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统复习资料 118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5976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统复习资料 118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庆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统复习资料 118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重庆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统复习资料 118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重庆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统复习资料 118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重庆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统复习资料 118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统复习资料 1182Word文档格式.docx

《重庆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统复习资料 118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统复习资料 1182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统复习资料 1182Word文档格式.docx

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特征:

(1)整体性:

要素和子系统的集合。

(2)目的性:

系统运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3)相关性:

各要素既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

(4)环境适应性:

系统与其环境相互交流、影响,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

2、信息系统的发展(四个阶段):

由低级到高级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面向业务

管理信息系统(MIS)面向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DSS)面向决策

第三节信息系统和管理

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

(1)组织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使企业发展面临各种挑战,信息系统必须能给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信息系统是辅助组织进行管理、决策的重要手段

(3)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组织管理的“扁平化”。

降低了组织内部信息交流的成本,使得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距离缩小。

(4)控制职能是对管理业务进行计量和纠正,确保计划可以实现。

第四节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

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西蒙决策过程模型

情报活动阶段情报活动阶段的内容是调查环境,并定义要决策的事件和条件,获取决策所需要的有关信息

设计活动阶段决策者设计可能的、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一般情况下,实现目标的方案不应是一个,而是需要研究与实现目标有关的限制性因素,提供多个选择的方案决策问题的类型

选择活动阶段从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中,针对决策目标,选出最合理的方案,是决策成功或失败的关键阶段

实施活动阶段选定方案后,即可付之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收集实施过程中的情报。

根据这些情报来进一步作继续执行、停止实施或修改后继续实施的决定。

决策问题的类型

1.结构化决策决策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据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

2.非结构化决策指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学识、经验、直觉和决策风格等)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影响。

往往是决策者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数据临时作出决定

3.半结构化决策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即有所了解但不全面,有所分析但不确切,有所估计但不确定。

这样的决策问题一般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如何深刻地认识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的一把手工程”?

)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技术系统——它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的复合体;

同时它也是一个社会系统——“推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变革犹如推进社会变革”。

MIS的开发将引起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权力结构和人们习惯的深刻变化.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概念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能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能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能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并帮助企业实现规划目标。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面向管理决策

2.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综合性

3.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人机结合

4.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

5.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MIS的纵向结构)

安东尼模型从信息处理的工作量来看,信息处理所需资源的数量随管理任务的层次而变化。

一般业务处理的信息处理量较大,层次越高,信息量越小,形成金字塔型系统结构;

塔的底部表示结构明确的管理过程和决策,而顶部则为非结构化的处理工作和决策。

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MIS的横向结构)

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数据处理

一、数据处理的概念

数据处理:

指把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等领域中的原始数据,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种行式的数据的过程。

数据处理的主要目的:

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递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

2.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行动和决策的依据

3.科学地保存和管理已经过处理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数据结构又可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

是指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包括:

※线性结构:

如线性表、栈、队列及串等;

※非线性结构:

如树和图等。

数据的物理结构:

又称存储结构,是指数据元素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存储方式,它分为以下四种:

顺序存储链接存储索引存储散列存储

 

第二节数据库技术——能完成数据规范,掌握E-R模型(结合第七章教材及教案)

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

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它能以最佳方式,最少的数据冗余为多种应用服务,程序与数据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构成:

四个方面

A.计算机系统:

指用于数据库管理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

b数据库:

存放实际数据的物理数据库,也存放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是一组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包括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程序以及数据管理例行程序。

d.人员

三、数据模型按应用目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

概念模型(信息模型)、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

四、数据库保护:

四个方面,注意理解完整性

1、数据库的安全性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和破坏

2、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与相容性。

(简答题)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有有以下三种形式

实体完整性:

指关系中主关键字属性不能取空值参照完整性:

指具有一对多联系的两个表之间,子表中与主表的主关键字相关联的那个属性(外部码)的值要么为空,要么等于主表中主关键字的某个值(如选课关系SC中的“学号”和“课程号”)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

它是针对某一具体数据库的约束条件,由应用环境确定(如性别只能是“男”或“女”)

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

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第1节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1、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

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进行MIS系统的开发,而不是一切从头开始】

2、通过制订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更正确地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MIS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找出MIS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不是所有问题】

3、指导MIS系统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计划是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工作成果考核的依据和标准】

MIS战略规划的内容

(1)、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

信息系统的目标:

确定MIS应实现的功能;

信息系统的约束:

包括MIS实现的环境、条件;

(如管理的规章制度、人力、物力、财力等)

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指明信息的主要类型和主要的子系统。

(2)单位(企业、部门)的现状。

(3)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

(4)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5)近期计划

二、诺兰阶段模型P93

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

1、初装阶段指单位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一般,“初装”阶段大多发生在单位的财务部门。

2、蔓延阶段人们把计算机用于简单的数据处理而提高了效率,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始大面积推广普及。

