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0791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当代学者秦晖进一步提示古代每一次“并税式改革”最后都陷入“税轻费生--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的循环。

对此历史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税制改革决定了历代封建王朝兴衰存亡

B.田赋始终是古代朝廷最主要的财税来源

C.“税外杂派”多出自地方官吏贪腐行为

D.小农经济支撑“大国财政”的必然结果

28.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

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A.城市化进程推动

B.工业化水平提高

C.国际市场的扩大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9.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

据此可知,当时

名称

创立时间

代表人物

宗旨

中华民国宪政党

1912.3

伍廷芳

“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政体”

统一党

张謇

“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

共和党

1912.5

黎元洪

“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

国民党

1912.8

孙中山、宋教仁

“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

民主党

梁启超

“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

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

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

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

30.苏联崔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中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

”崔可夫元帅认为中国抗战

A.化解了苏联东方作战压力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

3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国营企业的直接计划、对合作社和私营企业的间接计划和对部分私营、手工业、社员个体经营的市场调节过渡到对社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

国家市场和自由市场并存过渡到了对工农业产品流通实行国家垄断。

这一变化

A.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B.基本摆脱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

C.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左”倾思想的体现

D.是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借鉴

32.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

“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

”罗马皇帝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制定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

这反映出古罗马

A.万民法仅适用于帝国陆地范围

B.力图革除习惯法的不合理因素

C.尊重公平和理性的自然法精神

D.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规定

33.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

这一变革体现了

A.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

C.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D.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34.根据查尔斯·

斯帕尔1896年的统计,1%的美国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12%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近90%。

到20世纪初,1%的首富几乎掠夺了国民财富的88%。

这一现象表明

A.经济发展必然引发社会危机

B.阶级对立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C.追逐财富成为世人普遍愿望

D.美国政府急需加强社会调控

35.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

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

1982年10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这本质上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

D.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英国乡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家庭工业,经历了乡村工业化。

它是在借助乡村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的自然动力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各地乡村工业包括毛纺织、棉麻纺织、服装、酿酒、粮食加工、皮革加工制作、玻璃、造纸、建材、制陶、冶炼、金属制造、采煤、制盐等。

1520年乡村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6%,到1600年约占70%,1700年约占55%,1750年约占46%。

18世纪初,像伯明翰这样的工业集镇、乡村集市和小城镇在英格兰有700个左右。

——摘编自孙立田《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乡村改造》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乡村凋敝,以“改造乡村,改造中国”达到“民族自救”为目的的“乡村建设运动”兴盛。

其中典型的有:

晏阳初领导的注重农民教育、加强农村合作的定县模式;

梁漱溟发扬儒学精华、唤醒农民内力的邹平模式;

高践四开创的农业技术与教育并重的无锡模式;

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发展实业推动城镇化的北碚模式。

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坚持以平分田地、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根基,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少乡村建设运动遭受挫折。

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取得新的发展。

——摘编自王景新《乡村建设思想史研究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乡村工业化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乡村建设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3分)

42.国家观念伴随的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并随历史的演进,涵义有所扩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

西方

中国古代“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

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认为国家是上帝的产物。

梁启超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

启蒙运动时期,洛克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卢梭等人则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然融入新时代的国家意识之中。

全球化没有削弱民族国家的地位,国家主权的属性和功能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中外关联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宋代继承唐代“两税法”的“以资产为宗”的税收制度,规定了以土地为主的资产作为法定的征税对象,从税制上较以前更为明确地承认和界定了土地私人占有的产权。

宋代赋税制度的变迁,提供了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潜力的激励机制。

宋代的社会经济,在私有产权制度的确立这一前提下,为数众多的经济元在进行经济选择、经济决策时,都毫无例外地遵循着一个相同的基本规则:

这就是在各种现存的制度制约条件下寻求最大的产权收益,从而使各经济元在从事经营和生产时,主观上以追求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益及个人所得的边际效益为目的,而在客观上却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与赋税制度变迁的激励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及实质。

(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历史意义。

(9分)

4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休斯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可以把法律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通过没有政治利益考量的、公正无私的法官来解决国家间的纠纷,而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

共和党领导人把国际关系视为利益之争,认为一战的根源在于欧洲大国对原料和市场的争夺,如果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

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

但是,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可能导致一战那样的战争,而且大量资金用于军备而不是生产也会损害各国经济和世界贸易,增加各国的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繁荣,从而削弱和平的基础。

《凡尔赛条约》并没有给欧洲带来稳定与和平,欧洲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欧洲的经济复兴;

二是欧洲的安全和稳定。

没有欧洲经济的复兴,赔款和战债问题就无法解决,稳定与和平也就无从谈起;

而安全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欧洲局势不稳定,势必又会妨碍美国资本的流入和欧洲经济的复兴。

