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阅读与写作1》笔试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电大《阅读与写作1》笔试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阅读与写作1》笔试参考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的古诗词作品生命永恒,永远充满生命活力,不同时代和民族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视角作出自己的理解和释读,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
2.关于现代诗鉴赏的鲜明时代色彩
自由诗是现代诗的主要形式。
自由诗最善于表达内心焦虑不安、喷涌激荡的情感。
鉴赏时要通过诗句去触摸潜藏于深层的喷薄欲出的激情,以及其具有的鲜明时代色彩。
要分析自由诗是如何艺术地反映当下时代人们的心灵轨迹和情感脉搏。
3.叙事散文的鉴赏要善于从叙事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不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常常不是直接传递出来的,而往往是通过散文中的叙事来间接表达的。
这就是所谓的“因事缘情”。
作者的记人和叙事,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
作者的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之中。
因此,善于从叙事中去感受作者丰富和复杂的情感底蕴,是叙事散文鉴赏的关键。
4.抒情散文鉴赏要体会“形散神聚”的艺术特征
抒情散文的鉴赏,要善于从似乎散乱的情景片段中,去勾勒那辐射于整个散文的神韵凝聚点。
这就是散文所谓的“形散神聚”。
我们在欣赏抒情散文的时候,能够抓住或把握它的情感内核,就会领略到散文的神韵。
正如俗话所说: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
感受抒情散文的情感内核,是欣赏抒情散文的关键。
我们看抒情散文:
《北京的色彩》
5.议论散文的鉴赏要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手法
议论散文的鉴赏,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6.科学散文的鉴赏要体会文学手法的科学阐述
科学散文主要是指以科学内容为题材的科学小品一类散文。
它与一般科学普及文章相比,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因此,科学散文如何运用文学手法来解说科学内容,是我们鉴赏这类文章的一个重点。
科学散文的文学手法,一般表现为文学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说明、拟人说明、描写说明、叙述说明等的采用,标题的引人入胜,选材的趣味性,叙述内容的故事化和情节化等。
7.文言文的阅读要注意汲取深层的优秀文化精神
文言文的阅读,不仅具有工具的性质,还具有更加重要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功能。
第三章的重点难点
1.关于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辩证关系
我们在鉴赏小说的时候,对小说三要素要看到它们之间的渗透和相互作用。
不要把这三要素割裂和孤立起来看待,要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活生生的整体。
这样,你就会真正地感觉到,小说中情节和环境如何描写,都与人物息息相关,而不是多余的叙述。
2.艺术的虚构性是小说的根本特征和生命力之所在
小说中的荒诞、变形和虚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升华、超越和艺术再现,是对现实社会的艺术折射。
它高于现实生活,对于经典小说来说,它还提供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哲学思考。
3.读者运用丰富想象,充填小说虚构世界的艺术空白
应该说任何一部小说都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艺术空白。
正是读者的想象和充填,源源不断地为小说创造着不竭的艺术价值,丰富着小说的艺术内涵。
4.短篇小说人物刻画的平面性
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核心。
短篇小说的人物刻画与长篇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别。
它所塑造的人物,大多属于扁平型人物。
即,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常常表现人物的单一性格特征,也就是只表现人物身上占统治地位的或在社交中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特征。
人物的刻画,只是体现了他某一阶段的某一侧面,从而使读者以小见大,折射其人物的整个性格。
从这个涵义上说,短篇小说的人物刻画,属于一种静态式的、平面式的方式。
我们在鉴赏时一定要认清这个特点。
5.长篇小说人物刻画的立体性
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常常处于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他的性格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展示出性格的多元化组合和丰富的性格内涵。
6.精读细品以人物对话为核心的话剧台词
我们在鉴赏话剧剧本的时候,要善于通过人物台词,去理解剧本的人物关系,理解人物感情的变化导致的剧情发展;
要分析和体会台词传达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去领悟形象的不同艺术魅力;
要领会人物对话的心理依据,主动想象伴随台词所可能具有的人物动作;
还要细心揣摩台词的“言外之意”,领悟人物对话表层语义之下的“潜台词”,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内核。
第四章的重点难点
1.什么是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
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
但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说是犬牙交错、相互渗透。
2.幻想性和想象性:
儿童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幻想和想象,有着内在的联系,又有着一定的区别。
想象是在生活中以一定的事实根据为基础,然后进行想象和补充。
而幻想则是更多地依据作者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而进行的艺术虚构。
前者带有一定的现实性,后者则体现出浓厚的理想色彩。
比如想象的例子,王春花《女儿与诗》中的一段:
我惊叹女儿的想象。
有时她会慌慌张张拉我向厨房:
“妈妈,快!
