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5022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全Word文档格式.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Word文档格式.docx

【问题探究】用最简练的话总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小结:

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课堂演练]:

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

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

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指:

A、夏民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

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4.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 )

A.禅让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5.山东省常被人们简称为齐鲁大地,这起源于(  )

A.大汶口文化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

6.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妃嫔所生);

二女儿(王后所生);

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女儿;

小儿子(王后之子)。

几个儿女都想争王位。

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请问王位该传给谁?

(  )

A.大儿子    B.二女儿    C.老三     D.小儿子

7.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度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的儿子

A.三哥(20岁)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的儿子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的儿子

D.二哥(22岁)

8.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B.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袭权力

D.长子都称为大宗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一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二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候,纳入宗法体系。

……“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有了周礼的根本原则。

材料三(见右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2)这种制度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所述的制度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如何?

(4)周天子常称同姓诸候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候为伯舅、叔舅,结合材料二解释原因。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

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历史作用与影响。

一.“六王毕,四海一”——“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灭六国,结束分裂。

(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

(2)北击(公元前年),收复河套地区;

修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3)南征百越,修(公元前年),统一岭南地区。

(4)修“”收复西南夷地。

合作探究: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手段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2、意义:

(1)

(2)

二.“大一统”政体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资料提供:

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指君主专制,即皇帝一人独裁,维护绝对的皇权,体现的是皇权和相权的关系。

“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历代的封建王朝所沿袭。

1、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海内为郡县)

(1)原因:

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2)形成:

时期开始出现;

秦始皇采纳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3)内容:

从以上图示中得到什么认识?

(4)特点:

1)2)

(5)意义:

1)2)

(6)发展:

西汉

继续推行。

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并存的局面,后来消除割据势力,巩固大一统。

【问题探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填表)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原则

传承制度

与中央关系

历史作用

相同点

2、中央机构的设置(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的确立(三个特征)

①皇帝独尊:

统一六国后,采用称号,皇帝自称“”;

命令称“”或“”,印称“”。

②皇权至高无上:

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核心特征。

③皇位世袭: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①有左右两员,职责是;

1)内容三公②主管军事;

③是丞相的助手,负责。

九卿:

2)特点:

①②③

3、“朝议”制度:

(思考:

如何看待“朝议”制度?

4、加强思想控制:

“焚书坑儒”、“挟书律”

【问题探究】“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实质是什么?

(结合课本材料阅读与思考)

5、汉承秦制:

汉武帝时设置和,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合作探究)

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对秦朝、对后世)

[课堂演练]:

1.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A.秦灭六国,完成统一B.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

C.秦始皇自称始皇帝D.秦朝郡县制度的实施

2.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3.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统治疆域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C.密切地方间联系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4.在秦郡中负责监察的官职是()

A.郡守B.郡尉C.监御史D.郡丞

5.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

A.负责管理军事B.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C.执掌群臣奏章D.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6.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7.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

“诸候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

(1)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

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

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认识。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

1.创立:

秦始皇开始使用“”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

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主宰政治而无制约。

3、弊端:

皇权具有性和性,影响了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4、影响:

(1)历代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2)君臣关系,实质上是“”和“奴才”的关系。

二.君权和相权

1、斗争原因:

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相”既是皇帝的助手,又是君权的分割者。

2、汉至宋代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

(1)西汉:

①背景:

汉初继承,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

汉武帝幼年即位,丞相把握行政大权。

②措施:

频繁更换,使相权受到打击;

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

建立“”与“外朝”相对应。

“中朝”又称“”,由构成,具有决策权;

“外朝”由以、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构成,具有执行权。

【问题探究】画出中外朝制度图示。

(2)唐代:

三省六部制

①主要措施:

唐代中央设、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

其中:

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门下省设,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问题探究】画出三省六部制图示。

②评价:

(3)宋代:

措施:

①设置,其长官简称“”,职务相当于宰相。

②增设“”作为副宰相以分散相权。

③设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

设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评价:

【问题探究】画出宋代中央官制图示。

3、斗争目的:

(1)防范擅权。

(2)力求加强统治,提高效率。

(3)弥补繁多而宰相不足的缺陷。

4、斗争结果(演变趋势):

不断削弱,不断加强。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监察机构的设立及演变

(1)秦代:

中央——;

地方——监御史。

(已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

中央:

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地方—。

(更为严密)

(3)唐代:

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职权进一步扩大)

(4)宋代:

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5)元朝:

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由监察御史复按。

2、评价:

消极: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过了“”、“”、“”三个阶段。

2、历史变化: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实行时间

先秦

选官依据

特点

局限

目的

实质

【问题探究】1、如何全面评价科举制?

