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作用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3062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作用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药作用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药作用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药作用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药作用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作用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docx

《中药作用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作用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作用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docx

长20cm以上,芦下直径1cm以上,无得毛须。

二等:

长20cm以下,芦下直径0.5cm以上。

2.潞党一等:

芦下直径1cm以上,无油条。

芦下直径0.8cm以上,无油条。

三等:

芦下直径0.4cm以上,油条不超过10%。

3.西党一等:

芦下直径1.5cm以上,无油条。

芦下直径0.6cm以上,油条不超过15%。

4.条党一等:

芦下直径1.2cm以上,无油条。

芦下直径0.5cm以上,油条不超过10%,无参秧。

党参的存储

置于阴凉干燥处,防蛀。

黄芪

黄耆、独根、箭芪、绵芪、口芪、黑皮芪、白皮芪、红芪、独芪

腹胀、风热咳嗽、感冒者;

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忌食。

黄芪的做法大全黄芪的功效与作用食物相克表

黄芪的基本介绍

黄芪(huá

ng qí

),又名黄耆,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

清朝绣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

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黄芪属约有2000种,除大洋洲外,全世界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产,但主要产于北温带。

中国产270余种,分布于东北至西南部。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性微温。

归肺、脾、肝、肾经。

补齐固表,托疮生肌。

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1.益气固表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2.补气养血

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降血压

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

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黄芪的营养价值

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黄芪的选购

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

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

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

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

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黄芪的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黄芪的食用方法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白术

于术、冬术、浙术、种术、山蓟、杨抱蓟、山芥、天蓟、山姜、乞力伽、山精、山连、冬白术、杨枹蓟

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

胃胀腹胀,气滞饱闷者。

脾胃气虚,不思饮食,倦怠无力,慢性腹泻,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者宜食;

自汗易汗,老小虚汗,小儿流涎者。

白术的做法大全白术的功效与作用食物相克表

白术的基本介绍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白术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林缘及灌丛中,分布于长江流域。

现全国各地多栽培,以浙江为最。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待地上部分枯萎后,先晴天挖掘根部,除去泥土,剪去茎秆,将根茎烘干,亦可晒干。

白术根茎呈不规则肥厚团块,长3至13厘米,直径1.5至7厘米。

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具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纹和沟纹,并有须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根芽。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色油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贡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1.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

2.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

对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等症状也有好处。

白术的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陈皮

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

阴津亏损、内有实热者、儿童慎食。

陈皮的做法大全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的热量表(每100克)

∙热量(大卡)278

∙蛋白质(克)8

∙脂肪(克)1.4

∙碳水化合物(克)79

∙膳食纤维(克)20.7

∙维生素A(微克)68

∙胡萝卜素(微克)408

∙维生素B2(毫克)0.44

∙烟酸(毫克)2.1

∙维生素C(毫克)7

∙维生素E(毫克)6.73

∙钙(毫克)82

∙磷(毫克)85

∙钾(毫克)186

∙钠(毫克)21

∙镁(毫克)113

∙铁(毫克)9.3

∙锌(毫克)1

∙硒(微克)4.4

∙铜(毫克)0.81

∙锰(毫克)0.74

陈皮的基本介绍

陈皮,其实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橘子的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由于其放置的时间越久,其药效越强,故名陈皮。

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

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只有晒3年以上的才能称为陈皮。

广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

陈皮药材分“陈皮”和“广陈皮”。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温;

辛、苦;

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降逆化痰的功效。

主治脾胃气滞,脘腹长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梅核气。

1.陈皮有助于消化,因为陈皮含有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此外,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

2.陈皮的苦味可以与其他味道相互协调,因此可以用于烹制菜肴改善味道,不但辟去鱼肉的膻腥味,且使菜肴特别可口;

在凉果、食品方面,新会陈皮梅、陈皮鸭、陈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

此外,制作绿豆沙、红豆粥等甜品,若加入一点陈皮,味道分外芳香。

3.陈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苦、性温,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

中医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是主要靠陈皮治病的,以陈皮为主要成分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

