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A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1346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A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学A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学A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学A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学A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A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学A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A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A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5.校风:

即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指校内大多数人得一种习惯,可分为积极和消极。

16.选修课:

为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的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订的课程。

17.教学计划:

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

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8.显性课程:

“正式、公开、官方”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19.课堂教学:

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20.道德意志:

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的意志品质。

21.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文件,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预计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22.教科书:

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科用书,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释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23.必修课:

所有学生都必须修学习的课程。

24.道德认识:

对道德行为的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式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做出非善非恶等的道德判断。

25.素质教育:

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需要实行、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26.道德行为:

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道德意义的活动。

27.教学设计:

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测评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28.道德情感:

伴随道德认识的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也就是在心理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29.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

是人们送给教师的美称的赞誉,也是社会对教师的一种职业期待。

这种期待突出了教师在人得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工作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智力的开发意义,肯定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系列中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含有对教师实际教育能力的估计和评价。

30.学科课程:

亦称“分科课程”课程,它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地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31.课程结构:

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部分如何有机联系一起的问题。

32.课程:

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33.教师的预见能力:

教育活动开始以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应性,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可能性以及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

核心:

语言能力。

34.教育的控制能力:

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操纵教育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

教育过程控制能力的主导,操纵教育活动的能力。

35.人际关系:

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形成的心理气氛。

36.物质环境:

对人产生影响的物质条件。

37.教学原则:

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即指导教师的教,也指指导学生的学。

38.因材施教的原则:

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养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39.循序渐进:

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能力。

(系统性原则)

40.谈话法:

回答法,提问法。

师生通过相互提问,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获取新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增进记忆的一种方法。

41.发现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42.情景教学法: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的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景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学生施有影响的一种方法。

特点:

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到教育。

43.班级授课制:

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的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在集体上课。

44.技能:

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动作及其方式的熟练程序,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大类。

45.学习活动总量:

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竹竿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成的全部学量。

46.道德评价:

根据已有的道德准则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

47.德育原则:

在教育过程中引申出来的有关德育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德育工作者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反应人们对德育工作的水平认识,因为它是不断发展着的。

48.疏导原则: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49.理论联系实际:

吧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言行一致。

二、简答、论述与案例分析题

1.教师的知识结构:

a.精通所教的专业学科b.具有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c.掌握教育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2.家庭教育的功能:

⑴基本生活技能⑵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⑶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⑷培养社会角色⑸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3.课程的现代化的特点:

⑴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⑵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⑶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⑷重视个别差异⑸加强课程与社会活动,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⑹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交流。

教学方法的选择标准(依据)

4.教学方法的选择标准(依据)

⑴选择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教学大纲的规点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⑵教学方法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⑶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⑷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⑸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5.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⑴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⑵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⑶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动性⑷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6.课堂管理的原则:

⑴了解学生的需要⑵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⑶实施教与教学的措施,改进最佳学习⑷建立教室常规

7.学法指导的方式:

⑴系统传授式⑵专题讨论式⑶学科渗透式⑷学习诊断式⑸经验交流

8.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⑴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⑵教育是对文化的普及⑶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

9.素质教育的特点:

⑴整体性⑵基础性⑶内化性⑷综合性

10.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⑴遗传⑵环境⑶教育⑷个人主观能动性

11.教师的角色:

教员,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领导者,心理医生,青少年朋友、父母、榜样、被攻击的对象、学校管理者、研究者。

12.隐性课程的功能:

⑴陶冶功能⑵育美功能⑶益智功能⑷健体功能

13.教材编写原则:

⑴在内容上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的统一⑵教材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⑶教科书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学习

1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⑴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⑵学生的定性期望⑶班集体的特点⑷教师的行为方式

1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⑴学生具有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⑵学生具有潜在的发展可能⑶青少年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16、学、家、社会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⑴有利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⑵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⑶有利于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个教育的有效性。

17.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⑴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⑵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⑶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18.良好家庭的基本条件:

⑴父母的表率作用⑵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⑶父母的文化修养⑷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19.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⑴片面追求升学率⑵中小学生负担重⑶升学造成学生分化

20.教育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⑴顺序⑵阶段⑶不平衡⑷个体差异

21.社区在教育中的功能⑴社区在教育中的功能⑵服务功能⑶协调⑷教育⑸宣传功能

22.青少年发展的问题:

⑴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⑵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⑶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⑷自我探索中的迷惑⑸父母过高期望带来的压力

23.中国教师角色文化传统:

⑴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⑵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⑶自我修养先于他人教育

2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⑴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的中介⑵学生是依据⑶教育影响是桥梁

25.人格教育的方法: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⑵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⑶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

26.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

⑴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⑵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⑶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体化和综合化⑷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27.德育原则:

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⑵疏导原则⑶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⑷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⑸因材施教⑹在集体中教育⑺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

28.教育情境的介入对教育研究的影响:

⑴学习理论深化⑵典型示范引导⑶逼真的模拟训练⑷知识转化技能⑸理论联系实际

29.情境化了的教育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

⑴加强教材教学的功能⑵帮助任课教师克服缺少中小学教育经验的局限⑶引起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

30.教师的职业态度、职业情感:

⑴理解学生⑵与学生和谐相处⑶积极的自我意识⑷教育的期待

31.教师劳动的特点:

⑴特殊的复杂性⑵强烈的示范性⑶独特的创造性⑷显著的长效型⑸空间的广延性,时间的连续性⑹劳动量的隐含性⑺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⑻劳动的协作性

32.为什么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⑴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⑶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学习

33.青少年的合法权利:

⑴受尊重权⑵受教育权⑶安全权⑷生存权

34.针对初中生身心如何教育:

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⑵注重生理知识和性教育⑶注重教育环境,家、学校、社会相结合来进行协调教育⑷教学上注重教育方法和选择⑸树立榜样⑹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组织班集体荣誉较强的活动。

35.为什么性格有好坏之分:

⑴性格特征具有社会文化的价值⑵具有道德评价意义⑶与个人的潜能发挥,身心健康密切关系。

36.树立良好的心理特征的途径: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不断地增强修养的决心⑶在困难中磨练自己

37.家庭教育的特点:

⑴先进性⑵多维性⑶密切性⑷统一性⑸深刻性

38.隐性教育如何在教育中实施:

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⑵明确隐性课程的目标⑶发挥教师在实施隐性过程中的作用⑷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⑸克服隐性课程中的消极因素

39.新型教育同实用主义活动课程的区别:

⑴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课程结构的优化原理理论基础,而不是以主观意义经验为理论基础⑵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⑶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处于辅助地位⑷既有结构性,又有一定弹性⑸既有灵活性,又有一定计划性。

40.教学设计的特征:

⑴教学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的系统化⑵教学目的的建立在系统环境的分析上⑶教学目标可用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⑷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因素⑸重点是教学计划和媒体的选择⑹评价设计过程的一部分

41.教学过程的规律:

⑴教学过程中简约性的规律⑵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⑶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这里的发展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指身体方面的发展,包括身体健康和各个部分的功能指的是智力方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智力、能力和技能技巧等指的是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包括情感、兴趣、态度、意志、性格等。

进行教育活动一方面受一定发展水平的制约,一方面有对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有以下几点:

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⑷教学要素整体规律

4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⑴学生特点⑵教师的特点⑶教学大纲规定的进度和教学时间⑷现代技术设备条件

42.发展性教学策略的特点⑴教学目标应是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⑵多样综合的教学模式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⑷承认差异,因材施教⑸研究学科特点,把我学科教学过程规律,发展学生主观动性和教师的创造力。

43.教师创造教室良好行为:

⑴接纳感受⑵赞誉和鼓励⑶接纳意见⑷善于发问

44.班级授课的特点:

⑴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⑵以科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⑶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⑷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5.学习的类型:

⑴知识的学习⑵技能的学习⑶以心智,以思维为主的学习能力的学习⑷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46.学习指导目标:

⑴学习最优化⑵学习过程最优化⑶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47.学法指导过程:

⑴了解学情⑵制定计划,做好准备⑶实施指导⑷反馈控制

48.教学策略类型:

⑴先行组织者策略⑵概念形成策略⑶认识发展策略⑷认识发展策略⑸随机管理策略⑹行为联系策略,又称“直接教学”。

49.民主型师生关系:

⑴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

学生尊重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⑵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⑶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

教师认真引导⑷教学效果良好

51.根据学生的气质差异,如何做好教育:

⑴教师应当认识到没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⑵对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⑶根据学生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⑷教育必须先接受教育⑸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缺点。

52.传统教育的扬弃:

⑴注重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⑵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⑶教育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⑷提倡班级授课制⑸注意观察实验弃⑴在培养目标上,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⑵内容上,陈旧凝固,只重视纵向的知识体系,忽视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⑶在教学方法上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⑷形式上,知识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⑸方法保守封闭。

53.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54.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有哪些?

(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产业的建设人才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55.封建社会的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

(1)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2)学校教育既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浓厚的宗教性;

(3)教育的内容主要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4)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5)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56.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57.教师扮演的角色

1)、教师的“教员”角色。

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和知识,用以帮助学生获得同样的知识。

2)、教师的“领导者”角色。

教师的“领导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领导角色的心理学解释是:

领导活动是一种行为的过程。

领导概念的含义有三点:

1.领导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形态,在人际交往范围内由人对人实行领导2.领导是一种施加心理影响的活动3.领导是致力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关于教师的领导者角色1.教师的领导技巧2.教师的领导品质

3).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

教师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重要的是履行以下两个职责:

1.解决人的人生方向问题2.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和改造

4).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5).教师的“青少年的朋友”角色6).教师的“父母”角色7).教师的“榜样”角色。

我国教师身为教育者,深知典范楷模作用对于受教育者身心影响甚大,历来高度重视这一行为角色。

“师者,人之模范”“行可以为仪表者,人师也”“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自身行为可以“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

8).教师作为“被攻击的对象”的角色9).教师的“研究者”角色10).学校管理者的角色

58.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对象,但这一对象与其他时间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人,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行为,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都要受到他自己意识的支配。

教育的过程不仅包括了教师的活动,也包括了学生的活动。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发挥教师的主导型作用一样,是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

59.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互相访问、通讯联系、召开家长会、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

60.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是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间形成稳定的联系

(2)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

(3)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4)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5)学校有选择的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

61.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哪些?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是人们的教学时间中总结出来的。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原理: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之一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3)直观性原则(4)因材施教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启发性原则(8)可接受性原则

62.良好的课堂气氛的标准

创造良好气氛的必要性为:

(1)接纳感受

(2)赞赏和鼓励(3)接纳意见(4)善于发问

 

《教育心理学A类》

一、选择、填空、名词解释

1.调查法:

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2.理解的解释:

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联系。

3.学习态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

4.形成性评定:

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教学工作进行调整。

5.高原反应: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的现象。

6.无声的外部语言:

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惊醒智力活动的阶段。

7.移植:

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情感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

8.学习困难儿童:

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的失常。

9.测量:

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进行描述。

10.学习(广义):

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活动,是指人和动物在生存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11.技能:

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12.组织者:

在意义接受学习过程中,在呈现正式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13.有意义学习:

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过程。

14.教学设计:

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拟化。

15.认同:

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

16.个体社会化:

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的能力过程。

17.学习目标:

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计划。

18.教学评定: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顾家的过程。

19.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