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程序参考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7645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程序参考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程序参考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程序参考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程序参考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程序参考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程序参考方案Word格式.docx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程序参考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程序参考方案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程序参考方案Word格式.docx

提高职业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根据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危害程度,实行分级管理。

有关医

疗卫生机构做好职业中毒人员的救治工作。

(3)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预案等的规定,使应对急性职业中

毒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

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迅速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

(5)依靠科技,增强能力。

采用先进的监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

分发挥专家队伍的作用,提高应对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

加强宣传和

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综合能力。

组织体系

2.1 

组织机构

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处置的

领导小组、应急处置组、专家咨询组等,开展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1.1 

领导小组

成立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

由相关人员组成。

日常工作由应急办公室承担。

2.1.2 

应急处置组

由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组、检测检验组、健康教育组、后勤保障组等组成。

2.1.3 

专家咨询组

49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由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

2.2 

工作职责

2.2.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

(1)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① 

接急性中毒事件报告后,进一步核实事件的性质、级别,对重大以上急性中毒事件

在及时报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时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② 

调查处置重大以上急性中毒事件,指导医疗卫生单位救治中毒人员;

协助上级处理

重大以上急性中毒事件;

③ 

对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④ 

建立级急性中毒事件数据库并负责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工作。

(2)地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接急性中毒事件报告后,进一步核实事件,并及时报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

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协助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处置重大以上急性中毒事件;

指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处置一般急性中毒事件。

(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接到急性中毒事件报告后,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上级部门进行调查处置。

调查处置一般职业中毒事件,指导医疗卫生单位救治中毒人员;

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处置重大以上职业中毒事件。

2.4.2 

各小组的职责

(1)领导小组

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指挥中心的职业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对事件性质快速做出初步判断,对调查控制措施做出决策与指令;

协助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动员当地群众参与预防控制,协助公众传媒开展健康教

育和公众宣传;

掌握情况,及时、合理调配资源;

⑤ 

负责向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报告中毒事件相关信息。

(2)专家咨询组

对中毒事件相应的级别的划定以及采取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议;

对中毒事件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

参与制订、修订职业中毒应急处置预案和技术方案;

对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

对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意见;

⑥ 

承担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3)现场流调组

负责职业中毒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及时提出控制措施建议;

协助中毒事件现场监测、采样;

对事件性质和应采取的措施作出阶段性评价,并最终完成职业中毒现场调查报告。

(4)检验检测组

完成现场监测、采样、保存和运送;

按实验规程要求,及时检测所有送检的样品,并报告检验结果;

(5)健康教育组

负责对职业中毒事件发生地的用人单位开展针对性的多种形式卫生宣教;

对中毒者及家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消除心理障碍;

配合当地公众媒体开展区域内的正面引导性宣传教育。

(6)后勤保障组

492

确保交通运输工具、通讯器材齐全,调度及时,落实现场应急电源和工作场地;

储备、供应各种防护装备和用品;

负责安排现场工作人员的食宿和必需的接待工作;

落实中毒事件应急控制所需经费。

应急响应

3.1 

信息报告

3.1.1 

报告程序(报告流程如图)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规定的程序、形式、时限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一级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职业中毒发生的单位或个人

医疗卫生机构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级卫生行政部门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1.2 

报告内容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报告内容包括:

报告单位、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联络

人姓名)、中毒事件发生单位的名称及地址、中毒事件发生的地点及时间、可能引起中毒

的毒物及其数量、毒物接触人数、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中毒人员就诊医院、主要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中毒事件处理情况。

3.2 

分级响应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内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置。

重大和特大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由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职责进行调查处置。

3.3 

应急准备

3.3.1 

调查用表:

(1)《急性职业中毒患者现场劳动卫生调查表》;

(2)《急性中毒个案调查表》;

(3)《现场采样记录表》。

3.3.2 

采样仪器设备:

快速检测管(连手泵)、100ml 

玻璃注射器、集气袋;

单种气体和多种气体直读式快

速检测仪器;

