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5743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中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文档格式.docx

3建议13

3.1继续引导玉米生产结构调整13

3.2加快消化现有玉米库存13

3.3完善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14

3.4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14

2016年,中国玉米生产结构调整初显成效,玉米面积、产量双降;

玉米价格全面下跌,消费需求逐步回暖;

国内外价差大幅缩小,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明显减少。

预计2017年中国玉米面积将继续调减,但调减幅度可能有所收窄;

国内玉米价格总体弱势运行,但存在反弹可能;

玉米消费将进一步增长,有望创历史新高;

国内外玉米价格将基本接轨,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预期进一步减少。

12016年国内外玉米市场特点

1.1国际玉米市场

1.1.1国际价格震荡下跌

由于全球玉米继续增产,供求关系进一步宽松,2016年国际玉米价格继续震荡下跌,跌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016年,美国墨西哥湾2级黄玉米平均离岸价为172.15美元/t,同比下跌3.2%;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主力合约收盘月均价142.54美元/t,同比跌4.8%;

至12月,上述两种国际玉米价格分别跌至168.70美元/t和139.50美元/t,同比分别跌3.1%和4.5%。

分月看,1—12月离岸价各月环比涨幅分别为-2.5%、-0.3%、-2.0%、1.5%、4.4%、4.5%、-3.1%、-3.4%、1.2%、-0.3%、-3.1%、0.4%;

期货价格各月环比涨幅分别为-2.5%、0.5%、0.2%、2.8%、4.3%、5.9%、-14.2%、-5.9%、-0.3%、5.6%、-1.5%、2.2%。

1.1.2国际玉米供求形势依然宽松

2016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同时气候条件有利,单产上升,总产创历史新高,带动全球玉米产量进一步增长。

同时,消费需求增长低于产量增长,库存水平继续增加并达到近年来新高。

据美国农业部12月供需报告预测,2016/17年度全球玉米产量10.40亿t,同比增8.2%;

总消费量10.26亿t,同比增6.9%;

贸易量1.48亿t,同比增21.8%;

期末库存2.22亿t,同比增6.4%;

库存消费比21.7%,比上年度略降0.1个百分点,玉米供求维持宽松形势。

1.2国内玉米市场

1.2.1玉米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016年,我国开启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玉米被列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品种,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

农业部发布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规划在“十三五”时期调减玉米面积333.3万hm2以上。

同时,国家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新机制,玉米临储价格大幅调低,对农民玉米种植行为产生了影响。

各主产省主动调减面积,引导农民改种其他作物,主要改种作物包括大豆、青贮玉米、马铃薯、花生、杂粮、蔬菜等,我国玉米面积13年来首次调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3676万hm2,同比下降3.6%。

从气候条件来看,主产区出现了局部灾害。

其中,东北部分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持续干旱,7月持续高温少雨,受旱范围较广,8月下旬以后受台风和降雨偏多影响,部分玉米倒伏,对玉米品质和单产有一定影响;

华北黄淮产区8月持续高温少雨影响玉米授粉,河南、山东部分地区玉米瞎尖及籽粒容重下降。

但总体气候略好于上年,2016年全国玉米单产5972.7kg/hm2,同比增长1.3%,其中,吉林、河北单产增加,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基本持平,河南略降;

总产量21955.4万t,同比减少2.3%,但仍处于历史次高水平。

1.2.2国内价格继续下跌

2016年,国家对玉米收储制度做出了重大调整,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改为实行“市场化收购+补贴”新机制,原有临储政策的托市作用消失,加上国内玉米库存压力大、2015年产玉米临储收购价格大幅下调的影响,国内玉米价格总体延续了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跌势,批发价格、期货价格、新玉米收购价格全面大幅下跌。

1.2.2.1批发价格明显下跌

2016年,国内产销区批发价格总体下跌,但也出现了阶段性反弹。

第1次反弹出现在5—6月,由于市场大部分玉米被东北临储收购,甚至华北部分粮源倒流回东北进入临储,进入5月以来,市场粮源逐渐趋紧,华北黄淮产区价格反弹明显。

第2次反弹出现在11月,主要是由于受公路限超、煤炭与粮食争运力以及雨水天气等因素影响,玉米运输遭遇瓶颈,运费明显上涨,东北玉米外销运力不够、成本增加,销区玉米供应不足。

