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5134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海口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海口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海口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海口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口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Word下载.docx

《海口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口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B卷Word下载.docx

B.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7.5%

C.柠檬酸的摩尔质量为192g

D.柠檬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8:

7

5.由同种元素所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金刚石和石墨,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氧气和臭氧(O3)

B.氮气和液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水和过氧化氢

6.金属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其中钒(V)的化合价为+5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VO

B.VO2

C.V2O3

D.V2O5

7.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到或失去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①元素种类 

②化学性质 

③相对原子质量 

④微粒电性 

⑤原子核 

⑥电子层数 

⑦最外层电子数 

⑧核外电子总数

A.②③⑤

B.②④⑥⑧

C.②⑤

D.①③⑤

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河水结冰

C.汽油挥发

D.粮食酿酒

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在铁中加入铬、镍制成不锈钢,可防止铁生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釜底抽薪----隔离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大小可以改变

10.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8

10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1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表中待测值应为5

C.物质a与b变化的质量比为3:

D.物质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二、选择填充题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

A、浓氨水

B、高锰酸钾

C、富氧空气

D、_______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

A.生理盐水

B.高锰酸钾

C.富氧空气

D.____________

13.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锌原子核外有30个电子

B锌是非金属元素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_____

14.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氮气

15.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___)

A.氮气用于食品包装的保护气

B.氦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

C.铜用于做导线

三、填空题

16.按要求回答第

(1)题;

用相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解释

(2)、(3)、(4)题中所述事实。

(1)铜绿受热分解的反应表达式为:

铜绿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该反应中

①反应物是(写名称)____

②生成物是(写名称)____

③反应条件是____

(2)镁粉用在照明弹或白色焰火中。

____

(3)白炽灯的灯丝支架上沾上微量红磷,用来出去灯泡中残存的氧气。

(4)化肥碳酸氢铵应置于阴凉处保存,不能在太阳下曝晒或加热。

17.争创文明城市,共建美丽泉城,保护生态环境,倡导健康生活。

(1)2017年1月,摩拜单车入驻济南,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摩拜单车的实体轮胎,采用的是新型的PU材料,具有缓冲好、免充气、不怕扎、可回收等优点。

甲苯二异氰酸酯是一种合成新型PU材料的单体,其分子式为C9H6N2O2,在该物质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填写最简整数比);

在该物质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茶,一片树叶的技艺。

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曾伴随丝绸之路的驼铃和大航海时代的货船,远赴西亚和欧洲。

喝茶有益身体健康,茶叶中的茶多酚,有较好的抗癌、防治心血管病和抗辐射作用。

EGCG分子式(C22H18O11)是茶多酚中的一种主要成分,C22H18O11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或“化合物”中的两项)。

(3)“珍爱生命、远离烟草、拒绝毒品”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其分子式为C10H15N,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毒品,在______g甲基苯丙胺中含有60g碳元素(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4)保护生态环境,倡导健康生活,文明与我同行。

下列说法中与之相符合的是____(填“A”“B”“C”或“D”之一)。

①近距离出行尽量步行或骑单车 

②儿童不能盲目吃各种营养补品

③公共场所吸烟不影响他人健康 

④拒绝毒品就是保护自己和家人

A只有①④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③

18.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3个氧原子 

(2)2个镁离子 

(3)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化学式 

19.在I2O5+5CO=I2+5X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四、实验题

20.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检验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用燃着的火柴放在_____,观察到火焰熄灭,则收集满。

五、简答题

21.小英同学为了测定某地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15g,现将75mL的稀盐酸分三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量/mL

25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

m

1.1

试求:

(1)m的值是_____g.

(2)求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______

六、推断题

22.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为黑色固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D为无色气体,E为一种可溶性碳酸盐,B、C、D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C中不含B、D中的元素。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C的化学式为 

(2)B转化为D时所需要的一种化合物是 

(3)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七、科学探究题

2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甲、乙两个小组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

不相等;

猜想2:

相等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甲组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

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

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

已知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

停止加热后冷却到室温,观察到:

a端粗铜丝表面变为_____色,同时a端下沉。

甲组同学认为:

猜想1正确。

(2)乙组进行了图2所示的实验。

其中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观察到:

反应过程中,天平指针没有发生偏转。

乙组同学认为:

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实验中用酒精灯给a端的粗铜丝加热时,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而生成的氧化铜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铜丝质量,所以左端质量增大了。

于是同学们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体系中进行。

(优化装置)甲组同学利用改进后的图3装置进行再次探究。

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

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色,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

得出猜想2正确

(得出结论)经过进一步分析,同学们最终得出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_____。

(拓展)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填字母)。

①元素质量 

②原子质量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种类 

⑤分子数目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⑤

24.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天然同学查阅资料发现: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性质十分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

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启示

方案1

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

__________

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案2

_________

从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反思)方明同学认为王天然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

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把王天然的方案1补充完整。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