜,都城的文人传诵吟咏,至今不停。

朱先生为人坦荡,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他在家里对兄弟友爱,在外面爱好结交朋友。

他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有说不到的地方。

别人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它。

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大多因为凭借这个而得以成名。

他家从早到晚,不曾断过宾客,他与宾客饮酒谈笑日夜不断,而先生博闻强记(的能力)不曾衰退。

他在闲暇时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

他做学使的时候,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人向他请教,他像对待同辈一样亲近(他们),劝勉他们做学问要先识字,话语所包含的意义及情味真是恳切深厚,先生离开后人们敬爱思念他。

他想写的书最终没有完成,留下诗文集若干卷。

二、[2014·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雪屋记

[明]杜 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

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

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于息乎?

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

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

宁独是邪?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

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尚:

推崇

C.今又济之以雪济:

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韪:

正确

5.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题最直接的方法是代入法,将实词含义代入句子中进行理解。

A项,“造”的主语是缙绅大夫,宾语“其庐”是指徐孟祥的房屋,所以“造”应解释为“造访”“拜访”。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

A.而 因 之     B.则 为 所

C.以 乎 之D.且 于 所

6.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

今年的文言虚词考查一改往年辨析虚词意义与用法的异同的考查形式,而是使用选择虚词填空的形式,题型新颖,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前后文语境的理解。

第一空选“以”更好,因为“为屋”与“居”之间应该是目的关系,选“而”也可以;

第二空选“乎”和“于”均可,句意是“免于两种祸患”;

第三空应选“之”,“二者”是指“木处而颠,土处而病”,“木处”“土处”都有忧虑,因此原文应是“二者之患”。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7.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

断句题既要关注标志语和对称句式,更要注重语境,从意义角度判断。

本题关键处有两处:

一是“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的断句,不能在“冰雪”后断,因为“穷而在下”不是像冰雪,而是像冬天;

二是“有成物之心”不能断开,“成物”意为“使外物有所成就”。

吴地有儒生徐孟祥,读书写文章,志向品行高洁,家住在光福山中。

跟从他求学问的人很多,他的名声慢慢地在各郡著称。

缙绅大夫在西山游玩,一定会造访他家。

徐孟祥曾经在这里建造了几间房子,上面覆盖着白茅,没有做华丽的装饰,只在里面涂饰白垩,好像是雪屋。

(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范阳卢舍人用古隶书(将“雪屋”二字)题写在匾额上,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玄冥(冬神)掌管着时令,草木凋零,天地闭塞,正是冬天到来之时。

天地积聚阴冷的空气,潮湿就变成雨水,寒冷就变成了雪,缓缓飘下,使千里之地变成白茫茫的一片,(白雪)完全覆盖了山林大地。

万物被埋没(在雪中)而没有显现出来,它们的生机不是几乎消失了吗?

谁知那生机反而蕴藏在体内了。

所以冬至时节,在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缕阳气已在重重阴气之下萌生了。

因此腊月有雪,那么来年春天就有好收成,人也就不会患疾病了。

这大雪,难道只是因为它的颜色洁白值得推崇吗?

大概是因为它保护了(万物的)生机而消弭了灾难的功劳吧!

远古的人,有的人在树上筑巢居住,有的人在洞穴中居住。

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圣人建造房屋居住,是希望免除这两种忧虑罢了,最初不曾有后代奢侈豪华的装饰。

徐孟祥读书向古人学习,覆盖白茅修建房子,不进行奢侈豪华的装饰,他难道不具有古人的风范吗?

现在又加上下了大雪,难道不也表明他有着高洁的志向和品行吗?

难道只是这样吗?

徐孟祥躲藏在深山中而不被当世所任用,处境困厄,身居下层,就像冰雪中极为寒冷的冬天;

等到他将自己的善行施与他人,有着使外物有所成就的内心,难道不会结出果实吗?

这又像大雪有使万物存活而消弭灾难的功劳啊!

将屋用“雪”来命名,难道不正确吗?

至于打开这屋来观赏大雪的姿态,已经在各位作者的笔下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我就不必多写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乞人张氏传

刘大櫆

楚之南,天地之气,不钟①于人而钟于石;

流沙之西,天地之气,不钟于人而钟于鸿雁;

近世以来,天地之气,不钟于士大夫,而钟于穷饿行乞之人。

合肥张美之,家在城北八十里之元潭。

有女年十五,而同邑马彦章来赘。

张氏年二十八,而父母皆已死,生二女亦死。

其舅②马青芝妻早死,有三子、二女。

三子彦章为长,彦章年四十余又死。

彦章死而青芝之二子皆幼,赖张氏以养;

其二女赖张氏以嫁。

其后,合肥岁连不登。

张民奉其舅青芝及二叔南走池州乞食,而二叔又皆死。

张氏复奉其舅自池州之桐城,依左氏之庑下,乞食、挑野菜以养。

当是时,桐之民有欲娶张氏者,而张氏以其舅老穷无归,相依至死,不忍去。

青芝死,而张氏年早已六十余,犹间至余家行乞也。

古者妇事舅姑,鸡初鸣而盥漱,其礼旷千载不行矣。

然吾以为民秉之彝,不尽绝于人心,缙绅大夫之家必有隆礼守义善事其舅姑,与孝子之事父母无异者,而往往求之不可得。

夫缙绅者,衣食奉养之物备具也;

然勃谿诟谇③,禁之而不止。

穷饿至于行乞,苟可以依人而得食,不能禁其改适④也;

然至死不去,而养其舅以终身,岂非其天性之笃挚有过人哉?

