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1424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天游峰”,读一读,你知道吗?

出示:

没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为什么这样说呢?

(引导理解天游峰是武夷山的代表)欣赏天游峰的景色,再读读这句话。

2.补充课题,读一读,从课题看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谁?

为什么要加上“天游峰的”这几个字呢?

(引导明白这是扫路人所处的环境、工作)

读了课题,我们就知道文中的主人公的身份,是——(齐读课题)

(二)围绕“自信、豁达开朗”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词语,比比谁能都读正确。

武夷山飘飘悠悠险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扫帚颇有节奏石阶

精瘦褪色瘦削面色黝黑炯炯有神

自信朗声大笑豁达开朗

(1)指名读,及时请其他同学纠正读错的地方。

重点指导“帚”“颇”“褪色”“削”“炯炯”等字的读音。

(2)读读词语所在的句子,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讨论词意。

2.课文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

默读思考;

学生交流。

3.课文写得很生动,语言也很优美。

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目的在于推进读懂段,熟悉文本的语言、画面、情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在脑中形成大概的印象)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为精读做准备

4.“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上有疑问是很重要的,有小疑问就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就有大进步。

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划“——”或“~~~”,打上“?

”,看谁发现的问题多,发现的问题大。

(生读、划,再次熟悉文本,读中生疑。

师巡视)

——小组内交流你发现的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及时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组织全班交流,提出你的问题。

交流中教师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记在黑板上。

例如:

“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茶为什么能沟通我们的心灵?

是什么笑声伴随作者回到驻地的?

为什么不是二十几年后还看老人,一定要30年?

写老人外貌的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写?

扫路是很劳累的,为什么老人轻轻松松,不劳累呢?

5.课前,你读了课文,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个性认识)

——天游峰的扫路人,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

读书你有没有感受到?

(板书“自信”和“豁达开朗”)

——默读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扫路人的“自信、豁达开朗”?

同时思考黑板上的问题。

把自己的思考通过标画句子、写出批注等留在书上。

(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巡视帮扶学困)

(三)抓住文中直接描写扫路人言行、外貌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读书理解,感受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心态。

1.出示句子“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指名读句子,为什么老人的“自信”和“豁达开朗”会给作者那么深的印象,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究竟表现在哪里?

让我们先看看描写这位老人言行的语句,一同走近他。

2.读读描写老人言行的三处语句: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

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联系上下文体会,说说老人的话应该怎样读?

你从哪里感受到他的自信、豁达开朗?

3.指名读第一句,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他的自信、豁达开朗?

(1)引导抓“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感受谈话间老人轻松悠闲,再来读一读。

(2)“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真的不累吗?

为什么老人不累呢?

(联系课文2、7段感知天游峰的高、险,品读写法,感受衬托作用)

引导预设:

①文中有两段话描写了天游峰,指名读一读,感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可以用句中的哪些词语来说。

(“顶天立地、第一险峰”写出“高、险”的特点)

②朗读第2段,你能通过朗读把课文描叙的画面表现出来吗?

你认为为了表现“第一险峰”作者哪里写得生动?

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引导: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抓住“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感受假如你站在上面会有怎样的感受?

作者为了突出“险”字特别采用了什么写法?

(比喻、夸张;

九百多级石梯比作银丝,一个“抛”字用的好在哪里?

和“挂”又有什么不同?

)再读一读,把你的感受也读进去。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中好不得意。

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写了我登山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来表现峰“险”的?

(“终于、好不得意”侧面表现)把作者的这种登山感受读出来。

——连起来读这段话,作者通过直接描写和自己的登山感受表现峰险,写得很生动,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

(指名读,齐声读,组织背一背,积累)

③朗读第7段,这段话又是怎样来表现峰“高”的?

引导感知:

——透过数字感受峰“高”,一千八百多级是多高?

谁有爬山经历,说一说。

你能借助熟知的楼梯类比一下说一说,帮助同学们形象感知一下吗?

——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感受一千八百多级是多高?

(引导看游客的表现)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你能通过朗读表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四个词语的意思吗?

(引导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出画面,生动感受)

你能读出“甚至”的意思吗?

你能用上这四个词语和这个句式,说说自己的曾经经历的某件事吗?

