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0155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作为一名有所作为的皇帝应该怎么做?

究竟是谁完成统一?

原因是什么?

对比南北朝形势图和隋朝疆域图,思考:

隋完成统一有何意义?

出示东汉至隋朝历史发展简图,师总结隋完成统一的意义。

(三)隋朝之文帝篇—强盛的隋朝

出示隋初和隋盛时的一系列现象对比表,思考以上变化说明了什么?

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引出隋文帝的治国措施。

(四)隋朝之文帝篇—人才选拔

出示王富贵和张有才的故事:

(王富贵的简历)出身:

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

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人品:

欺善怕恶,为富不仁推荐人:

当地最高长官

(张有才的简历)出身:

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

出口成章,真才实学人品:

为人正直推荐人:

结合课本思考,这两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朝谁能入朝为官?

为什么?

(五)隋朝之炀帝篇—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

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

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材料中,隋朝科举取士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2、结合材料,请同学们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科举制。

3、科举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哪个更好,好在哪里?

(提示:

可从对一般平民子弟和对最高统治者的影响等角度说明)

(六)隋朝之炀帝篇—开通大运河

出示大运河示意简图,思考:

从图中你可以得出那些结论?

思考:

有人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为了巩固统治。

也有人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游玩,同学,你怎么看?

讨论:

大运河得以开通的原因有哪些?

出示材料

材料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皮日休

材料二: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大运河的开通有何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材料三: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皮日休

想一想:

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七)隋朝之炀帝篇—隋朝灭亡

(隋炀帝)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旌旗万里,征税百端,猾吏侵渔,人不堪命。

——《资治通鉴》

帝(隋炀帝)自去多谋讨高丽,……又发民夫运米,积于泸河、怀远二镇,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耕稼失时,田畴多荒。

——《资治通鉴》

父母不保其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旧唐书.李密传》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有何结果?

隋炀帝暴政隋末农民起义隋灭亡(618年)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实;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及其影响;

4.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的是哪个朝代?

生:

隋朝。

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什么会这么快走上灭亡?

隋朝的暴政,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隋朝灭亡之后,出现了历史有名的一个朝代,大家知道是哪个朝代吗?

唐朝。

唐朝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作出了哪些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的历史,学习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

唐朝的建立

师:

出示地图,指导学生掌握唐朝建立基础知识。

观察地图,标记唐朝都城、注明建立时间、建立者。

时间:

618年

建立者:

李渊(唐高祖),传位李世民(唐太宗,号贞观)

都城:

学习与探究

为什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太宗谓侍臣曰:

“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政要•论务农时》

太宗尝谓公卿曰: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政要•论求谏》

太宗谓公卿曰:

“…卿等若能小心奉法,……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卿等宜深思此言。

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

阅读材料,明确: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重视人民的力量,正确认识君民关系;

材料二反映唐太宗认识到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材料三反映唐太宗善于听取建议,虚心纳谏;

材料四反映唐太宗提倡节俭,要求大臣廉洁奉公。

(二)结合课文,说一说唐太宗在位时实行了哪些措施?

指导学生分组活动,明确唐太宗实行的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打下了大唐盛世的基础。

分组概括统治措施,描述“贞观之治”盛世局面

(三)唐太宗的治国效果:

材料: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粮食丰收),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唐纪》

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时的治国成效?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唐高宗的皇后,掌握大权,先后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690年自立为帝,称圣神皇帝,国号周。

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为什么如此评价武则天的统治呢?

讨论分析,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她的统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课堂活动:

据历史记载,武则天在遗嘱中命令给自己树立一座无字碑。

有人说她是自感罪孽深重,不好意思写碑文,也有人说她是自认功高盖世,觉得没法用文字形容自己的功绩,更多的人认为武则天是把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通过课本提供的资料,结合大家平时掌握的知识,来给这位女皇帝写一篇80字以内的碑文。

分组活动,撰写简要碑文,全面评价武则天。

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

“开元”年间,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出示诗句,指导学生形象认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总结唐玄宗统治措施,明确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列表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经济

用人

形成局面

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

对比表格,对比分析三位皇帝治国策略的相似之处。

四、课堂小结

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

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

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诗歌了解极为大诗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光耀千古的诗坛

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海外称呼中国人集居的地方一边成为什么?

