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历史考点梳理世界现代史第四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中考历史考点梳理世界现代史第四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中考历史考点梳理世界现代史第四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由中国、法国、俄罗斯、美国和英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2)联合国秘书处[]:
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3)联合国大会(“联大”):
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
首要宗旨
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维护和平的形式
根据安理会或联大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以及实现人道主义救助。
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地位
是人类构建和平的结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2013.13(3)]
作用
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为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英文缩写WTO)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最高权力机构是部长会议
(1)20世纪80年代八九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各国把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扩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前身
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宗旨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障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职能
制订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发展
2001年,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贸易体系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影响
(1)成员国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和平发展
考点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9年2考]北师:
九下P83~86;
九下P97~101
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出现原因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崩溃
(2)日本、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发展与崛起
(3)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概况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和国家联盟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表现
(1)美国:
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确立对世界的领导地位
(2)欧盟:
欧盟成立后,欧洲实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日本:
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中国:
通过改革开放,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4)俄罗斯:
地大物博,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
(5)广大发展中国家:
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3/4,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多极化趋势总体特点
(1)世界形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3)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因素
(1)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如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中国驻南大使馆也遭遇轰炸;
2003年,美国占领伊拉克)
(2)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世界安全(如中东问题;
2001年,“9·
11”恐怖活动,美国纽约五角大楼遭受袭击)
推动多极化发展的途径
遏制霸权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高多种政治力量的综合实力,加强国际合作等
中国的主张
(1)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2)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考点[9年3考]妇女地位的提高生态与人口问题
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北师:
九下P93~94,P100~102;
九下P102~106
计算机
网络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发展概况
(1)兴起: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随之建立起来
(2)普及: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因特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013.15
(2);
2012.9]
功能
快捷了解信息和世界变化;
新的人际交流通信方式;
提供获取知识的新途径;
丰富现代社会的娱乐和休闲生活;
人们可以展示自我,参与讨论,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
积极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使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2)将世界各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3)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2017.17
(2)]
(4)为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消极
网络安全问题、高科技犯罪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
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2)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3)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
(4)女性对政治的关注和参与程度有很大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女性政治领导人显著增加
局限
(1)受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力
(2)实现妇女与男性的完全平等,还需人类社会的不断努力
生态问题
(1)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威胁人类生存
(2)污染和浪费导致淡水资源短缺
(3)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5)对森林资源的乱砍乱伐导致热带雨林大量消失,直接影响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恶化也是经济和社会问题,使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应对
措施
(1)提高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加强国际合作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可继续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加强环保教育,改善人们的生活消费观念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1950年,世界人口为25亿;
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突破50亿;
2011年,全球人口达到70亿
(1)环境压力加大,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方面也构成了新的挑战
(2)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卫生和健康状况难以迅速改善
(3)耕地和水资源的匮乏,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常导致普遍的饥饿
(1)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
(2)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改变人们的观念
(3)加强国际合作等
史料学史
【统计图表】
20世纪90年代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变化表
年份
1970年
198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投资额(亿美元)
400
520
3150
4000
4300~4400
8000
关键信息:
年份、20世纪90年代、投资额
变化(趋势)
1970~1999年,全球投资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从1995年大幅度增长
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
【文献类】
材料一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设问:
材料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侧重历史解释)
答案:
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影响: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宾夕法尼亚大学奉命为陆军计算弹道数据……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成……后来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逐渐成为普通办公用品,同时也促进了“网上交易”“远程医疗”等的产生和发展。
——摘编自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中“计算机”“网上交易”“远程医疗”等,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侧重史料实证)
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积极影响:
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中考真题再现
一、选择题
1、(2018江苏南京)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体现了()
A.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B.欧洲联合趋势加强
C.非洲独立浪潮掀起
D.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2、(2018山东聊城)下边的漫画《“拯救”人权》的寓意是()
A.科索沃地区的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B.美国名为拯救人权实为武装干涉
C.美国试图恢复科索沃地区的和平
D.北约与俄罗斯在科索沃冲突加剧
3、(2018四川成都)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8年1月5日报道:
在北京,一位乞讨者面前的纸板上写着“推荐使用微信支付”,这是当下趋势的一个写照。
该乞讨者推荐使用的这种支付方式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A.原子能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航天技术D.计算机网络技术
4、(2016·
广安)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
华盛顿
B.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
D.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5、(2016·
河南)从1990-2007年,全球经济从22.8万亿美元增长至53.3万亿美元,全球贸易增长了133%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得益于()
A.美苏两极格局瓦解B.多极化趋势发展
C.亚太经合组织成立D.经济全球化加速
6、(2016·
宜宾)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
“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其中的“破坏”主要是指()
A.美国利用优势干涉他国内政B.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面临挑战
C.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D.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7、(2018湖南邵阳)2018年4月9日环球网刊载过“对华打响贸易战后特朗普下一步如何走?
