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居易)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6.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
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B.闭关锁国C.和亲会盟D.重文轻武
7.“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
”下列文物能支撑该观点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8.请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一幅是
A.
B.
C.
D.
9.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宋神宗时,辽军攻宋
B.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
C.澶渊之盟规定宋给金岁币
D.澶渊之盟订立之后,很长时间内,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10.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11.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
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
1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4.“每当人们在中国义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以下能支持这观点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①
15.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窦娥冤》B.《西厢记》C.《牡丹亭》D.《桃花扇》
二、填空题
1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毛泽东诗词选》时,看到《沁园春·
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的词句,便开展讨论,你能和他们一起讨论吗?
(1)小华说:
汉武帝是汉朝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做了许多对后世产生影响的事。
(2)小丽说:
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放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大家尊奉他为各族的“()”。
(3)小梅对词中“宋祖”到底是北宋还是南宋发生了疑问,你认为应该是()宋的皇帝。
(4)小成说: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了元朝,是吗?
你应该告诉他,元朝是()建立的。
(5)你补充说:
由此我还想到,元朝人口大面积流动,元朝民族间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还创立了“()”制度,对后世省级行政区设立意义深远。
三、综合题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唐太宗
材料二:
“科第之设,草泽[贫困老百姓]望之起家,簪绂[富贵官宦]望之继世。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
问题一:
根据材料一和二回答:
(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
这一选官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
(2)该制度经过不断完善,开创殿试和将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分别是哪个皇帝?
(3)这一制度有什么作用?
问题二:
(4)根据材料三回答:
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民族政策?
问题三:
(5)材料四中的“贞观”和“开元”分别是指哪个皇帝开创的盛世局面?
18.隋、唐、宋三个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诗人皮日休诗: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节选自《贞观政要》
原文大意是:
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使百姓能够生存。
如果君王损害百姓的利益来达到享乐的目的,就好像是割自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里,虽然肚子饱了,人却已经死亡。
……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吃穿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材料三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
请你写出“此河”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为了“存百姓”,他准备从哪些方面做起?
(至少两方面)
(3)根据材料三分析,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19.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某班同学对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展开探究,下面是甲、乙两组同学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甲组:
乙组:
(1)甲乙两组同学收集到的资料中有的还没有写图示说明,请你帮忙补充。
(2)确定主题,由资料来看,甲乙两组同学研究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3)整理资料,史料分析:
A.甲组所搜集资料中出现最早的是什么?
资料③对欧洲有着怎样的影响?
B.乙组所搜集资料都出现在什么时期?
各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4)通过对上述资料的探究,你认为甲乙两组同学了解历史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利用?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和时间轴可知,581年,隋朝建立,589年,灭陈统一全国,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任用贤臣、善于纳谏是“贞观之治”盛世出现的原因之一。
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提倡节俭,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都属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
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3.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瀛指的是日本。
唐朝年时期的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促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
ABC项项人物与日本无关,D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判断出东瀛国指的是古代的日本,由此可以链接知识点鉴真东渡日本。
5.C
根据题干信息“安史之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5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促使大唐王朝由盛转衰;
诗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反映历史当时情景,马嵬坡是安史之乱时,杨贵妃杨玉环死的地方;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6.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官在朝廷、地方甚至军队中地位都高于武将,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选项D符合题意;
ABC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D。
7.A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骆驼乐舞俑和骑马戴帷帽仕女泥俑反映了西域服饰文化的源流以及与中原服饰文化相互影响、交流融汇的轨迹,显示了唐朝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选项A符合题意;
牛尊和清明上河图都不是唐朝出现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8.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辽被金所灭,所以南宋不可能和辽并立,C符合题意;
与北宋并立是辽、西夏,分别是在东北部和西北部,A排除;
金国兴起后,灭掉了辽,跟北宋、西夏并立,B排除;
与南宋并立的是金和西夏,分别在南宋的东北部和西北部,D排除。
故选择C。
9.D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宋辽议和,订立澶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内,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选项中D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
10.C
依据所学可知,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军掳走,因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史称靖康之变。
故“靖”、“康”与金灭北宋有直接联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
A项是党项族首领元昊在1038年建立,B项是发生于1004年北宋与辽国之间,D项是蒙古族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1.C
根据所学可知,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活动的场所,北宋时期随着商业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出现了瓦子等与经济文化生活有关的娱乐场所,,C项符合题意;
科举、民族关系均不符合题意;
瓦子出现的时期是北宋,而不是明清;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准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民族政权众多,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是主流,有利于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辽宋夏金元
13.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9年,元统一了全中国,元世祖先后设置了管辖藏族地区的机构。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自此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14.B
依据题干“科技史料时”,“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结合课本所学,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雕版印刷术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北宋中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期,指南针被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
大约在南宋初期,指南针开始装入刻有度数和方位的元盘中,近代称之为“罗盘针”或“罗盘”。
②③项正确,B项符合题意;
东汉年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们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①项错误,AD两项不合题意;
唐朝的炼丹家们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④项错误,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5.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被誉“曲圣”。
所以答案选A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16.天可汗、南宋、忽必烈、回族、行省。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开明,对少数民族采取开明的政策,故被西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词中的“宋祖”,指的是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指的是北宋;
元朝的前身是蒙古政权,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政权,1271年,铁木真之孙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故元朝是忽必烈建立的;
元朝是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进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还创立了“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对我们今天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有深远意义。
17.问题一:
(1)科举制隋炀帝
(2)武则天唐玄宗
(3)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③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有利唐诗的繁荣。
(4)开明(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
(5)唐太宗唐玄宗
(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科举制选官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这一选官制度正式诞生于隋炀帝。
(2)该制度经过不断完善,开创殿试和将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分别是武则天、唐玄宗;
武则天:
大力提倡科举,创立殿试与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3)这一制度的作用是: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③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有利唐诗的繁荣。
(4)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开明(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
(5)材料四中的“贞观”和“开元”分别是指唐太宗、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
18.
(1)洛阳;
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或者成为南北经济联系的纽带或者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2)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去奢省费或者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
(3)经济重心南移或者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向南方或者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
(4)发达的交通、统治者重视、社会安定、人口增加等。
(1)材料中作者的意思是人人都说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这条河(京杭运河),但是到现在这千里的通航都是依赖这条河,因此可知“此河”指的是大运河,其中心是洛阳,由“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
(2)依据“《贞观政要》”可知材料评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其“存百姓”的措施有:
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去奢省费等。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汉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南北经济开始接近平衡,南宋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可以从交通、国家的政策与重视程度、社会环境以及人口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9.
(1)甲组:
③罗盘针或指南针;
①交子②《清明上河图》。
(2)甲组:
古代科技成就(或四大发明)乙组:
古代经济的繁荣或古代商业的繁荣。
(3)A.造纸术。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B.北宋。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4)解读文物法。
查阅文献法、考古发掘法、实地调查法等
(1)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甲组中的③是罗盘针或指南针;
乙组中的①是交子,②是《清明上河图》。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活体字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交子和《清明上河图》都是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反映。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是四大发明出现最早的;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使欧洲迎来了大航海时代。
交子和《清明上河图》都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中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4)结合材料可知,甲乙两组同学了解历史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解读文物法。
关于了解历史的方法还有查阅文献法、考古发掘法、实地调查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