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中美贸易摩擦及预警机制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1792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6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学位论文中美贸易摩擦及预警机制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硕士学位论文中美贸易摩擦及预警机制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硕士学位论文中美贸易摩擦及预警机制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硕士学位论文中美贸易摩擦及预警机制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硕士学位论文中美贸易摩擦及预警机制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学位论文中美贸易摩擦及预警机制研究文档格式.docx

《硕士学位论文中美贸易摩擦及预警机制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学位论文中美贸易摩擦及预警机制研究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硕士学位论文中美贸易摩擦及预警机制研究文档格式.docx

sworld,theUnitedStatesisthelargestdevelopedcountryandChinaisthebiggestdevelopingcountry.AmongChina'

sforeigntraderelations,Sino-UStradeplaysanimportantpart.SincetheestablishmentofdiplomaticrelationsbetweenChinaandtheUnitedStates,theSino-USeconomicrelationshaddevelopedalotinthepast30years.Sino-UStraderelationisnotonlygoodtobothcountries,butalsogoodtotheprosperityandstabilityofthewholeworld’seconomy.However,afterChina'

saccessiontotheWTO,thetradefrictionbetweenUSAandChinaincreased,especiallyafterthefinancialcrisisin2008,thetradefrictionhasupgradedinfrequency,intensity,measuresandcontent.Frequenttradefrictionaffectednotonlythebilateraleconomicandtraderelations,butalsobroughtgreatlossestoChina.

Inthisessay,inordertohaveamorecomprehensiveunderstandingoftheSino-UStradefrictions,Imainlyreviewedthehistoryfromthreestages,andthenbasedonthepresentfrictioncondition,IsummarizedthecharacteristicbetweenSino-UStradefrictions.ThefuturetrendofSino-UStradefrictionwasthenanalyzedandjudged.

ThisessayalsostudiedthereasonsofAmerica'

stradeprotectionismtoChina,andanalyzedthetradefrictionfromtheviewofpoliticaleconomy.AnalysisresultsshowedthatthemakingofAmerica’stradepolicywasstronglyaffectedbypoliticalsystem,whiletheeconomicfactorwasconsidered.It'

sactuallythecombinationofeconomicinterestsandpoliticalreality,andisthegameresultsofbothcountries.WealsofoundthattheSino-UStradefrictioninvolveswideareas,whicharefromtradetofinancial,fromeconomictopolitical.Ifsimplyseekingthatwhetherapolicyis"

reasonable"

fromtheanglesofeconomicinterestsorthenationalinterests,wemayfallintoconfusion.

Basedonthetheoreticalanalysis,thisessaylearnedthewesterndevelopedcountries'

advancedexperienceinestablishingtheearlywarningmechanismoftradefriction.Andthencombiningwith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ourcountry’searlywarningmechanism,weputforwardtheestablishmentofearlywarningmechanismbetweenChinaandtheUSA.Thekeyistofullyexertthefunctionofallresponsibilitysubjects,includingthelegislationintuitions,thegovernment,theintermediaryserviceorganizationsandtheenterprisesandsoon.ItriedtoestablishanearlywarningmechanismspecifictoChinaandUSA,whichcaneffectivelyimproveChina'

sinternationaltradeenvironmentandtheSino-UStraderelations.Andwhileprotectingandpromotingthedomesticindustrymarket,wemayenhance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ourenterprise,achievehealthydevelopmentofChina'

sforeigntrade.

