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扶贫规划工作意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1225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委扶贫规划工作意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村委扶贫规划工作意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村委扶贫规划工作意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村委扶贫规划工作意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村委扶贫规划工作意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委扶贫规划工作意见Word格式.docx

《村委扶贫规划工作意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委扶贫规划工作意见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委扶贫规划工作意见Word格式.docx

四是贫困人口综合素质有提升,但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弱。

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但大多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扶贫对象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扶贫开发面临战略机遇。

新阶段我县扶贫开发呈现出三个特征:

一是在扶贫对象瞄准上,过去主要瞄准绝对贫困人口,现要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二是在制度安排上,过去主要是开发式扶贫,现在进入开发扶贫与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基本生活有低保,脱贫致富靠扶贫;

三是在主要任务上,过去扶贫开发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现在重点是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构建和谐。

同时,我县扶贫开发面临有利条件:

一是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新理念,为贫困村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政策环境。

二是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将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农村建设力度。

三是经过多年的扶持,我县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生产发展初具规模,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多年扶贫开发实践,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经验,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五是“大西柏坡”建设、山区教育扶贫等工程的实施,为扶贫开发带来了新机遇,将使贫困群众的收入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从而确保全县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增加扶贫对象收入、尽快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提高扶贫对象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统筹发展、开发式扶贫为手段,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扶贫开发,加快推进贫困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县”,建设西柏坡市的总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方针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救助有效衔接,以扶贫开发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以产业扶贫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以连片规模发展为基础,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可持续发展环境,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

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的基本手段,加强社会救助,合理确定覆盖范围和救助标准,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两项制度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

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落实扶贫开发目标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要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贫困人口有效扶持。

坚持开放开发、产业扶贫。

创新工作机制,拓宽发展途径,落实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吸引各类经济组织到贫困农村投资开发。

坚持扶贫进村入户与发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以产业开发促进和带动扶贫开发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坚持部门协作、合力推进。

各部门要根据扶贫开发总体要求,结合部门职能,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实施项目时向贫困村倾斜,促进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

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

妥善处理扶贫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贫困农村的独特资源优势,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行人口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自力更生、社会帮扶。

充分调动和发挥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处理好政府扶持、社会帮扶及自力更生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拓宽帮扶领域,提高帮扶水平,通过定点帮扶、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助推扶贫开发工作,力促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扶贫重点和目标任务

(一)扶贫对象

将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

建立健全贫困识别机制,做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确保得到有效扶持。

注重对少数民族、妇女、计生户、残疾人等特殊贫困人群实行帮扶。

(二)重点村

把列入扶贫规划的重点村作为我县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

利用10年的时间,对列入规划的重点村分两批进行扶持,即XX—XX年扶持51个重点村,XX—2020年扶持其余的重点村,确保稳定脱贫致富。

(三)总体目标

到XX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一半。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建立健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长效机制,逐步扭转差距扩大的趋势,扶贫对象达到脱贫的目标。

到2020年,全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对象健康水平、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重点工作

(一)专项扶贫

1、坚持整村推进。

结合新农村建设,以连片规模发展为平台,以贫困村为单位,科学合理制定整村推进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规划及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发展规划,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实施整村推进。

积极发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扩大基地规模,努力增加收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气、房和环境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完善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健全民主管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经过扶持,重点村达到“十三有”标准,贫困家庭达到“八有”标准(标准附后)。

2、实施产业化扶贫。

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原则,以产业发展推动扶贫开发上水平。

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核桃、食用菌、养殖业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达到乡镇有扶贫主导产业、村有扶贫产业项目、户有增收致富工程,力争每个贫困村有1—2个主导产业。

坚持把扶贫到户与连片开发、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打造特色突出、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有利于群众持续增收的扶贫产业片区。

坚持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围绕资源开发上项目,围绕特色产业上项目,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主业、做响品牌,力争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共同发展。

把建设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农家采摘、新技术展示、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根据生态环境好、村容村貌好、文化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等要求,选择特色村落,建成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环境优美、旅游服务设施相对完善、旅游从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旅游特色村,建设成乡村旅游示范区。

3、强化扶贫培训。

坚持劳动力资源开发与转移相结合,积极探索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新思路,走市场化、技能化、品牌化、产业化的路子。

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强化技能培训、组织管理、维权服务、形象塑造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增加培训投入,发展劳务经济。

