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字词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1699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刊字词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报刊字词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报刊字词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报刊字词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报刊字词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刊字词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报刊字词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刊字词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报刊字词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词义以“辰”为主,是偏正型的复合式名词。

例:

“xx纪念xx、xx百年诞辰。

“诞生”:

就是出生的意思,“诞”和“生”意义并列,是联合式动词。

“我们xx了新xx诞生50周年。

“诞辰”是一个敬词,准确的用法应该是“某某周年诞辰”,用“某某周年”从时间长短上限制“诞辰”,“诞辰”用在“某某周年”的后面;

而“诞生”和“诞辰”的用法不同,“诞生”要用在“某某周年”的前面,应该是“诞生某某周年”,而不能用成“某某周年诞生”。

首当其冲

“农民赖泽民首当其冲,办了全省第一家私营缫丝厂。

”(见

1995年7月12日人民日报“经济生活”版大样《打工仔归故里》一文)

这是由于误解而误用了成语,这个错误近几年在报刊上曾多次出现。

“首当其冲”是说处于冲要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

例句如:

“欧舰东来,粤东首当其冲。

”(引自《清史稿》“大抵当敌人结束他的战略进攻,转到了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时,对于一切游击战争根据地的残酷进攻的到来,是没有疑义的,平原游击战争根据地自将首当其冲。

”(引自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莘莘学子1997年3月24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优秀大学生士兵——公举东》一文中“莘莘学子们从公举东身上,再次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莘莘学子们”应当是“莘莘学子”。

“莘莘”,形容众多。

“莘莘学子”指“很多的学生”。

xx

“曾几何时,女性可以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

1997年3月8日“各地传真”版大样)

此例误用了“曾几何时”,类似的差错在各种报刊上时有所见。

查任何辞书,“曾几何时”都解释为“时间过去没多久”。

上例包含两重错误,一是将“没多久”丢掉了,作了相反的理解,用于远古的风习,二是丢掉了“时间过去”,即由过去到现在,而作了相反的理解,以为是时间上的倒溯,所以完全用反了。

“曾几何时”一语来自韩愈《东都遇春》诗:

“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

”后来成为固定的词语。

如”曾几何时,诸君子皆化为异物,而予亦颓然老矣”。

《现代汉语词典》的例句是“曾几何时,这里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都是“时间过了没多久”的意思。

灯火阑珊

“晚风徐徐,城市的阑珊灯火尽收眼底。

1997年4月15日“各地传真”版大样《自我撑起一片天》一文)

上例作者所描写的是某城市入夜的繁盛灯火,把“阑珊”的意思用反了。

这个差错近几年在一些报刊上时有所见。

“阑珊”,辞书上列出五种含义,即衰减、消沉,如“诗情酒兴渐阑珊”;

暗淡、零落,如:

“众里寻他(她)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残、将尽,如“歌断酒阑珊”、“宴阑珊”、“梦阑珊”、“夜阑珊”;

零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都染就泪痕斑”,“南斗阑珊北斗稀”;

困窘、艰难,如“官况阑珊”。

上列“阑珊”的五种含义当中,第二种所引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那一句就是“灯火阑珊”的出处。

当然,孤立地看这一句,似乎难以判定究竟说的是灯火辉煌还是灯火零落、暗淡。

但是,综览上列五种含义,没有一个与“繁盛”相关的,倒是恰恰相反。

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原意是赞扬事物尽善尽美。

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欣赏音乐舞蹈,当他看到舞“韶”时,赞美说:

”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情已。

”意思是舞乐好到了极点,后以“观止”一词赞扬所看到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褒义词。

有人却把这个成语理解为“到了极点”,如,“台湾交通混乱叹为观止”将“叹为观止”当贬意词用,显然不妥当。

有口皆碑

“有口皆碑”通常是用来称赞好人好事,不可用来形容缺点,例:

“北京×

×

商店服务之差是有口皆碑的,而且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事实”。

“有口皆碑”最早见于宋代佛书《五灯会元》卷十七: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碑”,指记载功德的石碑。

好人好事受到众人异口同声的赞颂,称“口碑”。

“有口皆碑”是歌功颂德的褒义词,例句用以批评商店的服务态度不好,是用错了,如果作者要以讽刺口吻表达对商店的批评,则应对有口皆碑一词加上引号,以表示反其意而用之。

豆蔻年华

“这些女同志当初在豆蔻年华就干起了列车押运。

1997年3月6日“经济生活”版大样)

