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7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6266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7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7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7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7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7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7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7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7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7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解释

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内涵;

辨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

唯物

史观

运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认识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辩证认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家国

情怀

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和平意识;

认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亚非拉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精神。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知识点一 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

1.帝国主义阶段

(1)原因: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政策:

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大战的酝酿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主要矛盾:

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俄奥矛盾。

(3)两大军事集团: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4)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3.爆发:

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一战的性质:

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特别提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是其导火线。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

知识点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条战线:

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

其中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2.进程

(1)1914年:

①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以150多万兵力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②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2)1916年:

①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

②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3)1917年:

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4)1918年: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轻巧识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

阶段

时间

战事

结果

第一

1914年

马恩河等战役

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第二

1915—1916年

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

日德兰海战

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三

1917—1918年

美、中等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德国投降

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知识点三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及影响

1.国际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含义: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分别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3)国联

①性质:

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②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③实际作用:

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易错提醒]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但两者都未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一战爆发的原因

史料一 19世纪后30年,英德两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品中的比例(单位:

%)

年代

英国

德国

1870年

31.8

13.2

1881—1885年

26.6

13.9

1896—1900年

9.5

16.6

史料二 一幅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漫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注:

左侧代表德国的执旗者向右侧代表英国的观看者不断挑衅

[思考]

(1)史料一中表明英德经济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特征?

(2)史料二反映了当时英德之间的关系怎样?

根据史料一说明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它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局?

[解读]

(1)读表格数据时要纵横对比,找到变化趋势。

(2)史料二漫画的寓意是德国向英国霸权提出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及结果即可。

[尝试解答]

(1)特征:

英国经济发展缓慢,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2)关系:

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原因: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结局: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最终形成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表现及原因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表现: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②直接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

表现为:

a.法德之间围绕争霸欧洲矛盾十分尖锐。

b.俄奥的矛盾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c.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史料一 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棘手的事实,即:

“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史料二 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美国发放高息债券,引起了日本的反感。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

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

(1618—1945):

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

(1)“巴黎和约条款”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

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德国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紧张了。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1)史料一指出战后不稳定的因素是巴黎和会给德国带来了耻辱。

(2)史料二指出美日矛盾在华盛顿会议后矛盾激化,两国在争夺亚太地区的主要国家。

(1)会议:

巴黎和会。

《凡尔赛条约》最大限度地惩罚了德国,表面上解决了战前各国的矛盾,实质却隐藏了德国与协约国的矛盾;

随着德国实力的恢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这种矛盾不断被激化。

(2)原因:

华盛顿会议限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

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

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

英国对日军事戒备;

美英加紧和日本在亚洲的争夺。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1)积极方面: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创造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

(2)消极方面:

它不可能带来持久的和平

①它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的,必然导致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的加剧。

②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之间矛盾重重。

③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加剧。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各自的参战目的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

帝国

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

俄国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日本

日本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意大

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美国

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

二、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项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相同点

目的

都是战胜国调整列强关系和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性质

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操纵国

都受大国操纵,且操纵国中都有英国和美国

影响

都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隐患;

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不同点

1919年

1921—1922年

是战胜国惩治战败国的会议,具有明显的分赃性质

是战胜国之间相互的协调的会议,具有明显的争霸性质

形成的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课堂小结]

时空坐标

答题术语

1.一战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2.一战期间的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

最终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也隐藏了诸多矛盾,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4.国联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

    A    B   C    D

C [三国同盟的成员国有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故答案为C项。

]

2.以下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

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C [根据题干“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可知,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故选C项。

3.“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

由于伤亡惨重,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

”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

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

A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故答案为A项。

4.“大多数德国人相信,战争在圣诞节前就会结束。

但由于机枪、毒气、坦克在战争中相继应用,因此战争远没有人们预计的那样顺利。

至1916年底,德国在东西两线都陷入焦灼对峙的状态。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普法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C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德国”“毒气”“坦克”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毒气、坦克开始应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故答案为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