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8898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总结文档格式.docx

1)订货生产(Make–to–Order,MTO):

零部件和最终产品都根据订货进行生产,如裁缝店、发电站。

2)备货生产(Make–to–Stock,MTS):

零部件和最终产品都根据需求预测进行生产,如家电产品。

3)订货装配(Assemble–to–Order,ATO):

零部件根据预测进行生产,最终产品根据订货进行装配,如在电子市场攒电脑。

4.举例说明现代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1.3.21)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新产品从构思、设计到商业性投产,其周期日益缩短,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导致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20世纪末的电子产品已经预示出未来这一发展趋势,以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产品的寿命周期已经缩短到了半年为一个周期,而有些软件产品寿命周期仅有几个月。

5.简述用户-产品-运作系统的关系。

(2.3.6)

用户对产品的要求:

品种款式、数量、服务、质量、价格、交货期。

产品把用户的要求和企业竞争战略的要求转化为对运作系统的要求:

创新、弹性、继承性、质量、成本、按期交货。

6.试解释产品-过程矩阵,以其在制定与运作管理战略中的意义。

(2.3.12)

产品-过程矩阵揭示了4种典型生产类型的特征(品种、产量)与生产系统功能(工艺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生产类型由左上角变化到右下角时,系统功能特性的变化取向为:

生产效率逐渐提高,而应变能力却逐渐下降。

右上角和左下角都是不可行的、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不应该进入的区域。

7.简述并行工程的基本概念。

(3.3.4)

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这种工作模式力图使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中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需求。

8.现代社会环境对新产品设计有哪些要求?

(3.3.7)

面向顾客的设计:

人体工程,美学的思考;

产品的可制造性和生产的经济性;

产品的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以及模块化设计。

9.简述新产品开发的绩效评价方法。

(3.3.10)

新产品的投放市场的频率,新产品的开发周期,科研成果的产品转化率,新产品的销售份额,技术评价与经济效益。

10.简述流程分析的概念并介绍流程分析工具。

(3.3.12)

装配流程图、工艺流程图、工艺卡片、路线图等。

11.如何理解定量需求预测模型?

并例举常用的定量需求预测模型。

(4.3.5)

定量需求预测模型是利用基于历史数据和/或因果变量的多种数学模型来预测需求。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

时间序列模型和相关分析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是在假定未来情况是在过去情况的函数的基础上进行预测的,主要包括:

简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相关分析模型又称因果模型,主要包括趋势外推法和线性回归。

12.在过去的8年种,某港口从货船上卸载了大量的谷物。

港口的主管希望验证指数平滑预测卸载吨位的效果。

他预测第1年的谷物卸载量为175t。

其中α=0.10和α=0.50.表4-10列出了过去8年实际卸载吨位数。

(4.3.13)

表4-10某港口过去8年实际卸载吨位数

年度

1

2

3

4

5

6

7

8

9

实际卸载吨位/t

180

168

159

175

190

205

182

?

(1)从第一年度开始分别用两个平滑系数来计算各年度的预测值,并计算出相对应的平均绝对偏差。

答:

各年度的预测值及对应的绝对误差如下表4-16所示。

表4-16计算结果

实际卸载吨位

α=0.10时预测值

α=0.10时误差绝对值

α=0.50时预测值

α=0.50时误差绝对值

176

178

10

16

173

14

166

17

170

20

30

25

193

13

186

误差的绝对之和

84

100

MAD

10.5

12.5

(2)分析比较哪一个平滑系数对应的平均绝对偏差较小?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平滑系数α=0.10时的平均绝对偏差比α=0.50时要小一些。

13.简述企业生产能力的定义。

(5.3.1)

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可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时期内和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14.如何从战略角度考虑生产运作能力?

(5.3.8)

生产运作能力剩余战略方面:

生产运作能力剩余和生产运作能力的利用程度,实质上反映了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拥有一定的生产运作能力剩余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运作能力的利用程度是一对矛盾。

围绕着解决这一矛盾,企业可根据不用的指导思想,选择高、中、低等不同水平的生产运作能力剩余,形成不同的生产运作能力剩余战略。

生产运作能力扩大的时机与规模战略方面:

生产运作能力扩大的规模一般随生产运作能力扩大的时间间隔的延长而增大。

企业在选择生产运作能力扩大的时机与规模时,存在3种战略:

扩张主义者和等等看两种极端战略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跟随战略。

15.某跨国连锁超市企业在上海市有3家超市,坐标分别为(37,61)、(12,49)、(29,20)。

现在该企业打算在上海建立分部,管理上海市的业务。

假设3家超市的销售额是相同的。

(6.3.24)

(1)用重心法决定上海分部的最佳位置。

解:

因为3家超市的销售额相同,可以将他们的销售额假设为1.