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食用。

陈皮的营养价值

陈皮的苦味物质是以柠檬苷和苦味素为代表的“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陈皮用于烹制菜肴时。

其苦味与其他味道相互调和,可形成独具一格的风味。

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

陈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

陈皮的选购

一般来说,陈皮果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或呈不规则碎片。

外表面橙黄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

内表面黄白色,粗糙呈海绵状,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而微苦。

而广陈皮果皮则多剖成3至4瓣,基部相连,形状整齐有序,厚度约1毫米。

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但是不管是陈皮还是广陈皮都以片大、色鲜、油润、质软、香气浓、味甜苦辛者为佳。

陈皮的存储

避光、通风、阴凉处保存。

半夏的简单介绍:

常说的半夏为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痰湿水饮、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痰多咳喘等病症。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性味归经:

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半夏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半夏主治:

用于湿痰咳嗽,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半夏的作用:

1、抗肿瘤作用

2、改善心血管功能

3、止咳作用

4、抗生育作用

5、中药半夏既燥湿以化痰,又善和胃降逆止呕,对多种呕吐均可应用。

半夏加工后的品名与功效: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

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

毒性低,化痰作用强。

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

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

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

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

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

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

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三联阅读()

青盐半夏,又称盐半夏。

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

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

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

竹沥半夏,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

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咳作用增强。

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苏半夏,又称苏夏。

为清半夏再经加生姜、朴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盐、党参、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

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和,夜卧不安,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

半夏的应用:

1、中药半夏既燥湿以化痰,又善和胃降逆止呕,对多种呕吐均可应用。

用治痰湿犯胃或胃寒呕吐者,常与散寒止呕的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

若胃虚不纳,反胃呕吐者,可配伍补气和中的人参、白蜜等同用,如大半夏汤;

若与清热降逆之品同用,亦可治胃热呕吐,如配黄连、竹茹、橘皮同用,谓之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

还可用于妊娠呕吐,可配伍人参、干姜同用,如干姜人参半夏丸;

亦可配伍苏梗、砂仁等理气安胎,和胃止呕之品同用。

2、中药半夏具辛散温燥之性,能燥湿化痰,为治疗湿痰、寒痰咳嗽的要药。

常用于湿痰犯肺而见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呕恶不适、苔腻脉滑,常与橘皮、茯苓、甘草同用,如二陈汤;

若寒饮犯肺,咳嗽气喘,痰液清稀者,可配细辛、桂枝、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若痰热内结,咳嗽痰黄者,则须配伍黄芩、瓜蒌、胆南星等清化热痰之品同用,如清气化痰丸。

3、中药半夏主归脾经而能燥脾湿以除生痰之源,配伍熄风之品,可治脾湿生痰、肝风内动所致的风痰头痛、眩晕,兼见胸膈胀闷,苔腻脉滑之症,常与天麻、白术等同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4、中药半夏具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结之效,故可用治胸脘痞闷之证。

如为寒热互结而见脘痞呕恶者,可与黄芩、干姜、人参等配伍,以寒热互用,如半夏泻心汤;

如为痰热互结,痞闷呕吐者,可配伍黄连、瓜蒌等同用,即小陷肠汤。

若痰气互结,梗于咽中,如有异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者,称为梅核气,可配伍厚朴、茯苓、苏叶等同用,如半夏厚朴汤。

5、中药半夏内服外用均有消肿散结之功。

如治瘿瘤、瘰疬痰核之症,可与昆布、海藻、贝母等化痰软坚散结之品同用。

用治痈疽发背及乳疮等症,可用生半夏为末,以鸡蛋白调涂患处,亦可用鲜品捣烂外敷。

半夏的宜忌:

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半夏的主要成份:

氨基酸和以钙、铁、铝、镁、锰、铊、磷等为主的无机元素。

另含多糖,直链淀粉,半夏蛋白(系一种植物凝集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

 

相关阅读:

黄芪的功效作用与副作用 

五味子

山花椒、五梅子、软枣子、玄及、会及

五味子的做法大全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五味子的热量表(每100克)