1—12月,产区平均批发价格各月环比涨幅分别为-1.0%、-1.2%、-2.7%、-3.2%、0.2%、4.0%、1.6%、-2.3%、-2.4%、-9.2%、3.2%、-1.8%,销区平均批发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0.9%、-1.1%、-2.7%、-5.3%、-1.3%、2.5%、1.9%、-2.6%、0.7%、-5.5%、3.4%、-5.4%。

2016年产销区平均批发价格分别为1805元/t、2019元/t,同比分别下跌17.0%、16.6%。

至12月,产区平均批发价格为1663元/t,同比跌14.2%。

其中,东北产区1534元/t,同比跌23.3%,华北黄淮产区1700元/t,同比跌10.0%;

销区平均批发价格为1863元/t,同比跌15.4%。

1.2.2.2新玉米价格低开低走

受玉米市场化改革和库存压力巨大等因素影响,2016年新玉米价格大幅低开,同比跌幅较大。

辽宁12月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1.56元/kg,比9月开秤价低0.16元/kg,同比跌20.4%;

内蒙古12月收购均价1.44元/kg左右,比开秤价跌0.24元/kg左右,同比跌27.5%;

黑龙江12月农户平均售价为1.10元/kg;

吉林玉米收购价格普遍低于1.40元/kg;

山东新玉米上市前企业收购价在1.90元/kg,9月底新玉米上市后,跌至1.72元/kg,12月为1.56元/kg。

12月底,吉林深加工企业挂牌收购价为1.32~1.38元/kg,比开秤价跌0.12~0.14元/kg,同比跌0.54~0.60元/kg;

黑龙江为1.40元/kg,与开秤价基本持平,同比跌0.36~0.38元/kg;

山东为1.58~1.70元/kg,比开秤价跌0.04~0.12元/kg,同比跌0.16~0.30元/kg。

1.2.2.3期货价格同比大幅下跌

2016年,国内玉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呈震荡下跌态势。

10月21日大连商品交易所(DCE)玉米期货近月合约收盘价一度跌至1426元/t,跌回到2009年初的水平,比2014年9月的历史高点价格下跌48.0%。

12月底,近月合约收盘价为1489元/t,比年内高点价格下跌29.7%,同比跌29.1%。

2016年近月合约收盘价平均为1750元/t,同比跌21.7%。

1.2.3国内消费逐步回暖

中国玉米消费用途主要包括饲用消费、工业消费、食用消费和种用消费。

2016年,玉米消费逐步走出持续低迷状态,消费总量呈恢复性增长,全年消费量约为1.8亿t。

从消费结构看,呈现“两增三稳”的特点。

一是饲料消费总量有所增加。

一方面,生猪养殖对玉米饲料消费的带动作用减弱,畜禽等其他养殖业稳步发展有利于带动玉米饲用消费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8364万t,比上年下降1.1%。

其中,猪肉产量5299万t,同比下降3.4%。

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生猪存栏同比下降4.2%,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3.6%。

因此,生猪生产的玉米饲用消费有所降低。

此外,2016年全国牛奶产量3602万t,同比下降4.1%,也不利于玉米饲用消费增长。

以畜禽为主的其他养殖业发展成为带动玉米消费增长的主导力量。

2016年,全国牛肉产量717万t,同比增长2.4%;

羊肉产量459万t,同比增长4.2%;

禽肉产量1888万t,同比增长3.4%;

禽蛋产量3095万t,同比增长3.2%。

另一方面,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的减少相应增加了国内玉米饲用消费需求,成为2016年玉米饲用消费增长的主要来源。

2016年,中国玉米和高粱、大麦进口总量为1482万t,比上年减少1137万t,其中大部分用于饲用消费,估计替代国内玉米用量约1000万t,比上年减少约800万t,相当于增加国内玉米消费约800万t。

估计2016年全国玉米饲用消费比上年增加约500万t。

二是工业消费恢复性增长。

由于玉米原料价格大幅下跌,用粮企业成本明显降低,玉米深加工企业经营状况普遍改善,开工率显著上升,全行业在经历3年持续低迷后开始复苏,带动玉米工业消费增加。

据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数据,淀粉糖、氨基酸、有机酸等产品产量都有明显恢复,每吨产品盈利200~1000元,其中淀粉糖每吨盈利300~400元,医用用品、3D打印等新材料产品成为玉米深加工业新的增长点。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为67.5%,同比上升8.9个百分点。

玉米酒精行业呈现前低后高特点,在对美国玉米酒糟(DDGS)实行“双反”后,玉米酒精行业开始扭亏为盈。

中国玉米市场网数据显示,全国酒精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53.4%,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

