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2017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减少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减少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减少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减少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减少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减少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减少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少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减少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攻关型

活动时间

2014.11.15-2015.1.20

注册时间

注册编号

SXWJQC-14-25

活动次数

12

出勤率

100%

培训情况

小组成员均接受72小时全面质量教育培训

制表人:

张健审核人:

李哲夫制表时间:

2014.11.20

小组成员简介

序号

姓名

性别

学历

职称

职务

组内职务

1

白艳琴

本科

教授级高工

顾问

2

杨琳琳

工程师

项目总工

组长

3

李哲夫

大专

项目负责人

副组长

4

张威

助工

技术员

组员

5

王亚妮

6

张健

7

张宁

主工长

8

郝永杰

工长

9

李敏

施工组长

10

温小青

高中

工人

制表人:

杨琳琳制表时间:

四、选题理由

项目名称

预计水泥量

实际水泥量

原因

太原市职工新村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项目

408T

991T

10根桩有8根桩串孔

太原市青年东街棚户区改造工程

332T

797T

10根桩有7根桩串孔

张威审核人:

2014.11.25

根据调查我们绘制出的表格,可看出实际注浆量大大超出预计注浆量,损耗量的增大加大了施工成本,且工期处于失控状态,所以如何减少湿陷性黄土施工灌注桩后注浆的损耗量成为本桩基施工的难点、要点,因此我们确定QC活动课题为“减少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量”。

五、现状调查

为使该工程灌注桩后注浆量得到有效控制,QC小组成员对收集了太原市职工新村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项目、太原市青年东街棚户区改造工程类似土质相关数据,抽取了180根桩,其中注浆量正常的有28根,超出注浆量的为152根,注浆量合格率为16%。

抽取

桩数

注浆量正常的桩数

超出注浆量的桩数

注浆量正常率

(%)

100

20

80

72

合计

180

28

152

16

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串孔桩数调查表

2014.11.28

我小组针对统计出的152根超出注浆量的桩进行统计、归类和分析,详见下面图表:

序号

调查项目

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串孔

130

86

搅拌池渗漏

92

溢浆量大

96

水灰比小

97

其它

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串孔原因统计表

张宁审核人:

制图人:

郝永杰审核人:

杨琳琳制表时间:

20014.11.28

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串孔原因统计排列图

由上面的排列图可见,“混凝土灌注桩后注浆串孔”是引起水泥浆浪费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论:

“后注浆串孔”应作为QC小组活动的重点进行解决。

经小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我们决定通过试注浆改进施工工艺,最终应达到10根桩有7根注浆量合格,串孔桩最多达3根。

设定目标:

灌注桩后注浆串孔率降低为30%。

目标可行分析:

本QC小组成员有丰富的活动经验,有着较高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能力。

施工队伍也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桩基工人都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和处理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

项目部管理人员全程跟踪,并有专业的工程顾问作为技术指导。

王亚妮审核人:

李哲夫制表时间:

七、原因分析

小组全体成员对减少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量这个主题,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详见下面鱼刺图:

原因分析鱼刺图

2014.11.30

八、要因确认

根据原因分析得出的末端因素,我们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表:

末端因素

确认方法

确认内容

标准

负责人

完成时间

施工工艺不熟悉

现场对工人进行调查及抽查

桩基工人、混凝土工对施工工艺的理解程度

认真学习注浆施工工艺

2015.1.3

未对工人进行现场交底

现场对工人调查

对工人进行现场技术交底交底

不同工种工人理解技术要点

责任心不强

现场对工人的劳动现状调查

组织工人学习

提高工人责任意识

水泥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与水泥供应厂家沟通,确保水泥质量

水泥强度是否全达到32.5

水泥强度≥32.5

张健

配合比不符合设计要求

现场计量

使用前水灰比是否符合0.45~0.65

水灰比符合0.46~0.65

张宁

注浆机械设备老旧

对现场设备进行检查

施工现场是否采用新型机械设备

施工现场采用新型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保养不到位

对现场设备进行保养检查

机械设备是否按规范进行进行保养检查

机械设备已按规范进行保养检查

李敏

施工方案不完善

现场对桩基方案进行检查

方案是否合理

方案合理,实施性强

张威

注浆顺序不当

现场检查注浆顺序

注浆顺序是否按周边向中间跳孔单孔注浆

周边向中间跳孔单孔注浆

注浆压力控制不到位

现场监测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达到3~10MPa

注浆压力值符合设计要求3~10MPa

11

压力表老旧

现场检查注浆压力表

是否选用新压力表

选用新压力表

压力表值偏差大

对压力表厂家进行检查

压力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压力表符合国家标准

13

环境温度低

现场测温

确定温度是否为负温

环境为负温

2014.12.3

确认一:

确认方法:

现场调查、分析

确认过程:

公司要求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施工工艺技术要点指导,由专业工长对桩基工人、混凝土工进行教育,小组成员对工程的后注浆施工工艺资料进行详细查阅,发现每个分项均有记录,而且施工工艺详尽说明了施工难点、要点及操作规程。

并对仍在进行后注浆施工的两个工程的工人抽查询问施工工艺的掌握情况,现场抽查10人,结果如下:

是否掌握施工工艺

结论:

由上表可知100%的工人认真学习了后注浆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不熟悉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二:

公司要求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技术要点指导,由专业工长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小组成员对工程的技术交底资料进行详细查阅,发现每个分项均有记录,而且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工人逐层签字,并对仍在进行主体施工的两个工程的工人抽查询问是否学习技术交底的情况,现场抽查10人,结果如下:

是否收到交底

是否认真学习

由上表可知100%的工人认真学习技术交底,并对各工种人员的配合能够认真执行。

现场人员配合不协调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三:

对本工程进场人员进行分类统计,人员按文化程度划分动。

为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我们对项目管理人员及时组织农民工夜校安排工人学习培养责任心。

班组长及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核实,针对工人责任心问题就现场带班组长进行现场询问并进行记录,共抽查6个班组,结果如下:

责任心强

由上表可知现场工人责任心强,工人责任心不强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四:

现场检验

本工程灌注桩后注浆用水泥量大,我们在确定水泥供应商前就进行大量的排查工作,并进行互相比对工作,从各方面对水泥进行预控,特别是对水泥强度有明确要求,要求水泥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并有水泥强度检测报告。

水泥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五:

我们对现场的水泥浆配合比先进行检查,再由现场专职试验人员对水灰比进行确认水灰比符合0.46~0.65。

配合比不符合设计要求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六:

现场检查

项目部专职机械人员进行机械设备检测,并确定注浆机械采用新型机械。

注浆机械设备老旧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七:

项目安排专职人员定期对机械进行维修保养,项目部管理人员根据注浆机械的保养维修记录进行抽查,共抽查10次,结果如下:

注浆机械保养记录

由于上表确定,机械设备保养不到位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八:

施工方案不完善

现场对桩基方案进行检查,在桩基施工方案中详细说明了桩的定位,施工方法及要求。

施工方案不完善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九:

现场调查

现场对注浆顺序进行检查,发现所有工程桩注浆顺序均是从中间开始注浆,注浆管严重串孔。

注浆顺序不当是主要原因。

确认十:

注浆压力值控制不到位

现场验证

为保证施工质量,我小组对注浆压力值进行确认发现中间注浆压力在2.5~3.2MPa偏大。

注浆压力值控制不到位是主要原因。

确认十一:

压力表老旧

现场测量、验证

为能准确的记录注浆压力值,我项目安排专职人员对注浆压力表进行检测,压力表选用新型压力表。

压力表老旧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十二:

确认方法:

为能准确的记录注浆压力值,我们在确定压力表仪器供应商前就进行大量的排查工作,并进行互相比对工作,压力表是符合国家标准。

由调查、得知,压力表偏大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十三:

环境温度低

项目部专职测温员每天测量大气温度,当温度较低时根据现场情况用温水搅拌水泥浆,使水泥浆温度为正温,保证其性能。

环境温度低不是主要原因。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找到了2条主要原因:

1、注浆顺序不当

2、注浆压力值控制不到位

根据确定的2条要因,我QC小组进行讨论并提出对策进行统计,并对方案进行评估、选择:

要因

对策方案

评估

综合性

选定方案

有效性

可实施性

经济性

可靠性

1、先中间再周边依次注浆

不选

2、周边对称向中间注浆

18

首选

3、从东到西进行注浆

1、控制初始注浆压力值3.0~4.0MPa

2、控制中间注浆压力值达到2.5~2.6MPa

李敏审核人:

