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6884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0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羁绊/脑畔 

楫桨/销声匿迹 

接踵而至/招摇撞骗

C.瞭望/缭绕 

探察/擦拭 

迂回/震耳欲聋 

瞬息万变/川流不息

D.晦暗/欺侮 

蜿蜒/演绎 

萦绕/草长莺飞 

不修边幅/名副其实

4.给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分类投放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源头,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至关重要。

②究其原因,一是在垃圾处理上先分后混的收集方式让人们的参与热情大大降低,二是缺乏相关知识,三是习惯问题。

③垃圾分类是普通民众最能直接参与的环保方式之一。

④然而,实践中,尽管经过了多年的试点、宣传和引导,但是居民自觉、长期参与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的意识还比较弱。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5.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庆祝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B.“大数据”成了贵阳的一张新名片,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了贵阳的知名度。

C.我们应当践行和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D.本学期九年级要举行诗歌朗诵会,同学们热情高涨,各班掀起了朗诵诗歌的热潮。

6.关于萤火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就是发光的。

B.两条发光的宽带是雌萤发育成熟的标志。

C.雌萤的光带在交尾期如果受到强烈的惊吓,发光会受到影响。

D.无论是雌萤还是雄萤从生下来到死去都发着光。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无现金社会”正大踏步而来

王梓辉

①也许你已经发觉,自己开始习惯在出门时不带现金了。

事实上,这一变化大规模发生在中国也就是这两年的事,但它表现出来的势头令人咋舌。

看起来,“无现金社会”的概念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②2017年5月,被称为“互联网女皇”的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玛丽·

米克发布了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对于中国移动支付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从数据上看,从2012年开始,中国用5年时间,从移动支付交易额几乎为零增长到如今的5.5万亿美元,而美国则只有1120亿美元。

③如果你以为这件事还只停留在一、二线大城市就错了。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所做的《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城乡移动支付用户的比例其实很接近。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最多,占比为19.6%;

省会城市列第二,占比为19.0%;

农村地区列第三位,占比为17.0%;

地级市列第四位,占比为15.8%;

直辖市和乡镇地区分别为14.5%和14.2%。

④尽管数字化支付在中国零售支付中的比例仍然不到三成,但从农村到城市,整个中国社会都在共同经历着这场无现金化的变革。

蚂蚁金服公关部总监朱健就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商业消费、交通出行、公共服务这三大层面都将移动支付的比例提升至90%。

⑤曾经在银行和IT产业都工作过的高级工程师智煜徽对“无现金交易”与“移动支付”这两个概念有自己的认知,在他看来,尽管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但移动支付作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成果,能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数字化信息才是移动支付区别于现有信用卡体系的最主要特点。

⑥举个例子,信用卡不仅要依托于POS机这种固定的机器,更重要的是,它没办法处理个人之间随时可能发生的金融业务,无法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相关衍生服务的开发。

比如它就没办法发红包,也没办法通过用户信息对消费者进行更多数据上的个性化服务。

⑦当然,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极为完备的信用卡体系已经能保证他们日常的无现金需求了,但从整个无现金社会的发展趋势看,以智能手机为支付终端代表的“移动支付”才是新的方向。

⑧但正如我们一再强调的那样,支付手段的改变只是“无现金”变革中的一个角度而已。

“让商业更智能、让金融更普惠,让社会更高效”,这是支付宝提出的无现金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而有评论将“无现金”比作一个神经中枢也许更为传神,因为它可以延伸到从吃饭娱乐,到看病上学,再到投资理财的各个末梢。

⑨2017年2月28日,支付宝公开对外界表示,希望用5年时间,推动中国率先进入无现金社会。

在他们看来,无现金社会不是“消灭现金”,而是指能用现金支付的地方都能用上移动支付,让“无现金”成为新的主流支付方式,让支付不再受现金的约束。

在那个时候,用户只要拿着手机,不带现金也能畅通无阻。

⑩玛丽·

米克在自己的报告中说:

“随着移动支付在中国在中国越来越普及,使得共享单车、直播、付费内容等产业的崛起也成为可能。

⑪而在金融领域,就像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提到的:

当过去现金交易的不透明性被打破时,信息将可被记录和追溯,从而可以为原本没有征信数据的小微企业建立其信用体系,解决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题。

⑫2017年4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总代表张世刚先生在支付宝组织成立无现金联盟时说道:

“无现金社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纸张的节省,而在于金融在推动绿色和包容性经济上的作用。

⑬这一变化将来究竟还会对社会产生何种深刻的影响,仍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手握着智能手机的你我,已经成为无现金社会的一员。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31期)