(引导链接生活积累语言)

④第7段话进一步表现天游峰的高、险,在写法上和第2段话有什么异同?

(引导感受把运用数字详实描写和作者的联想相结合;

把直接描述和借助游人的感受侧面衬托相结合)

——齐声朗读这两段话,把天游峰的高和险展现在我们面前。

(3)这样的天游峰,出示句子:

“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抽了一口气”引读,“我不禁抽了一口气”我为什么“抽”了一口气?

什么情感?

为什么惊奇?

心中在想些什么?

引导比较句子“每天都要一级一级爬上去,再一级一级爬下来”和“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用“爬”和“扫”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引导感受辛苦)读这句话读出我的内心。

(4)这更加使得我们心中的一团增大,为什么这么辛苦,老人却说——出示句子引读:

谁来发表自己的理解?

要说的有理有据。

(引导“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理解他把“累”丢在一边,看到“累”以外的美,因此很享受这样一个过程,因此以此为乐,自然不觉得辛苦)

70岁的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自然累,难怪我不禁抽了一口气。

但是,老人能够把“累”丢在一边,看到“累”以外的美。

人生中肯定有很多不如意,很多累和苦,像老人那样把苦和累看淡,去看甜和美的一面,这就叫豁达,这就是令作者难以忘怀的“豁达开朗”。

我们再来朗读老人这句令人回味的话——“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5)课文读到这里,我们深切感受到一位豁达开朗的老人,你也一定明白了大家提出的另一个问题:

明明写人,为什么要用这样多的笔墨来描写天游峰的高和险呢?

说说你的理解。

(表现工作的苦与累,衬托人物的豁达开朗)

其他两处描写是怎样表现老人的豁达开朗、自信的,我们下节课来品味。

(四)课堂作业:

1.完成《配套练习册》基础知识部分。

2.抄写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1.感情诵读课文第2、7段,一起欣赏第一险峰——天游峰。

2.面对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老人却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地说:

(二)抓住文中直接描写扫路人言行、外貌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读书理解,继续感受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心态。

1.我继续与老人聊天,问道,引读出示: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读(出示)

(1)透过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

(老人的生活环境)读读,说说老人的生活条件怎样?

(引导感受“清苦”;

也要尊重学生的其他感受)

(2)引导:

扫路人的收入肯定不高。

喝山里的水,吃大米饭和青菜,这样的生活叫清苦。

有多少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

你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

可是老人说起自己的生活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引导“我能舍得走吗?

”感受享受、留恋、自得其乐的情感)

(3)清苦的生活,在老人眼里,却说得那么诗意:

“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这也叫豁达。

你能体会着这种情感读出赛如神仙的意境吗?

(指导朗读表现)

2.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为什么作者说30年后再来看老人,那是老人就100岁了,为什么写30年,而不是二十年、十年呢?

(1)我们再来看作者和老人的第三次对话,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读一读。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我”的这句话充满着怎样的情感?

(引导联系上下文,从“紧紧抓住”感受激动、敬佩)再来读一读。

老人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理解“朗声大笑”,充满乐观、自信)再来读一读。

(2)人生七十古来稀。

能活100岁的人毕竟少,这一点,老人自然明白,可是老人却说——引读“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这里既表现了他的自信,也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3.回顾三处描写老人言行的语句,再次整体感受“自信、豁达开朗”

体会着老人对人生自信、豁达开朗的态度,齐声朗读描写直接描写老人言行的语句,我们近距离地看看这位老人。

(教师联系文本,激发情感引读下面三处句子)

4.感受到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你想认识这位老人吗?

文中有两处描写外貌的语言,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1)读读描写外貌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个扫路人形象?

对照插图感受。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2)为什么分开写而不是一次把人物外貌写清楚?

引导抓住第一次“循声”去看,下文中“原来是”感知看到了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没有放在心上,只是粗看。

抓住“仔细打量”什么意思?

为什么此时作者要“仔细打量”这个人呢?

结合上文来感受与老人交谈后,对老人的“豁达开朗”的钦佩。

因此是细看。

粗看和细看之间,有着作者对老人的情感上的变化。

(3)再来读读这两处描写,把你的理解融进去,读出作者不同的情感。

谈谈你觉得作者的外貌描写对于你写作文有什么启发?

