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5488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鄂州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鄂州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鄂州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鄂州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鄂州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鄂州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湖北省鄂州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鄂州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鄂州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③晴天又来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④网络热词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

A.繁衍左右逢源消释莫衷一是

B.繁殖绝处逢生消融无所适从

C.繁衍绝处逢生消释无所适从

D.繁殖左右逢源消融莫衷一是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近段时间以来,“全国最美基层公安民警”胡敏同志的先进事迹传遍大街小巷,鄂州市掀起了一股学先进、争先进的广泛热潮。

B.鄂州民间工艺美术馆于2015年6月6日开馆,它不仅为民间工艺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而且也是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的重要阵地。

C.网络之所以让那么多的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D.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奇壮美和神功伟力。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此句中的“辰牌”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

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闰土、阿长和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英国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它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一样,在各自环境中独立诞生,但传承3000年以上的,只有汉字。

②这种文字对3000多年来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③后期的隶、楷、行、草,均发轫于斯。

④在河南安阳殷墟文字博物馆,可以看到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甲骨文。

⑤十几亿中国人今天使用的汉字,即源自甲骨文。

⑥它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造字法则。

A.①⑥⑤③④②B.④⑥②⑤③①C.①②⑤③④⑥D.④⑤③⑥②①

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6分)

(1)子曰:

“岁寒,。

”(《<

论语>

十则》)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6)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委婉地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朝廷重用愿望的句子是:

“,?

8.综合性学习。

现在,雾霾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人们心头,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依然让人触目惊心。

下面请你参加以“远离雾霾世界,还我蓝天白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各题。

(1)请从下面几则材料中概括出两条主要信息。

(每条不超过30字)(2分)

材料1:

雾由水汽组成,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悬浮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水平能见度降至1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

霾是大量PM2.5等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大于1公里但小于10公里的普遍空气混浊现象。

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碳黑、硫酸盐、硝酸盐、有机颗粒、飞灰、矿物颗粒、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各种有机气体化合物等。

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复循环,会诱发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病、肥胖、免疫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2:

造成空气严重污染的源头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市区扬尘的大量排放、农村露天焚烧秸秆、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等等。

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影响叠加,又加重了污染程度。

材料3:

针对大气污染问题,鄂州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专项治理措施,其中包括:

在城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大力整治工业污染,尤其是重点企业因乱排滥放造成的污染;

开展环保部门综合督查试点工作,建立环保监管长效机制;

自2015年5月1日起,全市行政区域内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等。

2015年6月,又启动了省级生态城市的创建工作。

(2)为远离雾霾世界,还我蓝天白云,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分)

(3)针对农村露天焚烧秸秆的突出问题,鄂州市政府督查室、市环保局成立了督查组深入农村展开巡查。

假如你是督查组的一员,遇到一位农民老大爷正准备焚烧秸秆,你将怎么劝说他?

(4分)

二、阅读(共44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本诗前三联运用设问、对偶和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的气势。

10.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3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

“牛羊无用,徒縻⑤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

“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

玮又使人谕之:

“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

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

主管。

镇戎军:

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

日:

……的时候。

②虏兵:

敌军。

③辎重:

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

④部伍:

兵士的队伍行列。

⑤縻(mí

):

束缚。

⑥少选:

一会儿。

⑦几:

接近。

⑧痹:

麻痹。

⑨阑:

残,尽。

1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将鼓之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言于玮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小惠未徧

(2)神弗福也

(3)玮侦虏兵去已远

(4)玮又使人谕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

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3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19题。

米树香香,糖树甜甜

乔娟

①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越来越怀念在真实泥土里生发出的无污染绿色蔬菜,在日月精华里慢慢长成的农家猪。

当注水米、抛光米、含铬含铅米充斥市场,连吃碗米饭都成了奢望时,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爱幻想:

如果有那么一种树,来自自然来自山,不喂饲料不喂药,不结苹果不结梨,结出大米白又白。

你会认为我在异想天开吗?

且慢嘲笑,在地球的某一角,真有这样一种天然纯生专结大米的树。

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着一种棕榈科植物,它并无美丽的身姿,开花也不好看,但超务实、超有爱:

专门向人提供赖以生存的口粮——大米。

不用费心想什么绕口的名字,就叫它米树好啦。

②米树终年常绿,10年就可长到20米,舒展开的叶子比双人伞还要大,足足有6米。

当然,与宽叶相配的是它那直径足有8米的粗壮树干。

长这么粗并不是单纯肥胖,人家粗,粗得务实,是专为大肚能容而生的。

那胖胖的树干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这种淀粉就是当地土著居民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西谷大米。

你会问,明明是淀粉,怎么变成大米了呢?

