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名校中考物理第3讲在光的世界里考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5372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4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名校中考物理第3讲在光的世界里考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四川省成都市名校中考物理第3讲在光的世界里考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四川省成都市名校中考物理第3讲在光的世界里考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四川省成都市名校中考物理第3讲在光的世界里考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四川省成都市名校中考物理第3讲在光的世界里考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名校中考物理第3讲在光的世界里考点Word下载.docx

《四川省成都市名校中考物理第3讲在光的世界里考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名校中考物理第3讲在光的世界里考点Word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名校中考物理第3讲在光的世界里考点Word下载.docx

解:

11.(2018•成都A卷)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在水面发生了折射,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出折射角r.

解:

12.(2018•成都A卷)如图15所示,一束光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

①过O点的法线;

②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命题点4光现象综合

13.(2018•成都B卷)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

B.当你向竖直悬挂的平面镜走近时,你在镜中所成的像越来越大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

D.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

108km/s

绿版练

A卷

1.(2018•来宾)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C)

A.平面镜中的像B.路灯下的人影C.天空中的彩虹D.“弯折”的铅笔

2.(2018•株洲)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

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3.(2018•安顺)“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

”…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

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

4.(2018•资阳)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C) 

A.“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5.(2018•攀枝花)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6.(2018•自贡)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诗句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酒面反射形成的像.

7.(2018•广元)小李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他离自己在镜中的像3m,当他慢慢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2018·

南充)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 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

9.(2018•云南)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一定(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

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虚(填“虚”或“实”)像.

10.(2018·

巴中)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为60度;

某湿地公园因湖水清澈可鉴,有“镜湖”之称,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镜面(填“漫”或者“镜面”)反射.

11.(2018•咸宁)如图所示.OB为一束光线在水面的反射光线,0为入射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其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12.(2018•天水)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小红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路.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不能(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3)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

B卷

13.(2018•潍坊)小明同学身高1.80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C)

A.30cmB.60cmC.90cmD.120cm

14.(2018·

厦门)《康熙几暇格物篇》中记载:

“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E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变高(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15.(2018•常州)为节能减排,许多地下车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如图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导光管,经多次反射后,传导到漫射器,光经过它的折射(漫反射、折射)传播到出库的各个方向,漫射器应该用凹凸不平(凹凸不平、厚度均匀)的透明材料制成.

16.(2018•泸州)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分界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_等于_入射角,折射角_大于_入射角(以上两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先到达90°

,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了_折射光线_(填“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此原理来减少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17.(2018•泰安)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

18.(2018▪连云港)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

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如果是粗心,像距不可能总是大于物距.

(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玻璃板越厚,像距和物距差值越大.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薄(填“薄”或“厚”)的玻璃板.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填"

mm"

或"

cm"

)。

 

第2课时透镜及其应用

聚焦成都6年中考

命题点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2018•成都A卷)小雯站在竖直平面镜前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換上了近视眼镜.她戴的眼镜对光起发散(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2018•成都A卷)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C)

A.平板玻璃B.平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

命题点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2018•成都B卷)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付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

4.(2018•成都B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5.(2018•成都B卷)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6.(2018•成都B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蜡烛向左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蜡烛向右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C.蜡烛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D.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到70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7.(2018•成都A卷)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使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如图所示,当他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调为28cm时,移动光屏,在屏上可看到清晰的倒立缩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在此基础上,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应将蜡烛向靠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节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命题点3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8.(2018•成都B卷)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

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21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1.(2018•襄阳)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A)

A.增大物距B.增大像距C.增大人像的大小D.减小取景范围

2.(2018•贵港)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C)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2018•南昌)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B)

A

B

C

D

4.(2018·

泰安)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5.(2018•大连)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6.(2018·

河北)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C)

A.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

7.(2018·

河南)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8.(2018•日照)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在另一侧距离凸透镜40cm处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30cm处时,得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

B.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同一侧会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D.距离透镜40cm处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经过透镜后能汇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9.(2018•吉林)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右侧.

10.(2018•凉山)毕业前夕同学们用照相机拍毕业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的距离应减小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增大一些,(以上两空填“增大”、“减小”、“不变”)

11.(2018•宿迁)如图,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则将光屏向右(

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出现清晰的像.

12.(2018•资阳)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两个焦点,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焦距以内,请在图中用作图法画出烛焰S点的像S′.

13.(2018•滨州)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右(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电影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薄(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4.(2018•天水)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5.(2018•淄博)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B)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

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3.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盐城公交公司最近又投入一批电动公共汽车。

电动公共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动机,前、后两门(电路开关)中任意一个门没有关闭好,电动公共汽车都无法行驶。

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A.

B.

C.

D.

4.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春天,踏青时将玻璃瓶随意丢弃在山林中B.夏天,室内没有人时空调及时关闭

C.秋天,游玩时将剩余的矿泉水收集后再利用D.冬天,用太阳能热水器替代电热水器

5.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热效应的部分实验电路,甲电阻丝的阻值小于乙电阻丝的阻值。

比较通电后两根电阻丝各自两端的电压U以及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分别产生的热量Q甲、Q乙的大小,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A.U甲=U乙,Q甲=Q乙

B.U甲<

U乙,Q甲>

Q乙

C.U甲<

U乙,Q甲<

D.U甲>

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下列有关小轿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司机及前排乘员行驶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行驶时以司机为参照物,轿车是静止的

C.行驶时车体上方空气对小车向下的压强大于车体下方空气向上的压强

D.人用力推静止的车但未推动,是因为人对车的推力小于路面对车的摩擦力

7.用1m的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下面几种情况中对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有影响的是

A.玻璃管的粗细B.玻璃管的长短

C.实验所在的高度D.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

二、多项选择题

8.通过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基本符合实际的是

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为500gB.某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200mm

C.教室照明灯的功率大约40WD.汽油机的效率约为60%

9.在第二届中国(重庆)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论坛暨博览会上,如图所示是送餐机器人工作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餐盘相对于机器人是静止的

B.餐盘中食品受到平衡力作用

C.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D.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10.(双选)为了研究热敏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小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R1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闭合开关后,小李在热敏电阻R1上擦了一些酒精,用扇子对着它扇风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小

D.电路的总功率变小

三、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用一个重为2N的动滑轮,把重10N的物体在2s内竖直匀速提升0.2m(不考虑绳子重力和摩擦),则自由端施加的拉力F=________N,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12.生活中用铁锅加热菜油,菜油的温度很快升高,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增加了菜油的内能;

用热油炒菜时,远远的就闻到炒菜的香味,这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______运动。

13.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______。

若在某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所测得的拉力大小为______N。

14.如图所示,杆秤秤砣的质量为0.1千克,杆秤的质量忽略不计。

若杆秤水平静止时,被测物和秤砣到秤纽的距离分别为0.05米、0.2米,则被测物的质量为_________千克。

若秤砣有缺损时,则杆秤所示的质量值_________被测物的真实质量值(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5.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甲车的速度是______m/s。

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______;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______,丙车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

16.如图所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