∙热量(大卡)70

∙蛋白质(克)3.9

∙脂肪(克)0.3

∙碳水化合物(克)15.3

∙膳食纤维(克)2.3

∙维生素A(微克)847

∙胡萝卜素(微克)5080

∙维生素B1(毫克)0.07

∙维生素B2(毫克)0.2

∙烟酸(毫克)1.5

∙维生素C(毫克)23

∙钙(毫克)363

∙磷(毫克)22

∙铁(毫克)6.6

五味子的基本介绍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商品习称北五味子,为传统正品,品质优良。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五味子商品中尚有一种南五味子,又称西五味子,主要为植物华中五味子,主产于山西、陕西、云南、四川等地,为五味子副品,品质较次。

中国药典2000年版将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别收载为两个品种。

五味子只特指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而南五味子特指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酸,性温。

能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

用于气虚津伤,体倦多汗,短气心悸;

肺气不足或肺肾两虚所致的喘咳,或喘咳日久,肺气耗伤;

心阴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肾气不固,遗精,尿频,或脾肾两虚,久泻不止。

现代又用于无黄疸型和迁延慢性肝炎。

1.保肝及再生肝脏组织

五味子能促进肝脏的解毒过程、保护肝脏免受毒害,并能再生因滥用酒精、药物或肝炎而受损的肝脏组织。

人体测试结果显示,五味子对于患有因病毒所引起之慢性肝炎者(包括A型、B型、C型、D型和E型)尤其有效。

事实上,根据中国的一项临床试验报告显示,它在治疗肝炎病人方面有76%成功率,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2.保护及增强心脏机能

五味子有利于组织细胞的氧气交换,而且在一些缺氧和心肌受损的个案中,已获证实能对心脏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它也能平缓心跳频率和纾解高血压。

3.养阴固精,男女皆宜

五味子是功效卓著、男女皆宜的养阴固精补剂之一,能促进性事持久力及增进女性外阴的刺激感受性。

它能激活一氧化氮(NO)的产生,进而增强男性的体力和持久力。

4.增进智能健全

五味子能激活神经系统,促进反应能力、精神集中力和协调作用,并增强思维清晰。

尽管它具有激活的作用,却没有咖啡因焦躁不安的副作用。

这种小小的浆果,有时也被用于治疗忧郁症,并且有助改善烦躁和健忘问题。

5.增强体能耐力

五味子能增强耐力与力气并加速体力复原。

在俄罗斯,以工厂员工和儿童为试验对象的研究结果显示,五味子能增进耐力、增强体力和减少罹患疾病。

6.抗防自由基侵害

自由基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冠状心脏疾病和免疫力不足的主因,也是造成老化过程加速的罪魁祸首。

五味子所含的木酚素是强效抗氧化剂,能抑制自由基,并能增加肝脏内的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的水平。

7.延缓老化过程

研究报告显示,五味子常被用作抗老化和益气的补剂,而近期的研究结果更阐明了此原理。

研究发现,五味子所含的木酚素能增强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或粒线体(细胞能量库)的能量生产,同时保护粒线体免受氧化压力所侵害。

这些作用足以说明为何五味子能减缓老化过程和延缓出现与老化相关的疾病,如心脏衰竭、阿兹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

8.滋补和增强肾脏机能

在中医的角度上,五味子常被用于滋肾生津,有助治疗盗汗、烦渴及频尿问题,而且在治疗尿失禁和早泄方面也很有帮助。

9.强效适应剂,能对抗压力及突发状况

五味子是最有效的植物适应剂之一,能增进智能、体能和感官机能,并增强对压力的阻抗力。

简而言之,它能帮助人体承受诸如冷、热、噪音、情绪超负荷之类的压力因素,故有助于提升工作表现、增强耐力和减轻疲劳。

10.其它功效:

增进视力(包括夜间视力)、增进听觉能力、强肺,纾解呼吸系统感染问题(例如慢性咳嗽、呼吸浅短及呼吸时会发出气喘声)、增强人体免疫力及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加速病后复原、恢复因长时间劳累而耗损的精力、增强运动时的肌肉活动力、解决皮肤问题(包括荨麻疹和湿疹)。

