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4506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6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井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测井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测井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测井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测井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井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

《测井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井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井实验报告Word下载.docx

2.导入孔隙度

根据AC曲线利用C语言编程计算孔隙度POR,具体程序参见附录二。

3.导入渗透率

利用C语言编程计算渗透率PERM,具体程序参见附录三。

4.导入饱和度

利用C语言编程计算饱和度So,具体程序参见附录四。

5.建立Sand曲线道

复制POR曲线道并做一定调整建立Sand曲线道。

(五)编辑调整页面

根据EXCEL中数据的大小并结合测井实际要求确定每一个曲线道的刻度值,并对图头文字,曲线颜色等做一定美化。

(六)实验成果图

见图1(P8)、图二(P9)。

五、实验结果分析解释

(一)对测井曲线图的大致认识

1.GR、SP、CAL反映岩性

2.RLLD、RLLS、RMSFL反映含油性

3.AC、DEN、CNL反映孔渗性

(二)测井曲线的特征

表1砂泥岩剖面测井曲线特征

储集层—砂岩

非储集层—泥岩

自然电位

明显异常

泥岩基线

自然伽马

井径

缩径

扩径

电阻率

高阻

低阻

声波

<

300μm/s

>

(三)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方法原理

1.岩性分析

SP:

在淡水泥浆的砂泥岩剖面井中,以大段泥岩层部分的自然电位曲线为基线,此时SP曲线出现负异常的井段都可以认为是渗透性岩层,纯砂岩井段出现最大的负异常,泥质的砂岩负异常幅度变低,而且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多而异常幅度下降。

GR:

在砂泥岩剖面中,砂岩显示出最低值,粘土(泥岩、页岩)显示出最高值,而粉砂岩泥质砂岩介于中间,并随着岩层中泥质含量增加曲线幅度增大。

CAL:

泥岩层和某些松散岩层常常由于钻井时泥浆的浸泡和冲刷造成井壁坍塌,使实际井径大于钻头直径,出现井径扩大;

渗透性岩层,常常由于泥浆滤液向岩层中渗透,在井壁上形成泥饼,使实际井径小于钻头直径,出现井径缩小;

而在致密岩层处,井径一般变化不大,实际井径接近钻头直径。

2.物性分析以及气层识别

储层物性反映的是储层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油区的丰度和储量。

测井计算反映储层物性的参数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等。

显然储层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泥质含量低则物性好,相反,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泥质含量高则物性差。

AC:

当岩层中含气时,声波时差将显著增大。

另外,在泥浆侵入不深的高孔隙度疏松砂岩地层中,油层的声波时差也相应增大,一般比水%。

DEN、CNL组合:

天然气相对于地层水和石油而言,其密度很低,密度测井时,其密度测井反映值也较低,故计算出的孔隙度比实际孔隙度偏大,而在中子测井曲线上气层表现为低孔隙度,因此二者曲线重叠即可识别气层。

若重叠部分较大,则含气的可能性较大。

3.含油性分析

RLLD、RLLS组合:

将深、浅侧向视电阻率曲线重叠绘制,观察两条曲线幅度的相对关系,在渗透层井段会出现幅度差。

深侧向曲线幅度大于浅侧向曲线幅度,叫做正幅度差(意味着泥浆低侵),这种井段一般可认为是含油气井段;

反之当深侧向曲线幅度小于浅侧向曲线幅度时,称为负幅度差(意味着高侵),这种井段可认为是含水井段。

RLLD、RLLS、RMSFL组合:

利用深、浅侧向和微球形聚焦三条曲线重叠绘制可以直观判断可动油、气情况,在地层水和泥浆的矿化度基本相同,且侵入不深的情况下,若储集层中有可动油气则三条曲线幅度有下列关系:

RMSFL<

RLLS<

RLLD;

若无可动油气则三条曲线重合。

(四)实验成果资料分析解释

1.2960m—3000m井段分析解释(见P8图1)

①岩性分析:

该段整体来说砂质夹层和泥质砂岩比较多,而纯砂岩很少,仅在2972m和2995m处出现两段不足1m厚的纯砂岩。

这一段的平均泥质含量在70%左右。

②物性分析及气层识别:

该段整体来说声波曲线比较稳定,所以此段物性较好。

在2965.16—2968.16m,2979.68—2981.84m,2984.32—2985.6m,2992.76—2994.32m这四段DEN和CNL有重叠,判断可能为气层。

③含油性分析:

该段整体来说RLLD≥RLLS>RMSFL,所以认为此段整体基本都含可动油气。

2.3090—3130m井段分析解释(见P9图2)

该段整体泥质含量平均在80%左右,3090—3090.92m为砂质夹层;

