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217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docx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docx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

 

6、售后服务19

7、项目实施计划20

7.1、本项目的建设周期规划为以下几个阶段20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小港农场莲子溪大队污水处理站位于洪湖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根据洪湖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规划精神,到20lO年,新农村示范区内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等要求。

随着示范区新农村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在供水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污水排放量也逐年增加,污染负荷随之加剧。

受建设方委托,拟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方案设计。

1.2设计依据与标准

1.2.1、设计依据

1、业主方提供的有关资料;

2、己完成类似工程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和工艺参数。

1.2.2设计的主要标准与规范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06-93)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

1.3设计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规范及标准。

(2)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全面规划、近远结合的原则,既保证近期较高排放标准的出水质量,又能使工程建设与示范区的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同时又最大程度地发挥挥工程效益。

(3)根据设计进、出水水质要求,选择技术先进成熟、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妥可靠、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工艺,确保处理效果,减少工程投资及日常运行费。

(4)妥善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和污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减少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改善工人操作条件。

在便于施工、便于安装和便于维修的前提下,使各处理构筑物尽量集中,节约用电。

1.4污水进水水质与水量

1.4.1污水进水量

根据业主方提供的资料,确定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规模为50m3/d,即约2.150m3/h。

1.4.2污水进水水质

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及相关工程实践经验,一般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如下:

项目

COD(mg/L)

BOD(mg/L)

氨氮(mg/L)

SS(mg/L)

pH

浓度

≤300

≤120

≤25

≤100

7—8

1.5出水水质要求

按业主方要求,新建污水处理装置出水水质执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B标准,主要了水水质指标见下表:

项目

COD(mg/L)

BOD(mg/L)

氨氮(mg/L)

SS(mg/L)

pH

浓度

≤60

≤20

≤8(15)*

≤20

6—9

*说明:

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第二章处理工艺确定

2.1工艺选择

进水BOD/COD=0.44>0.35,污水容易生化处理,且出水需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宜选用生化二级污水处理工艺。

几种常用污水二级处理工艺比较

项目

氧化沟法

接触氧化法

人工湿地法

基建投资

大×

较小○

较小◎

运行费用

高△

较低○

低◎

抗负荷变化能力

抗水质、水质变化能力强○

抗水质、水质变化能力强○

强◎

环境影响

噪声小、有臭味△

无噪音,无异味○

无噪音,无异味◎

污泥膨胀情况

有污泥膨胀,调整简单△

无污泥膨胀○

无污泥膨胀◎

污泥回流

100%,动力大×

不需要◎

不需要◎

能耗

较大△

小○

小◎

占地面积

大×

小◎

较大△

操作管理

简单○

简单○

简单◎

BOD支除率

90%以上○

93%以上◎

90%以上◎

气温、水温影响

较小○

小◎

较大△

综合评价

注:

×为差;△为一般;○为良好;◎为优良。

由上表可以看出采用人工湿地工艺具有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

结合我们的实际工程经验,本污水处理工艺选用人工湿地工艺。

2.2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

2.2.1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人工湿地对废水的处理有十分复杂的净化机理,人工湿地运行稳定后,填料表面吸附了许多微生物形成的大量生物膜,植物根系分布于湿地表面,于自然生态系统中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三重协同作用净化污水。

本工程中的人工湿地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优点是不暴露于地面、处理效率高、管理运行简单、地面可以栽花植树、美化环境。

且人工湿地主要有表面流式和潜流式,两种方式均能高效地对污水中的氮、磷的进行去除,在工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其中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系统是人工筑成的床横槽,床内充填介质支持芦苇类的挺水植物生长。

床底设粘土隔水层,并具为一定的坡度。

污水从沿床宽度设置布水装置进入,水平流动通过介质,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表面和溶解氧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净化。

而表面流人工湿地则是可利用现有的野生池塘加以改造,在池塘中种植生态植物,对污水来进行净化。

①人工湿地对SS的去除

污水中可沉降的SS主要依靠湿地系统中物理沉降作用去除。

由于湿地中水的流动极其缓慢,水浅,加上植物茎杆的阻挡作用,ss在进水口几米内能有效地去除。

实验表明,所有的固体物在系统最初的20%面积处得到去除。

胶体状的SS主要依靠微生物的作用、填料渗滤作用去除。

②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

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有着较强的降解能力,污水中的不溶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而被微生物利用,而污水中的可溶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被分解去除,因此湿地床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是物理的截留沉淀和生物的吸收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

反应过程中主要氧源来自水面复氧和植物向根区的过量氧传导。

湿地系统对BOD。

的去除可达80%以上。

有研究表明,污水在湿地床内流动时,污水COD的降解速率会随着迁移距离的延长,呈现逐渐减慢的趋势,关于这一现象还有待研究。

③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

氮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污水中的无机氮通常包括NH3—N和NO3—N,它们均可以被湿地中植物吸收。