上海分部的最佳位置,也就是3家超市的重心坐标,可以这样计算:

x=(37+12+29)/3=27

y=(61+49+20)/3=43.3

(2)如果该企业计划在上海建立第四家超市,其坐标为(16,18),那么如果计划通过,上海分部的最佳位置应该作何改变?

增加一家超市后,重心坐标将变为:

x=(37+12+29+16)/4=24.3

y=(61+49+20+18)/.4=37

16.某消费电子产品公司欲生产一款mp3产品,可能选择在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印尼生产。

该产品的售价预计为130美元/单位。

各地的成本结构如表6-17所示。

(6.3.27)

表6-17各地的成本结构

产地

固定成本/(美元/年)

可变成本/(美元/单位)

中国香港

150000

75.00

中国大陆

200000

50.00

印度尼西亚

400000

25.00

(1)预期销量为每年6000单位,求最经济的厂址。

年总成本(中国香港)=150000美元+75x6000美元=600000美元

年总成本(中国大陆)=200000美元+50x6000美元=500000美元

年总成本(印尼)=400000美元+25x6000美元=550000美元

因此,产地选择中国大陆的成本最低。

另外,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产品售价在这个题目种对最终结果没有影响。

(2)如果在中国香港制造该产品,那么预期的利润是多少?

首先必须知道,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总成本,而销售收入又等于售价乘以销售量。

如果在中国香港生产该产品,那么

年销售收入=130x6000美元=780000美元

年利润=780000美元–600000美元=180000美元

17.简述工艺专业化和产品专业化的优缺点。

(7.3.3)

工艺专业化的优点有:

生产定制化;

设备和人员灵活;

设备上的投资较小;

受故障的影响较小;

工作满意度高。

缺点有:

材料处理成本较高;

产量和设备利用率低;

高技能工人的成本较高;

生产控制更复杂;

每个员工的监督成本提高。

对象专业化的优点有:

人员和设备的利用率高;

材料处理成本低;

劳动力成本低;

在制品库存较少;

生产控制简单,产品质量稳定。

系统缺乏柔性;

专用设备的成本较高;

工序相互依赖;

工作满意度低。

18.从工艺专业化布置转变为成组技术布置时,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7.3.6)

将工艺专业化布置转化为成组技术布置,需要以下3个步骤:

(1)使用特定的方法将部件划分为若干组群。

(2)在部件组种找到主要的工作流,并以其为基础来进行布置。

(3)将设备和工艺组合为单元。

19.一条装配线的预定日产量为360单位,该装配线每天运行450min。

表7-10给出了生产该产品的作业及各作业的时间和紧前作业。

(7.3.22)

作业

作业时间/s

紧前作业

A

-

E

15

C

B

35

F

65

G

40

E,F

D

H

D,G

(1)画出装配网络图

(2)计算生产节拍。

节拍r=(450/360)min=1.25min=75s

(3)用后续作业最多规则平衡该装配线,用作业时间最长规则作为第二规则。

可能最小工作地数=275/75=4(取整数)

流水线平衡结果如表7-24所示

表7-24作业表

工作地

待分配作业

剩余时间/s

可能的后续作业

选择的作业

45

B,C

D,E

(4)流水线平衡后的效率是多少?

效率=275/(75x5)=73.3%

20.简述工作抽样的主要用途以及确定抽样次数的方法?

(8.3.12)

工作抽样的主要用途:

测定设备和人员工作与停歇的时间比率、测定各类工时消耗的比例。

抽样次数的确定取决于要求的测定精确。

式中,N作为抽样次数;

E为抽样估计绝对误差;

Z为置信度系数;

p为抽样对象的比例。

21.简述劳动定额的定义以及制定方法。

(8.3.13)

劳动定额的定义是在同等技术与管理水平下,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中等熟练程度和能力的工人能以正常速度完成一项工作的平均时间。

劳动定额=作业时间+准备结束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

制定方法:

经验法、统计法、类推法、技术测定法。

22.简述学习效应和学习曲线的概念,并简要分析学习曲线的用途。

(8.3.14)

所谓学习效应,是指当一个人重复地从某一项工作时,由于熟练程度不断提高和通过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使继续从事该项工作所需的时间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在降低到一定水平后才趋于稳定。