是这样:

土著人把米树砍倒后,将树干锯成均匀的一段段,再把每个段落劈成两半儿,用竹制斧头把段落内的淀粉刮出来,放在水桶里用劲儿搅拌,待淀粉沉到桶底,撇去最上面的水,把沉淀好的淀粉晾干,就变成了洁白均匀晶莹剔透的颗粒物——西谷大米。

用它做成的米饭,清香可口,软糯滑爽。

③大米好吃却不易得。

米树20年的寿命注定了它的不平凡。

它和我国南方的竹子一样,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

它死后,不管活着时体内存有几百公斤淀粉,都会在死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段干瘪空虚的树干兀自挺立。

所以在当地,米树开花是让人心慌的事,一定要抢在时间前面,抢在米树开花前收集淀粉。

只要把握得好,一棵米树足足可以得到400斤西谷大米,很高产。

④有米树就应该有糖树,香香甜甜相伴永远。

大自然超级给力!

加拿大真有糖树。

叫槭树,又叫糖槭树,是加拿大的标志和国花,堪称国宝,所以加拿大又叫“槭树之国”,加拿大的国旗、国徽图案上都有槭树叶子。

这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树不仅外形美丽,还超有“内涵”,它为人们送来甜蜜。

每到春天,工人们就在高达40米,寿命500年的糖槭树树干上打孔,孔内插上管子,这样,白色的树汁就会慢慢流到桶内。

用这种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色泽亮黄,香甜如蜜。

它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⑤我国独具慧眼,早在1958年,庐山种植园就引进了糖槭树,继而在湖北、辽宁、北京、南京、长沙等地引种成功。

如果有朝一日再引进米树,吃着树上结出的大米,喝着树上流的蜜水,我们的生活就更完美了!

(选自《知识窗》2014年第7期)

16.文章第①段用生动的文字,从食品安全问题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17.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米树或糖树的三个突出特点。

(3分)

18.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9.下列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2分)

A.米树终年常绿,有10年的寿命,可长到20米高,舒展开的叶子可达6米宽,树干直径可达8米粗。

B.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的米树,每一棵都给人们提供足足400斤的西谷大米。

C.米树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所以在当地,一定要抢在米树开花时收集淀粉。

D.用“槭树之国”加拿大的槭树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0—25题。

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

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

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

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

他打了个比方:

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

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

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

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

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

老汪得意地搓搓手:

“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

”“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

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

“名角来了,听戏一天。

”或者是:

“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

”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

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

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

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

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

老汪说:

“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

”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

“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

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

20.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收野栗→

21.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2.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23.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24.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作简要概括。

25.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

想?

三、写作(50分)

26.请以“有种幸福在心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鄂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C(2分)2.D(2分)3.A(2分)4.B(2分)5.C(2分)6.B(2分)

7.

(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人恒过然后能改(3)自缘身在最高层

(4)此夜曲中闻折柳(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每小题1分,有错误不给分。

共6分。

8.

(1)示例:

①雾霾会诱发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②鄂州市针对大气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专项治理措施。

(每条1分,符合题意即可。

共2分。

(2)示例:

①绿色出行,提倡坐公交、骑车或步行。

②节假日不燃放烟花爆竹。

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每条1分,合理即可。

(3)示例:

老爷爷,您好!

您知道吗,焚烧秸秆,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您和他

人的身体健康。

再说,我市正在创建省级生态城市,您焚烧秸秆,还会影响我市的

创建工作。

请您不要烧,好吗?

(礼貌称呼1分,得体表述1分,内容2分。

共4分。

(一)

9.比喻、夸张、拟人(任答一种即可)高大雄伟(意近即可)(每空1分,共2分。

10.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意近即可,3分。

(二)

11.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每个标点符号1分,共2分。

12.C(2分)

13.

(1)通“遍”,遍及,普遍

(2)赐福,保佑(3)离开(4)派遣

(每个词1分,共4分。

14.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

枯竭了。

(共2分,每错译一个词扣1分,扣完为止。

15.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后发制人。

乙文中战斗取

得胜利最关键的原因是避敌锐气。

(每点1分,符合文意即可,共3分。

(三)

16.这样写生动有趣,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17.米树:

树干粗壮,富含淀粉,生长较快,寿命不长。

糖树:

外形美丽,枝干高大,生产糖浆,寿命很长。

(“富含淀粉”、“生产糖浆”必答,另答2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18.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给人直观而具体的印象,突出了米树叶子宽大的

特点。

(说明方法每种1分,作用1分,共3分。

19.D(2分)

(四)

20.挑坏栗炒香栗助学子(每空1分,表述得当均可。

共3分。

21.动作描写。

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

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22.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

23.“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24.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3分)

25.示例:

汪爷爷,您真是一个好心人,谢谢您!

我一定会认真读书,学好本领,做一个

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1)作文(50分)

26.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