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6258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5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Word格式.docx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Word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Word格式.docx

可与Al、I-等发生反应

A.AB.BC.CD.D

4.四种短周期元素X、Y、Z和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原子序数之和为4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

Y

Z

W

A.原子半径(r)大小比较:

B.X和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等化合物

C.Y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所以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大于Z

D.Z的最低价单核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比W的强

5.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破坏离子键的是(  )

A.氯化氢溶于水B.铁熔化C.干冰升华D.氯化钠溶于水

6.以下物质检验的结论可靠的是()

A.往溶液中加入溴水,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苯酚

B.向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溴乙烷,加热后红色变浅,说明溴乙烷发生了水解

C.在制备乙酸乙酯后剩余的反应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说明还有乙酸剩余

D.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后得到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说明生成了乙烯

7.香草醛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食用香料,可通过如下方法合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Ⅰ的分子式为C7H7O2

B.CHCl3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C.物质Ⅰ、Ⅲ(香草醛)互为同系物

D.香草醛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8.电渗析法是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利用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部分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而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从而使一部分水淡化而另一部分水浓缩的过程。

下图是利用电渗析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的原理图,已知海水中含Na+、Cl-、Ca2+、Mg2+、SO42-等离子,电极为石墨电极。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阳离子交换膜是A,不是B

B.通电后阳极区的电极反应式:

2Cl--2e-→Cl2↑

C.工业上阴极使用铁丝网代替石墨碳棒,以减少石墨的损耗

D.阴极区的现象是电极上产生无色气体,溶液中出现少量白色沉淀

9.已知有机物是合成青蒿素的原料之一(如图)。

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B.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C.分子式为C6H10O4

D.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金属Na反应最多产生33.6LH2

10.四种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

X

Y

A.氢化物的沸点:

X<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Y>W

C.化合物熔点:

YX2<YZ4

D.简单离子的半径:

X<W

11.如图表示反应N2(g)+3H2(g)

2NH3(g)+Q的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试根据如图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t1时只减小了压强

B.t1时只降低了温度

C.t1时只减小了NH3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t1时减小N2浓度,同时增加了NH3的浓度

12.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及现象

结论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

Ksp(AgI)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Br—还原性强于Cl—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13.热催化合成氨面临的两难问题是:

采用高温增大反应速率的同时会因平衡限制导致NH3产率降低。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了Ti-H-Fe双温区催化剂(Ti-H区域和Fe区域的温度差可超过100℃)。

Ti-H-Fe双温区催化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N

N的断裂过程

B.①③在高温区发生,②④⑤在低温区发生

C.④为N原子由Fe区域向Ti-H区域的传递过程

D.使用Ti-H-Fe双温区催化剂使合成氨反应转变为吸热反应

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4mL0.01mol·

L-1KMnO4酸性溶液,然后向一只试管中加入0.01mol·

L-1H2C2O4溶液2mL,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0.01mol·

L-1H2C2O4溶液4mL,第一只试管中溶液褪色时间长

H2C2O4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mol·

L-1HClO溶液和0.1mol·

L-1HF溶液的pH,前者pH大于后者

HclO的酸性小于pH

检验FeCl2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将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

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Fe2+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然后试管①中加入0.01mol·

L-1FeCl3溶液2mL,向试管②中加入0.01mol·

L-1CuCl2溶液2mL,试管①中产生气泡快

加入FeCl3时,双氧水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较大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Cl(g)+Cl2(g)

CH2Cl2(l)+HCl(g)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B.室温下,稀释0.1mol·

L−1NH4Cl溶液,溶液中

增大

C.反应N2(g)+3H2(g)

2NH3(g)ΔH<

0达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向硫酸钡悬浊液中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过滤、洗涤,向沉淀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Ksp(BaSO4)>Ksp(BaCO3)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高效消毒剂,性质不稳定遇热易分解,可利用高浓度的双氧水和冰醋酸反应制得,某实验小组利用该原理在实验室中合成少量过氧乙酸。

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①常压下过氧化氢和水的沸点分别是158℃和100℃。

②过氧化氢易分解,温度升高会加速分解。

③双氧水和冰醋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1)双氧水的提浓:

蛇形冷凝管连接恒温水槽,维持冷凝管中的水温为60℃,c口接抽气泵,使装置中的压强低于常压,将滴液漏斗中低浓度的双氧水(质量分数为30%)滴入蛇形冷凝管中。

①蛇形冷凝管的进水口为___________。

②向蛇形冷凝管中通入60℃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③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最终主要收集在______________(填圆底烧瓶A/圆底烧瓶B)。

(2)过氧乙酸的制备:

向100mL的三颈烧瓶中加入25mL冰醋酸,滴加提浓的双氧水12mL,之后加入浓硫酸1mL,维持反应温度为40℃,磁力搅拌4h后,室温静置12h。

①向冰醋酸中滴加提浓的双氧水要有冷却措施,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②磁力搅拌4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取V1mL制得的过氧乙酸溶液稀释为100mL,取出5.0mL,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至溶液恰好为浅红色(除残留H2O2),然后加入足量的KI溶液和几滴指示剂,最后用0.1000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V2mL(已知:

过氧乙酸能将KI氧化为I2;

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滴定时所选指示剂为_____________,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②过氧乙酸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制得过氧乙酸的浓度为________mol/L。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化合物W是一种药物的中间体,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系统命名为___。

(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

(3)反应⑥所需试剂为___。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F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

(6)化合物M是D的同分异构体,则符合下列条件的M共有__种(不含立体异构)。

①1molM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2.4L(标准状态下);

②0.5molM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108gAg固体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6∶2∶1∶1的结构简式为__(写出其中一种)。

(7)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C2H5OH和

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

,写出合成路线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扁桃酸衍生物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以A和B为原料合成扁桃酸衍生物F路线如图:

(1)A的分子式为C2H2O3,可发生银镜反应,且具有酸性,A所含官能团名称为:

______.

(2)E是由2分子C生成的含有3个六元环的化合物,写出E的结构简式:

______

(3)D→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1molF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mol.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的结构简式:

①属于一元酸类化合物   ②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且处于对位,其中一个是羟基

(4)已知:

,A有多种合成方法,在方框中写出由乙酸合成A的路线流程图(其他原料任选)(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B…

目标产物)

____________

19.(6分)物质M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已知C可在D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M与其他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M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

(2)比较B中各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_____(填元素符号)。

(3)若A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且可用于制造玻璃,则G的化学式是_____。

(4)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A与B溶液能够反应,则将过量的F溶液逐滴加入E溶液,边加边振荡,所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5)若A是一种盐,A溶液与B溶液混合产生白色絮状沉淀且瞬间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E,则由A转化成E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6)若A是一种溶液,只可能含有H+、NH4+、Mg2+、Fe3+、Al3+、CO32﹣、SO42﹣中的某些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B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及其浓度之比为_____。

(7)若E可用于检验葡萄糖的存在,写出G溶液充分蒸发灼烧后的产物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由于硫离子水解,所以1L0.1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的个数小于0.1NA,选项A正确;

B、同温同压下不一定为标准状况下,卤素单质不一定为气体,体积为22.4L的卤素单质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1mol,故所含的原子数不一定为2NA,选项B错误;

C、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选项C错误;

D、过氧化钠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78g过氧化钠固体为1mol,其中所含的阴、阳离子总数为3NA,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2.B

A、原子晶体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点越高,键长:

Si-Si>

Si-C,所以熔点前者小于后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分子晶体的熔点低于离子晶体,甲苯是分子晶体而氯化钠是离子晶体,所以氯化钠的熔点高于甲苯,选项B符合题意;

C、离子晶体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氧化镁的晶格能大于氧化钠,所以熔点前者小于后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合金的熔点低于各成份的熔点,所以钾钠合金的熔点小于钠熔点,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3.D

【分析】

A、氯化亚铁与锌反应时,表现氧化性,故A错误;

B、亚铁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

C、硝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不生成NO,故C错误;

D、硝酸为强氧化性酸,与Al、I-等发生反应时表现氧化性,故D正确;

