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心理专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3586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8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docx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教育心理专题》.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docx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

单选题

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霍尔)的代表性观点。

1、如果不色盲是显性特征,色盲是隐性特征,则下面哪一项表达意味着个体将是色盲。

(Dww)

2、用H2O表示水,属于布鲁纳提出的哪一种心理表征方式(D符号表征)3、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心理学家是(C维果茨基)

4、华生等做的“小阿尔伯特案例”说明(C条件性情绪反应)的问题。

5、在以下四种强化方式中,少一次行为就得不到强化的是(A固定比率强化)6、(B廷克利泡夫)的猴子找香蕉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7、以下属于程序性知识表征方式的是(D产生式)8、“男”和“女”属于(A名义分数)

9、C—类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又称为(C非行为发展目标)

10、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的(D一致性效度)好1.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B17)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

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霍尔)的代表性观点1、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C23条)染色体。

2、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A同化)

3、皮亚杰把(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4、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5、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起源虞(A巴甫洛夫)的研究。

6、“干好干坏一个样”。

这描述的是(C固定时距强化)。

7、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C柯勒)做的。

8、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班杜拉)

9、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自行派生新命题)。

10、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

11、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A质的差异)

12、从正台分布的饿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包括了(B34.13%)人口。

填空题

1.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1、有丝分裂就是指细胞的成倍分裂,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同化是指把一个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3、儿童游戏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对应的游戏类型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4、形成经典条件反应的关键是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

5、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律是指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6、柯勒的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说明了学习中的顿悟。

7、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自行派生新命题。

9、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10、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11、托尔曼通过小白鼠实验提出了“心理地图”的概念。

12、命题由论点和联系两个成分构成。

13、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

14、社会遵从造成个体差异丁—型分布。

15、学校里最常使用的两类分数是等第分数和区间分数。

16、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精神文明。

1.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1、遗传既造成相似性也造成相异性。

2、在皮亚杰看来,只有童话而无顺应,则个体的认知就只有量的变化。

3、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平等的自由。

4、巴甫洛夫指出人和其他动物都有处理、第一信号的系统。

5、学习者首先做出尝试,这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纲”。

6、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7、下图的A表示短视或工作记忆;B表示长时记忆。

8、一个产生式可以表示为如果„„,那么„„。

9、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

10、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

11、SD过S是标准差的缩写。

12、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1、在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上,皮亚杰特别突出了一种类同于生物性成长的发展,布鲁纳则强调了学校教学,而维果茨基则重视社会历史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2、经典条件反射作用于人时易产生一种副作用,即形成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去除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系统脱敏之类的心理治疗技术。

3、教师应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检查学生对该环节的准备状态,认识到不是重复,而是反馈才是引起学习进步的关键因子,相信奖励促进行为形成的力量比惩罚导致行为消除的力量大。

4、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过程是形成内部表征后表现为行为的,为这样一个学习涉及的心理过程有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

5、一个人的知识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三种形式。

6、通常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可以凭经验来判断,而一致性效度和重测效度需通过计算相关系数r来判断。

7.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8.家庭环境影响的三方面交互作用是(身体养育)×(社会交往)×认知发展9.皮亚杰把个体认知结构发展的最后阶段命名为(形式运算)阶段。

10.布鲁纳鉴定了三种认知表征方式是(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11.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有(方便)、(安全)、传递和(灵活)。

12.命题的结构由(论点)和(联系)两个成分构成。

前者多是名词、代词,而后者多是(动词)。

13.如何教好或学好程序性知识两种最基本的过程,即(模式识别)和(序列行动)。

14.教学内容的二维分类,其中的一维是(可说明性),另一维是(可把握性)。

名词解释

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

3.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

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

9.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

学习定义中“经验”表明学习而能的行为不包括生来即能的和随着成长自然而然即能的行为;“变化”包括行为和心理的变化。

“持久”表明短暂的变化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学习过”。

2.自发恢复是指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出现的反弹现象。

3.分化就是对刺激做出精确的反应。

4.条件刺激的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它表明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的识别不精确。

5.效果律的基本思想是:

如果在一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伴随着一种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或跟随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削弱。

6.强化是指一种程序或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7.惩罚在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框架里被宽泛地定义为“一有机体的行为结局是出现了烦恼子”。

8.对象-对象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表现为得知特写关系里的一个对象出现了,便预言、等待或猜测、推想另一对象的出现。

9.替代学习通俗地说学习者把榜样记在心里,印在脑子里,实质上是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记忆里。

意思是:

“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将失败、遭罚;如果人,就得我亲历这一学习过程,那就得我付出代价,可些代价是我会不起

10.行为-结局期望是认识了自己的行为与结局的关系后所产生的预料,表现为肯定或猜测自己的一项行为会是怎样的结局。

1.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

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

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

它的数学表达为:

个体差异=Xi-X

2.测量:

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3.标准分数:

是相对于原尺分数而言的。

采用标准分数就是为了克服原尺分数的局

4.标准差:

①为计算标准差,我们使原尺分数的平均值变成0,这就使不同测验的原尺分数有了统一的测量起点,于是可以开始比较了。

②用标准差S作为测量单位,这就把度量单位统一起来了,这就实现了比较。

③引进正态分布概念后,比较的结果在实际含义上将表现为总体中有多少个体(%)在特定个体i的左面或右面,从而确定该个体i的水平相对地高还是低。

④利用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正态分布,我们可以在不同单位的分数之间做比较。

⑤标准差还能测量两个群体在某项特质上的个体差异是否同样大。

5.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

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6.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算“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的行为。

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7.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

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6.命题网络的形成:

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视觉意象是指当你闭上眼睛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来的形象。

3.陈述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4.精制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5.组织是指把一个大的信息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也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6.模式是指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

7.程序性知识是指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件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8.概念就其最严整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定义,它可以规范地表现为“——是——”的陈述句,或者说命题。

9.序列行动是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

10.合成是学习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形成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3、命题及其成分:

表现为句子的思想观念被认知心理学成为命题,一个命题有两个成分:

论点和联系

5、分数的信度与效度:

分数的信度是指所测得的分数可靠不可靠,其主要的一种标志就是两次测验的分数相一致,或者一致的程度高。

效度是指测验是否测到了意欲测量的特质,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测量到了意欲测量的特质。

6、正强化:

正强化指学习者行为的结局是出现某个满意子,从而加大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8、产生式系统:

当前一产生式的行动结果构成了后一产生式的条件,从而引发后一产生式的行动时,这两个产生式就构成一个产生式系统,表现为前一产生式中表述行动的部分与后一产生式中表述条件的部分相重叠。

10、命题的抽象性:

是指导我们在听、读文句时,一般总是把握其中的意思,而不是去抓住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

简答题

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具有完全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的机能,当等位基因由显性和隐性基因组成时,总归表现出显性基因的作用、影响或效果。

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个体来说,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差异性。

比如对有些人来说,父母都不色盲,子女也不色盲,这是相似性的表现;对有些人来说,虽然父母都不色盲,但是由于父母都带有色盲的隐性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