估计2016年工业深加工业玉米用量达到约5500万t,同比增500万t左右。

三是种用消费、食用消费和损耗基本稳定,且占玉米消费比重不大,对玉米消费总量影响很小。

其中种用消费由于玉米面积调减稳中略降,食用消费则因城市消费者偏爱粗粮而稳中略升,损耗由于库存量增加而稳中略增。

1.2.4国内外玉米价差大幅缩小

2016年,国际玉米价格总体继续走低,但国内玉米价格跌幅更为明显,加上人民币汇率走低,国内外玉米价差总体呈持续大幅缩小的态势。

2016年,进口配额内的国外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价平均为1620元/t,同比略涨19元/t;

国内玉米到港价平均为1981元/t,同比下降399元/t;

国外玉米比国内玉米价格低361元/t,价差比上年同期缩小418元/t。

12月,进口配额内1%关税的国外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价平均为1722元/t,同期国内玉米到港价为1771元/t,国外玉米比国内玉米低49元/t,价差同比缩小551元/t,国内外价格基本接轨;

配额外65%关税的美国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成本为2744元/t,比国内玉米到港价高出973元/t。

1.2.5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大幅下降

由于国内玉米价格显著下降,国外玉米及高粱、大麦等进口替代品价格优势逐步缩小,2016年,中国玉米进口同比大幅减少,替代品进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到明显抑制。

2016年中国玉米累计进口量316.66万t,同比减33.0%;

出口量0.35万t,同比减67.6%;

净进口316.31万t,同比减33.0%(图6)。

玉米进口主要来自乌克兰(占进口总量的84.0%)、美国(占7.0%)、老挝(占4.4%);

主要出口到朝鲜(占出口总量的89.29%)、俄罗斯(占8.94%)、韩国(占0.57%)。

2016年,高粱、大麦、DDGS、木薯累计进口分别为664.76万t、500.51万t、306.66万t、742.64万t,同比分别减少38.0%、53.4%、55.0%、19.7%;

4种替代品进口合计2214.58万t,同比下降41.0%。

22017年玉米市场展望

2.1玉米面积有望进一步减少,但调减幅度可能有所收窄

玉米去库存首先需要继续调整生产结构,适度调减籽粒玉米面积,控制新库存的产生。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

农业部明确2017年玉米结构调整的目标是继续调减66.67万hm2籽粒玉米面积。

同时,由于临储政策取消,玉米价格大幅度下跌,农民玉米种植收益明显下降,对农民种植行为将会产生影响,预计2017年玉米面积将延续下降趋势。

但种植结构调整也面临替代约束,主要是由于玉米面积大,其他替代作物多为小品种作物,市场容量小,农民调减玉米改种其他作物风险较大。

另外,改种其他作物,农业机械配套也得相应调整,农民的种植习惯和种植技术都得随之改变,实际上改种不仅要承担市场风险,还要承担更多的成本。

预计2017年玉米面积调减幅度可能高于66.67万hm2的目标,但小于上年。

2.2国内玉米价格总体低位运行,但存在反弹的可能

庞大的玉米库存压力及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将较长时间压制玉米价格走势。

同时,玉米实现市场化定价后,国内外玉米市场的联动性将显著增强,国内玉米价格波动将趋于频繁,波动幅度也将加大。

国际市场偏松的供求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因此,总体上国内玉米价格短期内可能维持低位徘徊的局面。

但鉴于当前玉米价格跌幅较深,已触及农户生产成本线,国内外价格也基本接轨,后期基本已无大幅下跌空间。

同时,2017年美国玉米面积预期降至3642.17万hm2,较上年减少161.87万hm2,美国农业部将其2017/18年度国内农场价格提高了0.1美元/蒲式耳,预示国际玉米供大于求格局有望缓解,国际玉米价格将在较低价位上得到一定支撑,并对国内价格走势产生影响。

预计2017年,国内玉米价格总体水平虽将低于上年,但在当前价位上不会深度下跌,并存在反弹的可能,特别是5—8月玉米收购季结束至新玉米上市前,玉米供应容易出现青黄不接,价格可能出现阶段性走高的行情。

2.3玉米消费将进一步增长,有望创历史新高

2017年,国内玉米消费需求总体将面临较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从深加工业来看,作为玉米去库存的重要途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对东北产区符合条件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实行补贴,将玉米淀粉、酒精等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恢复至13%,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计划将生物燃料乙醇利用规模由210万t提高到400万t,对进口的美国DDGS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等,对于加快消化库存,促进玉米工业消费都具有积极作用。

