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徽县现状及发展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6392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9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徽县现状及发展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徽县现状及发展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徽县现状及发展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徽县现状及发展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徽县现状及发展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徽县现状及发展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2徽县现状及发展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徽县现状及发展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徽县现状及发展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总人口

万人

2618.8

2594.4

2606.2

2617.2

2628.12

2635.46

2557.53

2564.19

2578

2582.18

第一产业

亿元

281.10

300.00

333.23

386.42

462.27

497.05

599.00

678.2

780

879.4

增长速度

%

6.5

5.8

5.1

12.1

7.1

5.5

5.9

6.8

5.6

第二产业

758.18

836.55

1048.19

1282.22

1471.43

1527.24

1984.97

2524.3

2600

2821

12.6

12.9

14.8

16.8

8.4

11.02

15.3

15.2

14.2

11.5

第三产业

519.35

791.59

893.58

1030.56

1242.41

1363.27

1535.49

1817.5

2270

2567.6

11.0

12.8

10.2

10

13.2

11.18

9.8

12.5

合计

1558.93

1928.14

2275.0

2702.4

3176.11

3387.56

4119.46

5020

5650

6268

11.7

11.4

10.1

10.29

10.8

人均GDP

5970

7341

8749

10335

12110

12854

16107

19577

21978

24297

消费品零售总额

535.84

632.80

717.47

833.32

990.14

1183.01

1369.4

1618.31

1877

2139.83

农民人均纯收入

1852

1980

2134

2329

2724

2980.1

3424.7

3909.4

4507

5107.76

注:

数据来自《甘肃年鉴》,国内生产总值为绝对值(当年价)。

2.陇南市

陇南市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

地形似枫叶状,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辖武都区、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文县、宕昌县9个县(区),总人口282.77万人。

陇南市有丰富的资源。

一是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自然生长的树种多达1300多种,珍贵树种52种;

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红腹锦鸡等珍贵保护动物60多种;

中药材1200多种,其中纹党、岷归、黄芪、铨黄等名贵中药材350种;

山珍、食用菌类100多种。

二是矿产资源富集。

已探明铅锌、锑、黄金、铜等金属、非金属矿种34种,矿产地445处。

其中西成铅锌矿带为全国第二大矿;

西和崖湾锑矿为全国第三大矿;

文县阳山金矿已探明储量300吨以上,是我国特大型金矿之一,有望成为亚洲最大的金矿。

三是水力资源丰富。

境内有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嘉陵江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2条,年径流量279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425万千瓦,可开发量223万千瓦,约占全省的1/3。

四是旅游资源各具特色。

仇池国遗址、祁山武候祠、西峡颂、鸡峰山森林公园、梅园沟、大河坝、洋汤河天地、万象洞、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等,都是具有开发潜力的自然人文景观。

陇南市历年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见表2-2。

表2-2陇南市历年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270.93

272.5

261.02

275.75

277.45

262.21

281.46

283.17

284.94

282.77

国内

生产

总值

21.46

23.77

26.20

30.90

35.60

38.32

44.5

50.53

57.35

60.76

19.96

21.62

33.04

40.94

32.1

35.94

48.5

60.57

69.10

74.57

21.96

28.79

34.25

39.96

53.9

68.08

76.4

86.58

99.51

114.17

63.38

74.18

93.49

111.81

121.6

142.34

169.4

197.68

225.96

249.5

2346

2722

3421

4067

8696

5213

5982

6981

8794

9699

1252

1353

1464

1600

1998

2284

2299

2621

3088

3536

3.徽县

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西秦岭之麓,嘉陵江上游的徽成盆地,东邻秦川,南通巴蜀。

全县辖15个乡镇,213个行政村,总人口20.14万,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

气候宜人,风景秀美,植被茂盛,物产丰饶,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美誉。

徽县自然资源繁多,全县有森林1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木材蓄积量275万立方米,有野生植物250多种,其中不少为珍稀品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羚牛、白唇鹿、长臂猿等十多种珍贵动物,有丰富的核桃、板栗、猕猴桃、银杏、雪梨、柿子、生漆、狼牙蜜等林副产品,盛产金银花、杜仲、天麻、柴胡等100多种中药材。