惜乎,其为女子且穷而行乞也!

设使斯人为丈夫而登于朝堂,则其于君父人伦之间,出其至性,必有建树非常者。

夫天地之气不能无所钟也。

明之亡也,金陵之乞人闻之而赴水以死。

丈夫不能而女子能之,富贵者不能而乞人能之,亦可慨也夫!

(选自《明清八大家文选》,有删改)

注:

①钟:

集聚。

②舅:

丈夫的父亲。

③勃谿诟谇:

争吵、辱骂。

④改适:

改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合肥岁连不登       登:

丰收

B.张氏复奉其舅自池州之桐城奉:

侍候

C.然吾以为民秉之彝秉:

坚持

D.岂非其天性之笃挚有过人哉过:

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过:

超过。

答案:

D

楚地的南面,天地没有把自然界的灵秀之气集聚于人而集聚于山石;

流沙的西面,天地没有把自然界的灵秀之气集聚于人而集聚于鸿雁;

近代以来,天地没有把浩然正气集聚于士大夫之流,而集聚于困窘饥饿的乞讨之人。

合肥有个叫张美之的人,家住在城北八十里的元潭。

他有个女儿十五岁,同镇的一个叫马彦章的人来入赘。

张氏二十八岁时,她的父母都死了,所生的两个女儿也死了。

张氏的公公马青芝的妻子早死,马青芝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老三马彦章是男孩中的老大,马彦章四十多岁的时候也死了。

马彦章死的时候马青芝的另外两个儿子还很年幼,都依靠张氏养活;

马青芝的两个女儿也要依靠张氏才能出嫁。

这以后,合肥连年歉收。

张氏侍奉着公公马青芝,带着两个弟弟向南到池州行乞。

不久,两个弟弟又死去。

张氏又侍奉着公公从池州到桐城,住在左家的屋檐下,靠乞讨、挖野菜来养活公公。

当时,桐城有个人想娶张氏,但张氏因为公公年老、困窘没有归宿,她要与公公相依为命直到公公老死,不忍心离开。

等到马青芝去世时,张氏已经六十多岁了,还不时到有钱的人家乞讨。

古代,儿媳妇侍奉公公婆婆,是鸡开始鸣叫就洗漱,(然后去侍奉公婆,)但这种礼仪已经有一千年不能实行了。

但我认为,人坚持道理,不应该在心中完全忘掉,缙绅士大夫的家庭一定有尊崇礼仪、坚守道义,很好地侍奉公婆,和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没有区别的儿媳妇,但这样的人往往是找不到的。

所谓缙绅,衣服、食物等奉养的东西十分充足的人家;

但家庭的争吵、辱骂,却禁止不了。

穷困、饥饿到行乞的状态,如果可以依靠别人得到食物,谁也不能禁止张氏改嫁;

但是张氏就是到公公死也没有离开,给公公养老送终,难道不是她的天性的真诚超过了别人吗?

可惜啊,她作为女子十分贫穷还要行乞!

假如这个人能够为男子并且登上朝堂,那么她对待天子、人伦关系时,因为她高尚的品格,一定会有非常的建树。

天地之间的正气不能没有集聚的地方。

明朝灭亡时,金陵的乞讨者听说后就投水自尽。

大丈夫不能做到的但一个弱女子能够做到,富贵的人不能做到的但乞讨的人能够做到,这不使人十分感慨吗!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

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

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

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

助之。

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

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

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钧考。

信立碎之,曰:

“奈何纳人于死!

”深由是不悦信。

天顺元年,擢信太仆卿。

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

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

信言:

“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

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

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

”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

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修前郤,劾信。

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

母忧归。

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

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

廷议发大军讨之。

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

至永宁,分道进。

信与瑾居中节制。

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

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

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

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明年致仕,逾年卒。

赠太子少保,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

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曰:

“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

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

”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

“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

若此,乃有司职耳。

”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

列传第六十》,有删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   举:

考中

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视:

比照

C.属信钩考属:

隶属

D.论者韪之韪:

认为……正确

属:

通“嘱”,委托,交付。

C

程信,字彦实,他的祖先是休宁人,洪武年间戍守河间,于是在那里安家。

程信考中正统七年进士,被授予吏科给事中。

也先侵犯京城,程信督率军队守卫西城门。

都督孙镗攻打也先失利,想进城,程信不让进,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

孙镗越战越勇,于是也先退却。

景泰元年,(程信)请求赈济京城附近的饥民,恢复河间因用兵而被罢免的学官(的官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皇上都批复可行。

第二年二月,(程信)出任山东右参政,监督往辽东运输军粮。

巡抚寇深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交付程信测算考核。

程信立即打碎它,说:

“为什么置人于死地?