3091.92—3095.96m,3113—3115.8m和3121.84—3126.28m这三段SP和GR都比较小,泥质含量较低,为泥质砂岩层;

3111.5—3113.08mGR和SP都显示最强负异常,为纯砂岩段;

余下段全部为泥岩层,GR与SP显示极为明显的正异常。

声波曲线幅度变化较大,大概出现了三次周波跳跃,分别在3100.5—3105m,3106.5—3110.5m和3118—3122m处。

在3090—3098.88m、3111.48—3115.92m和3121.96—3126.68m这三段RLLD>

RLLS>

RMSFL,说明它们可能是油层,不存在RLLD<

RLLS的层段。

六、实验总结

此次通过上机实验,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对测井软件Carbon的熟练运用,另一方面对测井实际工作有了一定了解,还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学会了利用测井曲线划分储集层和非储集层,并定性、定量分析解释储层岩性、物性以及含油性。

七、体会与建议

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实现对理论的更高认识。

2.测井资料解释与分析需要极好的观察力与洞察力,我还需要好好锻炼。

3.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善用课本以及网络上的各种资源提高了我做事的独立性。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希望学校以后对于测井这样的课程多安排一些上机等实验。

 

八、附录

附录1:

实验成果图图1

图1YI42井2960—3000m测井处理成果图

附录2:

实验成果图图2

图2YI42井3090—3130m测井处理成果图

附录3:

泥质含量计算

voidmain()

{

objectv;

v=NewTrace(1,"

CvrTrace"

"

Vsh"

);

v.Left=0;

v.Right=1;

v.LineColor=RGB(255,0,0);

v.LineWidth=5;

v.LineStyle=0;

v.style|=1<

19;

v.FillIndex=1;

floatd1,d2,m1,m2;

d1=Input("

计算开始深度:

"

2960);

d2=Input("

计算结束深度:

3000);

m1=TraceMax("

GR"

d1,d2);

m2=TraceMin("

floatc=3.7;

floatvp("

for(depth=d1;

depth<

d2;

depth+=0.125){

floatval=(GR-m2)/(m1-m2);

vp=0.83*val*val+1.7*val;

if(vp<

0){vp=0;

}

if(vp>

1){vp=1;

}

Play();

备注:

将d1和d2分别改为3090、3130即可用于计算3090—3130m井段泥质含量。

附录4:

孔隙度计算

Por"

v.LineColor=RGB(0,127,127);

v.FillIndex=2;

floatma,mf;

ma=Input("

岩石骨架的声波时差:

182);

mf=Input("

泥浆滤液的声波时差:

620);

floatvp("

for(depth=2960;

3000;

vp=(AC-ma)/(mf-ma)-Vsh*(287-ma)/(mf-ma);

0.01){vp=0.01;

0.35){vp=0.35;

将语句for(depth=2960;

depth+=0.125),

更改为for(depth=3090;

3130;

depth+=0.125),

将语句vp=(AC-ma)/(mf-ma)-Vsh*(287-ma)/(mf-ma),

更改为vp=(AC-ma)/(mf-ma)-Vsh*(314-ma)/(mf-ma),

即可用于计算3090—3130m井段的孔隙度。

附录5:

渗透率计算

//y4井岩心分析渗透率与孔隙度相关性比较好

//关系式:

PERM=0.0014*e^(0.3482*Por),(e=2.71828182845904)

//用此关系式计算渗透率

PERM"

v.Left=0.01;

v.Right=1000;

v.LineColor=RGB(0,127,0);

v.style|=2048;

vp=0.0014*Pow(2.718,0.3482*POR*100);

0.001){vp=0.001;

1000){vp=1000;

将depth分别改为3090、3130即可用于计算3090—3130m井段的渗透率。

附录6:

饱和度计算

//y4井为例,计算饱和度应首先有名为“POR_DEN”的孔隙度曲线道(先执行“孔隙度计算B”方法即可)。

//阿尔齐公式计算含油饱和度//

//公式:

So=1-((a*b*Rw)/(Rt*Por^m))^n

//Rw:

地层水电阻率,Rt:

电阻率,Por:

孔隙度;

//a=0.8,b=1.1467;

m=1.8701,n=2.1025

Objectv;

v=NewTrace(0,"

So_Auto"

v.Right=100;

floata,b,m,n;

a=0.8,b=1.1467;

m=1.8701,n=2.1025;

FloatRw,v1,v2;

Rw=0.038;

depth+=0.125){

{

v1=a*b*Rw;

v2=RLLD*Pow(POR,m);

//孔隙度为小数

vp=1-Pow(v1/v2,1/n);

//饱和度为小数

vp=vp*100;

}

将depth分别改为3090、3130即可用于计算3090—3130m井段饱和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