学习曲线表示的是累计完成的产品数量和完成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量之间的关系。

其数学模型为:

学习曲线的用途:

估计未来单件工时的变化和生产率;

制定将来的时间定额;

制定提高产品质量的计划等。

23.简要分析用于过程分析的工具。

(8.3.19)

流程图:

以物料的流动为基本线索,描述作业顺序的图。

作业图:

以人的活动为基本线索,描述作业顺序的图。

活动图:

描述一个工作周期内一个或多个操作者以及机器活动状况的图。

图中将人或机器的活动分为两种状态:

操作和空闲。

24.某厂刚完成生产10件重要产品的任务,并发现每意见的作业时间如表8-12所示。

(8.3.33)

表8-12每件产品需要作业时间表

件数

时间/h

1000

475

750

446

634

423

562

402

513

385

(1)估计学习率为多少?

通过计算可估计出学习率为75%,则学习曲线函数为:

(2)根据

(1)的结果,计算再生产90件需要多少时间?

(假定学习能力不会丧失)

再生产90件需要花费的总时间

(3)生产第1000件需要多少时间?

生产第1000件需要花费时间

25.简述企业生产计划体系。

(9.3.1)

如图9-2所示,生产计划体系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计划要求和特点。

26.在考虑需求量与供应能力的平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9.3.5)

需求量与供应能力的平衡,与劳动力的平衡,与物资供应的平衡,与生产技术准备的平衡,与外部协作的平衡。

27.对某产品的需求预测如表9-12所示。

(9.4.2)

表9-12对某产品的需求预测

月份

需求量/件

2760

3320

3970

3540

3180

2900

设:

Cw为单位人工成本,每月分别为2520元/人、2400元/人、2760元/人、2520元/人、2640元/人、2640元/人;

CH为招聘一个工人的费用,CH=450元/人;

CL为解聘一个工人的费用,CL=600元/人;

CI为维持单件产品库存一个周期的费用,CI=5元/件/周期;

Pi为产品产量;

产品单件工时为1h/件;

Wi为工人数;

Hi为招聘人数;

Li为解聘人数;

Ii为库存量;

i为月份。

试用线性规划模型求最优的总生产计划。

模型假设第1期的初期工人刷为35人,初始库存量为0.

Min2520×

W1+2400×

W2+2760×

W3+2520×

W4+2640×

W5+2640×

W6+450×

H1+450×

H2+450×

H3+450×

H4+450×

H5+450×

H6+600×

L1+600×

L2+600×

L3+600×

L4+600×

L5+600×

L6+5×

I1+5×

I2+5×

I3+5×

I4+5×

I5+5×

I6

约束条件:

1.生产能力的约束

P1≤84×

W1(84是1分月一个工人提供的工作小时数,下同)

P2≤80×

W2;

P3≤92×

W3;

p4≤84×

W4;

P5≤88×

W5;

P6≤88×

W4

2.人工能力的约束

W1=35+H1-L1;

W2=W1+H2-L2

W3=W2+H3-L3;

W4=W3+H4-L4

W5=W4+H5-L5;

W6=W5+H6-L6

3.库存能力的约束

I1=P1-2760;

I2=I1+P2-3320

I3=I2+P3-3970;

I4=I3+P4-3540

I5=I4+P5-3180;

I6=I5+P6-2900

4.非负条件的约束(略)

最后求得的最优解如表9-17所示。

表9-17最优生产计划

产量/件

库存量/件

招聘人数/人

解聘人数/人

需要工人数/人

2940.000

180.0000

35.00000

3232.857

92.85714

5.410714

40.41071

3877.143

1.732143

42.14286

3540.000

3180.000

6.006494

36.13636

2900.000

3.181818

32.95455

总费用为600191.60元。

 

10.3.13大量流水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有哪些?

简要加以说明。

主要有生产节拍,标准生产计划作业指示图表、在制品占用量定额。

10.3.15成批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有那些,并简要进行说明。

生产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等。

10.3.22为何流程中的瓶颈环节有可能“漂移”?

举例说明。

瓶颈环节取决于在特定时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口在实际工作中,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瓶颈是可以转移的,生产能力相对薄弱的环节都有可能成为瓶颈环节。

10.3.25根据表10-18所示间断流水线工作指示图表计算:

周转在制品占用量,并画出工序问周转在制品积累与消耗示意图,确定周转在制品定额。

10.3.42某产品出厂前要顺序地经过两项测试,由于每件产品的特殊性,其每项

活动的处理时间是不一样的,如表10-28所示。

(1)构造甘特图,求出测试所有5件产品所需的总时间,使用如下排序:

E、D、C、B、A。

(2)能有一个更好的排序以减少所需的总测试周期吗?

