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28367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 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二轮 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二轮 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二轮 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二轮 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 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一Word格式.docx

《届二轮 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一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 理科综合能力物理部分押题密卷一Word格式.docx

关于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墨子”号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

B.“墨子”号卫星的线速度比北斗G7的线速度小

C.“墨子”号卫星的周期小于24h

D.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的向心加速度比北斗G7小

解析 根据

=m

,可知v=

,r越大,v越小,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为7.9km/s,且r近地<

r墨子<

rG7,故7.9km/s>

v墨子>

vG7,A、B错误;

G7是地球同步卫星,其周期TG7=24h,由T=

,且r墨子<

rG7,v墨子>

vG7,得T墨子<

24h,C正确;

由a=

,且v墨子>

vG7,r墨子<

rG7,得a墨子>

aG7,D错误。

4.(2019·

重庆一中高三5月模考)如图所示,真空中两等量异种点电荷+q、-q固定在y轴上。

abcd为等腰梯形,ad、bc边与y轴垂直且被y轴平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电子从d点移动到b点,电势能增加

B.a点电势高于d点电势

C.将质子从a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负功

D.b、c两点场强相同

解析 由等量异种点电荷周围电场线的分布图可知,b点的电势高于d点,可知将电子从d点移动到b点,电势能减小,A错误;

由对称性可知,a点电势等于d点电势,B错误;

因a点电势低于c点,则将质子从a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C正确;

由对称性可知,b、c两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D错误。

5.(2019·

山东潍坊二模)中核集团研发的“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能够将质子加速至光速的

,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若用如图所示的回旋加速器分别加速氕、氘两种静止的原子核,不考虑加速过程中原子核质量的变化,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氘核射出时的向心加速度大

B.氕核获得的速度大

C.氘核获得的动能大

D.氕核动能增大,其偏转半径的增量不变

答案 B

解析 由qvB=m

得:

速度vm=

,向心加速度a=

,氕核射出时的向心加速度大,A错误;

,Ekm=

mv

,因为氕核的质量较小,则获得的动能和速度大,B正确,C错误;

由r=

可知氕核动能增大,其偏转半径的增量要改变,D错误。

6.(2019·

福建莆田高三第二次质检)如图,装有水的杯子从倾角α=53°

的斜面上滑下,当水面稳定时,水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16°

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

=0.8,sin16°

=0.28,则(  )

A.杯子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2.8m/s2

B.杯子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3.5m/s2

C.杯子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

D.杯子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7

答案 BC

解析 取水面一质量为m的小水滴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

可知水面对此水滴的支持力N与y轴的夹角为α-β=37°

,由正交分解法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sin53°

-Nsin37°

=ma;

mgcos53°

=Ncos37°

,解得a=3.5m/s2;

对杯子和水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53°

-μMgcos53°

=Ma,解得μ=0.75,故选B、C。

7.(2019·

广东广州二模改编)如图,两位同学同时在等高处抛出手中的篮球A、B,A以速度v1斜向上抛出,B以速度v2竖直向上抛出,当A到达最高点时恰与B相遇。

不计空气阻力,A、B质量相等且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相遇时A的速度一定不为零

B.相遇时B的速度一定为零

C.A从抛出到最高点的时间为

D.从抛出到相遇A、B动量的变化量相同

答案 AD

解析 相遇时A还具有水平速度,则此时A的速度不为零,A正确;

A在最高点的竖直速度为零,但此时B的速度不一定为零,B错误;

两球运动的时间相等,但A、B相遇时,B的速度不一定为零,从抛出到相遇的时间t≤

,C错误;

根据Δp=mgt可知从抛出到相遇A、B动量的变化量相同,D正确。

8.(2019·

山东潍坊二模)如图甲,螺线管内有平行于轴线的外加磁场,以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其正方向。

螺线管与导线框abcd相连,导线框内有一闭合小金属圆环,圆环与导线框在同一平面内。

当螺线管内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时(  )

A.在0~t1时间内,环有收缩趋势

B.在t1~t2时间内,环有扩张趋势

C.在t1~t2时间内,环内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D.在t2~t3时间内,环内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解析 在0~t1时间内,B均匀增加,螺线管中产生恒定不变的感生电动势,则在导线框中形成稳定的电流,该电流在圆环处产生稳定的磁场,则此时环中无感应电流产生,环没有收缩趋势,A错误;

在t1~t2时间内,B先向上减小后向下增加,B的变化率逐渐减小,则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从下到上且逐渐减小,在导线框abcd中的磁通量为向外减小,穿过环的磁通量向外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环内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且有扩张趋势,B、C正确;

在t2~t3时间内,B的方向向下,且B的变化率逐渐减小,则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从上到下且逐渐减小,在导线框abcd中的磁通量为向里减小,穿过环的磁通量向里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环内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D错误。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62分。

第9~12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3~1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9.(2019·

山东聊城二模)(6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在水平的圆形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在桌子边缘安装三个光滑的滑轮,其中,滑轮P1固定在桌子边,滑轮P2、P3可沿桌边移动。

步骤如下:

A.在三根轻绳下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调整滑轮P2、P3的位置使结点O静止;

B.在白纸上描下O点的位置和三根绳子的方向,以O点为起点,用同一标度作出三个拉力的图示;

C.以绕过滑轮P2、P3绳的两个拉力的图示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作出以O点为起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

D.检验对角线的长度和绕过滑轮P1绳拉力的图示的长度是否一样,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1)第一次实验中,若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m,另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2m,则第三根绳所挂的钩码质量M应满足的关系:

________。

(2)第二次实验时,改变滑轮P2、P3的位置和相应绳上钩码的数量,使结点平衡,绳的结点________(填“必须”或“不必”)与第一次实验中白纸上描下的O点重合。

实验中,若桌面倾斜,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实验的结论。

答案 

(1)m<

M<

3m 

(2)不必 不会

解析 

(1)若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m,另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2m,则两绳的拉力分别为:

mg、2mg,由实验要求可知,两绳不共线,则两绳拉力的合力F的范围是:

|2mg-mg|<

F<

|2mg+mg|,即mg<

3mg;

三力的合力为零,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第三根绳的拉力与F等大反向,则第三根绳的拉力范围为mg<

F3<

3mg,即第三根绳挂的钩码质量M应满足m<

3m。

(2)本实验运用了共点力平衡原理,实验中只需使滑轮P2、P3所绕细绳中的拉力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的合力与滑轮P1所绕细绳中的拉力等大反向即可,至于O点具体位置则对该实验没有影响;

若桌面倾斜,绳中拉力仍等于钩码重力,对实验以及实验结论无影响。

10.(2019·

山东潍坊二模)(9分)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一表头的电阻。

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A.待测表头G1,内阻r1约为300Ω,量程5.0mA;

B.灵敏电流计G2,内阻r2=300Ω,量程1.0mA;

C.定值电阻R=1200Ω;

D.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20Ω;

E.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000Ω;

F.电源,电动势E=3.0V,内阻不计;

H.开关S,导线若干。

(1)在如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将导线补充完整;

(2)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动至________(填“a”或“b”)端;

(3)实验中某次待测表头G1的示数如图3所示,示数为________mA;

(4)该同学多次移动滑片P,记录相应的G1、G2读数I1、I2;

以I2为纵坐标,I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

已知图线的斜率k=0.18,则待测表头内阻r1=________Ω;

(5)该同学接入电阻R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图见解析 

(2)D a (3)3.00 (4)270

(5)保护G2,使两表均能达到接近满偏

解析 

(1)实物连线如图:

(2)因为滑动变阻器要接成分压电路,则应该选择阻值较小的D;

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动至a端。

(3)由图3可知,待测表头G1的示数为3.00mA。

(4)由串、并联知识可知:

I1r1=I2(R+r2),即I2=

I1,则

=k=0.18,解得r1=270Ω。

(5)该同学接入电阻R的主要目的是:

保护G2,使两表均能达到接近满偏。

11.(2019·

福建泉州二模)(12分)华裔科学家丁肇中负责的AMS项目,是通过“太空粒子探测器”探测高能宇宙射线粒子,寻找反物质。

某学习小组设想了一个探测装置,截面图如图所示。

其中辐射状加速电场的内、外边界为两个同心圆,圆心为O,外圆电势为零,内圆电势φ=-45V,内圆半径R=1.0m。

在内圆内有磁感应强度大小B=9×

10-5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场内有一圆形接收器,圆心也在O点。

假设射线粒子中有正电子,先被吸附在外圆上(初速度为零),经电场加速后进入磁场,并被接收器接收。

已知正电子质量m=9×

10-31kg,电荷量q=1.6×

10-19C,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求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率v和半径r;

(2)若正电子恰好能被接收器接收,求接收器的半径R′。

答案 

(1)4×

106m/s 0.25m 

(2)

m

解析 

(1)电场两边界的电势差为U=0-φ=45V,

在加速正电子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qU=

mv2-0,

代入数据解得v=4×

106m/s;

正电子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qvB=m

解得r=0.25m。

(2)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当正电子运动的轨迹与接收器相切时,正电子恰好能被接收器接收,由几何关系可得:

R′=

-r,

解得R′=

m。

12.(2019·

四川成都二诊)(20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模拟货车在水平路面上的行驶,进而研究行驶过程中车厢里的货物运动情况。

已知模拟小车(含遥控电动机)的质量M=7kg,车厢前、后壁间距L=4m,木板A的质量mA=1kg,长度LA=2m,木板上可视为质点的物体B的质量mB=4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木板与车厢底部(水平)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32,A、B紧靠车厢前壁。

现“司机”遥控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定时间,A、B同时与车厢后壁碰撞。

设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和地面总的阻力恒为F阻=16N,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从小车启动到A、B与后壁碰撞的过程中,分别求A、B的加速度大小;

(2)A、B与后壁碰撞前瞬间,求遥控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3)若碰撞后瞬间,三者速度方向不变,小车的速率变为碰前的80%,A、B的速率均变为碰前小车的速率,且“司机”立即关闭遥控电动机,求从开始运动到A相对车静止的过程中,A与车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

