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周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6940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周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周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周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周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周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周练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一历史周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周练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周练Word文档格式.docx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亲族继承”

5.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员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

其影响是

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

6.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殊途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

7.清道光帝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地了解到英方的要求后,作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分内容):

“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

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

三、香港仍坚持“赏借”;

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问款项如何筹措”,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8.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

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

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

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9.“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

”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A.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B.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10.直到现在,日本国内部分历史学者仍然这样审视甲午中日战争,其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朝鲜战争乃义战”。

此种观点的本质是

A.战争是有助于中国开化 

B.认为此役非为国家利益乃为文明冲突

C.认定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11.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

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清末预备立宪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 

B.辛亥革命时期国人思想呈现多样化倾向

C.清政府想控制舆论以抑制辛亥革命爆发 

D.获奖状况表明了宪政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1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3.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粱漱溟评价说:

“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目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在此,粱漱溟

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14.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

这种“批判”的“主义”是

A.浪漫主义 

B.自由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15.陈独秀说:

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6.1926年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

“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 

B.反映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C.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17.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当时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8.毛泽东1935年2月在《忆秦娥·

娄山关》中写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文中的“从头越”指的是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B.进军井冈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遵义会议,中共不断走向成熟 

D.长征胜利,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一届人大全面拨乱反正,制定国家的根本大法

B.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20.下图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A.实施群体不同 

B.享受权利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主要作用不同

21.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

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消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

中国这一举措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22.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23.美国学者亨廷顿说: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D.单极加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24.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

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注: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交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三道大题,共52分)

25.(22分)概括、比较、阐释是历史学科的三项重要能力。

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

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和伊朗人甚至官拜宰相。

供职唐廷的外籍官员有波斯的阿罗憾、日本的阿布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太食的李彦具,他们有的以一技之长被唐延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

——《在唐朝做官的洋人》《唐朝对外开放述论》

【注】“宾贡”指唐朝专门为录取外国人士而设的考试。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政治现象,(1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分)

材料二

(2)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的不同之处。

你如何看待两种不同的表述?

(8分)

材料三

(3)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阐释。

(要求:

主题立意明确;

关键词选择准确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文字说明逻辑清晰:

史论结台。

)(9分)

26.(16分)“历史比较法”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

它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

古代希腊的陶片放逐法和中国西汉的刺史制度都是对政府权力运作的监督和规范机制。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

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

雅典法律规定:

放逐投票须达到6000人的法定人数。

如果选票总数未达到6000,此次投票无效;

如果超过6000,再按票上的名字将票分类,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

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汉武帝元封五年,设十三部刺史。

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刺史以六条问事,史称“刺史六条问事”。

其具体内容为:

“……二条:

倍公向私,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三条:

恕则任刑,喜则淫赏,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

……六条:

阿附豪强,通行赏赂,割损正令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陶片放逐法与刺史制度在“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程序”和“监督依据”等的不同之处。

材料二 

现代西方民主制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它一方面是古希腊古罗马民主原则和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党人又进一步提出“制衡”原理。

启蒙思想者提出“三权分立”原则主要是基于人性恶和权力恶的假设,他们认为只有实行权力分立、以权制权才能防止权力滥用……但事实上,有些国家如英国并不是严格的“三权分立”。

而是议行调和,就连标榜实行严格意义上的“三权分立”的国家美国也发生了嬗变,出现了行政扩张,立法权式徽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

——李振通《如何看待西方民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述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形成的条件(4分),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图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的理解。

27.(14分)“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它要求以史料为依托,对历史重大现象、最大发展变化所形成的认识和推断。

它不仅要求考生回答历史史实,还要把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阐释清楚。

做到论从史出,史论之间的关系一致。

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1942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

“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费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长期以来一直备爱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人迎来了最佳时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敌人、恐怖”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四十到五、六十年代“美国人中国观”演变的主要原因。

美国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

“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台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标志性事件以及“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的具体表现。

(6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D 

6.C. 

7.B 

8.B 

9.C 

10.D 

11.B 

12.D 

13.D 

14.C 

15.C 

16.D 

17.D 

18.C 

19.C 

20.C 

21.D 

22.D 

23.D 

24.C

25.(22分)

(1)现象:

唐朝任用外国人为官。

(1分)

原因:

外国人有一技之长;

唐科举制提供途径;

对外开放的态度;

统治者的人才观等;

唐朝国力强胜.

(以上四点答出其中两点即给4分。

(2)不同之处:

①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表述不同:

2003年版本表述失败原因为:

片面抗战路线和国民政府的腐败。

2012年版本表述为敌强我弱。

(2分)

②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表述不同:

2003年版本表述不明确。

2012年版本表述正面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3分)

③两个战场的各自地位与关系表述不同:

2003年版本没表述。

2012年版本表述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各自发挥主导作用。

(2分) 

(任意两个方面就可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看待:

前者比较片面,还带有革命史观的烙印,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分析问题。

后者比较客观公正。

能够客观公正的记录、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的作用。

(3)(9分)

示例一

主题:

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程。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2分)

关键词: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共6分,每场战争签订的条约和影响各1分)

示例二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探索之路。

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

(共6分,答出探索内容和对近代化的影响各1分)

示例三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之路。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马克思主义。

中国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向西方学习而寻找救国救民之路。

地主阶级为维护统治,开展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在民族危亡之时,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依赖光绪皇帝进行的维新变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1分)(6分,需要答出领导阶级学习内容以及影响各1分)

(可以多角度提炼主题,言之有理即可,主题和关键词要明确)

26.(16分)

(1)异:

①主体:

雅典为公民监督;

西汉为皇帝任命的刺史。

②内容:

雅典防范政治家的野心;

西汉监控地方豪强高官的违法行为。

③程序:

雅典实行规范的民主投票;

西汉由监察官员和君主进行裁决。

④依据:

雅典依据随意;

西汉依据具体规范。

(2)

条件:

继承和发展古希腊古罗马民主原则和民主传统;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是其理论基础;

美国联邦党人提出“制衡”原理;

各国根据国情予以变革。

理解1:

“首相民主”是指英国首相拥有实权,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政权等权力。

理解2:

“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总统权力较大,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等。

27.(14分)

(1)四十年代:

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同抗击日军;

中国抗战有力支持了美国;

中国政府的亲美政策;

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等。

五六十年代:

新中国的成立,双方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的差异;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

美苏“冷战”的影响;

(4分)

(2)变化:

由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封锁、包围到中美关系正常化。

标志:

“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具体表现:

第三世界崛起、欧共体成立、日本经济崛起、中国恢复联合国地位(新中国崛起)、或答世界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

美苏争霸,实力走向衰落。

(3分,答出三条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