徽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探明的矿藏有铅、锌、铁、金、铜、汞、硫、砩石、大理石、石灰石、花岗石、锑、磷等4大类22种。

徽县人文底蕴丰厚,境内文化遗址、名胜古迹众多,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6处。

有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甘沟遗址,有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垂钓的栗川元观峡杜公钓鱼台,有古代入蜀栈道遗迹和北宋《新修白水路》摩崖石刻等自然与人文景观。

徽县历年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见表2—3。

表2-3徽县历年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22.07

21.74

21.75

21.71

22

22.13

22.2

20.10

20.14

3.68

4.39

4.64

5.62

6.35

6.88

7.7

9.3

10.79

3.22

4.43

7.06

8.90

6.77

7.56

9.7

11.98

14.04

17.06

2.40

2.87

3.37

4.21

3.47

6.07

7.0

8.15

9.42

10.66

9.30

11.69

15.07

18.73

18.19

20.5

24.4

29.4

33.75

38.51

4225

5401

6971

8184

8268

9318

11026

13364

16799

19160

1868

1986

2126.04

2309

2588.8

2956

3319

3737

4391

4971

4.两当县

全县辖3镇9乡,118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4.48万人。

全县总面积137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01万亩。

最高海拔2738米,最低海拔773米,年平均气温11.3℃,平均降雨量630mm,无霜期193天,有一江七河八大水系,全长209.93公里。

年径流量3377.2万立方米。

全县有耕地12.01万亩,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黄豆为主;

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葵花、瓜果、蔬菜为主;

经济林果主要以核桃、板栗、苹果为主。

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金、银、铜、煤炭、陶土、大理石等10多种;

有羚羊、獐子、水獭、大鲵、麝、锦鸡等珍稀动物;

有红豆杉、铁杉、银杏、香樟、合欢、白皮松等珍稀树种;

有油松、华山松、落叶松、红桦等用柴树种;

出产鹿茸、麝香、猪苓、五灵脂、天麻、杜种、黄姜等中药材400多种。

县内生态良好,植被覆盖率达73.3%,森林覆盖率达49.3%。

两当县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张果老“登真洞”、《王羲之家谱》、“两当兵变”遗址等珍贵人文资源;

更有“琵琶秋水”、“天门锁云”、“香泉望月”等八大自然景观和灵官峡省级白皮松自然保护区、张家黑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屏三峡自然风景区,风景秀丽,景色怡人。

两当县历年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见表2—4。

表2-4两当县历年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5.03

5.09

4.99

5.2

5.01

4.49

4.48

0.71

0.78

0.86

0.98

1.11

1.23

1.37

1.61

1.77

1.82

0.40

0.47

0.57

0.59

0.32

0.49

0.65

0.76

0.56

0.82

1.15

1.30

1.59

1.81

2.21

2.51

2.89

1.67

2.00

2.31

2.70

3.00

3.14

3.58

4.32

4.93

5.47

3327

3927

4630

5348

5765

6045

6279

9610

10981

10943

1480

1740

1751

2105

1756

1792

2065

2447

2799

2.2.1.2间接影响区

1.武都区

陇南市武都区地处甘肃南部,辖36个乡镇,689村12万户,总人口55.99万人。

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53万亩。

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武都是甘肃唯一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具有高山和峡谷相间的地貌特征,白龙江自西向东南穿武都而过,属于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

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温暖湿润,光热资源比较充足,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有各类动植物1300多种,各类中药材1200多种,其中“米仓红氏”、“武都黄连”饮誉中外。

特有的自然环境,使武都奇珍荟萃,百宝聚集,特产很多,山珍类主要有:

红芪、大黄、天麻、半夏、黄连;

果品类有柑桔、猕猴桃、无花果;

其它特产有:

花椒、油橄榄(亦称齐墩果、阿列布)等。

武都旅游景点有万象洞、朝阳洞、水濂洞、姚寨沟、五凤山等名胜古迹。

武都气候适宜,境内山高林茂,溪流纵横,物产丰富。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各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被誉为“国宝”的大熊猫就生息繁衍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甘肃唯一的大熊猫分布区,也是全国最重要的大熊猫保护区之一。