大气采样器、个体采样仪、通风干湿球温度计、风速仪、气压表、各种吸收

管等。

3.3.3 

个人防护用品:

头盔、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睛、防护手套、靴子、携氧式防毒面具、

493

3.3.4 

参考资料: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中华职业病学》、《职业病临

床指南》、《化学物质毒性全书》及与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及其它有关专业技术参考书籍和

数据库软件等。

3.3.5 

其它:

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电话、传真、车辆等。

3.4 

现场处置

现场处置采取边抢救、边调查、边核实、边开展宣传教育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

态发展。

同时就现场中毒患者救护、人员疏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等

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3.4.1 

现场调查

(1)主要调查发生急性职业中毒时间、地点(车间)、接触化学品的原料、敷料、中

间体、产品名称,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步骤;

(2)可能发生中毒事件的危害物及影响范围;

(3)事件发生时的生产状况,操作过程、防护设备、防护措施与工人个体的防护情况;

(4)接触人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

中毒病人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抢救经

过以及临床诊断等;

(5)填写《急性职业中毒患者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表》。

3.4.2 

现场监测

(1)了解事件现场毒物或可疑毒物存在状态,进行现场浓度快速监测,不能进行现场

测定的项目,应采集样品送实验室检验;

如遇中毒现场改变时可利用模拟现场进行检测。

(2)空气样品采集按照 

GBZ159-2004 

卫生标准要求执行。

常见毒物的检测检验方法

和处理要点见附录。

(3)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患者生物材料(血、尿、胃内容物、组织等)采样送检。

3.4.3 

健康教育

(1)有针对性的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

理障碍,开展心理应激和危机干预工作。

(2)注意加强与媒体沟通,协助有关部门按国家规定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做到及时、

准确和有序。

3.4.4 

总结评估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处置结束(急性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病

人得到救治、接触人员得到医学观察)后,应急处置组应组织有关人员对事件的处置情况进

行调查总结,并提出是否终止响应的建议。

总结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病人救治情况、

现场调查处置概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

改进建议。

调查报告及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名词术语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员一次或短时间大量接触

外源性化学物(毒物),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而引起职业人群中

毒的事件。

附件

附件 

1:

工作流程示意图

2:

调查用表

附录 

3:

4:

书面报告内容

5:

常见现场救治特效解毒药品

6:

个体防护装置的配备标准

494

1

发生中毒事件单位单位

医疗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核定后报 

上级疾控中心、同

级卫生行政部门

现场调查健康教育咨询件

调查中毒原因、程度、提出建议

调查、总结、上报

495

2:

调查用表

表 

1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学调查表

一、基本情况

发生事件单位:

地址:

经济类型:

电话:

联系人:

邮编:

行业:

企业规模:

大中小

二、事件情况

事件发生时间:

年月日时分

发生场所:

中毒的毒物名称:

⑴空气中浓度:

mg/m3

⑵空气中浓度:

⑶空气中浓度:

⑷空气中浓度:

产品名称:

生产工艺流程:

现场急救:

有无主要急救措施:

接触人数:

中毒人数:

其中死亡人数:

中毒报告;

有无报告单位:

三、事件原因:

1、无“三同时”2、无卫生防护设备或效果不好

3、设备跑、冒、滴、漏4、无个人卫生防护用品或使用不当

5、无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6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7、无职业卫生教育和危害告知 

8、产品包装或作业岗位无警示标志

9、首次使用,未报送毒性鉴定资料和注册登记 

其它

四、事件经过(事件起因、救援过程和中毒者主要临床表现。

可加附页):

496

五、事件控制措施:

1、警告2、限期治理3、责令停产停业

4、封存发生中毒事件的设备和原材料

5、严格落实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6、其他

负责处理事件单位(签章):

单位负责人: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

年月日

497

2急性职业中毒个案调查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身份证号:

住址:

文化程度:

单位:

工种:

联系电话:

中毒发生单位或地址:

发生时间:

发生原因:

临床表现:

救治情况:

职业病诊断结论:

诊断机构名称

同时中毒人数:

 

死亡日期:

调查单位: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

年月日

498

样品

编号

仪器

采 

地 

采样流量(L/min)

采样时间

温度

气压

备注

采样前

采样后

开始

结束

3现场采样记录表

用人单位;

采样仪器:

采样方法:

待测物质:

采样人:

年 

月日陪同人:

499

名称

卫生标准

快速检测法

检验方法

氯气

GBZ/T 

160.37—2004

直读检测仪

快速检测管

甲酸橙分光光度法

氯化氢

离子色谱法\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氨气

160.29—2004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氟化氢

160.36—2004

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

一氧化碳

160.28—2004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气相

色谱法

氰化氢

异菸酸钠-巴比安酸钠分光光度法

硫化氢

160.33—2004

硝酸银比色法

甲烷

气相色谱法

苯、甲苯、

二甲苯

160.42—2004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热解吸-气

相色谱法\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

正己烷

160.38—2004

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二硫化碳

二乙胺分光光度法或解吸-气相色

谱法

苯的氨基

和硝基化

合物

160.70—2004

160.74—2004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吸收液采

集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线分光光度

二氧化碳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二氧化硫

四氯汞钾-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

度法\甲醛缓冲液-盐酸副玫瑰苯胺

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

3

500

4

(1)初步书面报告

负责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调查处理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完成现场初步调查和处理

后 

24 

小时内,将事件的基本调查和处理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报告,主

要内容应包括:

事件简要情况(接报时间、发生单位及地址、事件发生经过);

中毒患者情况(发病时间、接触人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中毒主要表现、就诊

地点、救治情况);

企业情况(工艺流程、使用毒物名称、种类、数量、存在方式);

事件发生时,发生地地理环境、气象情况,周围居民居住地等有关情况;

样品采集情况(包括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毒物、空气、水源等样品);

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隔离区、防护区、人员疏散、中毒人员救治、环境污染

等状况);

⑦ 

中毒事件初步结论。

(2)终结书面报告

在对中毒事件调查处理结束(结案)后 

小时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本起事件的

发生、发展、处置、后果等进行全面地汇总和评价,以书面形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

最终报告。

主要内容应包括:

中毒事件概况、接报过程、中毒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死亡的人数、临床

表现等情况;

调查人员的组成、调查对象的确定与选择、调查的样本数、调查的内容、方法及数

据处理等;

中毒事件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事件发生时中毒现场的各个生产活动状况;

现场和

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

中毒事件的结论,包括中毒事件发生单位、中毒人数及救治结果,毒物种类、名称

等。

501

可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

它是一套完全封闭的、防化学品的

服装,手套及靴子,以及一套隔绝式呼吸防护装置。

在有毒气体对皮肤危害不严重时,仅用于呼吸防护。

与 

级不同,它包括一套不封

闭的、防溅洒的、抗化学品的服装,它可以对液体提供如 

级一样的保护,但不是

密封的。

它包括一种防溅洒的服装、配有面部完全被覆盖过滤式防护装置。

仅限于衣裤相连的工作服或其他工作服、靴子及手套。

5

氰化物中毒:

亚硝酸异戍脂、亚硝酸钠、亚甲兰、4-二甲氨基苯酚、硫代硫酸钠;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亚硝酸盐中毒等:

亚甲兰;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中毒:

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钠、依地酸二钠钙、青霉胺;

有机磷中毒:

阿托品、解磷定、氯磷定;

其它中毒:

乙酰胺(解氟灵)、纳络酮等。

根据毒物种类及现场毒物浓度等选择适合作业人员特点、作业状况特点的呼吸防护用

品和防护服。

个体防护装置由防护服、呼吸防护器、防护罩及防护手套、防护鞋等组成,常用的呼

吸防护用品分为过滤式(净化式)和隔绝式(供气式)两种类型。

不同级别防护装置配备标准

5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