GaoXiaohong(InternationalTrade)

DirectedbySuYu

KEYWORDS:

Tradefriction,PoliticalEconomy,Gametheory,Earlywarningmechanism

目录

第一章引言1

第一节研究背景1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2

第三节研究目的与意义9

第四节研究方法10

第二章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现状及趋势分析11

第一节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11

第二节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特点13

第三节中美贸易摩擦的趋势分析16

第三章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20

第一节中美贸易摩擦:

相关贸易摩擦理论的应用分析20

第二节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21

第三节中美贸易摩擦的博弈模型分析25

第四章西方发达国家预警机制经验介绍30

第一节欧盟的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30

第二节日本贸易摩擦预警机制33

第三节西方发达国家贸易预警机制对我国的启示36

第五章中美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构建39

第一节我国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9

第二节中美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构建41

第三节中美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运作机理43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49

第一节文章结论49

第二节建议49

致谢51

参考文献52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

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也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

据WTO统计,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被发起反倾销最多的成员。

仅在2008年全球新发起的208起反倾销调查和14起反补贴调查中,涉及中国的分别占总数的35%和7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作为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经贸关系的活跃促使两国双边贸易不断增长,但同时贸易摩擦也持续攀升。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论是在双边贸易额上还是在产品数量和结构上都有了巨大的增长。

中美双边贸易额在过去30多年里持续增长,进出口总额从1993年的276.6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1263.3亿美元,10年里共增长了约457%,年均增长率45.7%。

目前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

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美贸易额不断上升。

据中国官方统计,2001—2005年,中美两国贸易总量以年均27.4%的速度递增,在2003年双边贸易额突破了千亿美元,至2008年已达3337.43亿美元。

然而中美双边贸易额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有一个日益成为焦点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即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自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贸易摩擦就不曾停止过,特别是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频繁发生,中美贸易摩擦已经从反倾销、反补贴、保护知识产权、配额限制等上升到人民币汇率、市场经济地位等领域。

根据商务部统计,2001年1月—2008年2月,美国共对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等各类贸易摩擦案件67起,涉案金额高达65.5亿美元,是同期欧盟涉案金额的2倍,占中国全部涉案金额的40%,平均每个案件的涉案金额为9776.6万美元,名列榜首,美国成为外国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案件最多的国家。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金融危机球导致世界经济衰退,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危机后各国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再一次抬头,中美贸易摩擦也更加频繁。

据商务部的统计,2009年前三个季度,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4起,涉案金额58.4亿美元,同比增长639%。

仅2009年的后几个月,就发生了“2009年9月美对华油井管反补贴案”和“轮胎特保案”等案件;

到12月30日,美国批准对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约10%到16%关税,其中,美国油井管“双反”案涉案金额32亿美元,乃迄今我国遭受的案值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

美国轮胎特保案18亿美元,在所有对我特保调查中也堪称之最。

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无论是在形式、频率还是在数量上都进一步升级。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自由贸易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全世界的福利,而一国的单边贸易自由化也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其自身的福利。

然而,纵观国际贸易发展史,贸易自由化从未得到广泛地实施。

现实与理论的背离促使经济学家开始寻找贸易限制措施和贸易保护的合理性。

传统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政策选择上,民族国家总是采取关税等贸易壁垒来维护其自身既得利益,贸易摩擦频频发生。

萨缪尔森和他的学生巴格瓦蒂关于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之间的争论,使贸易摩擦理论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进一步发展。

在此领域,国外拥有大量文献,国内文献也日渐丰富,所以对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对中美贸易摩擦研究有现实意义。

一、贸易摩擦概念界定

贸易摩擦概念多是通过表现形式来界定,这种界定存在以偏盖全的缺陷,没有揭示出贸易摩擦的实质。

王厚双将贸易摩擦定义为经济战的一种表现形式,认为“经济战的实质是发展机会与生存空间的争夺战,因而贸易战是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为了本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需要,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而展开的限制进口与扩大出口的激烈对抗”。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贸易摩擦已经延伸到国民经济诸多方面。

赵晓、柳阳认为贸易摩擦是国际经济摩擦的子集,国际经济摩擦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一种相向行为或是由此行为产生的一种结果。

本文较认同后者看法,贸易摩擦定义为“在经济社会中具有一定经贸关系的各经济主体,为了在双方经济交往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获得满意的政治经济利益而与经济伙伴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有三方面含义:

一是接触是摩擦产生必不可少的前提,贸易摩擦产生前提是国际交往的存在;