“怎么了?
“你看锅哭了!
锅里的水开了,水溢出锅外。
看到天空下雨。
她会点点下巴,忧心忡忡地说:
“天又出汗了。
”月亮没出,她说“月亮吃饭去了。
傍晚,我和女儿到野外吹风,女儿在黄昏的背景下,周身镀上了一层眩目的金黄,胭红的月亮高挂西天。
“快看,红月亮。
”我希望看到女儿的惊奇。
“如果用枪打下来,摸摸一定烧手。
”女儿肯定地说。
我说“这个问题,妈妈没试过。
家里喂了个小狗睡觉呼呼噜噜,女儿给小伙伴认真地介绍说:
“这是条男狗,像我爸,睡觉也打呼噜。
”
又比如幻想的例子,如谌容的微型小说《总统梦》,全部运用了对话描写,原文如下:
“天还没亮呢!
“你昨晚保证了,早晨起来把作业做完呀!
“嗯——嗯,人家刚作了个梦……”
“别说梦话了,快穿衣服,看你爸打你!
“妈,我真的做了个梦嘛!
“好,好,好孩子,听妈的话,快着,抬胳膊!
“我梦见呀,我当了总统了!
“算术不及格,还当总统呢?
伸腿儿!
“不骗您,我还下了一道命令呢?
我……”
“伸脚丫儿!
“管学校的大臣跪在我面前,我坐在宝座上,可威风啦!
我命令:
给老师的孩子作业留得多多的!
3.儿童式的哲学:
儿童文学的深层文化底蕴
儿童文学的深层文化底蕴,常常表现为一种儿童式的哲学理念,一种儿童应该树立的正确价值观。
但是,这种哲学理念和价值观的表达,则是借用了儿童乐于接受的文学表现形式。
这种儿童式的哲学,是非好恶,倾向鲜明,价值取向十分明了。
如《拉封丹寓言》中的“农民与蛇”:
伊索寓言里说,有个农民心地善良而不大聪明。
冬季的一天里,他在自己的地里走着,看到雪地里有一条冻僵了的蛇,蛇体冰凉,一动不动,好像马上要死了似的。
农民把它拣起来带回自己家中,没想到这一善举会有什么结果。
农民把蛇放在火炉旁,给它温暖,让它复苏。
冻僵了的蛇稍稍有些温暖,生命的复苏使其邪恶也抬了头。
它把头抬起了一些,并吐出舌头发出咝咝声,接着把躯干向后摆动,试图扑跳咬它的救命恩人。
“忘恩负义的东西!
”农民说,“原来你就是这样来报答我的!
让你去死吧!
”说着他满腔怒火,举起斧子,砍向这条可恶的蛇。
两斧下去蛇已断成三截,蛇头、蛇尾和躯体早已分离。
身首异处的蛇想恢复原状那是枉费心机。
善举固然好,但要选择对象,这是关键。
至于忘恩负义之徒,是注定没有好下场的。
4.童话的艺术表现手法
童话一般不注重人物性格的描写,主人公都是善良的人们,而对手往往是邪恶的化身。
主人公需要经过艰苦的历程,完成艰巨的任务,才能得到圆满的结局,而在困难中又常常得到善良的仙子、精灵或小动物的帮助。
结尾几乎都是好人得救,邪恶者遭受惩罚。
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生动浅显,是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
我们阅读《格林童话》中《极乐世界里的故事》的片段:
我在极乐时代旅行时,看见一根丝线上挂着罗马城和教皇的宫殿;
看见一个没有腿的人跑得比飞马还快;
看见一把锋利的剑切断一座桥;
¡
¡
我看见一头又老又瘦的山羊背上驮着一百桶油,还有六十车盐;
还看见过一只大鹰在莱茵河上游泳。
我听见鱼儿在相互嬉戏,欢叫声直达天空;
看见过两只乌鸦在割一块草地;
我又看见两只蚊子合力建造一座桥,两只鸽子拔一只狼的毛;
我还瞧见两只猫在把熊的舌头往外拉。
那里有蜗牛跑到莱茵河上游泳并打死两只狮子;
那里站着理发匠在给一位妇女刮胡子;
我还看见两只猎犬从河里拉出一座磨坊。
还看见院子里一只公鸡突然叫起“咯咯咯嘟!
故事讲完了!