对贫困村初、高中毕业后未就业的“两后生”,以促进就业为核心,通过直接补贴,引导和鼓励他们继续接受就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学到知识和技能,实现稳定就业。

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实施转移就业培训,力争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有一名转移劳动力。

4、搞好扶贫易地搬迁。

制定和实施《平山县扶贫易地搬迁“十二五”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集中力量、稳步推进的原则,继续搞好移民扶贫,对生态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频发和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实行搬迁扶贫。

引导搬迁户向小城镇、中心村和生活小区聚集,具备条件的兴建扶贫移民小区,实施整村搬迁,从根本上改善生存条件,并针对搬迁户实施增收项目,着力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提高就业能力,帮助解决好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到XX年,全县解决648户、2062人搬迁脱贫问题。

5、开展以工代赈。

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扶贫工程,有效改善贫困村耕地(林场)质量,稳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强以集中连片的贫困村为重点的乡村道路和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中小河流与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二)行业扶贫

1、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林、牧、渔产业的指导,重点围绕现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生产协会建设,提高贫困村农民组织化程度。

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以大型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为核心,以农贸市场为基础,涵盖城乡产销衔接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推动贫困村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支持贫困村科学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和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能力。

对具有旅游资源、具备市场发展前景的重点村,在项目、资金、规划、宣传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免收或减收有关费用。

2、开展科技扶贫。

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抓好先进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培育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及技术骨干,让贫困农户能够掌握1-2项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科技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和带动贫困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

着力培育壮大科技支撑的区域主导产业,培育打造科技致富示范点,提升县域支柱产业的科技水平。

着力培育科技扶贫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鼓励县内外科技人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参与科技扶贫开发工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中试推广基地。

3、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到XX年,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力推进大中型灌渠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扶持修建小微型水利设施,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积极推进贫困农村电网改造,逐步使贫困村达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标准,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巩固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成果,完善乡村路网建设,改善村内道路、人行便道和田间便道条件;

贫困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庄规划更加科学,居民点布局更加合理,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加快,逐步提高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覆盖范围和补助标准,完成危房改造3200户、10200人。

到2020年,贫困农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平、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贫困农村公路交通的等级化水平和通达深度进一步提升;

贫困农村危房改造全部完成。

4、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沼气、太阳能、秸秆气化等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建设,提高贫困村生产生活发展水平。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太行山绿化、主干道绿化、村庄绿化等工程,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

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加大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护力度,重点抓好灾害多发区的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综合措施。

全面推进贫困农村环境整治,优先将重点乡镇、村庄的农村饮水安全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畜禽养殖等污染防护工作列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帮扶重点,环保、建设部门要做好相关技术、指导和服务。

5、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实施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推进连片贫困农村适当集中办学,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提高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加大贫困村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继续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大对各级各类残疾学生扶助力度。

到XX年,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农村一年受教育率保持在9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

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建设,加快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大非物质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

加快农村邮政网络建设,优先支持重点村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工程,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之间整合,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县广播电视户户通,每个行政村每月至少放一场数字电影,行政村全部通宽带,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有文化活动室。

6、加强公共卫生和人口管理服务。

进一步健全贫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以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

巩固提高贫困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

加强农村卫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力度,提高贫困村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到XX年,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乡卫生院建设进一步完善,至少有一名全科医生。

稳步推进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有一名具备资格的医生、有一套基本药物保障制度,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

到2020年,全县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

加强贫困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健康发展。

继续实施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救助和少生快富工程,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7、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标准和人均补助标准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增长。

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进一步提高“五保”供养水平,供养标准达到当地居民平均水平。

基本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居家养老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覆盖城乡养老服务体系。

到XX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70%以上。

进一步规范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做好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衔接,加大资金投入,适当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政策。

按照市场就业与政府促进、开发就业与劳务输出、扩大就业与提高素质、强化服务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体系、市场体系、培训体系、保障体系和组织体系,整合资源,加大培训投入,提高补助标准,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不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成功率和非农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的幸福指数。

(三)社会扶贫

继续实施定点扶贫。

继续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民主党派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达到对所有贫困村全覆盖。

各帮扶单位制定具体帮扶规划,明确专人负责,通过帮项目、帮资金、帮发展、帮服务,力争实现一个贫困家庭有一名非农转移劳动力,一个山区贫困户有一亩经济林,一个贫困村有一个村级集体致富项目,一个帮扶单位每年至少为帮扶村办一件实事,保证社会扶贫效果。

