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6328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次Word下载.docx

《新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次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次Word下载.docx

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

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

“这是角吗?

”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

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

再比如在反馈用毛线创造角时,预设是同桌合作拉出一个角,让他们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然后松开其中一条边,让学生判断这还是角吗,体会角的边必须是直直的。

但实际反馈时,上来展示的第一组用毛线拉成了一个三角形,第二组用毛线和吸管拉成了一个“T”型,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个过场。

其实这是很好的生成资源,可以和练习中的数角联系起来。

我没有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

5的乘法口诀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和口诀的记忆,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和应用,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尝试编口诀,交流整理5的乘法口诀时,引导学生找出口诀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各方面思考

编口诀是这节课的重点,我先让学生说说意图,然后让学生编口诀,再理解口诀的意思,在这整个环节中,我很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

目的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让学生来展现自己的本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记忆口诀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通过拍手游戏、对口令、猜卡片游戏、各种不同的体形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积极地探索和发现口诀、熟练的记忆和应用乘法口诀。

在学生背诵口诀的时候,对口诀的理解很好,记忆起来也比较容易。

但对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进行区别的时候,学生读的时候经常出现错误,常把算式说成口诀,把口诀写成了数学数字。

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指导和帮助。

最后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理解口诀的意义,掌握学习口诀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新知识的传授中,我直接出示了例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留给他们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法。

通过观察、比较,既突出了退位减法的算理,又使学生对笔算减法有了全面的认识。

在交流算法的时候,我请多名学生说了他们的思考过程,同时规范了竖式的写法。

在做课堂作业的时候,自己要注重练习的题目类型,学会设计题目,避免出现类似的,每一题的出现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让这个巩固练习更具有实效性。

在这节课中,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在这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进位加》教学反思 

“不进位加”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对笔算的了解还刚开始。

对于计算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很重要,就像一位伟人说的一句话:

听过的忘记了,见过知道了,做过的理解了。

但由于学具还没有,我并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教学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整捆的放十位,零散的放个位。

36很显然3捆和6根零散,而30是3捆没零散的,没零散的我们就用0代替。

若不写0的话这个3就成了3个一了。

显然这是不成立的。

教完例1,让学生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在练习环节我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列竖式学生都已掌握,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就出现了问题,仍有学生不清楚这个数应该与谁对齐,对此我对学生的做法没有作出肯定与否定,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对的原因,从中矛盾冲突,使他们真正掌握如何对齐数位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本课活动体现了以下几个教学特点: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2、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

3、动态感知,表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

4、体现算法多样化。

我在教学连加连减的竖式时,学生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竖式方法:

一种是用两道竖式来求出得数;

一种是直接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算出得数;

另一种是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再加第三个数。

在解决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是低年段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易与上学期所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相混淆,学生还易见多就加,见少就减。

针对此类问题我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纸条图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这节课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根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

2.注重教给学生分析“比字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标一标的方法分析清楚比字句中是谁与谁比,比多时找出多的量,比少时即要求找出少的量,问题中是求多的量就用加法算,求少的量就用减法算。

因二年级的学生年纪还小,注意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强,如果只要求学生听老师分析的话,根本无法理解比字句的含义,所以必须通过动手画、写来帮助自己理解,这样可为以后学习比标准量打好基础。

3.但还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可以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示数量关系,并不是只能用纸条来操作,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用纸条来摆一摆。

在分析数量关系时,还应反复让学生说出算理,加深对条件与问题的理解。

4.另外,还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说话要有条理性、完整性。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

简便在什么地方?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

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

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不错。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集体检查也就是一边指竖式一边说算法提高准确率,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

这样感觉学生计算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本想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但缺乏具体的操控办法,因此有时课堂显得乱,只管自己说,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

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位和退位容易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清。

需老师在以后的练习中注意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强调两方面的教学内容:

1、竖式的书写格式与规范;

2、竖式的计算过程。

通过学生摆小棒、小结口算方法引导学生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规范学生的书写是很重要的,小到竖式从哪个位置开始写起,画横线用直尺比着画,我都要严格要求。

利用“个”、“十”的字样指导学生区分个位和十位。

计算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从个位开始算起,得数也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新授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总结:

“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一节课下来,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竖式写法基本规范、整洁,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

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受口算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数位对不齐,有的学生把一位数加减两位数中个位上的数对到十位上,造成计算错误,这部分同学出错的原因还是对于算理没有理解透彻,在练习中还要强调。

还有一些问题是学生还没有适应竖式的写法,练习不够引起的,如,横式上的得数不写。

还有就是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把数字或符号抄错,如把27抄成72,把加号抄成减号;

有的学生竖式是写对了,但在具体计算时把减法当加法在做,或把加法当减法做,这和学生平时的习惯有关,在平时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各种数学习惯的培养。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

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有以下的收获:

1、学会观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例如:

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学具,利用这些学具体验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圆,它有可能是什么?