还有情节的离奇和完整。
如《安徒生童话•睡美人》: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和皇后结婚很久了,可是都没生孩子。
因此,他们俩人都渴望有一个孩子。
有一天,皇后在湖边洗澡的时候,出现了一只青蛙,对皇后说:
“你将会生一位公主!
”不出一年,皇后果然生了一位公主。
国王非常地高兴。
他邀请了全国的仙女来参加庆祝宴会。
但仙女一共有十三位,而仙女用的银盘才只有十二个。
因此国王就没邀请到一个坏心的仙女。
宴会当天,仙女们都打扮得十分漂亮,带着他们的祝福来参加盛宴。
当第十一位仙女献上她的祝福之后;
突然间,没被邀请的坏仙女出现了,并且诅咒说:
“你们都看不起我,我要报复在公主身上,当公主满十五岁时,会被纺织针扎中而死。
这时候,每个人都非常吃惊和恐惧,害怕恶仙女的恶咒会实现。
还好,第十二位仙女尚未献上她的祝福,于是她说:
“大家放心,公主不会死,但要昏睡一百年。
”如此一来,大家也就放心不少;
可是国王还是把全国的纺线用具,统统收集起来烧毁了。
5.寓言的象征性寓意
寓言大都使用借喻,向读者暗示它所蕴含而未直接表露的思想。
其人物和故事是虚构的,往往以动物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角色,使之拟人化,具有讽刺、教谕和劝戒的意味。
如《画蛇添足》、《守株待免》《掩耳盗铃》、《刻舟求剑》以及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
6.关于历史故事的当代性观照
关于历史故事的解读必须强调时代性和现实性,应该着力寻找当代的思想意义。
任何历史故事,都具有某种当代性。
从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我们民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我们民族的思想精华和价值观。
它可以作为我们心灵的一种滋润,成为我们从事社会改造和精神建设的一种动力。
第五章的重点难点
1.如何理解科学论文既是科学研究的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的工具?
科学论文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
因为科学论文的撰写过程,是作者提出课题论点、进行科学梳理、不断条理固化的过程。
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发现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疏漏、缺陷、乖谬等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思维推敲,修正错误,提出新解,使科学研究达到新的阶段。
从此含义上讲,科学论文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
科学研究又是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工具。
任何科学研究成果,都需要通过书面的科学论文加以概括和总结,进行提升和固化,并通过书刊杂志发表,以便得到同行专家的评价和认可。
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成果,不会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2.为什么创造性是决定论文价值的一个根本标准?
这里所指的论文,主要是指表述科学领域内科学研究过程及其结论的科学论文。
独特的创造性,是科学论文的生命力及其科学价值的所在。
没有作者新的发现、新的观点、新创造的理论体系,科学论文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和必要。
科学论文可以表述自然科学方面研究的过程和结论,可以论述社会科学领域内突破前人的独到见解,也可以表述某一领域内已有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展示这种研究的历史走向和发展趋势。
指点新的研究方向。
不论那一种科学论文,其创造性是评价论文价值的一个根本标准。
3.科学论文阅读的知识储备和心理修养
科学论文的阅读,是对一个读者的相关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的全面检验和考核。
对科学论文中的任何一个专业信息点的理解和接受,在一定意义上完全取决于读者已有的专业知识背景,它的深度和广度。
有时由于读者专业知识背景的缺陷,对科学论文中特定内容的理解就会存在障碍。
为此,读者还需专门阅读、学习有关书籍,进行必要的充电和自我提高,然后才能顺利接受论文的全部信息。
这种情况,在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中是经常发生的,不过程度和方式有别。
可见,阅读科学论文,也是一个增加知识储备、提供理论修养的过程。
4.社会科学论文中的人文精神折射
凡是代表时代发展方向,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心灵境界,有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有助于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存境况的,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汲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在阅读社会科学论文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去汲取优秀的人文精神。
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
曰:
为知,为己,为人。
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
为此,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只要是有利于知识积累,有利于开慧益智的书,都要拿过来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从正反两面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加知识和才智。
总之,博学从而多才多艺,这些都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者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
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
事实证明,读与不读,读多与读少,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
读书固然要博览,但是所读之书,也要尽可能有所选择。
换句话说,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这是甚为关键的。
为人而读书。
即为黎民百姓而读书,或即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比较而言,为己是读书人能够做到的,为人则是读书人应该做到的。
读书有三重境界,每一重境界都是一个新的逻辑起点,而第三重境界则是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重视和追求的极终目标。
――《读书的三重境界》
5.自然科学论文中的科学精神观照
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都属于文化精神的范畴。
但人文精神更多地关注于人文因素,对人的终极关怀。
而科学技术则更多地侧重于对自然客观规律的探索和揭示。
6.科学论著的理论体系对读者思想观念的更新与重构
科学论著中的术语系统和理论体系,等于读者思想观念的更新与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21世纪的信息时代,科学论著所使用的术语和理论体系,常常是时代转型在学术领域中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第六章的重点难点
1.关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是文本解读的应试化倾向。
二是主题理解的单一化。
三是有机整体的破碎化。
四是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2.关于阅读教学改革的新动态、新趋势
一是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地位。
二是文本意义的多元化阐释。
三是强调文化背景的多重透视。
四是引进现代化的电脑网络技术。
3.关于阅读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主要育:
教科书、工具书、各类少儿读物、教学挂图、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幻灯、录音资料、电脑、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阅览室、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中心,视听教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布告栏、报廊、壁报、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各地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4.关于电脑多媒体技术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电脑技术,如电脑、软盘、光盘、Internet网络,对阅读教学将产生重大影响。
电脑多媒体技术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提供了多元化的、可供选择的阅读路径,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电子文本的非线性结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转型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
阅读与写作
(1)模拟试题
(1)
一、论述题:
60分,每题20分
1.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阅读教学方法的认识和实践。
参考答案:
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
要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
向学生展示文本和书籍的思想和艺术精华。
揭示作品的艺术技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或者言之成理的方法。
强调教学实际和理论阐述并重。
两者各占一半分数。
2.举例说明语义学解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语义学解读引导我们在分析文章内容和手法的时候,不要天马行空地随意想象和推测,而应该尊重作者的本来意图。
从字、词、句、章的分析入手,解读的结果就会具有更大的说服力,而且可以更加贴近作品的原意。
这样阅读教学可以更加求真、求实,更加科学化。
3.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
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
此可谓能相始终,真相知也。
足下见直木必不可为轮,曲者不可为桷,盖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
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
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
《与山巨源绝交书》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2.文中划线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联系全文,简述嵇康与山涛绝交的原因。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比喻、引用。
(1)先从列举古圣先贤的百行说明君子的行动准则皆是根据天性的“循性而动”的“能遂其志”,自己也属“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之人,又列举自己身上的“七不堪”与“二甚不可”,在对比中强化避世的心灵世界与俗世礼教世界的的尖锐对抗。
(2)另一方面,作者又从交友之道上,说明“真相知”的内涵,是“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痛斥对方山涛的举荐是强违天性的迫害,属“野人”之流。
这两点也是嵇康与山涛绝交的原因。
二、阅读题:
40分,每题40分
4.阅读李兆权的叙事散文《丑娘》,并回答问题: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
丑娘"
。
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
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
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
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
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
之后,他问我:
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
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
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
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
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曲,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帐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
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
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往往需要以后才能得到公正的解释。
到60年代末,我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娘已苍老了许多,原来虽黑但还丰满的脸颊已经凹陷了下去,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手背上的骨节兀突出来。
看着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作为一个丑女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于种种伤心话语所表现出的难能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
一天,当我把在外边买的几件湖蓝色起暗花的衬衣和两瓶珍贵的雪花膏给她时,她先是一惊,继而情不自禁的又像儿时一样把我拢到她的胸前,嘴里喃喃地说:
要那干什么呢?
娘是不配了,待以后你相上媳妇了就送给她吧。
娘还说到时一定要把姑娘领回家让她看看。
我是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
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
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多说些宽老人心的话。
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到家了,不知怎么,我发现屋里空荡荡的,看着爹和弟弟的眼睛又红又肿,我一问才知道娘已在一个星期前病逝了,爹说是娘病重时交待他叫不让我们知道的,要不会冲了我们的喜。
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了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当到了娘的床前收拾她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切都是经过精心整理过的,唯见一块红绸布包放在她平时靠头的那一面,我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的儿媳妇的,看着看着,我觉得膝头一阵酸涩,扑通一声跌跪在地上,我和爱人的眼泪如泉涌般直落下来。
我想起了儿时老师说过的话:
你的娘一定是最最漂亮的吧!
(《云南日报》1991年7月27日)
(1)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2)文章标题的拟制有什么艺术的功能?
(3)其主题的表达有什么具体特点?
1.这篇叙事散文表达的主题是非常明了的:
作者母亲是世界上最最漂亮的母亲之一,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挚情感。
它的标准不是着重于人物外表的形象,而是侧重于人物美好的心灵世界。
2.文章的标题是《丑娘》,这种标题的设置是独具匠心的。
作者使用"
的标题,是为了同母亲美的心灵造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