(唐人街)外国人称呼唐人街说明唐朝对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

唐朝对世界的影响与它的繁荣强盛是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就走进唐朝,看看唐朝是如何一片繁荣的景象,我们来学习今天《盛唐气象》。

二、讲授新课

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今天我们分别从经济、外交、社会风气、文学艺术四个方面来看一看唐朝的繁荣。

1.经济的繁荣

(多媒体展示图片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

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

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

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

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民族交往和融合

(1)出示唐初少数名字分布图,观察吐蕃的所在地点,结合课本概括吐蕃的概况。

(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2)(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

简要介绍一下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

①情况:

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多媒体出示问题:

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

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3、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媒体播放唐朝社会生活的图片)

提出问题:

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

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4、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出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图片)

学生默读课本第四节,整理A.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

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②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③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B.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①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多媒体出示表格:

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艺术家

代表作

作品特点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碑》

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主要内容有: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天可汗;

唐与吐蕃的关系。

隋唐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第4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理念引领】

自主合作探究感悟实证

【核心目标】

1.明线:

以课本教学内容唐朝与日本、天竺友好交往的历史史实为内容分为四大篇章:

篇章一遣唐东来学法度篇章二弘法日本僧东渡篇章三赴印西行求真经篇章四开放盛名扬世界让学生感知唐朝的强盛,领会“交流促发展”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暗线:

在本课中贯穿图像史料证史法,以强化学生史料实证的证据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

2.掌握唐朝与日本、天竺友好交往的具体史实,知道遣唐使,掌握鉴真、玄奘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3.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通过看《唐朝主要交通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历史地图,总结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通过话文化探源头活动让学生学会从图片中感知从史料中印证中日之间的文化渊源,知道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

3.通过历史视频和微课让学生从鉴真玄奘的事迹中感悟其优秀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

2.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材地位】

本课属于人教版(2016)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它上承盛唐的经济繁荣,下启唐朝的由盛而衰。

在内容上侧重于唐朝的对外开放,重点讲述了唐朝与日本、天竺等国家的友好往来史实。

她以拨打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之精华,同时又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唐朝的威名远扬四方,出现了自西汉以来中外交往的第二个高潮。

学习本课将更加有助于全面完整的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

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景引导法、讲授引导法、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图片史料分析法、比较迁移学习法、感受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玄奘西行》,问:

他是谁?

去了哪里?

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有哪些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

课间播放《新贵妃醉酒》,首先让学生沉浸在梦回大唐的气氛中,课伊始播放《玄奘西行》,设问谈话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心中有目标,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这节课我们的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课件出示目标)生齐读目标

从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本节课重点要掌握两个历史史实:

大唐与日本、天竺的友好交往,掌握两位人物:

鉴真东渡及玄奘西游。

目标的解读,使学生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课本探宝

带着目标任务我们首先进入自学环节,请大家快速扫描找到相关知识并进行备注,注意圈点勾画。

生自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课本提炼信息能力,并整体感知历史史实。

为探究做准备。

三、互动探究(档案解密)

篇章一遣唐东来学法度

1.师:

我们都知道大唐是一个繁荣而开放的社会。

那么大唐究竟和哪些国家地区有交往呢?

让我们在地图上去找寻答案。

请看这幅图(课件出示),这是《唐朝对外往来主要交通路线图》。

唐朝去这些国家的交通方式有哪几种?

对水路和陆路。

看谁是火眼金晶能快速在地图上找出与唐朝交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

生看图找,并抽生汇报

2.师结合课件点拨,并提问:

说明唐朝对外交往怎样?

那交往的范围很?

引导学生学会识读地图,从地图中找寻信息,找寻历史,培养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

过渡:

现在我们就乘坐时空快车,穿越时空隧道,重回唐朝,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循着古人的足迹,去领略日本和天竺的异国风情,去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

首先我们进入篇章一:

遣唐东来学法度,我们的第一站是日本,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国家,两国交往的历史非常悠久。

我们来谈谈日本文化,探探源头

(1)提问:

从这些图片中你有什么重大发现?

