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诊疗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4650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喉科诊疗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耳鼻喉科诊疗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

目前我院只有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

4、具体治疗

(1):

轻度间歇性:

口服或鼻用H1抗组胺药、和/或减充血剂、或白三烯调节剂。

2周后评估。

(2)中重度间歇和轻度持续:

口服或鼻用H1抗组胺药;

和/或减充血剂;

或鼻用糖皮质激素(CS);

或白三烯调节剂;

(或色甘酸类)

(3)中重度持续:

阶梯式方法:

鼻用激素治疗、H1抗组胺药或白三烯调节剂,2~4周后再次评估,若仍有症状,则进行诊断诊断和依从性的再评估,并排除感染或其他原因,增加鼻用CS剂量,有鼻塞,加用减充血剂或口服CS,有鼻涕,加用异丙托溴铵。

 

鼻骨骨折

【临床表现】 

1、受伤后立即出现鼻梁下陷或歪斜,外鼻及其周围组织肿胀

2、鼻出血:

伤及鼻黏膜

血管时可有鼻出血

量多少不等

3、鼻塞:

鼻粘膜肿胀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血肿时可导致

【诊断要点】

1、外伤史 

2、临床表现鼻梁歪斜

塌陷;

鼻背

鼻根塌陷或膨隆;

外鼻及其周围组织肿胀

瘀斑;

鼻出血:

鼻腔淤血或活动性出血;

鼻中隔膨隆;

鼻中隔偏曲;

鼻腔内粘膜破损

3、X线或CT检查:

可显示鼻骨骨折的部位、性质及碎骨片的移位方向

4、鼻内镜检查能够直观判断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

血肿及脓肿

判断出血部位以及有无脑脊液漏

【治疗方案及原则】 

 

、对于无移位的单纯性骨折

鼻腔外形

鼻通气不受影响者,不需特殊处理许多

待其自然愈合

、有鼻骨移位的鼻骨骨折

应待局部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复位(约5-7天),或歪鼻整形术。

根据病情、年龄等考虑是否住院。

3、鼻背部有伤口者需清创缝合。

4、有伤口者注射破伤风。

鼻中隔偏曲(又称嵴突):

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且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鼻内畸型,大多数人的鼻中隔都有程度不同的偏曲,如果偏曲程度轻微,未引起临床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

只有当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时,方诊断为鼻中隔偏曲。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如下:

(1)鼻塞多呈持续性。

一侧偏曲呈C形为单侧鼻塞,两侧偏曲呈S形为双侧鼻塞。

这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

鼻塞严重者,嗅觉减退。

(2)反射性头痛。

如偏曲部分正位于中鼻甲或下鼻甲,且与鼻甲接触甚至相抵,常引起同侧头痛,也可成为鼻部神经痛的原因之一。

鼻内滴用血管收缩剂或鼻黏膜表面麻醉后,头疼可减轻或消失。

(3)鼻分泌物增多。

鼻中隔偏曲,刺激腺体,使鼻分泌物增多,若继发感染刺激鼻粘膜,分泌亢进,多为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若伴鼻窦感染,则为脓性。

(4)邻近器官的症状。

若中隔偏曲部分位于中鼻道、中鼻甲相对应处,压迫并造成中鼻甲外移或使中鼻甲骨气化过度、粘膜肥厚,皆可妨碍开口于中鼻道的鼻窦引流。

日久可诱发鼻窦炎并产生各种症状。

如影响咽鼓管通气引流,可发生耳鸣及听力减退。

(5)鼻衄。

偏曲的凸面、嵴或距状突处粘膜较薄,经常受气流及尘埃的刺激,则粘膜干燥、糜烂易发生鼻衄,但有时鼻衄也可见于偏曲凹面。

(6)血管运动性鼻炎则症状加重。

手术矫正是唯一治疗方法。

若鼻通气良好,未引起其他疾病,偏曲的中隔也可不作处理。

手术的方法现在是鼻中隔的三线减张、鼻中隔-鼻成形术、鼻中隔曲段切除术。

而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已基本不再采用。

有如下情形之一者即应予以手术:

