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 MSDS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2959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O MSDS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PO MSDS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PO MSDS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PO MSDS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PO MSDS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O MSDS解析.docx

《PO MSDS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O MSDS解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O MSDS解析.docx

POMSDS解析

PO安全数据表

(MSDS)

(1)丙烯

第一部分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

Propylene;Propene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

丙烯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No.

丙烯115-07-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对人的麻醉力比乙烯强。

急性中毒:

人吸入丙稀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丙稀,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眼睛接触: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吸入:

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灭火注意事项: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惯雾状水稀释、溶解,通风对流,稀释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消除方法: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易燃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MAC:

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

100mg/m3

美国TWA:

ACGIH窒息性气体

美国STEL: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手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

Ph值:

熔点(℃):

-191.2相对密度(水=1):

0.5

沸点(℃):

-47.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48

饱和蒸气压(kPa):

602.88/0℃燃烧热(Kj/mol):

2049

临界温度(℃):

91.9临界压力(MPa):

4.62

辛醇/水分配系数:

闪点(℃):

-108爆炸上限[%(V/V)]:

15.0

引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1.0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主要用途:

用于制丙烯腈、环氧丙烷、丙酮等。

其他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能发生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属低毒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其他: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他有害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21018

UN编号:

1077

包装标志:

4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易燃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2)氯气

第一部分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氯;氯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

Chlorine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

氯;氯气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No.

氯;氯气7782-50-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2.3类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系统粘膜有刺激作用。

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

急性中毒:

轻度者出现粘膜刺激症状:

眼红、流泪、咳嗽,肺部无特殊所见;中度者出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表现,病人胸痛,头痛、恶心、较重干咳、呼吸及脉搏增快,可有轻度紫绀等;重度者出现肺水肿,可发生昏迷和休克。

有时发生喉头痉挛和水肿。

造成窒息。

还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发生呼吸骤停死亡。

慢性中毒: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水肿;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不燃。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注意事项: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发现漏气应立即关闭漏气阀门,如无法修复,应将漏气钢瓶搬出仓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处理泄漏物必须穿戴防毒面具和手套。

避免与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等物质接触。

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在空旷地方将漏气钢瓶置于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对残余废气用排风机排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消除方法: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包装标志:

有毒气体。

包装方法:

钢瓶装

储运条件: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性结构的库房,最好专库专储,远离热源和火源,防止日光直射;

2.应与易燃、可燃物,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与可燃物、有机物或其他易氧化物质隔离,特别须注意与乙炔、氨、氢气、烃类、乙醚、松节油、金属粉末等隔绝;

3.液氯储存区要建低于自然地面的围堤;

4.搬运时要戴好钢瓶的安全帽及防震橡胶圈,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避免滚动和撞击,防止容器受损;

5.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6.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7.平时用肥皂水检查阀门有否漏气,库房内有否氯气。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MAC:

1mg/m3

苏联MAC:

1mg/m3

美国TWA:

OSHA1ppm,3mg/m3[上限值];ACGIH0.5ppm,1.5mg/m3

美国STEL:

ACGIH1ppm,3mg/m3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Ph值:

熔点(℃):

-101相对密度(水=1):

1.47

沸点(℃):

-34.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48

饱和蒸气压(kPa):

506.62/10.3℃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144临界压力(MPa):

7.71

辛醇/水分配系数:

闪点(℃):

无意义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引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易溶于水、碱液。

主要用途:

用于漂白,制造氯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

其他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氯化氢。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属高毒类

LD50:

LC50:

293ppm1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其他: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他有害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23002

UN编号:

1017

包装标志:

6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包装标志:

有毒气体。

包装方法:

钢瓶装

储运条件: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性结构的库房,最好专库专储,远离热源和火源,防止日光直射;

2.应与易燃、可燃物,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与可燃物、有机物或其他易氧化物质隔离,特别须注意与乙炔、氨、氢气、烃类、乙醚、松节油、金属粉末等隔绝;

3.液氯储存区要建低于自然地面的围堤;

4.搬运时要戴好钢瓶的安全帽及防震橡胶圈,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避免滚动和撞击,防止容器受损;

5.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6.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7.平时用肥皂水检查阀门有否漏气,库房内有否氯气。

(3)生石灰

第一部分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氧化钙;生石灰

化学品英文名称:

Calciumoxide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

氧化钙;生石灰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No.

氧化钙;生石灰1305-78-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8.2类碱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本品属强碱,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吸入本品粉尘可致化学性肺炎。

对眼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可致灼伤。

摄入刺激和灼伤消化道。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手掌角化、皲裂、指甲变形(匙甲)。

环境危害:

燃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