(3)如果在理发店采用这种方法会遇到什么问题?

采用何种排序方法更好?

(1)如图10-20所示。

(2)D-E-C-A-B。

(3)可能会有失公平,虽然系统等待时间减少了,但对某些顾客来说增加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因此一般采用先到先服务的排序方法。

12.3.4企业为什么要持有库存

持有库存的主要原因有:

(1)满足随时间和季节变动的顾客需求。

(2)解决供应差错、短缺和缺货问题。

(3)有助于平衡生产活动、稳定就业和改善劳动关系。

(4)保持运营的连续性,以保证故障发生时不会中断整个系统。

(5)在相同生产设备上便于不同产品的生产。

(6)提供一种经济批量和批量折扣的物料获取与分拣方法。

(7)提供一种对将来价格和交货不确定性的套期保值,例如罢工、价格升高和通货膨胀。

12.3.5解释案例库存量和订货点的概念

一旦需求或生产提前期发生变化,实际需求可能超过期望需求,为减少提前期内的缺货风险所持有的额外库存即安全库存口再订货点即提前期内的期望需求加上安全库存。

12.3.6EOQ模型的假设有那些

EOQ模型的假设包括:

(1)需求量和提前期已知并连续。

(2)在提前期终止时瞬时补货。

(3)采购成本不随采购数量而变化。

(4)订货和保管成本包括了所有的相关成本,这些成本是连续的。

12.3.10简述ABC分类法叫原理与分类的具体方法

在存储中,少数几种物品往往占了大部分的存货价值,这里的存货价值用花费的资金来衡量。

应该加强管理这些少数物品,控制大部分的价值。

在工作中,物资通常被划分为三类:

A、B和C。

A类一般包括5%-10%的品种并占用60%-70%的资金,它代表了最重要的少数物资。

C类则包括了60%-70%的品种但只占用了10%以下的资金。

这些物资存货占资金比例非常小。

在中间的是B类,它具有20%-30%的品种并占用了约20%的资金。

用这种方法对存货进行分类称为ABC分类法。

12.3.11简述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原理并画出示意图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MRP)是在产品结构与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利用制造工程网络原理,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料的从属与数量关系,以物料为对象,以产品完工日期为时间基准,以反工艺顺序的原则,根据各物料的加工提前期制定物料的投入出产数量与日期。

MRP的原理说明了物料需求计划的工作机制原本是针对制造业的管理系统。

12.3.17某商店销售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需求分布如表12-14所示。

这种商品进货价为每件5元,销售价为每件8元。

每天早晨进货,如果在下午5点钟还不能全部销售出去,则只能按每件3元的价格甩卖。

该商店每天应进多少货?

解:

采用边际分析法,计算出销售最后1单位库存的临界概率为:

从需求概率分布表中可以看出,该商店每天进货量应为30件。

12.3.27某大学的合作商店订购带有该大学校徽的运动衫进行销售,每件价格30元。

每月通常能销售100件(包括从一个供应商进货各种尺寸和款式)订货成本每次为25元,每年的仓储成本为25%。

求:

(1)合作商店每次应该订购多少件运动衫?

(2)供应商希望每月送一次货,每次送货量要比最优订货量小,这样每年的总成本为多少?

(3)假设销售量增加到每周150件,而合作商店仍然决定用

(1)中的批量进行订货,这样合作商店为此要付的总成本为多少?

12.3.28上题中的合作商店认为应该为运动衫建立安全库存。

它使用具有3周准备时间的订货系统。

假设每周的平均需求为50件,其标准差为25件。

(1)如果确定的服务水平为95%,合作商店的订货点应该是多少?

(2)为了保证一年里缺货情况不能多于一次,商店的订货点应该是多少?

(3)问题

(2)中平均库存是多少?

这里包括周期库存和安全库存。

12.3.29某家电专卖店经营某种品牌的电视,经营情况如下:

平均年销售量为200台,每次订货成本是100元,仓储成本为每年20%,每台电视成本是800元,订货提前期为4天,每天需求的标准差为0.1台。

每年工作日按250天计算。

(1)确定EOQ的值。

(2)计算95%的服务水平的订货点,假设需求服从正态分布。

(3)订货提前期或标准差的改变对订货点有何影响?

12.3.30用上题中的数据,求解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定一个95%服务水平的定期库存控制系统。

计算订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