①鼻中隔偏曲引起长期持续性鼻塞者。

②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者。

③因中隔偏曲致反复鼻出血者。

④因鼻中隔偏曲而引起反射性头痛者。

⑤有鼻中隔明显偏曲的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构性鼻炎)。

慢性鼻-鼻窦炎

慢性鼻-鼻窦炎(chornicsinusitis)为鼻腔、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常多个鼻窦同时受累。

慢性鼻-鼻窦炎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者有引起颅眼肺并发症的可能,导致视力改变,甚至感染加重而死亡。

但在药物、手术治疗下大多数慢性鼻-鼻窦炎病人可以治愈,少数伴过敏、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等特异体质的患者,疾病常反复发作

【慢性鼻-鼻窦炎的分型】

分成伴有鼻息肉的CRS和不伴鼻息肉的CRS;

伴有鼻息肉的CRS占20%;

不伴鼻息肉的CRS占80%

【临床表现及诊断】

鼻腔和鼻窦的炎症,表现为≥2个的症状特征:

鼻塞

流涕(前/后鼻孔分泌物)

±

面部疼痛/肿胀感

嗅觉减退/丧失

2、內镜表现

息肉

原发于中鼻道的粘脓性分泌物

原发于中鼻道的水肿/黏膜阻塞

3、CT影像学改变

窦口鼻道复合体

鼻窦的黏膜改变

1、成人不伴鼻息肉的CRS的建议治疗

(1)长期口服抗生素>

12周:

14圆环的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代表的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半量口服。

(2)局部类固醇激素(鼻内激素):

雷诺考特、辅舒良、内舒拿应用12周。

(3)鼻腔盐水冲洗(3%)。

(4)粘液促排剂:

标准桃金娘油、桉柠蒎、一个月

(5)上述治疗无效,考虑手术治疗。

鼻内镜鼻窦手术。

2、成人伴有鼻息肉的CRS的循证治疗建议

(1)首选手术,鼻内镜鼻窦手术

(2)术后治疗:

长期口服抗生素>

14圆环的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代表的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半量口服;

局部类固醇激素(鼻内激素):

雷诺考特、辅舒良、内舒拿应用12周;

口服激素(强的松0.5-1mg/kg)半月后改为抗组胺药。

鼻出血

鼻出血(epistaxis)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

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

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

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

多数出血可自止。

鼻出血既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

因为鼻出血的症状有轻有重,所以不可忽视。

一般局部原因(如创伤、鼻腔病变)引起的鼻出血常表现为一侧鼻出血,而全身性原因(全身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多表现为双侧同时出血或交替出血,同时鼻出血也可能是高血压危象病人所表现的一个症状。

小量的鼻出血常为鼻涕中带血或点状滴血,大多可自行停止、不治而愈。

大量的鼻出血通常呈流水状,源源不断,有时很不易控制,必须给以紧急处理。

1、粘膜糜烂或局部血管迂曲、怒张常见于鼻中隔前下部易出血区、下鼻甲前端,出血常不十分猛烈,易于压迫止血或出血可自行停止。

有反复出血的特点。

常伴有鼻中隔偏曲等局部解剖畸形因素。

2、各种外伤所致的鼻出血如挖鼻、机械外伤等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前部。

而颅底骨折所致出血部位较深。

3、鼻腔炎症、异物、肿瘤引起的鼻出血可发生在鼻腔不同部位,出血量差别很大,也有反复出血的特点。

4、老年人及高血压病相关的鼻腔出血量常较大,出血较猛烈,出血点位置多于鼻腔后部,常有反复出血而止血困难。

5、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疾病和严重营养缺乏所致或相关的鼻出血常有黏膜广泛或弥漫性出血,并伴有其他部位和器官的出血及功能障碍。