五味子的营养价值

五味子具有保护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功能,早在两千多年前,王宫贵族和中药名师已普遍采用这种传统沿用的强身妙品。

五味子,顾名思义是一种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药性的果实,在一般只带有一、两种药味的中药材当中,实属独特。

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能对人体五脏–心、肝、脾、肺及肾发挥平衡作用。

五味子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类黄酮、植物固醇及有强效复原作用的木酚素(例如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或五味子脂素),它也是兼具精、气、神三大补益的少数药材之一,能益气强肝、增进细胞排除废物的效率、供应更多氧气、营造和运用能量、提高记忆力及性持久力。

古时候,俄罗斯猎人每次远行狩猎之前必定服用五味子以强身补气。

另外,果皮及成熟种皮含木脂素,是五味子的药用有效成分,其中包括多种五味子素。

种子含脂肪,油脂可制肥皂或机械润滑油。

茎叶及种子均可提取芳香油。

五味子的选购

北五味子:

一等干货

呈不规则球形或椭圆形。

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皱缩,肉厚,质柔润,内有肾形种子1~2粒。

果肉味酸,种子有香气,味辛微苦。

干瘪粒不超过2%,无梗枝、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

表面黑红、暗红或淡红色,皱缩,肉较薄,内有肾形种子1~2粒。

干瘪粒不超过20%,无梗技、采质、虫蛀、霉变。

南五味子:

统货干货

呈球形或椭圆形。

表面棕红色,皱缩,肉薄,内含种子1粒。

味酸微苦辛,干枯粒不超过10%,无枝梗、杂质、虫蛀、霉变。

五味子的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茯苓

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茯菟、伏灵、松腴、不死面、云苓、松薯、松苓、松木薯

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不少,大便稀溏;

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

脾虚水肿,小便不利;

早衰白发。

茯苓的做法大全茯苓的功效与作用食物相克表

茯苓的热量表(每100克)

∙热量(大卡)16

∙蛋白质(克)1.2

∙脂肪(克)0.5

∙碳水化合物(克)82.6

∙膳食纤维(克)80.9

∙维生素B2(毫克)0.12

∙烟酸(毫克)0.4

∙钙(毫克)2

∙磷(毫克)32

∙钾(毫克)58

∙钠(毫克)1

∙镁(毫克)8

∙铁(毫克)9.4

∙锌(毫克)0.44

∙硒(微克)4.55

∙铜(毫克)0.23

∙锰(毫克)1.39

茯苓的基本介绍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

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能渗湿利水;

健脾和胃;

宁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

水肿胀满;

痰饮咳逆;

呕吐;

脾虚食少;

泄泻;

心悸不安;

失眠健忘;

遗精白浊。

  

1.利水消肿

茯苓有利水、消肿、固精、安神、健脾胃等多种功能。

2.提高人体免疫力

茯苓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防癌抗癌之功效。

茯苓可使平滑肌收缩振幅减少,张力下降。

茯苓可影响体内代谢,对电解质的平衡有调解作用,并能降低血糖,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茯苓的营养价值

茯苓含有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蛋白酶和三萜类等物质,还含有钾、钙、镁、磷、铁、硫及二氧化硅等矿物质。

茯苓的选购

常见者为其菌核体。

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

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状皱缩,内部白色稍带粉红,由无数菌丝组成。

子实体伞形,直径0.5~2毫米,口缘稍有齿;

有性世代不易见到,蜂窝状,通常附菌核的外皮而生,初白色,后逐渐转变为淡棕色,孔作多角形,担子棒状,担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稍屈曲,一端尖,平滑,无色。

有特殊臭气。

山茱萸

蜀枣、鼠矢、鸡足、山萸肉、实枣儿、肉枣、枣皮、萸肉、药枣、鬾实、红枣皮

山茱萸的做法大全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山茱萸的基本介绍

山萸肉为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生于海拔400-1500米,稀达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在中国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都有分布。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

归肝、肾经。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

1.强心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

2.抗炎、抗菌

山茱萸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3.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

山茱萸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过氧化。

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