答案选D。

4.C

据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利用已知条件计算、推断元素,进而回答问题。

表中四种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关系说明,X、Y在第二周期,Z、W在第三周期。

设X原子序数为a,则Y、Z、W原子序数为a+1、a+9、a+10。

因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48,得a=7,故X、Y、Z、W分别为氮(N)、氧(O)、硫(S)、氯(Cl)。

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

,A项正确;

B.X和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NO)、

(NO2)等化合物,B项正确;

C.同主族由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Y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但Y元素没有含氧酸,C项错误;

D.S2-、Cl-电子层结构相同,前者核电荷数较小,离子半径较大,其还原性较强,D项正确。

本题选C。

5.D

A.HCl溶于水发生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氯离子,破坏共价键,故A错误;

B.铁熔化破坏金属键,故B错误;

C.干冰升华发生物理变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C错误;

D.氯化钠中只存在离子键,溶于水发生电离而破坏离子键,故D正确;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键,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离子键和共价键区别是解本题关键,发生物理变化时不发生化学键断裂,C为解答易错点。

6.B

A.酚类物质与溴水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往溶液中加入溴水,出现白色沉淀,不一定为苯酚,也可能为其它酚类物质,故A错误;

B.向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溴乙烷,加热后红色变浅,则碱性降低,可知溴乙烷发生了水解,故B正确;

C.乙酸乙酯的制备是在浓硫酸作用下进行,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证明乙酸是否过量,故C错误;

D.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后得到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硫等还原性气体,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能使溴水褪色,不能说明生成了乙烯,故D错误;

故选B。

7.D

A.物质Ⅰ(

)的分子式为C7H8O2,故A错误;

B.C-H、C-Cl的键长不同,CHCl3分子是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四面体结构,故B错误;

C.物质Ⅰ、Ⅲ结构不相似,Ⅲ含有醛基,二者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

D.香草醛中含有苯环、羟基和醛基,则可发生取代、加成反应,故D正确;

8.A

A.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自由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自由通过,隔膜B和阴极相连,阴极是阳离子放电,所以隔膜B是阳离子交换膜,选项A错误;

B.阳极上是阴离子氯离子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即2Cl--2e-→Cl2↑,选项B正确;

C.电解池的阴极材料可以被保护,阴极使用铁丝网代替石墨碳棒,增大反应接触面,选项C正确;

D.阴极区域是氢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上产生无色气体氢气,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加,溶液中出现少量氢氧化镁白色沉淀,选项D正确。

9.A

中含有有官能团羟基和羧基,所以具有羟基和羧基的性质。

A.该有机物右上角的羟基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羧基,A正确;

B.该有机物右下角的羟基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但该有机物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分子式为C6H12O4,C错误;

D.未说明是标准状况,所以不确定该有机物与金属Na反应最多产生的H2体积,D错误;

故选A。

10.D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W、X是第二周期元素而Y和Z位于第三周期,设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则X、Y、Z原子序数分别是a+1、a-1、a+2,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则a+a+1+a-1+a+2=22,则a=5,则X、Y、Z、W分别是O、Si、Cl、N元素;

A.NH3和SiH4均为分子晶体,NH3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比SiH4高,故A错误;

B.N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i元素强,HNO3的酸性比H2SiO3酸性强,故B错误;

C.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四氯化硅是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熔点高,即SiO2的熔点比SiCl4高,故C错误;

D.N3﹣和O2﹣离子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N3﹣>O2﹣,故D正确;

易错选项是A,注意:

氢化物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有关,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

11.D

根据图知,t1时正反应速率减小,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大于原来平衡反应速率,说明反应物浓度增大。

A.t1时只减小了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小于原来平衡反应速率,故A错误;

B.t1时只降低了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故B错误;

C.t1时减小了NH3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正反应速率在改变条件时刻不变,故C错误;

D.t1时减小N2浓度,同时增加了NH3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如果增加氨气浓度大于减少氮气浓度的2倍时,达到平衡状态,氮气浓度大于原来浓度,则正反应速率大于原来平衡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分析,明确图中反应速率与物质浓度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图象曲线变化确定反应方向,题目难度中等。