亦可合并前述症状出现。

6、长期慢性出血常致贫血,而短期性大出血可致患者休克,猛烈出血可致患者窒息。

【诊断要点】

1、详细询问病史及出血情况,确认出血源于鼻腔或相邻组织,排除咯血和呕血。

2、确定出血部位前鼻镜、内窥镜、血管造影。

3、确定出血原因局部检查及全身检查,必要时辅以多种影像学检查。

4、估计出血量,评估患者当前循环系统状况,有无出血性休克。

5、检测患者血凝功能。

6、全身性疾患的排查。

1、应遵循“急治其标,缓治其本”的原则,对活动性出血者应尽快找到出血点,有效止血,同时进行全身治疗。

2、全身治疗应适度控制高血压,失血过多应补液、输血、抗休克,应用止血药物,镇静药。

3、局部处理

(1)局部药物止血:

①收敛剂:

麻黄碱、肾上腺素、羧间唑啉、孟氏液、三氯化铁等。

②止血剂:

6-氨基乙酸、氨甲苯酸、凝血酶、吸收性明胶海绵、云南白药等。

③黏膜下药物注射:

巴曲酶、利多卡因、多种硬化剂。

④化学烧灼:

硝酸银结晶或50%硝酸银溶液、50%三氯醋酸液出血点灼烧。

(2)局部物理治疗:

①热金属丝烧灼出血点。

②双极电凝、高频电刀、微波局部烧灼。

③冷冻止血。

④激光止血:

Nd-YAG、二氧化碳、He-Ne激光。

(3)鼻腔填塞止血:

应用油纱条、碘仿纱条、膨胀海绵、气囊填塞鼻腔止血。

①前鼻孔填塞。

②后鼻孔填塞。

(4)血管阻断:

①介入性血管造影和拴塞。

②血管结扎:

颈外动脉、筛前、后动脉、颌内动脉结扎。

(5)辅助手术:

中隔偏曲矫正、中隔黏膜划痕等。

鼻窦粘膜囊肿

鼻黏膜囊肿多发生在上颌窦,多位于上颌窦底和内壁。

其体积较小,不致使病变鼻窦骨壁吸收变薄或破坏,窦腔也不会扩大。

1、单纯鼻窦粘膜囊肿多无明显症状。

2、可有患侧面颊部不适或同侧上列牙痛。

3、可有慢性上颌窦炎症状,偶有头部钝痛。

4、偶可出现间歇性从鼻腔流出黄色液体。

1、根据上述症状行鼻窦X线片或CT扫描,见上颌窦内壁或下壁有一单发、局限性边缘清楚的半月形阴影。

2、上颌窦穿刺拔出针芯时流出黄色液体。

1、无明显症状者可不做处理。

2、若囊肿较大、症状较重者可行可鼻内镜下鼻窦囊肿切除术、鼻内镜下下鼻道开窗囊肿切除术、上颌窦根治术等切除。

鼻腔和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腔和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常见的鼻和鼻窦肿瘤之一,该病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其组织形态学介于癌组织与正常上皮组织之间,临床上具有局部呈破坏性增长,术后容易复发和癌变等特点。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其诱发和促进因素。

1、症状:

40岁以上男性多见,单侧进行性鼻塞,流黏浓涕,有时带血,随着肿瘤的扩大和累及的部位不同也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肿瘤多发生于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和筛窦最易受侵犯,极少数可侵及颅内。

外观呈息肉样或小乳头状突起,淡红色,质地较硬,触之易出血。

1、以40岁、单侧进行性鼻塞、肿物易复发和癌变为症状特点。

2、查体见肿瘤外观呈类息肉样改变。

3、X线、CT及MRI检查对明确病变部位、大小、骨质破坏程度等有一定意义。

4、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必要时需反复、多部位活检。

1、手术根治性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可根据病变部位和范围选择鼻侧切开术、面中部掀翻术、鼻内窥镜手术、颅面联合进路肿物切除术。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开展,鼻内镜下手术成为了主要手术方法。

2、本病对放化疗皆不敏感,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肿瘤不能彻底切除的、多次复发的、伴恶变的及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应当考虑放射治疗。