此例属于误用典故。

作者只了解豆蔻年华指女子年轻时候,但忽略了这个词所指的年龄段是幼年,不是青年,因而致误。

这个典故出自唐代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别》。

诗云:

“娉娉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诗中明言所赠对象张好好是一个十三岁多一点儿的雏妓。

诗人用“二月初”的豆蔻花来形容她,是诗眼所在。

因为豆蔻是春末才开花的,“二月初”则离开花还早。

前人注解说:

“牧之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

空穴来风

语出战国时xx《风赋》:

“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意思是有了孔穴才来风,比喻某种消息或流言的传布是有一定原因的,乘虚而入。

唐代白居易《初病风》“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李善注引司马彪曰:

“门户空穴,风善从之。

但一些人引用这一成语时,常将“空穴来风”比喻为没有根据的谣言,这就和本义相左了。

炙手可热

1998年初,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宣布参加国际足联主席的竞选,与此同时,欧洲足联主席约翰松也积极参与这一职位的竞选,一时竞争激烈。

报上有篇文章的标题是《国际足联主席一职炙手可热,继任人之间再掀波澜》。

在这里,炙手可热被当作竞争激烈(或是热门话题)的意思讲,显然是用错了。

炙手可热原意是手一接近就感受很热,使人接近不得。

引申比喻一些人权势气焰嚣张。

唐代大诗人杜甫《丽人行》诗: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诗意为杨国忠气焰嚣张,千万不要去靠近他,以免因他发怒引来灾祸。

宋代李清照《逸句》诗:

“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

”现代著名作家沙汀《淘金记》中说:

“亲眼看见他成了这镇上炙手可热的红人,而且目空一切。

”所用炙手可热含义都与杜甫所用之意相同。

因而,从古到今,炙手可热都为嚣张跋扈之意,从来没有竞争激烈之意。

明日黄花

有些人将“明日黄花”错写为“昨日黄花”。

“明日黄花”其本义是比喻过时的事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有些作者不了解这是一个典故,或者不了解这个典故的由来,以常理推测,觉得应该用“昨日”表示“过时”才对,从而致误。

“明日黄花”出自苏轼在重阳节所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

他在《九日(按即重阳)次韵王巩》诗中写道: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又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在这里,明日,指重阳节过后;

黄花,即菊花。

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把菊花当作重阳节的时令花。

毛泽东也有“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之句。

“黄花”就这样与重阳紧紧联系在一起。

苏轼在诗和词中反复咏叹“明日黄花蝶也愁”,表达一种迟暮不遇的感喟。

意思说自己像过了时的菊花似的,类似俗语所谓“挑水的打回头——过了景(井)儿了。

”后人从这个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黄花”比喻种种过时的人或事物。

亲眼目睹

这是一个人们日常用语和报刊用词中使用频率不算低的词。

人民日报1997年1-4月就有15篇文章用到这个词。

但是,这个词却是不正确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目睹”的解释是“亲眼看到”。

既然目睹中已包含了亲眼的意思,那么,在“目睹”前面再加上“亲眼”二字,岂不成了画蛇添足?

差强人意

前些年,人民日报刊登一篇小评论,谈到某邮局服务工作的优点,接下去说“差强人意的是常常找不到笔、胶水”,这里将“差强人意”用作“使人感到差劲”的意思,这就将意思弄反了。

“差强人意”这个成语意思是“大体上能使人满意”,语出《后汉书.吴汉传》:

“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

‘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意思是说,吴汉指挥作战,在形势不利,将士惊慌失措时,仍整修兵器,鼓舞土气。

汉光武帝听到这一情况后感叹地说,吴公颇能振奋人的意志。

这里“差”作“稍微”、“较”、“尚”解,如“差可告慰”、“差可比拟”;

“强”作“使强大”、“使强壮”、“振奋”解。

之所以将“差强人意”理解成“使人感到差劲”是将“差”字作“不好”、“差劲”解(音cha),而“差”字在此应作“稍微”、“较”、“尚”解(音chā)。

缘木求鱼

某文中有这样几句话:

“他们根据那位青年提供的线索,先找到张某,要他供出是从哪儿贩来的,再缘木求鱼,终于把制造假冒名酒的黑窝子找到了。

”将缘木求鱼当“顺藤摸瓜”讲,是错误的。

缘木求鱼,语见《xx.xx》: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

攀援。

缘木求鱼,即爬到树上去找鱼。

比喻方法、方向不对,结果徒劳无功,达不到目的。

如《镜花缘》:

“今处士既未立功,又未立言,„„忽要求仙,岂非缘木求鱼,枉自费力么?