欧洲经济的长期萧条还会影响美欧之间贸易,拖累美国经济,并可能带来欧洲各国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布尔什维主义向中欧和西欧传播。

——摘编自王立新《超越凡尔赛:

美国共和党政府的国际秩序思想及其对欧洲稳定与安全的追求(1921—192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颜氏家训》全书总共八卷二十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中华“家训之祖”。

颜之推生逢乱离之世,目睹许多大家族宦海沉浮。

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以长辈身份,将自己的见闻及对人生的体悟,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

其中夹叙夹议,与晚辈娓娓道来,读来倍觉亲切。

《颜氏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在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内容质朴明快,说理深刻,有“篇篇药石,字字龟鉴”之誉。

是我国古代伦理学、教育学的名著,书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颜之推与<

颜氏家训>

》(《文摘报》2015年8月22日08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之推撰写《颜氏家训》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颜氏家训》的主要价值。

 

(2018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高考冲刺第一次文综考试试题用稿)

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24-25AB26-30DDABD31-35ACCDA

41.(25分)

【答案】

(1)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圈地运动造就乡村大量剩余劳动力;

乡村丰富的原料和有利的水力等自然动力条件。

影响:

改变了乡村产业结构,推动了农业人口的转移;

改善了乡村民众的职业结构,有利于乡村积累自身发展资本;

促进了乡村小城镇的发展;

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

(2)特点:

参与力量众多,学者、实业家、革命力量等均有参与;

实践模式多样,各具特色;

内容广泛;

中国共产党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

问题: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束缚,受政局影响大;

受城市资本和地主盘剥,农民穷困,缺乏自身积累;

乡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异大;

经济结构单一;

农民文化低、技术差。

42.(12分)

示例1:

信息:

时代赋予国家观念不同内涵

阐述:

古代中国,有天下而无国家,家国同构,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均为藩属。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入侵,民族危机逐渐加深,国家观念从天朝国家观念向主权国家观念的转变,从君主国家观念向民主国家观念的转变。

西欧中世纪,在基督教神权的控制下,占主导地位的是神权国家观念。

教权高于王权,世俗政权必须服从以教会为代表的神权;

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形成,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国家观,强调国家权力高于世俗权力,将国家与宗教剥离,推动了近代国家观念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强调社会契约论、有限政府、主权在民、法制等思想,为国家观念注入理性血液。

结论:

国家观念反映着一定时期人们对当时国家和国际关系的认知,随着历史演进而变化。

(或国家观念是一种政治意识、文化意识,是人们对国情的认识与理解。

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拟定论题,如国家观念受政治影响;

国情决定国家观念等)

示例2:

国家观念的转型与近代中西政治历程之间关联互动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政治探索,梁启超提出了反对外来侵略和兴民权,说明了国人的国家观发生了深刻变革,在这样的国家观念下掀起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进一步推动了近代国家观念走向深刻。

启蒙运动时期,洛克等人提出了法治和分权思想,卢梭用社会契约论明确提出国家主权应该永远属于人民,启蒙运动为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提出了一套建立未来政体的理论框架,此后启蒙运动通过各种方式使现代政治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

社会变革是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推动因素,近代国家观念转型是政治变革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内容。

示例3:

中西国情差异影响中西国家观念

阐释:

在儒家思想、宗法观念的深刻影响下,以小农经济为主题的古代中国家国同构,有天下而无国家,君主即为国家,强调君主专制;

西欧中世纪,在基督教神权的控制下,占主导地位的是神权国家观念,教权高于王权,世俗政权必须服从以教会为代表的神权;

从13世纪下半叶起,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伴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强调国家权力高于世俗权力,将国家与宗教剥离,推动了近代国家观念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在具有高度工业文明的西方国家面前,中国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和观念国家;

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国家观念从天朝国家观念向主权国家观念的转变,从君主国家观念向民主国家观念的转变

由于中西方的生活环境、政治结构、经济基础的差异,国家观念的差异是必然的。

45.(15分)

(1)特点:

以土地资产为征税标准,承认土地私有制。

实质:

调整利益分配,增加财政收入。

(2)意义:

激励了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发挥;

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

对后世赋税制度变革有重要影响。

(原则上答出4个要点可给,言之有理即可酌情赋分)

46.(15分)

(1)主张:

国际关系法治化;

建立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

门户开放政策国际化;

停止军备竞赛,实行裁军;

复兴欧洲经济、稳定欧洲局势。

(2)简析:

一定程度上纠正和修改了《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和不公正性;

有利于新的国际秩序观念(或和平主义、合作共赢意识)的形成;

为法德矛盾的缓解提供契机;

容易激化与苏联的矛盾;

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47.(15分)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伦理道德观遭破坏;

颜之推目睹了众多大家族的兴衰;

个人对人生、家庭的感悟。

(2)利于重塑儒家的伦理观;

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蓝本;

为研究古代家训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