7.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本文按_______顺序组织全文,先阐述_____________,再分析其与“无现金交易”的区别,最后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的表达作用。

9.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无现金交易”就是用智能手机为终端进行移动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B.尽管数字化支付比例还不算高,但相关企业仍表示有信心在商业消费、交通出行、公共服务这三大层面都将移动支付的比例提升至90%。

C.即便美国的信用卡体系已极为完备,仍然不符合无现金社会的发展趋势。

D.支付宝声称,“无现金社会”不是“消灭现金”,而是指让支付不再受现金约束。

10.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却有评论家认为,历史悠久的纸币也难逃逐渐消亡的命运。

根据本文内容,分析该评论家这样评论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父亲遮耳朵

杨汉光

①快过年了,儿子要带着媳妇孩子回老家过年,张大叔特意去买了一顶帽子。

这是为啥呢?

此事还得从儿子的疾病说起。

②张大叔的儿子从小就容易拉肚子,一般的药难以治好,唯有家乡的一种草药,一吃就好。

这种草药专门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当地人叫它“绝壁藤”。

儿子长大后,到城里上学工作,娶妻生子,张大叔就把绝壁藤寄给他,每年都要寄好几次。

上个月,儿子说绝壁藤吃完了,偏偏又拉肚子了,打针吃药都不见效,他请父亲赶紧寄点绝壁藤给他救急。

张大叔二话没说,抓过一把镰刀,就上山割绝壁藤。

那时正是大雨过后,石壁上滑溜溜的,张大叔刚割得一把绝壁藤,就连人带刀滚下悬崖,幸好及时抓住石壁上的一棵小树,才没有摔死。

站稳脚跟后,张大叔感到右边脸上热辣辣的,抬手一摸,天啊,半只耳朵不见了!

估计是刚才翻滚时,被镰刀伤到的。

待把绝壁藤寄给儿子后,张大叔叮嘱老伴,千万不要把他受伤的事告诉儿子,免得儿子担心。

③转眼就是大年三十,儿子一家都回来了。

张大叔早早地把帽子戴到头上,拉下封耳,将耳朵遮得严严实实。

进门后,张大叔和儿孙在客厅聊天,老伴和儿媳在厨房张罗饭菜。

张大叔平时从不戴帽子,忽然戴上这顶遮脸封耳的帽子,很不习惯。

今年的冬天又特别暖,不一会儿,张大叔头上就发热冒汗了,幸好儿子和孙子都是边说话边看手机,并未发现他热得出汗。

④张大叔悄悄把汗擦掉,说:

“我出去转转。

”听见张大叔要出门,老伴从厨房里探头出来问:

“难得儿孙回来,你不好好跟他们说话,出去干什么?

”张大叔指指脑袋说:

“我有点事。

”出门后,张大叔就把帽子摘了下来,立刻舒服多了。

他在村里转了一圈,手机就响了,老伴催他回家吃饭。

晚饭非常丰盛,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只有张大叔脑袋热得难受,却又不敢脱帽子。

⑤晚饭后,一家人坐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闲聊。

说是聊天,其实没说上几句,儿子一家光顾着埋头玩手机,问一句才答一句。

张大叔见状,心里有点烦,心越烦,就越感到头上发热。

他盯着儿子望了很久,有点不高兴地问:

“你们怎么老是低头玩手机?

有什么好看的?

”儿子头也不抬地说:

“爸,您不懂,手机里什么都有,好玩极了。

”张大叔听了,十分难过,心想:

儿孙们根本不想看我,我却自作多情地买帽子遮耳朵,真是多余。

他一把摘下头上的帽子,老伴见状,赶紧捂住他残缺的耳朵,低声呵斥:

“老头子,你干什么?

”张大叔冷冷地说:

“他们看不到的。

⑥儿子闻声抬了一下头问:

“看什么?

”可没过几秒,他又低头看手机了。

“爸,您还是看电视吧。

”儿子的注意力一直在手机上。

张大叔无心看电视,他把帽子一扔,不时地站起身走来走去。

可是,直到春节联欢晚会结束,儿子一家都没有一个人认真地看过张大叔一眼,更没有人发现他缺了半只耳朵。

当晚,张大叔彻夜难眠。

⑦第二天刚吃过早餐,儿子就说要回城里去了,他边跟父母辞别,边抱歉地说:

“乡下没有商场,网络信号也不好,我们先回去,改天再来。

⑧张大叔长叹一声说:

“唉,手机比父母重要得多啊!

”儿子惶恐地说:

“爸,您怎么说这种话?