”如:

希望帝国主义放弃侵略,简直是缘木求鱼。

xx,败也萧何

人民日报

1988年2月14日一版《与雷宇对话》一文中,在引用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紧接着说,希望对方“做成功的‘萧何’,而不做失败的‘萧何’”。

作者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的理解,完全错了。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刘邦依靠得力的大将韩信,取得天下;

韩信居功反叛,吕后诱杀了他。

这就是韩信的“成”与“败”。

韩信被刘邦重用,是萧何极力推荐的结果。

旧剧中有《萧何月下追韩信》,说的就是这件事。

韩信反叛时,刘邦的妻子吕后,也是按照萧何的计谋诱杀的韩信。

这些事都见于《史记.淮阳侯列传》。

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则见于元杂剧《赚蒯通》和马致远的“小令”《叹业》。

它们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韩信的成功由于萧何,失败也由于萧何。

由此可见,萧何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稳操主动权。

在其它问题上,萧何似乎也没有明显失败过。

这话常被人用来比喻某人具有驾驭事态发展的能力,或比喻某人出尔反尔,成事败事均在他。

“春江水暖鸭先知”写于何时1981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一版今日谈《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文写道:

“有句xx说得好:

‘xx水暖鸭先知。

’”

“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朝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诗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xx水暖鸭先知。

蒌xx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号东坡居士,生活在1036年至1101年,是北宋文学家。

因此,把“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成唐诗是错误的。

问鼎不等于夺魁

1993年5月31日四版《聂卫平问鼎中国电视快棋赛》中说:

“三十日,聂卫平九段以三又四分之一子击败马晓春九段,夺得1993年‘CCTV杯’中国电视快棋赛冠军”。

上面所说聂卫平夺取电视杯冠军与此文标题中的“问鼎”显然不是同一概念,标题应改为“夺魁”或“夺冠”。

“问鼎”一词,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春秋时,楚子(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子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见于《左传》宣公三年)。

楚子问鼎,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意思。

”后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或在体育比赛中获得决赛权等。

很明显,“问鼎”即还未夺取冠军或第一名。

而“夺魁”和“夺冠”即指已获得冠军或第一。

两者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

吃喝、跳舞不是不正之风

1996年8月16日三版的大样上有这样一条消息。

《班长效应——记湖南省沅江市市委书记邓三龙》,文内提到:

“一批害群之马被依法严惩,赌博、吃喝、跳舞等不正之风迅速得到收敛”。

这句话里,将赌博、吃喝、跳舞三方面的内容罗列在一起,统统称之为不正之风,显然是不正确的。

赌博是用斗牌、掷色子等形式,拿财物作注赌输赢。

因为赌钱欠债能诱发人铤而走险,或偷或抢,或挪用、贪污、侵吞公款,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说赌博不仅是不正之风,更是一种犯罪行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曾规定:

“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并处罚金。

而吃喝、跳舞则不同,吃喝、跳舞与赌博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将吃喝、跳舞与赌博相提并论是不确切的。

1993年10月5日《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反腐败斗争近期抓好几项工作的决定》中指出:

“不准用公款获取各种形式的俱乐部会员资格,也不准用公款参与高消费的娱乐活动。

1994年4月28日《中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食宿不准超过当地接待标准的通知》中指出: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的食宿安排问题,多次发布文件,作出了明确规定。

这些规定,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止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食宿不准超过当地接待标准。

”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反对的是“用公款”参加高消费的娱乐活动,是“用公款大吃大喝”。

而不是不加区别地、笼统地一概反对吃喝、跳舞。

低三十倍是多少1991年1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一条新华社播发的消息《恐龙灭绝的“元凶”竟是镁元素》,文中写道:

“结果发现恐龙蛋壳的微量元素镁比现代‘阴蛋’低十倍,比正常蛋壳低三十倍左右”。

在其它稿件中,有时也会看到有“低”多少倍的提法。

什么比什么高多少倍,这很容易理解。

高一倍便是原来的两倍。

如,去年粮食产量为500万公斤,今年比去年高一倍,便是1000万公斤。

可是反过来说低多少,就不能用倍数了。

因为低一倍即百分之百,已经成为零了。

若粮食产量为500万公斤,低一倍,即低百分之百、低500万公斤,就什么也没有了,就是零。

零比500万低一倍,显然这种讲法不科学,因而一般不能提低一倍。

至于低一倍以上,低十倍,低三十倍是多少,根本无法说清楚。

因此低只能少于百分之百,比如低百分之九十、低1/3,500万公斤低百分之五十,即为250万公斤。

从新华社所发的消息中我们可以推测,低十倍很可能是“原来的1/10”之意,低三十倍很可能是“原来的三十分之一”之意。

伯乐与伯牙1981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第八版《“知音”可贵》一文中说:

“xx同志说:

‘同志之间应该团结,要像伯乐和钟子期一样知音,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的友谊。

’”这里所说“要像伯乐和钟子期一样知音”有误,伯乐应为伯牙。

在历史上,伯牙有两人,一是宋代人;

另一是春秋时人,精于琴艺。

传说他曾学琴于著名琴师成连先生,三年不成。

后随成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彭湃、林鸟悲鸣之声,心有所感,乃抚琴而歌。

从此琴艺大进,终成天下妙手。

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相传均为他所作。

《荀子.劝学》:

“xx鼓琴而六马仰秣。

”xx:

“伯牙,古之善鼓琴者,亦不知何代人。

”《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

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流水。

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高诱注:

“伯,姓;

牙,名,或作雅。

”唐钱起《美杨侍御清文见示》诗:

“xx道丧来,弦绝无人续。

伯乐,春秋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以善相马著称。

从上面分析,“要像伯乐和钟子期一样知音”,应为“要像伯牙和钟子期一样知音”。

另外,文中所说的“刘少奇同志说”,我们翻阅了刘少奇的一些著作,没有查到文中所引用的刘少奇的话,很可能文中所引刘少奇的话也有误。

(摘自《报纸常见文字差错200例》,人民日报总编室检查组编著,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0年12月出版)

《咬文嚼字》编辑部

自1995年创刊以来,本刊组织审读了约3000本图书、1000种期刊、100种报纸,并请100家新闻出版单位协助调查各自的用字差错,整理出了一批常见别字。

《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便是在此基础上,依据出错频率和专家评议拟订的。

本表以正字的音序排列,括号中的字为正字。

1,按(安)装2,甘败(拜)下风3,自抱(暴)自弃4,针贬(砭)5,泊(舶)来品6,脉博(搏)7,松驰(弛)8,一愁(筹)莫展9,穿(川)流不息10,精萃(粹)11,重迭(叠)12,渡(度)假村13,防(妨)碍14,幅(辐)射15,一幅(副)对联16,天翻地复(覆)17,言简意骇(赅)18,气慨(概)19,一股(鼓)作气20,悬梁刺骨(股)21,粗旷(犷)22,食不裹(果)腹23,震憾(撼)24,凑和(合)25,侯(候)车室26,迫不急(及)待27,既(即)使28,一如继(既)往29,草管(菅)人命30,娇(矫)揉造作31,挖墙角(脚)32,一诺千斤(金)33,不径(胫)而走34,峻(竣)工35,不落巢(窠)臼36,烩(脍)炙人口37,打腊(蜡)38,死皮癞(赖)脸39,兰(蓝)天白云40,鼎立(力)相助41,再接再励(厉)42,老俩(两)口43,黄梁(粱)美梦44,了(瞭)望45,水笼(龙)头46,杀戳(戮)47,痉孪(挛)48,美仑(轮)美奂49,罗(啰)嗦50,蛛丝蚂(马)迹51,萎糜(靡)不振52,沉缅(湎)53,名(明)信片54,默(墨)守成规55,大姆(拇)指56,沤(呕)心沥血57,凭(平)添58,出奇(其)不意59,修茸(葺)60,亲(青)睐61,磬(罄)竹难书62,入场卷(券)63,声名雀(鹊)起64,发韧(轫)65,搔(瘙)痒病66,欣尝(赏)67,谈笑风声(生)68,人情事(世)故69,有持(恃)无恐70,额首(手)称庆71,追朔(溯)72,鬼鬼崇崇(祟祟)73,金榜提(题)名74,走头(投)无路75,趋之若骛(鹜)76,迁徒(徙)77,洁白无暇(瑕)78,九宵(霄)79,渲(宣)泄80,寒喧(暄)81,弦(旋)律82,膺(赝)品83,不能自己(已)84,尤(犹)如猛虎下山85,竭泽而鱼(渔)86,滥芋(竽)充数87,世外桃园(源)88,脏(赃)款89,醮(蘸)水90,蜇(蛰)伏91,装祯(帧)92,饮鸠(鸩)止渴93,坐阵(镇)94,旁证(征)博引95,灸(炙)手可热96,九洲(州)97,床第(笫)之私98,姿(恣)意妄为99,编篡(纂)100,做(坐)月子