二是摩擦是相向运动的结果,因此,贸易摩擦取决于国际贸易交往中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相向行为;

三是作为相向行为的结果,贸易摩擦会导致非正和的博弈结果,即不会使双方都受益的贸易摩擦。

另外,赵晓、柳阳将贸易摩擦分为商品贸易摩擦、制度摩擦与文化摩擦;

赵谨提出微观经济摩擦、宏观经济摩擦、投资摩擦、制度摩擦与技术性贸易摩擦五种分类方式分类的意义在于,由于引发不同经济摩擦原因不同,解决手段也不同,明确摩擦类型有利于一国建立贸易争端预警机制,可以针对不同摩擦采取不同对策。

二、贸易摩擦成因的理论研究

任何经济现象都有理论基础,贸易摩擦也不例外。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按照分析角度不同,可将贸易摩擦成因理论分为四种:

一是从微观经济角度分析;

二是从中观经济学角度,也就是产业经济学角度分析;

三是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

四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

(一)贸易摩擦微观理论分析

微观贸易摩擦理论是指由贸易一方对另一方出口激增造成的贸易摩擦分析由贸易双方在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变化和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引起。

一部分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另一部分是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

1.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理论分析

在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上,按照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无论是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还是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两个国家可以实现完全的国际分工,最终实现其国家福利的最大化,国家间不会出现贸易摩擦问题。

但如果市场失灵,相互交往的两个国家间出现国际经济扭曲问题时,便会引起贸易摩擦。

对于以这种市场失灵为特征的贸易摩擦问题,国际经济学主要是依据H-O理论创立的特殊要素模型、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的贸易和产业调整理论来说明的,同时还借鉴了国际经济扭曲理论的研究成果。

贸易和产业调整理论主要是研究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衰退产业中的各项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对策的国际经济学理论。

这一理论的基础模型实际上是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特别是要素禀赋论的基础上创立的,通常称之为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主要解释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是基于商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而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则是因为要素的特定性或不流动性。

因此特定要素模型关于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分析更接近于现实。

该理论一个代表性的模型假设:

短期内生产要素不能流动,且其价格具有刚性时,一国进口剧增导致国内部门失业增加、收入减少;

当失业和收入减少超过自由贸易的利益时,该国便会放弃自由贸易,转而通过其它的手段来维持该国进口部门的正常运转,在这一过程中,该国与其进行贸易的国家便会产生贸易摩擦问题。

国际经济扭曲理论是从国际经济活动中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出发,研究当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没有达成时,各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形式及其形成条件,以及对这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进行改善的理论。

其中巴格瓦蒂(J.Bhagwati,1983)和琼斯(R.Jones,1971)利用2*2*2模型进行了阐述:

假设世界有两个国家,使用相同的两种要素资本与劳动,生产两种产品A与B。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两国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均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也就是说当达到帕累托最优时,本国消费中两产品的边际替代率(MRSAB),等于本国国内生产中两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AB),等于国际贸易中两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AB);

同时两产品生产中的各自的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替代率(MRSLK)相等。

即:

(MRSAB)=(MRTAB)=(MRT*AB)

产品A的(MRSLK)=产品B的(MRSLK)

一般认为如果在进行国际贸易时这些条件难以满足,就会出现贸易摩擦问题。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理论分析

这一分析视角假设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的国内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与之相关的贸易摩擦理论又涉及两个领域:

一是假定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的企业均为垄断企业;

二是相互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的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

第一个领域内经典的研究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BrandandSpencer,1985;

Krugman,1988)。

该理论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政策分析,是针对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提出的,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贸易摩擦问题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该理论认为,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这里的国家干预包括给本国的出口企业提供出口补贴、对本国市场进行保护等政策措施以及外国相应的报复性政策措施。

由于各国的政策介入能够改变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收益后果,结果便会由于追求收益的重新分配而引起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实际上,任何形式的企业,都可能由于政府政策的介入而出现贸易利益的重新分配,并由此引起贸易摩擦问题。