(2)抽生汇报

(3)师点拨:

这说明日本建筑、城市建设与管理、经济制度、皇权思想等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唐朝的制度文化,留下唐朝的影子。

课件出示并叙述

我们完全可以说,唐朝的影响遍及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钱文忠(中国)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日本民族与中国文化接触之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变成豆腐了。

——内藤湖南(日本)

通过刚才的话文化探源头活动我们已感知了唐朝时期中日之间的渊源至深,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那么又是一群什么群体来完成学习的使命的呢?

引导学生学会识读图片史料,从图片史料中找寻信息,找寻历史,从图片读史、史料学史中去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目标---图片史料实证法。

4.遣唐使

(1)(课件出示)日本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就与我国正式交往,隋唐时期的友好交往更为密切。

隋朝时,已向中国派遣使团,称为“遣隋使”。

唐朝时期的前后200多年间,日本天皇先后18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

遣唐使团先后2500多精挑细选的人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说明什么?

抽生回答

(2)为什么他们要源源不断地来唐朝去呢?

遣唐使来唐的主要使命是什么?

(3)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

(课件出示)

①遣唐使来唐朝的目的?

②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通过问题导读解决遣唐使的相关知识)

其实,在中日交往中,不只是官方交往--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也有民间交往——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

让我们走进篇章二:

弘法日本僧东渡

篇章二:

弘法日本僧东渡

(1)播放《鉴真东渡》视频并课件出示鉴真六次东渡概况,思考:

从鉴真身上学到了什么?

抽生回答并点拨

(2)课件出示图片,并提问:

通过以下图片和所学知识,鉴真东渡日本后对日本国有何贡献?

(3)抽生汇报并点拨

鉴真把唐朝的建筑、医药等道艺传到了日本。

在鉴真主持设计建造的日本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在唐招提寺内保存的鉴真坐像也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鉴真的六次东渡,传为中日交往的一段美谈。

郭沫若称赞鉴真东渡: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日本非常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并且在吸收先进文明后,不断创新。

在古代,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实行大化改新,在近代,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进行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成为日本历史的两个转折点,终于使日本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一。

日本大和民族这种善于学习、勇于进取和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播放鉴真事迹的视频并课件出示鉴真六次东渡的表格文字让生在历史中感知鉴真感悟其优秀品质,课件出示图片提炼历史信息了解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再次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捕捉信息的能力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的能力。

结束了日本之行,我们再去拜访一个古老的国度,它就是印度。

让我们走进篇章三:

赴印西行求真经

篇章三:

赴印西行求真经

(1)印度同中国一样,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它是佛教的发源地,具有浓郁的佛教氛围。

中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唐朝时,称印度半岛各国为天竺。

唐朝与天竺的交往频繁,唐朝吸收了天竺的许多优秀成果,如唐太宗曾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中国的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印度艺术风格的影响。

在唐朝与天竺的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就要数高僧玄奘了。

现在我们就沿着玄奘的足迹来寻找历史。

现在有重走玄奘之路的大型活动,(课件出示)

老师首先当起了探路先锋,让我们去感受这神奇之旅。

(播放微课《玄奘西行》并思考:

从玄奘身上我们应该学到哪些优秀精神?

生听微课

让学生通过微课了解玄奘西行的路线及贡献,培养学生静心专注听微课做笔记的习惯,在微课中学习知识。

(2)从课本和微课中我们知道玄奘根据旅途见闻,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这里面记载了一些什么呢?

让我们从史料中去找寻。

(课件出示)思考:

通过材料分析,玄奘的记载介绍了这个国家的哪些情况?

抽生汇报

(3)所以有学者这样说道:

“如果没有玄奘……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阿里(印度历史学家)说明这本书有什么价值?

引导学生学会解读史料,史料中找寻信息,找寻历史,史料学史中去再次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目标---图片史料实证法。

(4)说到玄奘,同学们肯定会联想到《西游记》。

玄奘取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离世时,大唐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几百年以后,历史成为传奇,传奇慢慢成为的神话《西游记》。

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呢?

抽生回答并点拨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是相同的,但是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大多都是虚构的。

把玄奘与神话故事《西游记》比较,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并教会学生学会甄别文学作品与历史的区别。

(5)刚才我们讲了关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故事,有人这样说:

唐代出了两位高僧,一位是玄奘,一位是鉴真。

玄奘取经是做学生去的,鉴真弘法是做老师去的。

——赵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