鼻腔骨化纤维瘤

骨化纤维瘤目前多肯定为一种独立疾病,属良性骨新生物,约占全部骨新生物的3%或骨良性肿瘤的7%,好发于颅、面骨。

1、患者多为20岁以下男性青少年。

2、好发于上颌窦、筛窦等处,在局部形成发展缓慢的扁平肿块,表面有骨性外壳,无搏动感,穿刺抽吸无血液。

3、因肿块所在部位及大小不同,可有鼻塞、偏头痛、突眼、眼球移视力障碍、复视及面颊部膨隆畸形等。

1、典型的局部硬性包块,无搏动,穿刺无血液。

2、X线检查可见患骨有单房性圆或卵圆形溶骨性改变,呈膨胀性扩张,周边有一层菲薄骨壳等特征表现。

3、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应与单纯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鼻咽血管纤维瘤、成釉细胞瘤等相鉴别。

鼻内镜下完整手术切除。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发展缓慢、自限性,以骨纤维变性为特点的骨胳系统病变。

本质虽非真正肿瘤,,但具有良性肿瘤的许多特征。

发生于颅面骨者以上颌骨常见,下颌骨次之,也可累及颧、额、筛、蝶、颞等部。

1、患者大多为儿童和青少年。

2、其临床表现视病变部位、大小而定。

一般发展缓慢,初期可无明显症状,在患骨的生长发育期内,病变发展较快,而到青春期后可停止发展或发展速度明显减慢,但也可有再次活跃发展者。

3、随肿块增大后,可出现患部畸形及因压迫邻近器官,引起功能障碍,如患骨变形,面部不对称,牙槽、腭部畸形,牙列不整齐,肿块局部疼痛、压痛,鼻塞,眼球移位、复视、视力减退等。

4、肿块坚硬,境界不清,一般体积较小,但也有上颌骨极度增大者。

5、发生于筛骨者生长较快,易累及颅底和脑神经,临床症状较重。

1、典型的患部畸形及邻近器官压迫症状。

2、X线检查的特征表现为:

患处骨质呈局限或较广泛的囊样膨大变形,可厚达数厘米,膨大处呈均匀、致密如毛玻璃样的阴影,也可为圆或卵圆形的囊泡状透明区,其周围可绕以薄层、致密骨质硬化边缘,也可有上述两种改变同时混合存在者。

3、确诊靠术后病理检查。

较小肿瘤不必急于处理,可严密随访,或留待青春期后,再酌情确定手术与否。

手术切除目的在于切除病变组织,改善畸形和恢复受累器官的生理功能,不宜过分广泛切除,以免造成过大畸形与功能障碍。

外鼻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

外鼻为面部最突出部分,长期暴露在外,受物理因子(尤其是日光暴晒)的影响最大,是人体皮肤恶性肿瘤好发的部位之一。

外鼻部恶性肿瘤主要是原发于外鼻皮肤的肿瘤,由邻近部位浸润、扩展或转移而来的极为少见。

一、基底细胞癌

1、小结节长大,中央溃破,小量出血,无痛。

2、与健康皮肤分界明显。

3、有色素沉着时呈棕色或蓝色。

4、可沿骨膜、软骨膜潜行扩散。

手术切除:

切口应距肉眼所见边缘外至少1cm处切除病变组织。

二、鳞状细胞癌

1、早期浅溃疡,加重时红色肉芽伴基底溃疡。

2、溃疡边缘不齐,易出血,疼痛。

3、发展快,易转移

手术切除,术后可配合放射疗法。

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

概述鼻及鼻窦的恶性肿瘤在耳鼻喉科并不少见,仅次于鼻咽癌和喉癌而位居第三位。

原发于上颌窦者最多见,占60-80%,其次为筛窦,原发于额窦和蝶窦少见。

1.病史

注意有无顽固性头痛、鼻阻塞、鼻出血或血性鼻涕、流恶臭分泌物,有无牙齿麻木、松动及开口困难,有无流泪现象及视力改变。

应明确其原发部位、侵犯范围及病理性质。

2.检查

①鼻腔及口腔检查,注意鼻道有无肿块,肿块的形态、大小及基底部位的特点,触之是否容易出血;

牙龈是否肿胀,患侧硬腭有无隆起、肿胀、溃疡或穿孔。

②后鼻镜检查,观察鼻咽部及后鼻道有无病变。

③颌面部及颈部检查,注意鼻窦区是否肿胀,肿胀的部位、程度、硬度及表面皮肤情况,颈部有无肿块,肿块的部位、数目、大小、硬度、能否活动,颌面部有无感觉异常。

④眼部检查,观察视力、眼球位置及运动情况,球结膜有无改变,眶部有无肿块,眶缘骨质是否完整

⑤颅神经检查。

3、辅助检查:

鼻窦冠状位CT扫描;

鼻腔肿块活检,必要时用上颌窦穿刺液检查瘤细胞。

颈部淋巴结超声波检查、或穿刺针吸送病理检查。

作鼻窦内镜检查。

治疗原则为“三明治”疗法:

半量的放疗4~6周后,施行手术切除,术后再放疗和化疗。

对恶性程度高、对放射线敏感者(如肉瘤)或侵犯范围广、局部切除有困难者,宜用放射治疗(包括深部X线、镭、60Co及加速器)。

有远处转移者,用全身化疗,亦可局部动脉灌注。

茎突综合征

茎突综合征又称茎突过长征或Eagle综合征,是指茎突超过2.5cm,或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或其方位、形态异常,与邻近血管神经相接触,产生临床变现的一种疾病。

过长茎突如位置比较深在、不压迫血管或神经,亦可不出现症状,而有些茎突在正常范围内却有症状,其原因至今未得到满意解释。

(1)、咽部疼痛:

起病缓慢,病史长短不一,常有扁桃体区、舌根区疼痛,常为单侧,多不剧烈,可放射到耳部或颈部,有时在吞咽、讲话、转头或夜间时加重。

(2)、咽异物感或梗阻感:

较为常见,多为一侧,如刺感、紧缩感、牵拉感等。

吞咽时更为明显。

(3)、颈动脉压迫症状:

茎突方位过度向内偏斜时,多压迫颈内动脉,疼痛或不适感向上放射至头顶部或眼部;

而向外偏斜者,则易压迫颈外动脉,疼痛或不适感多始于颈部相当于扁桃体窝处,放射至同侧面部。

(4)、其他:

有时可有耳鸣、流涎、失眠等神经衰弱的表现。

也可引起咳嗽。

2、体征扁桃体窝处触诊可在扁桃体窝偏后方(约相当于扁桃体与腭咽弓之间)的中、下部位处触及坚硬条索状物或茎突的尖锐末端。

1、咽异物感及咽痛症状,或伴有耳痛头痛等。

2、扁桃体窝处触及坚硬条索状物。

3、X线茎突拍片可显示过长的茎突(侧位片可确定茎突的长度,正位片可显示其偏斜或弯曲情况)。

茎突过长而不引起症状者无需治疗,手术截短过长的茎突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1、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适用于扁桃体窝处触及过长茎突的所有患者,为最常用的手术方法。

2、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极少应用,适用于过长的茎突向外偏斜较著、于扁桃体窝处不能触及而又引起颈动脉刺激症状者。

腺样体肥大

正常生理情况下,腺样体于6~7岁时发育为最大,10岁以后逐渐萎缩,到成人则基本消失,若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者称腺样体肥大(adenoidhypertrophy);

本病多发生在3~5岁儿童,成人罕见。

鼻咽部及其毗邻部位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

1、局部症状

(1)鼻部症状:

常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

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睡时发出鼾声。

(2)耳部症状:

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和耳鸣。

(3)咽、喉和下呼吸道症状:

常引起阵咳,易并发气管炎。

(4)严重者伴有腺样体面容:

长期张口呼吸,影响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咬合不良,上切牙突出,唇厚,下颌下垂,表情淡漠。

2、全身症状

(1)神经精神症状:

睡眠多噩梦,惊叫、磨牙、遗尿、喘鸣性痉挛或哮喘。

(2)慢性中毒症状:

营养不良,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1、腺样体面容,硬腭高而窄。

2、鼻咽检查可见鼻咽顶后壁红色团块状物隆起。

鼻咽部触诊触及柔软的淋巴组织团块。

3、鼻咽X线侧位拍片或CT扫描,有助于诊断。

1、腺样体肥大出现临床症状者应尽早行腺样体刮除术。

2、可在扁桃体手术时同时切除,或单独进行。

3、近年来在鼻内镜直视下采用吸割器切除腺样体以取得满意疗效。

扁桃体周围脓肿

扁桃体周围脓肿(PeritonsillarAbscess)为扁桃体周围组织间隙的化脓性炎症。

在脓肿未形成之前,称扁桃体周炎。

其致病菌与扁桃体炎相同。

各种各细菌都有,多数为链球菌。

1、先有急性扁桃体炎症状,如咽痛,吞咽时加重、发热等。

2、2~3天后出现咽痛偏向一侧,且逐渐加剧。

疼痛常向一侧耳部及牙齿放射。

3、口臭、流涎,说话带闭塞音,似口中含物。

4、软腭肿胀,活动受限制,饮水自鼻腔反流。

5、患者呈急性重病容,表情痛苦。

6、颈部呈假性僵直,转动头部时,常联肩部协同转动。

7、头偏向患侧,常用手托腮以减轻痛苦。

8、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痛。

1、咽痛4~5天,且逐渐加剧。

2、局部隆起明显,病侧腭弓及软腭红肿突出,悬雍垂水肿偏向对侧,扁桃体被遮盖且被推向下方。

3、隆起处穿刺有脓。

1、脓肿形成前的治疗按急性扁桃体炎处理,选用足量抗生素及适量的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

2、脓肿形成后的治疗

(1)穿刺抽脓:

可明确脓肿是否形成及脓肿部位

(2)切开引流:

经穿刺抽到脓液后,可做切开排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又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是指每晚7小时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

并伴有嗜睡等临床症状。

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10秒以上;

低通气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幅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血氧饱和度较基础水平下降≥4%。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是指每小时睡眠时间内呼吸暂停加低通气的次数。

1、睡眠时明显打鼾,伴呼吸暂停。

2、晨起头痛,倦怠,嗜睡

3、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性格行为怪异。

4、儿童患者可出现夜间惊叫、遗尿、梦游、智力发育迟缓。

5、重度患者可并发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肺功能衰竭。

1、患者睡眠明显打鼾,伴憋气,白天嗜睡,注意力难集中。

2、多数患者肥胖。

3、耳鼻喉检查可发现上气道有解剖性狭窄。

4多导睡眠描记仪(PSG)监测证实睡眠期有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指数大于5,伴低氧血症。

PSG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金指标。

5、影像学检查证实有上气道狭窄。

一、一般治疗

1、减肥。

2、调整睡眠姿势,尽量侧卧,减少舌根后坠或置舌固定装置。

二、鼻腔持续正压通气

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有效率达90%,但有些病人适应性不好。

三、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以下几方面:

1、鼻腔手术,如鼻腔扩容术、鼻息肉切除术、鼻中隔矫正、等。

2、咽部手术:

鼻咽部的腺样体切除、口咽腔狭窄者可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UPPP手术)、舌根扁桃体切除术等。

3、颌面部手术:

舌骨悬吊术、颏舌肌前徙、双颌前徙术等

4、气管切开术:

对重症病人,是最好的办法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与一般纤维瘤不同,为致密结缔组织、大量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常发生于10~25岁青年男性,女性少见,故又名“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

是发生于鼻咽部易出血的良性肿瘤,占H&

N肿瘤0.5%,多见于男性,平均15岁(7-19岁),>25岁很少发病。

1.鼻出血:

常反复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常为阵发性、较大量出血,以致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继发性贫血。

2.鼻塞:

随着肿瘤逐渐增大,鼻塞加剧。

由一侧到双侧,最后完全用口呼吸,呈闭塞性鼻音。

3.邻近组织及器官受压症状

(1)肿瘤压迫咽鼓管咽口,可致耳闭、耳鸣、耳痛、听力下降。

(2)肿瘤向前可深入鼻腔或鼻窦,引起感染,出现嗅觉减退或消失及脓性分泌物增多等。

如腔壁或窦壁被挤压,可使上颌窦膨大、面部肿胀隆起、眼球突出和外鼻畸形。

(3)肿瘤从翼颌窝扩展进入颊部及颌下窝,致患侧面颊部及颞部隆起。

(4)从眶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