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指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2956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复习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学语文》复习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学语文》复习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学语文》复习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学语文》复习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复习指南.docx

《《大学语文》复习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复习指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复习指南.docx

《大学语文》复习指南

《大学语文》复习指南

一、考试范围及要求

(一)基础知识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识记汉字的字形和使用工具书;

3、正确规范使用标点符号;

4、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5、能辨析语句的含义修改语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累赘、结构混乱、表达不明、不合逻辑);

6、能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排比、夸张、对比、对偶、比拟、设问、反问);

7、识记课本涉及到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了解与基本课文相关的文学发展常识;

8、识记记叙文(包括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9、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词义,盖、则、而、故、于、为、之、以、已、则、其、然、也、者);

10、理解常见文言文的句式及其用法(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11、默写基本篇目名句名篇。

(二)基本技能

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把握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能理解作者的思路,能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3、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达方式;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5、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辨析文意及作者观点态度;

6、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三)综合运用能力

1、正确运用日常应用文知识写作通知、条据、启事、书信(含一般书信与专用书信);

2、正确综合运用语言和文体知识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3、根据试题要求把握题意,联系实际、选取角度,谋篇布局、有所创新;

(四)考试基本篇目(15篇)

(五)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以及名句名篇默写不超出基本篇目的范围。

(六)作文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可采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的形式,字数限800左右。

二、试卷结构及题型

1、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满分100分。

2、试卷内容比例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约16%

名篇名句默写约4%

现代文阅读约28%

应用文写作约6%

文言文阅读约6%

作文约40%

3、试题难易比例

较容易题约35%

中等难度约50%

较难题约15%

复习资料一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1、将词语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工整地写旁边(4分)

玲珑tī透()盘qiú卧龙()忍俊不尽()心旷神贻()

2、“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

(12分)

①表示为远方的朋友到来而高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是:

(2分)

②《静夜思》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表达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这两句诗是:

(2分)

③《锄禾》中体现了农人辛苦、粮食不易的四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分)

④---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

(2分)

⑤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2分)

⑥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

(2分)

3、名著阅读(10分)

互联网上的论坛是网民发表感言的地方。

教育网的“文学论坛”准备向大家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篇,写上几句感言。

(注意:

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名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水浒传》《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繁星春水》

示例:

初读《骆驼祥子》,觉得故事好玩;再读,看到了他挣扎的痛苦,看到了他在困苦中走向堕落的无奈。

我的理解在加深,对祥子的同情和怜悯也在加深。

我真想走进小说,帮他一把。

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感言:

(8分)

4、文字迷宫。

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4分)

例句: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

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

5、“学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自四川汶川发生8.0级超强地震后,灾情深深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请写出两个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血肉深情的成语。

(课内外皆可)、(2分)

1、2、

6、综合性学习:

“5·12”大地震后,学校开展抗震救灾献爱心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3分)

⑴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

(2分)

示例:

①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②汶川挺住,中国加油!

⑵面对灾情,你班同学踊跃捐款,共捐1350元,请你把这些捐款以大写方式填入汇款单的汇款栏上。

人民币(大写)(1分)

二、阅读《论语》选,回答问题。

(25分)

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下面节选了几则《论语》,既有我们课堂上学过的,也有没学过的,读完后,有信心答对后面的题吗?

(1)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2)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3)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为政》)

(识:

zhì,记住;厌:

满足;倦:

厌倦;何有于我哉:

哪一样我能有呢?

(6)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敏:

思维敏捷,聪敏;不耻:

不以……为耻辱)

(7)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2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吾日三省吾身:

3、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见不贤而自省  D.死而后已

4、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  )。

(2分)

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

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

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

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

5、第二则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体会。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照以上七则《论语》,谈谈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许多闪光点……请找出自己的闪光点,以“为自己喝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

1、剔、虬、禁、怡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片冰心在玉壶

劝君更尽一杯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

3、(略)

4.D

5.(略)

6、示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众志成城(同舟共济) 

7.示例:

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凝聚爱心,传递希望;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等。

(2)壹仟叁佰伍拾元(大写的字写错一个就不得分)

二、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儒,

2、教诲,教导;迷惑;教给,举出;反省。

3、A

4、D

5、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体会:

6、谈出做得不够的方面给1分,写出今后打算给2分。

30.作文:

复习资料二

一、语文基础知识:

(30分,每小题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颤抖(chàn)伫立(chù)溘然长逝(kè)所向披靡(mǐ)

B.踯躅(zhí)变更(gēng)不着边际(zhuó)涸辙之鲋(hé)

C.悼念(diào)纤细(xiān)咎由自取(jiù)锲而不舍(qiè)

D.湍急(tuān)琴弦(xián)惊魂甫定(fǔ)载歌载舞(zǎ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缅怀嬉戏没精打彩沧海一粟

B.和谐凋弊崇山峻岭渡过难关

C.飘渺脉搏文过饰非前倨后恭

D.告诫宛然一泻千里目不遐接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诗经》中的《蒹葭》是一首以求而不得为题材的诗歌,该诗追寻之苦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B.网络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一些青少年缺乏自制力,沉溺于网络游戏,夙兴夜寐,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C.为了参加“国之声”合唱比赛,我班文娱委员精心设计了不少演唱方法,虽屡试不爽,但同学们仍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排练中。

D.最近,金融、地产、汽车等行业纷纷爆发裁员危机,一叶知秋,未来的就业环境不容乐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1中国•都江堰放水节”开幕式围绕以“天上之水,天下人”为主题,表达“谢天、谢地、谢人”以及在大灾面前涌动大爱的感恩之心。

B.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经济之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C.王安石一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的功过是非,在我国史学界也分为截然不同的两派。

D.遭遇地震袭击和核危机的日本东北部现有16万多灾民,其中一部分无法获得食物、饮用水、衣物、药品和生活必需品。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月亮上来了。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

④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跃了出来。

⑤是一轮灿烂的满月。

A.⑤④①③②B.①⑤④②③C.⑤④②③①D.①⑤④③②

6.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的诗风。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皆有文名,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中国上古时代,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

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

D.《家》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此后,巴金陆续写成了《春》和《秋》,三部长篇小说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0分)

天山向日葵

张抗抗

(1)葵花朵朵向太阳,是你和你们曾经欢唱过并热爱过的一首颂歌。

(2)向日葵朝着太阳旋转,是一种不容怀疑、不可更改的事实。

(3)或许说,已成为一种被反复应用的理念,一个众所周知的定论。

(4)如若不是去往遥远的西域,在巍峨的天山脚下,亲见那一片蓬勃兴盛的向日葵,你一生也许都会对这个命题深信不疑。

(5)从雪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

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6)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7)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8)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