(积极、消极)

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体现了怎样的演变趋势?

(五)行省制度

1、郡县制的演变:

(秦汉)郡县两级(唐)道、、县三级(宋代)路、州、县三级。

2、行省的设置:

(1)创建时间:

(2)主要内容:

①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②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3)与中央的关系:

①行省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

军政要务需呈报,没有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

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②中央的机构监督行省官员。

③中央采取等形式对行省官员加以控制。

(4)重大意义:

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②有利于加强。

③有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问题探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联系与区别?

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课堂演练】

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

2.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3.郡县制下的地方官与分封制下的诸侯王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

A.统治区域的大小B.辖区人口的多少C.权利地位的由来D.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4.右图反映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制度()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5.唐太宗时期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6.《元史·

地理志》载: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代实行()

A.郡县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7.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

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 

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

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

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

其历史作用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政治制度?

在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

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与设立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

清朝的边疆政策。

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内阁制度的形成

1、背景:

明太祖废丞相、权归六部。

1)回答课本17页学习思考问题;

2)你如何评价废除丞相制度?

2、设立:

明成祖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

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3、特点:

1)内阁是皇帝为而设立的政治机构;

2)内阁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

4、评价:

1)标志着专制皇权的加强;

2)受太监的牵制,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问题探究】明朝的内阁制与前代的丞相制有什么区别?

宰相制

内阁制

地位

职权

对皇权的作用

议一议:

内阁首辅=宰相吗?

二.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

1、加强皇权——设立军机处

为适应的需要而设立。

(2)地位:

是辅助皇帝处理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职责:

①最先是协办,后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

②军机大臣只能秉承旨意办事。

(4)特点:

简、精、速、密。

(5)意义:

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制度进一步加强。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推行密折制

加强皇帝对的控制。

(2)作用:

使中央的权力更为集中。

3、制定法规章程,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归纳:

清朝前期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这些措施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有哪些消极影响?

4、加强思想控制:

大兴文字狱。

清朝专制政治的强化对中国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5、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清朝的边疆政策

(1)最大贡献:

基本奠定近代中国版图。

(2)基本原则:

①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②大事,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具体措施:

1)中央设,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的事物。

2)重视边疆建设和。

3)在西南地区实行“”

①含义:

见课本知识链接

②背景:

明代出现废除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

③实行:

雍正年间和乾隆时期

④意义:

大大强化了的统治。

(4)影响:

(1)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基本奠定近代中国的版图;

(2)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2、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问题探究】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秦、汉、唐、宋、元、明清)总结这一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材料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汉高祖B.明太祖

C.宋高宗D.唐太宗

2.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多达1660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祖朱棣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中朝B.设立丞相C.设立内阁D.设立军机处

3.《明史》载:

“(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这句话指的是(  )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4.赵翼《檐曝杂记》中说:

“则军机大臣面呈后撰拟进呈;

发出即封入纸函,……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

”这则材料体现的“军机处”的特点是(  )

A.行政效率高B.机构健全C.人员复杂D.制约皇权

5.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其中“改土归流”是指(  )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

6.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7.假如你是一位是山东大学的一名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废除必然导致社会动乱

C.废除丞相制度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

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广之、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至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材料四昔程子云:

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止可就彼时朝政阘冗者而言。

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及如木偶旒缀乎?

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

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

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之已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引清高宗语

材料五关于明朝废除宰相的原因,当代学者有这样的看法: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个关键时代。

宋代宰相不仅失去了兵权和财权,而且连用人之权也被剥夺了。

故宋代的中央集权已可谓是集于帝王之一身。

据司马光说: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可见,宋太宗确是有意要削掉宰相的用人与司法之权。

从这种发展的趋势看,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废相之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之至材料四,各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何区别?

又无本质区别?

结合史实说明。

2材料四对明朝废除丞相追溯到宋朝,你同意吗?

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1840年以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2)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列强侵华的史实及危害

如何理解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认识19世纪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

一、国门洞开

(1)外因: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内因:

国力渐衰,危机严重。

2、主要战争: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       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的     程度加深;

中法战争打开了        甲午中日战争:

大大加深了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沦为          社会。

3、主要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

                                                。

       

《马关条约》的内容:

辛丑条约》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