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改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6017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37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改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改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改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改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改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改编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改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改编Word文档格式.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改编Word文档格式.docx

1.教材P5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16.1.2二次根式

(2)

1.(a≥0)是一个非负数;

2.()2=a(a≥0).

教学目标

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和()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2=a(a≥0);

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a≥0)是一个非负数;

()2=a(a≥0)及其运用.

2.难点、关键:

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0)是一个非负数;

用探究的方法导出()2=a(a≥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口答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当a≥0时,叫什么?

当a<

0时,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二、探究新知

议一议:

(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

(a≥0)是一个什么数呢?

老师点评:

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

(a≥0)是一个非负数.

做一做: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2=_______;

()2=______;

()2=_______.

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有()2=4.

同理可得:

()2=2,()2=9,()2=3,()2=,()2=,()2=0,所以

()2=a(a≥0)

例1计算

1.()22.(3)23.()24.()2

我们可以直接利用()2=a(a≥0)的结论解题.

解:

()2=,(3)2=32·

()2=32·

5=45,

()2=,()2=.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2()2()2()2(4)2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2.()2=a(a≥0);

反之:

a=()2(a≥0).

1.教材P55,6,7,8

16.1二次根式(3)

=a(a≥0)

理解=a(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a(a≥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a(a≥0).

2.难点:

探究结论.

3.关键:

讲清a≥0时,=a才成立.

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

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a≥0)是一个非负数;

3.()2=a(a≥0).

那么,我们猜想当a≥0时,=a是否也成立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填空: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老师点评):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

=2;

=0.01;

=;

=0;

=.

因此,一般地:

=a(a≥0)

例1化简

(1)

(2)(3)(4)

分析:

因为

(1)9=-32,

(2)(-4)2=42,(3)25=52,

(4)(-3)2=32,所以都可运用=a(a≥0)去化简.

(1)==3

(2)==4

(3)==5(4)==3

教材P7练习2.

=a(a≥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

0时,=-a的应用拓展.

1.教材P5习题16.13、4、6、8.

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

·

=(a≥0,b≥0),反之=·

(a≥0,b≥0)及其运用.

理解·

=(a≥0,b≥0),=·

(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由具体数据,发现规律,导出·

=(a≥0,b≥0)并运用它进行计算;

利用逆向思维,得出=·

(a≥0,b≥0)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简.

重点:

·

(a≥0,b≥0)及它们的运用.

难点:

发现规律,导出·

=(a≥0,b≥0).

关键:

要讲清(a<

0,b<

0)=,如=或==×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

(1)×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

参考上面的结果,用“>

、<

或=”填空.

×

_____,×

________

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______,

(2)×

______,

______,(4)×

(5)×

______.

老师点评(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让3、4个同学上台总结规律.

(1)被开方数都是正数;

(2)两个二次根式的乘除等于一个二次根式,并且把这两个二次根式中的数相乘,作为等号另一边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

·

=.(a≥0,b≥0)

反过来:

(a≥0,b≥0)

例1.计算

(4)×

直接利用·

=(a≥0,b≥0)计算即可.

(1)×

=

(2)×

==

(3)×

==9

(4)×

例2化简

(1)

(2)(3)

(4)(5)

利用=·

(a≥0,b≥0)直接化简即可.

(1)=×

=3×

4=12

(2)=×

=4×

9=36

(3)=×

=9×

10=90

(4)=×

×

=3xy

(5)==×

=3

(1)计算(学生练习,老师点评)

①×

②3×

2③·

(2)化简:

;

;

教材P11练习全部

(1)·

==(a≥0,b≥0),=·

1.课本P111,4,5,6.

(1)

(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2二次根式的乘除

(2)

=(a≥0,b>

0),反过来=(a≥0,b>

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理解=(a≥0,b>

0)和=(a≥0,b>

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理解=(a≥0,b>

0),=(a≥0,b>

2.难点关键:

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及逆向等式.

2.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规律:

______;

_______;

_______.

3.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_________,

(2)=_________,(3)=______,(4)=________.

规律:

_____;

_____。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阐述运算结果.

(老师点评)

刚才同学们都练习都很好,上台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根据大家的练习和回答,我们可以得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a≥0,b>

0),

反过来,=(a≥0,b>

0)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规定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

例1.计算:

(1)

(2)(3)(4)

上面4小题利用=(a≥0,b>

0)便可直接得出答案.

(1)===2

(2)==×

=2

(3)===2

(4)===2

例2.化简:

直接利用=(a≥0,b>

0)就可以达到化简之目的.

(1)=

(2)=

(3)=

(4)=

三、巩固练习教材P14练习1.

本节课要掌握=(a≥0,b>

0)及其运用.

1.习题16.22、7、8、9.

21.2二次根式的乘除(3)

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通过计算或化简的结果来提炼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根据它的特点来检验最后结果是否满足最简二次根式的要求.