脱离WTO规则?
”文章。
该文章标题中的“WTO”是指()
A.欧洲联盟B.联合国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8、(2016·
连云港)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
口袋里的欧洲"
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这一现象直接来自于()
A.欧共体的组建B.欧盟的成立C.欧盟的扩张D.欧元的发行
9、(2018湖北咸宁)“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
”跨国公司的这种理念反映的是()
A.政治格局多极化B.世界经济全球化
C.外交方针多边化D.经营埋念多样化
10、(2016·
广东)苏联解体后,国际关系中“敌、我、友”界限变得比较模糊,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冷战”逻辑逐渐失效。
下列表述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超级大国美国独霸世界B.各国之间政治分歧已经消失
C.竞争合作、妥协共处趋势增强D.多极化国际格局形成
二、材料题
11、(2018山东泰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
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
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以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就显著。
1957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成长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进而发展成欧洲联盟……自愿采用一种共同货币……提出继续发展共同的外交与防务政策.……即使如现在这个样子,也已经成为经济与政治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欧洲已经为之大变。
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以后,欧洲大陆已经到达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
——(美)R·
R·
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2)材料中的“共同货币”指的是哪一种货币?
根据材料说明“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一带一路”(英文:
TheBeltandRoaD.缩写B&
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3)依据材料说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概括指出我国应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材料五这是推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持久繁荣的宏伟愿景……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中国理念赢得世界认同,中国智慧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中国谋,也为世界谋,奏响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汇聚起和平发展的磅礴力量!
(4)依据材料指出中国为推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贡献了什么新理念?
12、(2016·
随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1919—1922年,列强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利益由日本继承。
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期间,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
中日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中国在山东的主权和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整理
(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的世界格局叫什么?
(1分)华盛顿会议期间,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英美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二战后世界新格局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分)
材料三:
(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可以看出世界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中国是怎样应对这一变化的?
请你写出一条中国实施的对策。
参考答案
1---5DBDDD6---10BDDBC
11
(1)趋势:
经济全球化趋势。
因素:
新航路的开辟;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扩张;
世界市场的形成。
(写出1点即可得
(2)欧元。
原因:
欧洲政治经济的联合(或欧洲一体化的加深)。
(3)目的:
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
措施:
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
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坚持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等。
(写出1点即可)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12、
中外纵横比较型材料解析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人性本善的哲学传统。
在这样的人性论和人文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因为人心本善的理论预定和圣人崇拜而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行政监察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
更为可悲的是,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行政监察思想能够推动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却日益萎缩并退化、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 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认为人性本恶。
既然人性本恶,那么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规避。
在此基础上,西方得出政治原罪论:
有权的人在行使权力时有一种自私和邪恶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潜在危险。
西方对人的天然不信任迫使西方人时刻保持着对权力的天然警惕。
孟德斯鸠警告人们: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
”于是洛克说:
“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权力对付权力。
”这样,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
——以上材料摘编自屈双湖、胡雪纷
《基于人性的行政监察思想及其实践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行政监察造成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和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在实施中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解析:
第
(1)问依据材料一“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本质目的等方面回答其消极性。
第
(2)问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总结并从中西方进行比较即可;
第二小问原因,中国,可以从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小农经济方面分析;
西方,结合材料可以从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思想方面分析。
(1)影响: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清明;
无法从根本上约束皇权,反而强化了君主专制;
不能从根本上制约和防止官僚队伍的腐败;
起不到真正的监察作用。
(2)不同之处:
中国:
行政监察不受社会重视,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和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
没有形成系统的行政监察制度;
封建社会后期日益萎缩,演变成特务制度。
西方:
形成了系统的行政监察理论;
推动了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
中国传统儒家性善思想的影响;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落后性和狭隘性。
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原罪思想的影响;
在人性论上认为人性本恶;
西方权力制衡思想的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绅、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
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
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
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
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
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
有穿中山装、西装的;
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
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
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
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
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第
(1)问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信息,从变化的动力、时间及范围等方面归纳;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近代中英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来分析。
第
(2)问据材料二信息从社会风气、思想观念、社会改革、思想传播等方面归纳。
(1)差异:
中国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改变,英国是随着社会变革自发的改变;
中国服饰变迁晚于英国;
中国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英国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中国对传统保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