12.C

A、Ksp(AgCl)>Ksp(AgI),A错误;

B、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该溶液可能含有Fe2+或Fe3+,B错误;

C、上层呈橙红色,说明Cl2与NaBr反应生成了Br2和NaCl,则Br‾的还原性强于Cl‾,C正确;

D、不是升华,试管底部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试管口NH3与HCl反应生成了NH4Cl,发生了化学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及实验结论的分析进行了结合,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审题时应全面细致,如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可能含有Fe2+或Fe3+,体现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严谨性,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体现了由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

13.C

A.经历①过程之后氮气分子被催化剂吸附,并没有变成氮原子,,①过程中氮氮三键没有断裂,故A错误;

B.①为催化剂吸附N2的过程,②为形成过渡态的过程,③为N2解离为N的过程,以上都需要在高温时进行;

为了增大平衡产率④⑤要在低温区进行,故B错误;

C.由题中图示可知,过程④完成了Ti-H-Fe-*N到Ti-H-*N-Fe两种过渡态的转化,N原子由Fe区域向Ti-H区域传递,故C正确;

D.化学反应不会因加入催化剂而改变吸放热情况,故D错误;

C。

14.C

A.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两试管中液体的总体积不等,无法得到正确结论,故A错误;

B.HClO溶液具有漂白性,应选pH计测定,故B错误;

C.亚铁离子、氯离子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Fe2+,故C正确;

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试管①产生气泡快,则加入FeCl3时,双氧水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较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B

A.反应CH3Cl(g)+Cl2(g)

CH2Cl2(l)+HCl(g)是熵减的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根据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可知ΔH−TΔS<

0,所以该反应的ΔH<

0,A项错误;

B.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所以溶液显酸性,加水稀释促进铵根离子的水解,溶液中

增大,B项正确;

0达平衡后,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但逆反应速率减小的幅度更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项错误;

D.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发生沉淀转化,是因为碳酸根离子浓度大,和钡离子浓度乘积大于其溶度积常数,因而才有BaCO3沉淀生成,不能得出Ksp(BaSO4)>

Ksp(BaCO3),D项错误;

16.a使低浓度双氧水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与过氧化氢分离圆底烧瓶A防止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因温度过高大量分解使过氧化氢和冰醋酸充分反应淀粉溶液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不再改变CH3COOOH+2H++2I-=I2+CH3COOH+H2O

①蛇形冷凝管的进水口在下面,出水口在上面;

②向蛇形冷凝管中通入60℃水的主要目的从实验目的来分析,该实验目的是双氧水的提浓;

③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最终主要收集哪个圆底烧瓶,可从分离出去的水在哪个圆底烧瓶来分析判断;

(2)①向冰醋酸中滴加提浓的双氧水要有冷却措施,从温度对实验的影响分析;

②磁力搅拌4h的目的从搅拌对实验的影响分析;

(3)①滴定时所选指示剂为淀粉,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从碘和淀粉混合溶液颜色变化、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要求回答;

②书写过氧乙酸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注意产物和介质;

③通过过氧乙酸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及滴定反应2Na2S2O3+I2=Na2S4O6+2NaI,找出过氧乙酸和硫代硫酸钠的关系式、结合数据计算求得过氧乙酸的浓度;

①蛇形冷凝管的进水口在下面,即图中a,出水口在上面;

答案为:

a;

②实验目的是双氧水的提浓,需要水分挥发、避免双氧水分解,故向蛇形冷凝管中通入60℃水,主要目的为使低浓度双氧水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与过氧化氢分离;

使低浓度双氧水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与过氧化氢分离;

③圆底烧瓶B收集的是挥发又冷凝后的水,故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最终主要收集在圆底烧瓶A;

圆底烧瓶A;

(2)①用高浓度的双氧水和冰醋酸反应制过氧乙酸,双氧水和冰醋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过氧乙酸性质不稳定遇热易分解,过氧化氢易分解,温度升高会加速分解,故向冰醋酸中滴加提浓的双氧水要有冷却措施,主要防止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因温度过高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