加上玉米价格下跌带来的成本下降,玉米深加工业将再次迎来发展机遇,有望实现全面增长,企业开工率将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淀粉糖、氨基酸、有机酸等产品产量将继续增长,新材料产品将成为玉米深加工业新的增长点,酒精行业玉米用量也将实现较快增长。

预计2017年玉米工业消费有望突破6000万t,创历史新高。

从饲料消费来看,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有利于促进生猪产能恢复,同时国家鼓励主产区生猪发展,以及在东北产区对符合条件的饲料企业收购玉米给予补贴等政策,也对生猪发展形成利好。

但规模化养殖进入门槛抬高,各地环保压力导致限养禁养范围逐步扩大,生猪产能恢复将较为缓慢,加上进口猪肉的冲击,预计生猪生产将缓慢恢复,短期内恐难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其他畜禽和水产养殖依然将保持稳步增长势头,有利于带动玉米消费增长。

同时,国内外玉米价格接轨将较大幅度地抑制替代品进口,相应地将使玉米消费进一步增长。

预计2017年,中国玉米饲用消费将达到1.15亿t,较上年增长明显。

2.4国内外玉米价格基本接轨,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预期进一步减少

我国玉米进口主要受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国内外玉米比价关系以及玉米贸易政策的影响。

国内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将对玉米进口具有持续性的抑制作用。

其次,随着玉米市场化改革,国内玉米价格与国际价格迅速接轨,国内外价差大幅缩小,国外玉米到达中国南方的到港税后价与中国玉米到港价相比已不具备价格优势,甚至开始高于国内玉米价格,一举扭转了持续3年多的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格局[5],使得进口玉米几乎无利可图,国外玉米难以获得持续性的价格优势。

预计2017年,我国玉米进口量将下降至200万t左右。

同时,国外高粱、大麦等替代品的价格优势也将基本消失,加上我国对从美国进口的DDGS已实行双反措施,对进口谷物仍可能采取较为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等,预计2017年高粱、大麦、DDGS、木薯等替代品的进口量也将继续减少。

3建议

3.1继续引导玉米生产结构调整

2016年玉米结构调整虽然取得成效,但当年仍产大于需,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仍未有效缓解。

建议按照市场导向继续引导调整玉米生产结构,在保护核心产能的前提下继续实施“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规划,扩大粮改饲试点规模和范围,实行粮豆轮作补贴,扶持适宜地区杂粮杂豆生产,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力度,引导非优势区适度调减玉米面积。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

支持用粮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玉米订单生产和产加销融合发展。

3.2加快消化现有玉米库存

当前临储玉米结余超过2.3亿t,玉米去库存任务艰巨。

建议多形式、多渠道加快消化玉米库存。

一是开展临储玉米竞价销售,完善拍卖机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拍卖频率、拍卖数量和拍卖结构,适当投放优质玉米,切实改善服务,提高拍卖信息透明度,切实提高实际成交率。

二是通过税收优惠、出口退税、加工补贴、运费补贴等方式,扶持玉米加工业发展,支持主产区生猪产业发展,促进玉米加工转化利用。

三是考虑适度扩大燃料乙醇产能,加快玉米陈化粮出库消化。

3.3完善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

玉米价格大幅度下跌,对农民种植收益影响较大。

我国虽已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但需要完善。

一是补贴额度难以弥补玉米价格下跌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二是其他主产区农民难以获取补贴,收入损失无法弥补;

三是玉米生产者补贴与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没有统筹衔接,不利于东北玉米产区的结构调整。

建议统筹考虑玉米大豆比价关系,完善补贴机制,适当增加补贴额度,扩大补贴范围,保障农民收入不因价格下跌而下降。

3.4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在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较高的土地流转费对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压力很大,许多地方种粮大户出现大面积亏损,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种粮大户毁约弃耕现象,建议高度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适当扶持。

一是完善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补贴机制,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实施细则,落实监督问责办法,确保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付,保护新型经营主体的合法利益。

二是研究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通过政府担保基金等多种方式,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因粮价下跌造成的还贷、支付土地租金等困难。

三是进一步强化对新型经营主体的财政和金融支持。

继续实施并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的税收优惠、项目扶持等政策,探索创新农业贷款担保模式,扩大财产抵押物范围。

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参加农业保险,提高财政保费补贴比例。

稳步开展玉米等粮食作物价格保险等试点,重点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四是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纠纷的调处力度,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双方合理确定土地流转费,及时化解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