在我的心里,您和妈是最重要的。

”张大叔生气地说:

“别撒谎了,从回家到现在,你都没看过我几眼。

就连这可怜的几眼,也只有下车时的第一眼是真心看的,其他都是边玩手机,边随意瞥一下。

”儿子赶紧说:

“爸,我错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家里还有绝壁藤吗?

您上次寄给我的都吃光了。

”张大叔伤心透了,提高声音说:

“你还好意思问这个?

你到现在都没看出我有哪里不对劲吧?

”儿子好奇地抬起头仔细看了看父亲,这才发现,父亲右边的耳朵缺了一半,他忙问:

“爸,您的耳朵是怎么回事?

”母亲在旁边抹着眼泪说:

“你爸为了给你找绝壁藤,滚下悬崖,被镰刀割掉了半只耳朵。

他原本不想让你知道,特意买一顶帽子来遮掩,谁知你们看都不看他。

⑨听到这里,儿子羞愧不已,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父亲残缺的耳朵,眼眶也跟着红了。

他将自己的手机交给父亲,郑重地说:

“爸,我们再多住几天,好好陪陪您和妈,我保证再也不碰手机了。

(选自《故事会》,有删改)

11.围绕“遮耳朵”,根据张大叔和儿子回来前后的情节及其心理变化,完成下题。

张大叔:

买帽子,怕儿子担心

(1)_______,担心儿子发现脱帽子,

(2)______

儿子:

玩手机,未发现父亲少了半只耳朵(3)_______,决定多陪陪父母。

12.文章第②段写父亲采药受伤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13.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张大叔“头上发热”,“头上发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今年的冬天又特别暖,不一会儿,张大叔头上就发热冒汗了,幸好儿子和孙子都是边说话边看手机,并未发现他热得出汗。

(2)张大叔见状,心里有点烦,心越烦,就越感到头上发热。

14.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句子。

(1)张大叔二话没说,抓过一把镰刀,就上山割绝壁藤。

(“二话没说”“抓过”反映了张大叔怎样的心理?

(2)张大叔无心看电视,他把帽子一扔,不时地站起身走来走去。

(人物描写角度)

15.文中儿子的做法让你有什么感想?

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

三、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①其根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②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③,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④乎?

人君当⑤神器⑥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唐·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注)①固:

使……稳固。

②浚(jù

n):

疏通,深挖。

③下愚:

愚蠢。

④明哲:

这里指聪明的人。

⑤当:

主持,掌握。

⑥神器:

这里指国家。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_____)

(2)臣闻求木之长者 

闻(_________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甲)文还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19.(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居安思危”的思想。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情景默写

20.默写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② 

,相伴过年华。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④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⑤ 

,欲上青天揽明月。

⑥范仲淹的《渔家傲》中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 

五、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1.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青年时期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诗歌。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既写沿途见闻和观感,最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_____________之情。

22.请你从本诗颔联、颈联中任选一联、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23.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歌中,还有很多描写黄河的诗句。

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要写出含“河”的诗句)

六、名著阅读

24.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阅读下列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读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我们会被其中 

(填写人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石破天惊的发问而震撼;

读 

(填国籍)作家雨果的演说《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我们清晰听到了雨果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

读俄罗斯田园诗人 

(填人名)的《夜》,我们感受到夜的静谧与美好,窥见内心的安适与宁静。

(2)阅读《西游记》片段,回答问题。

金箍棒,浑铁棍,变脸不以朋友论。

那个说:

“正怪你这猢狲害子情!

”这个说:

“你令郎已得道休嗔恨!

”那个说:

“你无知怎敢上我门?

“我有因特地来相问。

①上面这段文字中的“这个”和“那个”分别是指谁?

②“猢狲害子情”具体指什么事?

为什么说“令郎已得道”?

“有因特地来相问”的“因”又是指什么?

七、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希望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保护知识产权,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

材料二:

下图是“世界读书日”的宣传海报。

25.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6.请给材料二中的宣传海报配一段话,呼吁大家多读书。

(不少于80字)

八、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你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一个“你”触动过你的心灵,在成长路上陪伴你走过。

“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本书、一段经历、一处风景、一种社会现象或问题……

请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材力求新颖,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8.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正如未来不会凭空而来,往事也不会随风而逝。

过往的欢笑与泪水,伤痛与感动,都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虽身处喧嚣,但凝神静气,在往事里浮想联翩,你会发现,时光可以倒流,过往可以清晰,生活,也就突然拉伸、丰润了许多。

往事在我们身旁,时常在不经意间冒出来,沟通着我们的今日与明天,牵引着我们的怀念和追求。

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文章。

①写出自己的真情或感悟;

②不少于600字;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区名、班名、人名。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