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原试题E3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8031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马原试题E3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马原试题E3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马原试题E3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马原试题E3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马原试题E3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马原试题E3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大学马原试题E3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马原试题E3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马原试题E3含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

9.“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10.“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

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

11.从产业资本的职能看,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是

A.生产资本的职能

B.商业资本的职能

C.商品资本的职能

D.货币资本的职能

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件河流”的观点

A.前者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后者属于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属于辩证法的观点,后者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前者属于可知论的观点,后者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

1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

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

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

14.空间是指

A.物质运动过程持续性和顺序性

B.物体间的距离

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D.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1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B,

16.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D,

17.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知识

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

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性

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的劳动的报酬

B.工人的劳动价格

C.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形式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正确认识客观规律

D.彻底克服错误思想

20.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

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

21.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2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23.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A.自然界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24.恩格斯指出:

“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

A.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5.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爆发,即每隔若干年就会爆发一次

B.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经济危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经济危机的爆发会对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26.真理就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认识关系

C.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2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

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

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

28.“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

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

”此诗错在

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B.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

C.否认了矛盾双方转化条件

D.只看到了处处有矛盾,忽视了矛盾时时有

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标准答案:

C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人民民主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

30.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是指:

D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31.“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

A.机械决定论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32.黑格尔说:

“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这句话说明了:

A

A.系统的整体性

B.系统的结构性

C.系统的层次性

D.系统的开放性

3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B.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3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B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35.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B.它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6.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自觉地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作为自己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一正确思想的哲学理论根据是:

A.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原理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37.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的统一的,这对矛盾解决有赖于:

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B.货币的出现并充交换媒体

C.商品的出现

D.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B.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C.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D.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39.“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40.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国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4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42.近年来马克思的<

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

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

骨骼"

,又有"

血肉"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

系统是指(B)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4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44.我国古代有一句名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从哲学角度来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D.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4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感觉.分析.综合

C.概念.判断.推理

D.识记.联想.判断

46.真理的内容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47.“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48.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了,于是又凑到一起。

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

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要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要正确处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D.要正确处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49.“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这一观点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辩证法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50.恩格斯指出:

51.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实现了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三、多选题

5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会导致(2.0分)

A.唯物主义决定论

B.经验论

C.唯理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

BC,

53.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2.0分)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BCD,

54.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真理和价值关系的有(2.0分)

A.实践是真理和价值的共同的检验标准

B.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

C.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互为前提

D.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两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基本活动

ABCD,

55.唐代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在《杨柳枝词》中写道: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与该诗蕴含哲理一致的是(2.0分)

A.“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B.“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C.“花开花落各有时,春来春去不相关”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ABD,

5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2.0分)

A.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B.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C.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D.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57.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有(2.0分)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58.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分)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5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2.0分)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60.按照经济学的一般说法,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超过0.4就表明进入了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状态,而一旦超过0.6则意味着“高度不平均”,可能发生社会动荡。

这从哲学上表明(2.0分)

A.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转化都是有条件的

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AC,

6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2.0分)

A.时间空间是绝对观念的产物

B.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其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C.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D.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6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2.0分)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3.“应当感谢你的对手,是他使你坚强起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2.0分)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C.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联系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

BD,

64.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2.0分)

A.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B.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C.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D.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AB,

6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BD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与承认规律的主观性

D.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与否认矛盾的观点

66.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2.0分)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ABC,

67.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

同时要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全面改革。

这一思路和方法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有(2.0分)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C.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CD,

6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它们(2.0分)

A.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69.“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2.0分)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70.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2.0分)

A.长期的历史过程

B.隐蔽的历史过程

C.曲折的历史过程

D.复杂的过程

ACD,

7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BCD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72.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73.“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有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B

A.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的决定论原则

D.否定科学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74.“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75.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CD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76.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2.0分)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

D.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四、判断题

7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false,

78.和谐就是协调,是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79.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80.物质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

81.发展就是运动,运动就是发展。

82.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true,

83.%40%20%

考生得分构成比例图

单选题0.0分

多选题0.0分

判断题0.0分

84.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共赢”。

85.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客观事物。

86.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87.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88.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某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他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对他是不利的。

8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胃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

90.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91.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92.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因此

A.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B.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反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C.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反比

D.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反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反比

93.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94.商品经济出现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

95.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矛盾的学说。

96.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

97.“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9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99.产业资本循环顺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00.工人通过罢工提高了工资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