”寇深因此不喜欢程信。

天顺元年,(程信)被提拔为太仆卿。

京卫的马匹以前消耗过多,程信定期征用马匹。

三营大将诉说太仆为人苛刻而急切,请求皇上更改让马匹隶属兵部。

程信说:

“高皇帝命令太仆管理马匹数量,不要让他人知道。

如果隶属兵部,马匹增减,太仆不能知道。

倘若有警报,马匹不充足,谁能承担这个过失?

”皇上认为程信的话是对的,于是像以前一样隶属太仆。

第二年,(程信)改任左佥都御史,巡视辽东。

都指挥夏霖骄恣不守法,佥事胡鼎揭发他四十条罪状,程信把这事报告给皇上,把夏霖关到锦衣卫监狱。

门达说程信不应当代替胡鼎上奏,当时寇深正掌管都察院,因为从前的隙怨,弹劾程信。

(追究其罪,)程信被关进钦犯监狱,降职为南京太仆少卿。

因母丧归家。

成化元年,起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侍郎。

四川戎县山都掌蛮人屡次叛乱,攻陷合江等九个县。

朝廷决议发大军征讨他们。

以襄城伯李瑾任总兵官,晋升程信为尚书,提督军务。

至永宁,分路进军。

程信与李瑾居中调度。

转战六天,攻破敌寨七百五十多座。

前后斩首四千五百多人,俘获无数。

记功,程信被提拔兼任大理寺卿,与白圭共同管理兵部。

程信想有所作为,但被白圭阻碍,多次称病。

(程信)改任南京兵部,参议军务。

第二年辞官,一年后去世。

赠太子少保,谥号襄毅。

程信征讨南蛮时,皇上特许他可以便宜行事。

直到班师回朝,(都)不曾擅自奖赏杀戮一人。

他说:

“刑罚奖赏,是君主的大权,不得已而授予别人。

有幸事情集于我一身,总是自己专断,这不是人臣所应该做的。

”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说:

“守备重臣,是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

像这些事,是主管官吏的职责。

”评论者认为他做得对。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钱乙,字仲阳。

父颖,善针医,然嗜酒喜游。

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

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

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

吕将殁,乃告以家世。

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

又稍数岁,乃迎以归。

是时乙年三十余。

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

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

其事吕君,犹事父。

吕君殁,无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

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疭①,国医未能治。

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

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

乙对曰:

“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

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

”天子悦其对,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

自是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

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俄以病免。

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

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

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

“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已而曰:

“吾能移之,使病在末。

”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

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

“可矣!

”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

②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

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

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③,卒与法合。

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

人或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

末年挛痹浸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

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八十二,终于家。

(《宋史·

钱乙传》,有删改)

①瘈疭(chì

nɡ):

病症名。

手足痉挛、口眼歪斜,即抽风。

(zhú

):

挖。

③度越纵舍:

古代军事用语。

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辩证施治。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其孤,收养为子哀:

同情

B.逮士庶之家逮:

C.阅月而尽阅:

察看

D.末年挛痹浸剧浸:

渐渐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阅:

历经。

钱乙,字仲阳。

父亲钱颖,擅长针灸,然而嗜好饮酒,喜欢游玩。

有一天他隐藏了姓名,向东行到了海上,没再回来。

钱乙当时三岁,母亲在此前已经亡故,父亲的同胞姐妹嫁给了姓吕的医生,同情钱乙成了孤儿,收养他为儿子。

钱乙逐渐长大开始读书,跟从吕君学习医术。

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告诉了他。

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

渐渐地又过了几年,才把父亲接回家。

这时钱乙已经三十多岁了,乡亲们惊叹不已,感慨激动,为此流下眼泪,很多人赋诗赞颂钱乙寻父的事迹。

后来又过了七年,他父亲寿终故去,钱乙按照礼法安葬了父亲。

钱乙侍奉养父吕君,就像侍奉生身父亲一样。

吕君死后,没有子嗣,钱乙就为他收殓安葬服丧,又替吕君嫁了孤女,按年节祭奠供奉吕君,都和自己的父亲一样。

元丰年间,长公主的女儿有了病,召钱乙为女儿看病,立了功,长公主上奏皇上授予钱乙翰林医学的官职,赐给他红色的官服。

第二年,皇帝的儿子仪国公得了抽风,太医院里的医生没能治愈。

长公主朝见,趁机禀报说钱乙出身于民间,有特异才能,皇帝立即宣召,钱乙入宫后进献了“黄土汤”,皇子得以病愈。

神宗皇帝召见并褒奖钱乙,并且问用“黄土汤”治愈皇子疾病的医理。

钱乙回答说:

“用土去抑制水,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