答案 

(1)4m/s2 3m/s2

(2)670W (3)40J

解析 

(1)由题意,从小车启动到A、B与后壁碰撞的过程中,三者间有相对滑动,三者受力如图所示,

对B:

fAB=μmBg=12N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AB=mBaB

代入数据解得:

aB=3m/s2,方向向前,做匀加速运动

对A:

F车A=μ0(mA+mB)g=16N,fAB=fBA

由牛顿第二定律:

F车A-fBA=mAaA

aA=4m/s2,方向向前,做匀加速运动。

(2)A、B同时到达后壁,

有sA-sB=

aAt2-

aBt2=LA

且:

s车-sB=

a车t2-

aBt2=L

解得:

t=2s,a车=5m/s2

对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牵-μ0(mA+mB)g-F阻=Ma车

F牵=67N

电动机输出功率为P=F牵v

碰撞前瞬间的车速为:

v=a车t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v=10m/s,P=670W。

(3)碰撞后瞬间,v车′=0.8v车=8m/s,A、B的速率为v,因μ<

μ0

所以碰后三者之间仍有相对滑动,三者受力如图所示,

aB′=aB=3m/s2,方向向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aA′=aA=4m/s2,方向向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对车:

F牵=F阻-FA车=0,因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设经时间t′,A与车相对静止,则:

t′=

=0.5s

A与车间相对滑动的距离为:

Δs=sA′-s车′=(vt′-

aA′t′2)-v车′t′,

Δs=0.5m

A相对车通过的总路程:

Δs总=Δs+

A与车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

E=F车AΔs总

E=40J。

(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从两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3.[物理——选修3-3](15分)

(1)(2019·

湖北四地七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5分)下列有关水的热学现象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常温下一个水分子的体积大约为3×

10-29m3

B.零摄氏度的水比等质量零摄氏度的冰的分子势能大

C.水面上的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水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

D.一滴墨水滴入水中最终混合均匀,是因为碳粒受重力的作用

E.被踩扁但表面未开裂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浸泡,在其恢复原状的过程中球内气体会从外界吸收热量

(2)(2019·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二模)(10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27℃。

求:

①该气体在状态B、C时的温度分别为多少摄氏度?

②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答案 

(1)ABE

(2)①-173℃ 27℃ ②吸收热量 2000J

解析 

(1)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

103kg/m3,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

m3=3×

10-29m3,故A正确;

因冰熔化成水需要吸热,内能增加,由于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因此0℃的水分子势能比相同质量0℃的冰的分子势能大,故B正确;

液体表面张力产生在液体表面层,它的方向平行于液体表面,而非与液面垂直,故C错误;

墨水滴入清水中,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撞击碳悬浮微粒,悬浮微粒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不平衡,导致其做无规则运动,最终与水混合均匀,而不是由于碳粒受重力作用,故D错误;

被踩扁的乒乓球(表面没有开裂)放在热水里浸泡而恢复原状的过程中,球内气体对外做正功,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知,球内气体会从外界吸收热量,故E正确。

(2)①由图可知,从A到B是等容变化,

则根据

解得TB=

TA=

×

(273+27)K=100K=-173℃;

由图可知,从B到C是等压变化,则根据

解得TC=

TB=

100K=300K=27℃。

②从A到C,对状态A与C,因TA=TC,故气体内能不变,ΔU=0;

因VA<

VC,气体对外做功,W<

0,根据ΔU=W+Q可知,气体吸热;

因W=pBCΔVBC=1×

105×

(3-1)×

10-2J=2000J,则气体吸收的热量Q=W=2000J。

14.[物理——选修3-4](15分)

河南名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5分)关于波的干涉和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对于同一列机械波,障碍物越小,越容易绕过去

B.如果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寸比波长大得多的障碍物,该波就不能发生衍射

C.猛击音叉,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的过程中,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这是干涉现象

D.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一种干涉现象

E.机械波、电磁波、光波均能产生衍射现象

湖北省高三4月调考)(10分)如图所示,某种材料制成的扇形透明砖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平行于桌面的光线从OA的中点垂直射入透明砖,恰好经过两次全反射后,垂直OB射出,并再次经过光源S。

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率为c,求:

①材料的折射率n;

②该过程中,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与光在材料中传播的时间之比。

答案 

(1)ACE 

(2)①2 ②1∶4

解析 

(1)障碍物越小,机械波越容易绕过去,越容易发生衍射,A正确;

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波的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短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波的波长大得多时,也能发生衍射现象,只是不明显,B错误;

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是声波叠加产生加强与减弱的干涉的结果,C正确;

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折射现象,D错误;

衍射是波的特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E正确。

(2)①光路如图,

设扇形透明砖半径为R,而

故sinC=

(即C=30°

又sinC=

所以该材料的折射率n=2。

②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s1=2

由几何关系∠OSF=30°

所以s1=Rcos30°

2=

R,

则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

t1=

光在材料中传播的路程s2=4

=2

则光在材料中传播的时间为:

t2=

则光在空气中与光在材料中传播的时间之比为:

t1∶t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