2014.12.10

评估结论:

由表中可看出针对每一个要因都有一项对应的首选对策方案,由此我们绘制出对策表:

对策

目标

措施

责任人

落实

地点

执行时间

周边对称向中间注浆

保证中间灌注桩串孔在楼座平面内。

根据灌注桩施工顺序,先选择周边的桩位进行注浆。

再对中间的灌注桩进行注浆。

施工现场

控制中间注浆压力值保持在2.5~2.6MPa之间

保证后注浆时不串孔,节约水泥用量。

初始注浆时压力达到4.0MPa,冲开管道,然后压力值下降至2.5,保证注浆压力值。

注浆

张健审核人:

十、对策实施

实施一:

周边对称向中间注浆

后注浆的最优时间在7天左右,势必会与周边桩基施工产生冲突,根据灌注桩施工顺序,先选择周边的桩位进行对称注浆,再对中间的灌注桩进行注浆。

应坚持整个承台群桩一次性压浆,先施工周围桩位再施工中间桩的原则,保证下部水泥浆处于整体封闭环境而不会四下扩散。

实施二:

控制中间注浆压力值达到2.5~2.6MPa

注浆时间应该在成桩后7天为宜,开始注浆前应对水泥浆进行控制,根据不同土层的渗透率确定不同的水灰比,以保证水泥浆液的均匀渗透。

注浆过程中应对注浆压力进行关注,初始注浆时压力达到4.0MPa,冲开管道,然后压力值下降至2.5MPa,以防将原有土层冲开导致串孔。

中间注浆压力值控制在2.5~2.6MPa,压力值最终为3.6MPa,注浆压力宜低不宜高、流量宜小不宜大、速度宜慢不宜快、水灰比不宜大为原则。

注浆压力值若过大,应间歇性注浆,使水泥浆缓慢扩散;

若注浆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值时,也应停止注浆,查看是否出现冒浆、串浆或考虑注浆管是否损坏等情况。

注浆时应做好注浆量、压力、时间的记录。

灌注桩后注浆管

十一、效果监测

(一)现场实测:

针对所做的控制注浆顺序、控制中间注浆压力值,我们对后注浆串孔记录进行统计,具体如下表:

名称

中间注浆压力值2.5~2.6MPa

未串孔

穿孔率

未串孔率

混凝土灌注桩

119

24

95

20%

80%

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施工串孔调查表

李哲夫制表时间:

2015.1.19

通过我们QC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对现场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施工串孔实测实查,灌注桩后注浆串孔率为20%,达到预定目标。

减少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量这一难题。

我们对活动后合格率与活动前合格率做了对比,见下图:

杨琳琳制图时间:

(二)经济效益:

据调查太原市职工新村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项目灌注桩长度与桩径同本工程。

调查该工程146根桩,多用了583T水泥。

一吨水泥现市场价为260元。

通过我QC小组攻关后,太原晋东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项目三号地块28#楼,共119根桩,多用了117.6T水泥并提前5天完成注浆工作,现场管理费每天2万元。

一根桩跑浆水泥量:

583/117=4.98T

节约水泥量:

117*4.98-24*4.98=463.14T

463.14*260=12.04万元

5*2=10万

12.04+10=22.04万元

通过QC小组的攻关,我们消除了以往在工程中湿陷性灌注桩后注浆串孔的难点,为下一工序的施工及早创造工作面,节约了材料,减少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量,减少浪费22.04万元。

(三)社会效益:

通过QC小组活动,小组人员及项目部人员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学习锻炼机会,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工程质量得到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好评,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十二、巩固措施

对该成果,我们已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上报公司技术部,将成果与大家共享,并将纳入公司内部施工工艺标准,在公司内部推广应用。

十三、活动体会与下步打算

通过本次QC活动,我们成功地解决了湿陷性黄土灌注桩后注浆损耗这个技术难点。

并在技术管理方面增加了团队协作能力的经验。

专业技术方面提高了后注浆的技术水平。

在人员培养方面提高了小组成员在工程技术、质量控制、节约经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而且拓宽了视野,深深认识到只有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提高施工综合能力。

我们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自我评价,并作出了雷达图。

郝永杰审核人:

2015.1.20

本次活动后,我们QC小组将一如既往地运用PDCA循环的原理,对“降低高层住宅楼门窗洞口尺寸偏差量”开展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