常见的用语错误

家父”是经常用错的称谓词。

“家父”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属于谦词。

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无间道”是常用错的佛教词语。

随着电影《无间道》的问世,原本冷僻的“无间道”频频见诸报纸标题,用来表示失败、痛苦或者灾难。

不过,佛教当中“无间道”只是信徒修炼的第二个阶段,并无磨难的含义。

“无间地狱”或者“阿鼻地狱”,才对应着“永受痛苦、无有间断”的处境。

“戴上紧箍咒”是报纸上常见的搭配错误。

紧箍咒只能念,不能戴。

“九州”被错写成了“九洲”。

“州”是行政区划名称,而“洲”的意思是水中陆地。

“娈童”一词表示“性侵犯、猥亵”等意思,例如“杰克逊娈童案落下帷幕”。

但“娈”字是形容词,表示美好的样子,不能当动词用。

“权力”和“权利”是最容易被混淆的词语。

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

“唇枪舌战”是常用错的成语。

正确的使用是“唇枪舌剑”,形容激烈争辩。

“炭烧咖啡”写成“碳烧咖啡”,“炭烤牛排”误写作“碳烤牛排”,全国各地许多餐厅、咖啡馆的招牌、菜单上普遍出错。

“吋”是计量单位中的常见错字,例如“52吋液晶彩电”。

但该字已经在1977年被列入淘汰字,应该改用“英寸”表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古诗名句在引用中常常出现错误,一半以上的情况会被错写为“海上升明月”。

一个“生”字气象万千,出神入化,而写作“升”字就平淡无味。

几个容易弄错的成语

登高必自卑

很多人理解成:

登上高处,一定会觉得很自卑。

这种理解似乎很有道理,从高处一望,啊,世界真大,我真渺小,于是不得不自卑起来。

事实这个成语是说,想登上高处,必须从低处开始。

自卑并不是看不起自己的那个“自卑”,而是指从低处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求全责备

错误的理解是:

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批评怪责。

其实责备与求全是同样的意思。

责:

求;

备:

齐全。

总的意思是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劳燕分飞

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是分离,分别。

用是不会用错的,但它的真正意思却很少人懂得。

一般会理解为辛劳的燕子分开来飞。

其实劳不是指勤劳、辛劳或劳累,而是一种鸟,即伯劳鸟;

出自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夫唱妇随

这个成语也写做夫倡妇随,千万别理解成丈夫唱歌,妻子也跟着唱。

成语的意思是:

丈夫说什么,妻子就完全附和,常用以指夫妻和睦。

认贼作父

贼,并不指小偷、强盗,而是对仇敌的人的蔑称。

比喻投靠坏人、敌人。

再做冯妇

冯妇,表面看来是一个姓冯人的妻子,是个妇女,但据《孟子·

尽心下》所说,冯妇竟然是一个善于打虎的晋国勇士。

成语表示人重又干起旧行业来。

罪不容诛

到底该死还是不该死?

不容诛,就是不能杀,不该杀。

如果这样理解就搞反了。

成语的意思是判死刑还抵不了他的罪行,形容罪大恶极。

这个成语的用以比喻过时的事物,所以容易被误写为“昨日黄花”,既然指过去的事物,似乎理所当然是昨日而不是明日。

事实并非如此。

一抔黄土

“抔”是一个生僻字,指捧,整个词比喻极其微贱的东西。

正是由于它的意思,让人易将之误为“一杯黄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