在20世纪日美贸易摩擦的研究中,许多经济学家将战略性贸易理论作为解释贸易摩擦的基本理论并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

其中一些学者在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国家企业的价格差异问题。

一些研究侧重分析了日本企业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销售价格较低的原因,并将这种分析与日美经济关系中的倾销问题联系在一起,进而对日美贸易摩擦进行研究。

日本学者广濑宪三在战略性贸易理论中加进了制度因素,强调国家间的经济制度的不同有可能导致贸易摩擦(胡方,2001)。

近来对日美贸易摩擦的研究(赵瑾,2002)也表明,国家间的结构性障碍和制度差异是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第二个领域作出贡献的主要学者有帕那格里亚、三边信夫等人(胡方,2001)。

他们的分析模型都有一个相似的步骤,即首先分析存在外部效果和规模经济时国内自给自足的经济均衡,然后探讨外部经济联系条件下的均衡,接着比较两种经济均衡的收益水平。

如果一国在自给自足时的收益水平大于转入外部经济联系时的收益水平,那么该国一定会返回到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并有可能与相互贸易的国家发生贸易摩擦。

日本经济学家后藤纯一依据效用函数,从产品多样化的角度建立模型,解释贸易摩擦。

他提出即使相互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具有完全相同的生产要素禀赋,但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的程度不同,国际经济摩擦就有可能通过两国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程度的不同所造成的工资差异而形成,这时一国在相互贸易中会获得较大的利益,而另一国则会遭受相应的损失。

(二)贸易摩擦中观理论分析

贸易摩擦中观理论分析是从国内外产业结构均衡角度来分析的(赵谨,2004)。

众所周知,生产是交换的前提,分工是贸易的基础,产业结构的变化就是社会分工的发展。

一般来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依次递进、滚动提高的,而国际产业结构是社会分工在国际上的延伸。

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国内外产业结构的联系加强了。

按经典的解释国际分工成因的比较优势论来说,只要根据各自的比较成本优势选择相应的产业,所有贸易参加国均可以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因此,贸易摩擦显然是违反自由贸易和比较利益原则的。

但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产业结构和不同国家间的产业结构具有各自的特点,并且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要同时维持国内产业结构平衡与国际产业结构平衡是非常不容易的。

应该说国际市场的存在本来应该有利于解决国内产业结构的缺陷,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利益的不一致,各国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却往往事与愿违,而贸易摩擦正是产业结构矛盾外化的一种表现。

所以,国际间产业结构静态和动态的不相配,乃是贸易摩擦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而且,产业结构越不相配,就越容易使贸易摩擦自我强化。

具体表现在:

1.国际部分产业结构趋于同质化

依照国际分工理论,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比较优势更大,所以就应该放弃纺织品、钢铁、家电等传统产业的生产。

然而,发达国家往往不会轻而易举地退出这些产业,反而采用各种措施对其加以保护。

另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在一国经济和战略上的重大意义,发展中国家就实行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大力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这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产品结构的趋同。

因此各个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不得不设置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的产业,结果是:

贸易摩擦就一直没有中断过。

2.动态的结构性连锁变动关系未能形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就站在国际分工体系的顶尖处,发挥其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产品的新技术领域中的创新优势,主要从事最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

与此相适应,其它发达国家就得提升现有的产业结构、发展新的产业作为中间投入,以增加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

如果这种动态性的结构连锁变动能够形成的话,国际贸易就会出现良性循环的非零和博弈的局面。

然而现实是其它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例如,童有好(2004)认为,欧盟、日本由于没有跟上信息产业的迅速变化;

导致新型国际分工缺少了德国、日本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参与,从而使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在争夺有限的市场,致使贸易摩擦步入高发期。

3.结构调整内部压力外部释放的表现

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WTO的诞生,人们所期待的平和、有序的国际贸易环境并没有如期出现。

相反,发达国家内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断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