重难点关键

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

会判断这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请三位同学上台板书)

1.计算

(1),

(2),(3)

=,=,=

2.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

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是h1km,,c=n2+1(n>1)

求证:

∠C=90°

⑴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

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2+b2和c2的值。

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

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⑵要证∠C=90°

,只要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并且c边最大。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证明a2+b2=c2即可。

⑶由于a2+b2=(n2-1)2+(2n)2=n4+2n2+1,c2=(n2+1)2=n4+2n2+1,从而a2+b2=c2,故命题获证。

六、课堂练习

1.判断题。

⑴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⑵命题:

“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

,那么它所对的边是另一边的一半。

”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

如果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⑷△ABC的三边之比是1:

1:

,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2.△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如果∠C-∠B=∠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B.如果c2=b2—a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

C.如果(c+a)(c-a)=b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D.如果∠A:

∠B:

∠C=5:

2:

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3.下列四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8,b=15,c=17

B.a=9,b=12,c=15

C.a=,b=,c=

D.a:

b:

c=2:

3:

4

4.已知:

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

⑴a=,b=,c=;

⑵a=5,b=7,c=9;

⑶a=2,b=,c=;

⑷a=5,b=,c=1。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二)

一、教学目的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见教材例题)让学生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例2(补充)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

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从而使用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

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

⑵依题意画出图形;

⑶依题意可得PR=12×

1.5=18,PQ=16×

1.5=24,QR=30;

⑷因为242+182=302,PQ2+PR2=QR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QPR=90°

⑸∠PRS=∠QPR-∠QPS=45°

小结:

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

例2(补充)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⑴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⑵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5、12、13;

⑶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52+122=132,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解略。

1.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80m后,又走了60m,再走100m回到原地。

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80m后,又走60m的方向是。

2.如图,在操场上竖直立着一根长为2米的测影竿,早晨测得它的影长为4米,中午测得它的影长为1米,则A、B、C三点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

为什么?

3.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13海里的A、B两个基地前去拦截,六分钟后同时到达C地将其拦截。

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120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海里,航向为北偏西40°

,问:

甲巡逻艇的航向?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

1.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2.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3.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例1(补充)利用因式分解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2(补充)使学生掌握研究四边形的问题,通常添置辅助线把它转化为研究三角形的问题。

本题辅助线作平行线间距离无法求解。

创造3、4、5勾股数,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DE就是平行线间距离。

例3(补充)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注意条件的转化及变形。

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是黄金搭档,经常综合应用来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

例1(补充)已知:

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满足a2+b2+c2+338=10a+24b+26c。

试判断△ABC的形状。

⑴移项,配成三个完全平方;

⑵三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都为0;

⑶已知a、b、c,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例2(补充)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AD∥BC,AB=4,BC=6,CD=5,AD=3。

求:

四边形ABCD的面积。

⑴作DE∥AB,连结BD,则可以证明△ABD≌△EDB(ASA);

⑵DE=AB=4,BE=AD=3,EC=EB=3;

⑶在△DEC中,3、4、5勾股数,△DEC为直角三角形,DE⊥BC;

⑷利用梯形面积公式可解,或利用三角形的面积。

例3(补充)已知:

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且CD2=AD·

BD。

△ABC是直角三角形。

∵AC2=AD2+CD2,BC2=CD2+BD2

∴AC2+BC2=AD2+2CD2+BD2

=AD2+2AD·

BD+BD2

=(AD+BD)2=AB2

1.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a2+b2-c2)=0,则△ABC是()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

c=1:

,试判断△ABC的形状。

3.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AB=1,BC=,CD=,AD=3,且AB⊥BC。

在△ABC中,∠ACB=90°

,CD⊥AB于D,且CD2=AD·

△ABC中是直角三角形。

18.1.1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一)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2.难点: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例1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例2是补充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即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又让学生从较简单的几何论证开始,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演绎几何论证的方法.此题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推理论证.

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1)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

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①∵ABDC,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DBC(性质).

注意:

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

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

(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

(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第一章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

(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已知:

如图ABCD,

AB=CD,CB=AD,∠B=∠D,∠BAD=∠BCD.

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

(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证明:

连接AC,

∵ AB∥CD,AD∥BC,

∴ ∠1=∠3,∠2=∠4.

又 AC=CA,

∴ △ABC≌△CDA(ASA).

∴ AB=CD,CB=AD,∠B=∠D.

又∠1+∠4=∠2+∠3,

∴ ∠BAD=∠BCD.

由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性质1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例1(见教材例1)

例2(补充)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

AF=CE.

要证AF=CE,需证△ADF≌△CBE,由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有∠D=∠B,AD=BC,AB=CD,又AE=CF,根据等式性质,可得BE=DF.由“边角边”可得出所需要的结论.

证明略.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1)在ABCD中,∠A=,则∠B=度,∠C=度,∠D=度.

(2)如果ABCD中,∠A—∠B=240,则∠A=度,∠B=度,∠C=度,∠D=度.

(3)如果ABCD的周长为28cm,且AB:

BC=2∶5,那么AB=cm,BC=cm,CD=cm,CD=cm.

2.如图4.3-9,在ABCD中,AC为对角线,BE⊥AC,DF⊥AC,E、F为垂足,求证:

BE=DF.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二)

三、教学目的:

1.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2.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

3.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道补充题,它是性质3的直接运用,然后对例1进行了引申,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讲,并归纳结论:

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作直线交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相等.例1与后面的三个图形是一组重要的基本图形,熟悉它的性质对解答复杂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例2是复习巩固小学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个例题比小学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题加深了一步,需要应用勾股定理,先求得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高,然后才能应用公式计算.在以后的解题中,还会遇到需要应用勾股定理来求高或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