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帮扶村按期稳定脱贫。

继续发挥驻平部队的作用。

坚持把扶贫开发所需与部队所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部队组织严密、突击力强和人才、科技、装备等优势,组织驻平部队,采取一对一定点帮扶的形式,在扶贫开发重点乡镇集中开展扶贫攻坚行动,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支持和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扶贫济困。

积极倡导机关党员、离退休人员与贫困户认亲结对,开展多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

引导社会各界有志于扶贫事业的人士和志愿者按照全县扶贫开发统一部署,帮助贫困户解难题、谋发展,促进贫困家庭稳定脱贫。

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

鼓励引导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和其它有志于扶贫事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贫困农村搭建平台,创造良好政策和社会环境,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提供就业岗位、订单收购、共建生产基地、联办合作社、投资入股等方式,与贫困村开展村企共建,帮助贫困村培育增收产业,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组织保障

(一)切实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

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抓落实”的管理机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分析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的职能,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加大统筹资源整合力度,确保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各乡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要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

要把重点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考核重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定期考核,奖优罚劣。

进一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的任务分解、督促检查、跟踪问效、行政问责体系。

要继续坚持县级领导联系扶贫点制度,加强对扶贫工作的具体指导。

建立完善行业扶贫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整合资源,搞好扶贫开发的具体实施意见。

把行业扶持列入部门年度绩效考评指标,并建立完善奖励和问责机制,部门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资金时,要加大对贫困农村的倾斜。

各行业部门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人口发展及片区建设等项目投资时,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农村加快发展。

(二)落实国家和省对贫困地区的各类优惠扶持政策。

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增长机制。

在积极争取国家各类扶贫资金支持的同时,把扶贫开发投入列入年度预算,要按国家要求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

从XX年起,县财政每年要拿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专项用于扶贫开发,用于解决贫困乡村和贫困户的脱贫增收问题。

认真落实国家对贫困村税收优惠政策。

落实国家扶贫贴息贷款、定向费用补贴、涉农贷款税收政策、增量奖励等有关规定,引导银行及金融机构加大扶贫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

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努力满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鼓励保险机构在贫困农村建立基层服务网点,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出特色农业保险和小额扶贫保险,促进贫困农村农业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继续实施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项目。

积极推进支农金融担保体系建设,有效解决贫困村农民和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加大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加大村级公路、农业开发、农村水电建设、小流域治理等支持力度,适当安排贫困村劳动力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加贫困人口的现金收入。

建立健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

落实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为贫困村培养人才的鼓励政策,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农村就业创业;

继续组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到贫困农村服务;

对定点扶贫专职干部要关心爱护,妥善安排好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进一步加大贫困村干部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多渠道培养农村有用之才。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要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强基固本为保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以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协调本领强为主要内容,建好基层党组织队伍。

要切实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功能,提升水平,要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有章理事、照章办事。

要因地制宜,选准适合本村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财富积累的有效途径,拓宽科学增收渠道。

对带领贫困群众致富的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按有关规定和条件优先考录公务员。

支持贫困村创业有成的党员民营企业家、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致富人员回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引导县、乡机关退休干部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任职。

同时,要加大对贫困村农村干部的培训教育,采取集中办班、考察学习、典型交流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

(四)切实加强扶贫资金规范化管理。

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投向片区、贫困村,集中用于培育特色优质产业、扶贫对象发展能力和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实行“阳光工程”,推行公示、公告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建立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积极创新管理,完善绩效考评制度。

县级资金管理部门每年要对各乡(镇)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各乡(镇)政府扶贫工作目标考核依据。

建立扶贫资金监管责任追究机制,本着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凡是在扶贫资金使用中违反规定,失职渎职造成严重损失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建立扶贫资金问题投诉机制,各级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将定期向社会公布受理部门的通信地址、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并及时向投诉人反馈调查情况。

建立贫困村群众义务监督机制,积极推选村级扶贫开发义务监督员制度。

义务监督员对本村扶贫项目规划、实施、验收和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程义务监督。

建立社会扶贫资金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制度,明确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方式,切实加强社会扶贫资金的监管。

要积极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扶贫自立社试点,探索多种担保形式,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的问题。

(五)加强扶贫机构队伍建设。

要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