3控制阶段各部门盲目使用计算机,开发信息系统,而缺乏对其应用的总体规划和管理,既浪费了资源,也没有提高效益,计算机应用出现了滑坡

4集成阶段人们开始从实际需要出发,总结经验,全面规划开发计算机的各层应用,进行系统的集成和改造。

5、管理阶段在上阶段的基础上,引进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并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把计算机应用推到了更高的层次和更新的领域。

6、成熟阶段人们除了把计算机应用于日常管理之外,进一步共享资源、优化数据、统一规划,扩展应用,大大发挥了计算机决策支持的作用。

诺兰模型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诺兰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诺兰模型中的各个阶段是不可以跳跃的。

2、无论在确定开发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该首先明确本单位处于哪一个生长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特征指导信息系统的建设。

3、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和方法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一)“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指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整个MIS【即先建功能模块,再进行系统集成】

优点:

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开发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在初装和蔓延阶段,常常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缺点:

系统设计不够周密,缺乏整体的系统思考,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

(二)“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指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这种开发策略逻辑性强,难度较大,是一种更重要的策略,是信息系统的发展走向集成和成熟的要求。

【如同结构化程序设计,先划分功能模块和总体布局,再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

通常,“自下而上”的策略用于小型MIS系统的设计;

而“自上而下”的策略用于大型MIS系统的设计。

对于大型系统往往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先自上而下地作好MIS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

这是建设MIS的正确策略。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四种)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般将系统规划和系统分析统一为系统分析阶段】

1、系统分析:

根据用户的请求,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进行可行性研究;

分析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提出新系统逻辑方案;

2、系统设计:

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3、系统实施:

由程序员对系统进行编程和由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培训业务人员和操作员,以及由业务人员完成数据准备,然后系统投入试运行。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

(1)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系统的开发;

分阶段实现整个系统,降低系统开发的风险

(2)面向用户:

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愿望

不足是

(1)系统目标难以确定

(2)对环境的适应性差(3)系统的开发周期长(4)工作量大

【总体来说,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适合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2)原型法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

它试图改进生命周期法的缺点,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基本框架(称为原型)。

先运行这个原型,再不断评价和改进原型,使之逐步完善

原型法的优缺点

1、原型法的优点:

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参与开发全过程

通过一系列对原型的修改和完善,大大降低了系统开发失败的风险

降低了用户培训时间,简化了管理,降低了开发成本

开发周期短,环境适应性强

2、原型法的缺点:

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深度不够,可能在需求目标比较模糊的情况下就开始开发系统,从而构建的第一个原型可能并不是最优方案

对开发工具、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快速开发工具、综合的人才素质)

由于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它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原型法贯彻的是“从下到上”的开发策略,它更易被用户接受。

但是,由于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强调的是系统局部的优化而非全局的优化,因此,它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该方法的另一不足是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如果用户合作不好,盲目纠错,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三)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了解)

(四)CASE方法(了解)

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一、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

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

二、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1、管理上的可行性:

管理人员对开发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如私企财务中的“一支笔”现象)

2、技术上的可行性:

论证现有技术对系统所提出目标的支持程度,开发人员的水平,如果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或者单纯依靠外部力量进行开发,是很难成功的(系统最终得由企业自己负责维护)

3、经济上的可行性:

主要是预估费用支出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三、详细调查的目的:

完整地掌握现行系统的状况,发现问题,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

对象:

现行系统(包括手工系统和已采用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

原则:

用户参与的原则、

四、管理业务流程调查

管理业务流程图的定义:

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不合理的流向。

五、数据流程调查

数据流程图的定义:

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业务流程图到数据流程图的转换规则(重点)业务流程图中的外部实体直接转换为数据流程图中的外部实体

业务流程图传递中的单据转换为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流

业务流程图中用于查询与修改的单据转换为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存储

业务流程图中涉及的人或部门转换为数据流程图中该人或部门所完成的处理功能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的定义及其内容、作用

定义:

指对数据流程图的进一步说明,描述其中所有的数据项、数据流(书上错写为结构)、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外部实体的详细内容的一种数据建模工具

内容: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外部实体

作用:

1、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阶段给人提供关于数据的描述信息;

2、在数据字典中建立的一组严密一致的定义有助于改进系统分析员和用户之间的通信,从而消除它们之间的许多误解;

3、有助于改进在不同的开发人员或不同的开发小组之间的通信,加快系统开发的进度。

如果要求所有开发人员都根据公共的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来设计模块,则能避免许多数据不一致而造成的麻烦,比如模块间的接口问题;

4、数据字典是开发数据库的第一步,而且是很有价值的一步。

系统化分析

系统化分析的内容(理解):

系统目标、业务流程数据流程优化、数据属性分析功能及子系统划分、数据存储分析、输入输出分析、数据处理方式

数据的属性分析包括静态特性分析和动态特性分析两部分:

(一)数据的静态特性

指分析数据的类型、数据的长度、取值范围和发生的业务量

(二)数据的动态特性:

数据属性按动态特性可分为:

1、固定值属性:

指数据的属性值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

职工的性别、血型等属性

2、固定个体变动属性:

这类数据项,对总体来说具有相对固定的个体集,但其值是变动的属性。

例如,职工工资中电费扣款一项,扣款人员变动不大,但每人所扣电费则每月都在变化

3、随机变动属性:

这种数据项,其个体是随机出现的,值也是变动的。

例如职工工资中的病事假扣款

数据处理的方式可分为两类:

(用哪一种)

1、成批处理方式:

即按一定时间间隔把数据积累成批后一次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成批处理的特点:

费用较低而又可有效地使用计算机,通常适用于以下四种情况:

固定周期的数据处理(工资管理)

需要大量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数据的综合处理(营销管理)

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累积数据后才能进行的数据处理

没有通讯设备而无法采用联机实时处理的情况(野外数据采集的管理)

2、联机实时处理:

其特点是面向处理,数据直接从数据源输入中央处理机进行处理,由计算机即时作出回答,将处理结果直接传给用户。

这种处理方式的特点是及时,但费用较高。

通常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需要反应迅速的数据处理(工业实时控制系统)

负荷易产生波动的数据处理(银行的账务处理系统)

数据收集费用较高的数据处理(航天飞机的控制处理)

第7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的任务:

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即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模型分为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逻辑模型主要确定系统做什么,而物理模型则主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前者是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后者是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系统设计的依据就是系统分析阶段所得到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2、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3、代码的定义:

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

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

4、代码的功能(代码的作用)

1)它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2)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3)代码提高了数据的全局一致性(共享性)

4)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

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

5、代码的种类

1)顺序码

优点:

短而简单,易于管理

缺点:

代码本身没有给出对象的任何其它信息(没有逻辑基础)

新加的代码只能列在最后,删除则造成空码

2)区间码

区间码的优点:

信息处理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

区间码的缺点:

a码的长度与它分类属性的数量有关,有时可能造成很长的码,加重计算机处理的负担

b在许多情况下,码有多余的数

c码的维护比较困难

3)助忆码

文件的分类

按文件的用途分类:

(本节的重点)

1、主文件:

主文件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主要存放具有固定值属性的数据(如职工姓名、职务等数据)

2、处理文件:

又称事务文件,是用来存放事务数据的临时文件,包含了对主文件进行更新的全部数据,主要存放具有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

3、工作文件:

工作文件是处理过程中暂时存放数据的文件。

如排序过程中建立的排序文件,打印时建立的报表文件等(此类文件用完后,不再保存)

4、周转文件:

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

5、其他文件:

例如备份文件,档案文件等能结构图设计

文件设计的定义:

就是根据文件的使用要求、处理方式、存储量、数据的活动性以及硬件设备的条件等,合理地确定文件类别,选择文件介质,决定文件的组织方式和存取方法。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类:

一对一联系:

如果对于A中的一个个体,B中至多有一个个体与其发生联系;

反之,B中的一个体至多对应A中一个个体,则称A与B是一对一联系(如男女之间的夫妻关系)

一对多联系:

如果对于A中的每一个体,实体B中有一个以上的个体与之发生联系,反之,B中的每一个体至多只能对应于A中的一个个体,则称A与B是一对多联系(如学生与所在系)

多对多联系:

如果A中至少有一个体对应于B中一个以上的个体,反之;

B中也至少有一个个体对应于A中一个以上的个体,则称A与B为多对多联系(如学生与课程)

数据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层次模型:

(HierarchicalModel)

网状模型:

(NetworkModel)

关系模型:

(RelationModel)

关系模型的特点:

1、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2、关系是规范化的关系3、关系模型中,用户对数据的检索和操作实际上是从原二维表中得到一个子集,该子集仍是一个二维表。

(一)第一范式(1NF)

1NF的定义:

属于第一范式的关系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元组中的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

(二)第二范式(2NF)

定义1:

设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

X,Y是U(属性)的子集。

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值),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X→Y(即X的值唯一确定Y的值)定义2:

在R(U)中,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都有X’→Y,则称Y对X完全函数依赖。

2NF的定义:

若R∈1NF,且每一个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主码,则R∈2NF。

三)第三范式(3NF)

定义3:

在R(U)中,如果X→Y,(Y≮X),Y→X,Y→Z,则称Z对X传递函数依赖。

3NF的定义:

指这种关系不仅满足第二范式,而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

产品关系(产品代码,产品名,生产厂名,生产厂地址,单价)

判断一个关系模式满足第几范式的正确求解过程。

1、因为该关系模式的每一个分量都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所以,该关系模式满足1NF

2、该关系模式的主码是:

{产品代码}

3、由于关系模式的主码是由唯一的属性构成,因此,不会形成非主属性对主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因此,该关系模式满足2NF

4、设:

X={产品代码}

Y={生产厂名}

Z={生产厂地址}

由于:

X→Y,Y≮X,Y→X,Y→Z

非主属性{生产厂地址}通过{生产厂名}传递依赖于主属性{产品代码},因此,该关系模式不满足3NF

5、所以,该关系模式是满足2NF。

E-R模型向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重点掌握的内容)

实体的转换规则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

实体型的属性

关系的码:

实体型的码

例,学生实体可以转换为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