武都区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见表2—5。

表2—5武都区历年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53.38

53.49

53.4

54.41

54.54

55

55.50

55.76

55.86

55.99

3.45

3.90

4.68

5.79

6.70

7.18

8.65

10.34

12.68

1.88

2.47

2.71

3.51

4.31

7.33

9.43

12.39

14.61

17.42

4.50

7.99

9.25

11.60

14.19

25.87

30.79

37.24

41.80

47.22

9.83

14.22

16.63

20.89

25.20

40.38

48.87

59.97

68.10

77.32

1823

2659

3098

3839

4620

7342

9677

10767

12191

13810

1209

1307

1435

1546

1906

2100

2215

2528

2958

3383

2.成县

成县位于甘肃东南部,面积1780平方公里,东北与徽县接壤,西与西和相邻,南以西汉水为界与康县相望,东南与陕西略阳县毗邻。

境内多高山峡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750至2377米之间。

辖12镇5乡245村13个居委会,居住有汉、回、满、蒙、藏等13个民族,2013年末总人口24.47万。

县域有耕地41.6万亩,林地1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9%;

境内有犀牛江、东河、南河、洛河等。

成县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为南北过渡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山青水秀,四季分明,冷暖适宜,素有“陇右小江南”之称。

自然资源丰富,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和全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县内已知植物种类达1958种,动物种类54种。

成县矿产资源丰富。

境内初步探明的矿藏有铅、锌、铜、银、金、铁、汞、冰洲石、白云石、玛瑙、大理石、花岗岩等20多个品种,尤以铅锌储量较大,属全国第二大铅锌矿带,其地质储量约1100万金属吨,目前已初步建成了以铅锌矿为为主导,建筑建材、酒类酿造、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化工等五大工业体系。

成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

这里先秦设道,东汉置郡,唐、宋、元设州,辖同谷县,明初降州为县,始称成县,沿革至今。

县域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奇特,文物胜迹众多,风光秀丽妩媚。

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西狭颂》摩岩石刻,诗圣杜甫流寓同谷时纪念地“杜少陵祠”、南宋抗金名将吴挺陵园,以及国家级森林公园鸡峰山,唐韵遗风裴湖莲沼等人文景观。

成县历年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见表2—6。

表2—6成县历年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26.09

25.34

25.35

26.52

25.46

25.89

26.22

24.34

24.42

24.47

3.50

3.94

4.16

4.79

5.25

5.67

5.89

7.03

7.79

8.05

5.95

8.03

14.25

17.31

9.21

7.82

11.35

13.69

16.32

18.38

4.40

5.20

6.85

7.68

8.77

10.40

12.16

14.10

16.58

13.85

17.17

24.48

28.95

22.14

22.26

27.64

32.88

38.21

43.01

5324

6541

9487

10919

8696

8598

10542

13509

15647

17516

1835

1959

2120

2320

2910

3150

1987

3682

4290

4876

3.康县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

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9.29万亩,林业用地235.57万亩,水域11.99万亩。

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03万人。

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暧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康县资源优势明显。

现有植物172科1000余种,木材蓄积量8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56%以上;

有国家和省列珍贵树种如香樟、银杏、红豆杉等28种,各种菌类96种;

有天麻、杜仲等野生药材576种,国家野生保护动物数百种。

目前已探明矿种有金、铜、铁、煤、硫、磷、水晶石等20余种,已探明铜储量400多万吨,仅开采的阳坝铜矿储量达260多万吨,品位达到0.367/立方米;

黄金储量丰富,属陕南、陇南、川北“金三角”地带,沙金、矿金开采前景看好,已建成投产7家黄金开采公司。

旅游资源以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为主,康县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千峰叠翠,万峡溢绿,悬泉飞瀑,百鸟争鸣,是西北天然生物园和野生动物园,也是西北地区最有名的生态旅游胜地。

主要有白云山森林公园、梅园沟、幽梦谷、海棠谷、龙神沟、红豆谷、清河、响水泉、白马关古城遗址、托河溶洞等近百处自然和人文景观,茶园、竹海、灵山、秀水、幽谷、茂林、飞瀑、流泉,构成了康县独特的生态风光,其风物之美,山川之秀、河谷之幽、田园之雅,令境内外游人流连忘返。

尤其是距县城84公里的阳坝亚热带生态旅游风景区,已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省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