(要围绕塑造人物形象,选择突出特点来写)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回归整体,总体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的意境美。

1.指名有感情地接读课文,再次感受老人“自信、豁达开朗”,思考:

伴随我回到住地的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笑声中包含这什么?

(引导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启示)为什么这笑声能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

交流要点一:

因为老人的笑声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一直忘不掉,所以“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交流要点二:

笑声一直在耳畔回响,我懂了。

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已经被作者珍藏在心里了。

交流要点三: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认为最后一句话还需要改一改,“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回到驻地就没有了吗?

你们拿出笔改一改,看谁改得比作者高明。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直到永远;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让我难以忘怀。

2.这是一篇叙事散文。

文中有几处语言看似与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没有多大关系,好像去掉,文章也很通顺,意思一样也没有多大变化。

有的同学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比如:

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1)端起书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写这些语言,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朗读思考)

(2)联系上文理解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还沏了一杯茶。

对于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来说,心里一定是暖暖的,人与人之间热情相待,坦诚相见,自然心理就像注入一股暖流,暗指老人的热情、亲和。

读读这句话,句式短小,读出节奏和韵味,能否感受到一种很美的意境。

(3)“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这段话改为“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也通顺,为什么要写鸟?

鸟究竟暗指了什么?

(引导感知暗指了老人。

关键在“落回原处”四个字上,老人舍不得走,鸟也舍不得走,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和山融为一体)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作者暗喻的巧妙。

同学们,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位扫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启发,做一个对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

3.再读课题,想想作者仅仅是想塑造一个扫路人的形象吗?

为什么要写这个人?

他普通的形象中包含着怎样的不平凡呢?

结合你地周围人的观察,也能感受到这样的人物吗?

你从他们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

(谈话交流)

请你结合阅读文章和刚才的谈话,写一则读后感想。

(四)推荐阅读《挑山工》这篇文章,比对一下和《天游峰的扫路人》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七、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

峰高险

扫路人自信豁达开朗

外貌、语言、环境烘托、借物喻人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与《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三篇课文构成一个单元,运用不同文体,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三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

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作为散文教学难度也较大。

为了避免生硬分析文本,失去文本阅读的生趣,本次教学重点把握一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主要采用以疑促读,以读现悟的教学方法感知形象,感受情感,学习语言。

1.抓住直接描写老人的言行,感受“自信”和“豁达开朗”。

爬山是很累的,联系第二节和第五节,就能知道,70岁的老人自然累。

但是,他能够把“累”丢在一边,看到“累”以外的美。

清苦的生活,在老人眼里,却能那么诗意:

“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这就叫豁达。

人生七十古来稀。

能活100岁的人毕竟少,这一点,老人自然明白,因此,既有自信,也有豁达。

2.抓住“写景”的语句,感知衬托作用,感受文章美的意境。

为什么大量笔墨描写天游峰的“高”和“险”,为什么要写“茶”,为什么要写“宿鸟”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到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研读写景的方法,写景的作用,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散文的美的意境。

3.抓住“外貌描写”,定格人物形象,感知外貌描写的巧妙。

这两处外貌描写,很有意味。

第一处,还没有与老人相谈,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扫路人,是粗看。

第二处,是“打量”,为什么要“打量”,恰恰是与老人交谈后,对老人的“豁达开朗”的钦佩。

不足之处:

分角色朗读“我”与老人的对话,学生入情入境不够,未能很好地读出老人话语的味道,这与学生生活阅历有关。

教学建议:

篇文章是写人的文章,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揣摩语言内容的同时,我们也应体现阅读与表达的有机结合。

教学时,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朗读、想象、表演、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借助说、读、写的训练,引导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在快乐中明白事理。

附前置性预习单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一、自主识字学词。

1.我能读正确。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横着读想想每组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武夷山飘飘悠悠险峰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我能写美观。

(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行楷字体的意连写法)

3.词语我理解。

(不理解的词语先查关键的字,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二、摘抄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三、朗读课文,走近天游峰的扫路人。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

扫路人、天游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用词语简要概括一下,体会扫路老人话语的意思。

2.记下你在读书时的疑问。

四、借助网络、书籍等查找资料。

1.有关“天游峰”的资料。

2.有关作者章武及其作品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