合成植物蛋白质,最终通过植物的收割从湿地中得到去除。

另外,人工湿地中的填料也可通过一些物理和化学的途径如吸收、吸附、过滤、离子交换等去除一部分污水中的氮但是,湿地系统中氮的去除是主要的还是通过湿地中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人工湿地中种植的水生物植物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将氧气从上部输送至植物根部,从而在植物根区附近形成一个好氧环境,而随着离根系距离的逐渐增大,湿地中依次出现缺氧、厌氧状态。

这样的条件有利于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生长。

为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条件。

④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

污水中磷的存在形态取决于污水中磷的类型。

最常见的有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盐等。

人工湿地对磷的却除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去除作用和填料的吸收过滤等几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的。

磷和氮一样,都是植物的必需元素,污水中的无机磷在植物的吸收和同化作用下被合成ATP等有机成分,通过收割而从系统中去除。

微生物对磷的去除作用包括微生物对磷的正常吸收和过量积累,湿地中某些细菌种类因从污水中吸收超过其生长所需的磷,而微生物细胞的内含物储存过量积累,可通过对湿地床的定期更换而将其从系统中去除。

2.2.2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特点

概括地讲,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主要有如下几个优点:

①高效

人工湿地系统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其对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它对污水中的COD、BOD、SS、N、P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有研究表明,对某些进水浓度较高的废水,人工湿地对BOD5与COD的去除率仍可分别达到90%左右。

人工湿地对氮和磷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0%和90%以上,而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对氮和磷的去除效率仅有20%—40%。

且人工湿地对负荷的变化有着极强的适应力,当污染物的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人工湿地都有很好的适应性。

②经济

尽管不同的人工湿地系统因地而异,差异较大,但总体来看,湿地系统的基建和运行费用一般仅为传统二级处理厂的l/10至l/2。

对我国己建成或正在兴建的人工湿地系统进行分析,可看出人工湿地的投资远低于常规二级污水处理设施。

且由于人工湿地基本上无机电设备,故其能耗极低,维护方便,不需专业的技术人才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转,因此节约了大批运行费用和人工费用。

③美观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的处理技术,在其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也有着较强的观赏性,它可以与大都市风景园林建设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厂于一体的旅游景点,而且对充分利用和节约淡水资源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目前国内已有这方面的成功应用。

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不但费用低廉、运用管理简便,而且对难生化降解有机物、氮磷营养物和细菌的去除率略高于常规二级处理,达到部分三级处理的效果,而其基建费用和处理成本只分别为二级处理厂的1/5至l/3和1/20至1/lO。

此外,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处理法还可获得除害兴利、一举两得的效果。

所以,近十多年来,这类古老的废水处理技术又恢复了生机,并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

2.3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2.3.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污水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3.2、工艺流程图说明

本污水处理工程进水为流经化粪池后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池处理后,通过集水配水井分配至潜流式人工湿地;本污水处理流程充分利用地形,全程采用重力流,不需水泵提升,建成后基本无运行费用,尾水可回用于绿化灌溉,合理节约水资源;出水亦可养殖,可为业主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污水经过格栅除渣后汇入预处理池,经过厌氧兼氧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去除绝大部分污染物,预处理池出水自流进入潜流式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进一步的处理,潜流式人工湿地出水达标排放。

2.3.3预计各主要阶段处理效果:

项目

CODcr(mg/L)

BOD5(mg/L)

SS(mg/L)

NH3—N(mg/L)

污水

≤300

≤120

≤100

≤25

格栅+预处理池出水

≤150

≤60

≤50

≤20

去除率(%)

≥50

≥50

≥50

≥20

潜流式人工湿地

≤60

≤15

≤20

≤8(15)*

去除率(%)

≥60

≥75

≥60

≥60

*注:

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第三章工程设计

3.1格栅池、集水池

污水渣量不大,采用人工格栅除渣,栅渣收集后妥善处置。

·功能:

拦截污水中大的漂浮物和大颗粒的悬浮物。

·设计参数:

格栅宽度0.5m,栅条间隙5mm。

·结构和数量:

新建格栅池1座,采用砖混结构建造。

·尺寸:

L×B×H=2m×0.5m×2m

·主要设备:

人工格栅1座。

污水经格栅除渣后进入集水池,考虑到用水时段水量变化大,地形自然落差小的因素,设立集水池

·功能:

调节水质和水量,用泵提到生化预处理池。

·结构和数量:

新建调节池1座,采用砖混结构建造。

·尺寸:

L×B×H=3m×4m×2.5m

·主要设备:

提升水泵二台。

3.2生化预处理池

·功能:

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

·设计参数:

HRT=16.8h。

·结构和数量1座,采用砖混结构建造。

·尺寸;L×B×H=3m×5m×3m

·主要设备:

生物填料、管材若干。

3.3潜流式人工湿地

·功能:

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设计参数:

面积:

200m2。

长宽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