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

……教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要求学生用4个正方体积木,有哪几种搭法?

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动手搭,最后形成共识。

3、学生在学会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实物,把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画正确。

总之,《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感知,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学习厘米、米这一单元,虽然孩子们能够很好地用尺子,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孩子从来就没关心过尺子上的刻度,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特别是建立厘米、米的表象特别困难,如果没有实物,凭空想象,那真得是很难,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尺子上的1厘米、1米有多长,进而联系生活,寻找周围大约1厘米、1米的物体,同时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量自己的文具,课本的长度,让学生能体验厘米、米在生活的运用。

这样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尽管这样,但在运用中许多孩子还是弄不清该用什么作单位,比如:

旗杆长约14(厘米),身高123(米),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我布置了学生回家动手量量自己的身高,多观察生活,多思考。

渐渐学生能够准确地给不同的物体带合适的单位名称了。

  学习这一单元,我体会到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想象,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抽象概括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而重视应用,在学习中体验,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以升华,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及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习过程中。

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编口诀。

然后指名反馈。

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

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这单元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多种形式练习

《看一看,摆一摆》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

本课是由“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用小棒拼摆图形”两部分内容组成,在第一节小组教研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次教案。

再次教学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内容生动有趣,激发学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实物玩具,将“看”和“摆”两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思想,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操作、自主探究,使学生去尝试和探索,并尽量让他们有充分的思考和展示的过程,比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情感教育

课件都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象的感知“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道理。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创造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首先,由“参加森林运动会”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

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

站跑道和握手祝贺。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本节课以森林运动会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4个实践操作的机会:

找号码布、握手祝贺、选道路、购买汽水。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不会落也不会多。

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直接出示了两种好方法,学生了解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知识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表内乘法

(一)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

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

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

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认识时间反思

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

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

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

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例如在教学8:

15分的认识。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

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

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

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本堂课的缺点:

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每个钟面模型下时间的两种写法板书不全。

8的乘法口诀反思

8的乘法口诀教学刚开始我创设了蓝猫进课堂的情境,通过学生喜欢的蓝猫跳一跳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的兴趣;

再后来探索新知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在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中,寻找口诀规律,深化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我有意让学生看图提出数学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和问题意识,在交流和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并引导他们联系到了现实中的螃蟹(八条腿),由此来编一首儿歌,在儿歌中使课堂更有情趣,把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到生活中,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学生已经能够利用1-7的乘法口诀很快地编出8的乘法口诀,但是8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

我就请他们认真观察8的乘法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

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组长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通过小组共同探索,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了:

8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积相差8;

找出好记的口诀再解决难记的口诀等规律。

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口诀,同学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规律记口诀。

课后我仔细反思一下,这堂课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

第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如在教学环节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中,不是直接呈现“9的乘法口诀”,而是创设了问题情境“一共有多少面会徽”,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主动地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实施解决问题策略中,体会编制口诀的重要性。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了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在数数、算算、编编、理理、说说的过程中,发现编制口诀的方法,经历了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第三,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

时时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借师生间的愉悦合作、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了,动起来了,自己去回顾、体验、发现、构建,在有效的研究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体会到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的乐趣。

此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个人探究、小组研讨、合作交流,力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以及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注重多样练习的设计。

为了巩固新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口诀的优越性,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练习。

在基础性练习中设计了“填口诀”“计算”等练习;

生活性练习中设计了“算衣服扣子”“算矿泉水”等练习。

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虽然注重了情感的陶冶和习惯的培养,可是仍显得不够,尤其是在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效能方面有所欠缺。

今后,在诸多不足之处还需下大力气,不断研究实践,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创新性教学。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妖精),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记忆口诀,(如生5:

四七就比三七二十一多1个7,就记21加7得28。

生6:

我是记2个二七十四,就是14加14得28。

生7:

我记五七三十五,想的是五六三十。

因为7个5相加用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6个5相加用五六三十这句口诀。

而7个5比6个5多5,所以结果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